CN211426562U -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6562U
CN211426562U CN201922193308.3U CN201922193308U CN211426562U CN 211426562 U CN211426562 U CN 211426562U CN 201922193308 U CN201922193308 U CN 201922193308U CN 211426562 U CN211426562 U CN 211426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ffle
plate
blocks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33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沐君
程运宝
锁建兵
郝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kun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kun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kun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kun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33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6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6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6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包括支撑组件、盖板、顶盒、第一把手、L型侧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锁紧组件、第二把手、底板、限位柱、导柱、气缸、螺钉、拉杆和定位组件;盖板横向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定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两个L型侧块的上方,定位组件和两个L型侧块之间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锁紧组件,两个锁紧组件之间设置有拉杆;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线路板的自动压紧以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背景技术
各类电子产品的线路板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和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入缺陷,因此必须在生产后借助并行测试系统对线路板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所有出厂的线路板符合设计的规格和参数;现有的并行测试系统大都借助人工手动完成测试,缺少相对应的治具,测试时,测试人员需要长时间的用力压紧线路板,劳动强度大,且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线路板的自动压紧以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的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包括支撑组件、盖板、顶盒、第一把手、L型侧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锁紧组件、第二把手、底板、限位柱、导柱、气缸、螺钉、拉杆和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横向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顶盒横向固定在盖板的上平面上,所述顶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把手,所述顶盒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L型侧块,对应地,所述盖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竖直且两两对称分布的气缸,左侧的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和顶盒并分别贴合在左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下方前后两端,右侧的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和顶盒并分别贴合在右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下方前后两端;每个所述L型侧块的上侧均穿插设置两个竖直分布的螺钉,左侧的两个所述螺钉分别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两个气缸的伸缩端中,右侧的两个所述螺钉分别插入螺接在右侧的两个气缸的伸缩端中,两个所述L型侧块的前端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竖直分布且可活动的导柱,两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顶盒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的后端之间,所述底板横向且可拆卸的固定在顶盒的底面上并设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两个L型侧块之间;所述底板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把手,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限位柱组合,每个所述限位柱组合包括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限位柱单元,每个所述限位柱单元包括两个限位柱;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两个L型侧块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和两个L型侧块之间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锁紧组件,两个所述锁紧组件之间设置有拉杆。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侧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顶板、第三把手、压柱和顶针;两个所述L型侧块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后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L型侧块的后侧上方,所述第三挡板固定在两个侧板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三把手固定在第三挡板的前侧,所述第四挡板固定在两个侧板的后端之间,所述顶板横向固定在第三挡板、第四挡板和两个侧板之间,所述顶板的下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压柱组合和两个顶针组合,两个所述压柱组合和两个所述顶针组合分别与两个限位柱组合相互配合,所述压柱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压柱,所述顶针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顶针。
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块、拉簧、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二气撑杆和连接头,所述第二气撑杆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同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后侧和一个侧板的前侧;所述锁块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侧板的前侧,所述锁块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固定在侧板上,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弧形槽中,所述锁块的下端后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固定在L型侧块上,所述第二销轴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开口槽中;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在锁块的下端后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锁紧组件中的锁块的上端内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盒、拉手、风扇、铰链、第一气撑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底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拉手;所述底盒的左右两侧后端内部均嵌设有一个风扇,所述底盒的后侧上方与盖板的下平面后侧之间设有多个铰链;所述底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气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气撑杆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块和一个第一连接块。