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1345U -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1345U
CN211421345U CN201922306165.2U CN201922306165U CN211421345U CN 211421345 U CN211421345 U CN 211421345U CN 201922306165 U CN201922306165 U CN 201922306165U CN 211421345 U CN211421345 U CN 211421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well
belt body
det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61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述光
邱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a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a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a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a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61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1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1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1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涉及市政设施的技术领域,包括滞留带本体和竖直设于所述滞留带本体中的雨水井,所述雨水井底部连接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雨水连接管;所述滞留带本体上表面呈内凹弧面,所述雨水井的顶部井口高度介于所述滞留带本体上表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所述雨水井的井口处设有透水井盖。本实用新型具有既可渗水、滞水、蓄水、净水与排水,也可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排水迅速从而降低积水可能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雨水径流中聚集大量污染物质,直排进入受纳水体,已成为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道路面积占比大,道路径流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传统的道路排水方式导致雨水快速形成地表径流加重后续管道的过流压力。目前应用于道路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设施构造单一,不能很好的达到对道路雨水的渗水、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560440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下沉式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土壤基质层、过滤层、净水层、蓄水层、防水土工织物;生物净化滞留带最下层为蓄水层,蓄水层内部设置有排水管道,蓄水层上部设置净水层,净水层上部设置过滤层,过滤层上部设置土壤基质层,在土壤基质层上种植植被层,土壤基质层的中部设置有旱溪,过滤层与土壤基质层之间设置有可渗透膜,所述防水土工织物设置在所述生物净化滞留带外表面,防止水分对路基的渗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专利中的下沉式生物净化滞留带虽然具备一定的渗水、蓄水、净水、滞水与排水的功能,但是由于水分需要经过层层渗透最终才到达排水管道,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容易由于水分渗透速率缓慢而在植被层表面形成积水,植被长时间被积水浸泡容易根部腐烂,不利于绿植的正常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渗水、滞水、蓄水、净水与排水,也可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排水迅速从而降低积水可能性的生物滞留带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包括滞留带本体和竖直设于所述滞留带本体中的雨水井,所述雨水井底部连接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雨水连接管;所述滞留带本体上表面呈内凹弧面,所述雨水井的顶部井口高度介于所述滞留带本体上表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所述雨水井的井口处设有透水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滞留