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固定在底盒的左右两侧内壁后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固定在盖板的下平面前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线路板的自动压紧以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的固定位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柱和顶针的固定位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包括支撑组件、盖板3、顶盒10、第一把手11、L型侧块12、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6、锁紧组件、第二把手17、底板20、限位柱18、导柱19、气缸8、螺钉33、拉杆29和定位组件;盖板3横向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顶盒10横向固定在盖板3的上平面上,顶盒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把手11,顶盒10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L型侧块12,对应地,盖板3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竖直且两两对称分布的气缸8,左侧的两个气缸8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3和顶盒10并分别贴合在左侧的一个L型侧块12的下方前后两端,右侧的两个气缸8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3和顶盒10并分别贴合在右侧的一个L型侧块12的下方前后两端;每个L型侧块12的上侧均穿插设置两个竖直分布的螺钉33,左侧的两个螺钉33分别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两个气缸8的伸缩端中,右侧的两个螺钉33分别插入螺接在右侧的两个气缸8的伸缩端中,两个L型侧块12的前端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竖直分布且可活动的导柱19,两个导柱19的下端均固定在顶盒10的底面上,第一挡板15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12的前端之间,第二挡板16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12的后端之间,底板20横向且可拆卸的固定在顶盒10的底面上并设于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6和两个L型侧块12之间;底板20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把手17,底板20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限位柱组合,每个限位柱组合包括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限位柱单元,每个限位柱单元包括两个限位柱18;定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6和两个L型侧块12的上方,定位组件和两个L型侧块12之间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锁紧组件,两个锁紧组件之间设置有拉杆29;定位组件包括侧板22、第三挡板21、第四挡板23、顶板24、第三把手25、压柱26和顶针27;两个L型侧块12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侧板22,两个侧板22的后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L型侧块12的后侧上方,第三挡板21固定在两个侧板22的前端之间,第三把手25固定在第三挡板21的前侧,第四挡板23固定在两个侧板22的后端之间,顶板24横向固定在第三挡板21、第四挡板23和两个侧板22之间,顶板24的下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压柱组合和两个顶针组合,两个压柱组合和两个顶针组合分别与两个限位柱组合相互配合,压柱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压柱26,顶针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顶针27;锁紧组件包括锁块28、拉簧30、第一销轴31、第二销轴32、第二气撑杆13和连接头14,第二气撑杆13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头14,两个连接头14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同侧的一个L型侧块12的后侧和一个侧板22的前侧;锁块28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侧板22的前侧,锁块28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弧形槽282,第一销轴31的一端固定在侧板22上,第一销轴31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弧形槽282中,锁块28的下端后侧开设有开口槽281,第二销轴32的一端固定在L型侧块12上,第二销轴32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开口槽281中;拉簧30的一端连接在锁块28的下端后侧,拉簧30的另一端连接在侧板22上;拉杆2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锁紧组件中的锁块28的上端内侧;支撑组件包括底盒1、拉手2、风扇4、铰链5、第一气撑杆6、第一连接块7和第二连接块9;底盒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拉手2;底盒1的左右两侧后端内部均嵌设有一个风扇4,底盒1的后侧上方与盖板3的下平面后侧之间设有多个铰链5;底盒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气撑杆6;每个第一气撑杆6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块9和一个第一连接块7,两个第一连接块7分别固定在底盒1的左右两侧内壁后端,两个第二连接块9分别固定在盖板3的下平面前侧。
使用时,驱动四个气缸8的伸缩端均向上伸出,进而推动两个L型侧块12上升,从而借助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带动底板20、定位组件和两个锁紧组件一起上升,直到两个导柱19的上端分别位于两个锁块28的前端下方,然后手握拉杆29并向后推动,进而带动两个锁块28的上端向后转动,两个弧形槽282分别沿两个第一销轴31向前摆动,进而使得两个开口槽281均向前摆动以分别脱离两个第二销轴32;接着,手握第三把手25并向上抬起,进而带动两个侧板22向上摆动,从而借助第三挡板21和第四挡板23向上打开顶板24,两个第二气撑杆13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以防顶板24自动下落,之后,将两个线路板34均放置在底板20上并分别设于两个限位柱组合中,每个线路板34的四个转角分别卡入在四个限位柱单元中的两个限位柱18之间以实现定位;接着,手握第三把手25并向下摆动以通过第三挡板21、第四挡板23和两个侧板22下压顶板24以使每个压柱26均压紧在对应的线路板34上,同时使每个顶针27均压触在线路板34上的对应触点上;第三挡板21在下摆过程中,锁块28的下端沿第二销轴32向前滑动,直到第二销轴32重新卡入开口槽281,并借助拉簧30的拉力拉紧以使第二销轴32始终位于开口槽28中,最后驱动四个气缸8的伸缩端均向下收缩,从而带动两个L型侧块12下降直到接触顶盒10的底面,此时的两个导柱19重新分别设于两个锁块28的前端以防止两个锁块28摆动;盖板3可以借助铰链5向上打开,并借助两个第一气撑杆6来保持打开状态,风扇4起到了散热作用。
各类电子产品的线路板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和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入缺陷,因此必须在生产后借助并行测试系统对线路板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所有出厂的线路板符合设计的规格和参数;现有的并行测试系统大都借助人工手动完成测试,缺少相对应的治具,测试时,测试人员需要长时间的用力压紧线路板,劳动强度大,且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均较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线路板的自动压紧以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6)

1.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包括支撑组件、盖板、顶盒、第一把手、L型侧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锁紧组件、第二把手、底板、限位柱、导柱、气缸、螺钉、拉杆和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横向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顶盒横向固定在盖板的上平面上,所述顶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把手,所述顶盒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L型侧块,对应地,所述盖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竖直且两两对称分布的气缸,左侧的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和顶盒并分别贴合在左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下方前后两端,右侧的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均向上穿过盖板和顶盒并分别贴合在右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下方前后两端;每个所述L型侧块的上侧均穿插设置两个竖直分布的螺钉,左侧的两个所述螺钉分别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两个气缸的伸缩端中,右侧的两个所述螺钉分别插入螺接在右侧的两个气缸的伸缩端中,两个所述L型侧块的前端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竖直分布且可活动的导柱,两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顶盒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两个L型侧块的后端之间,所述底板横向且可拆卸的固定在顶盒的底面上并设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两个L型侧块之间;所述底板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把手,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限位柱组合,每个所述限位柱组合包括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限位柱单元,每个所述限位柱单元包括两个限位柱;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两个L型侧块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和两个L型侧块之间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锁紧组件,两个所述锁紧组件之间设置有拉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侧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顶板、第三把手、压柱和顶针;两个所述L型侧块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后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L型侧块的后侧上方,所述第三挡板固定在两个侧板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三把手固定在第三挡板的前侧,所述第四挡板固定在两个侧板的后端之间,所述顶板横向固定在第三挡板、第四挡板和两个侧板之间,所述顶板的下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压柱组合和两个顶针组合,两个所述压柱组合和两个所述顶针组合分别与两个限位柱组合相互配合,所述压柱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压柱,所述顶针组合包括多个竖直分布的顶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块、拉簧、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二气撑杆和连接头,所述第二气撑杆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同侧的一个L型侧块的后侧和一个侧板的前侧;所述锁块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侧板的前侧,所述锁块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固定在侧板上,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弧形槽中,所述锁块的下端后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固定在L型侧块上,所述第二销轴的另一端横向且可活动的插入在开口槽中;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在锁块的下端后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锁紧组件中的锁块的上端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盒、拉手、风扇、铰链、第一气撑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底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拉手;所述底盒的左右两侧后端内部均嵌设有一个风扇,所述底盒的后侧上方与盖板的下平面后侧之间设有多个铰链;所述底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气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气撑杆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上均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块和一个第一连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固定在底盒的左右两侧内壁后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固定在盖板的下平面前侧。
CN201922193308.3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Active CN211426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308.3U CN2114265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308.3U CN2114265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6562U true CN211426562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3308.3U Active CN2114265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6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6562U (zh) 一种并行测试系统的治具
CN112414681B (zh) 一种智能无线通信设备安装检测方法
CN212059651U (zh) 一种可调节固定位置的钢筋性能检测装置
CN210838594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力箱
CN2173046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质量检测装置
CN114895199A (zh) 一种电芯加工用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0704508U (zh) 一种电视机边框组装夹具
CN108375512A (zh) 一种钢化玻璃冲击测试装置
CN110180985B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前端外板铆接定位工装
CN219162306U (zh) 一种电路板老化测试设备
CN220854977U (zh) 夹持稳定的锂电池测试夹持装置
CN211904634U (zh) 一种用于模具末端检测的装置
CN218823618U (zh) 一种压力剪力测试结构
CN219369380U (zh) 一种定位结构及水泥基复合材料生产用检测万能试验机
CN210664287U (zh) 一种异形钉弯曲度检测装置
CN215414755U (zh) 一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CN217820667U (zh) 一种多项目通用性耐高压测试机器
CN22091089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分析仪
CN219113147U (zh) 一种破碎锤壳体的焊接装置
CN220718255U (zh) 一种卷扬架焊接工装
CN220104679U (zh) 接地钉强度测试装置
CN213337743U (zh) 一种自动开合fct测试装置
CN220894455U (zh) 一种pcb单板高精度测试治具
CN211365779U (zh) 一种液相色谱仪废液收集装置
CN216559516U (zh) 一出四气密性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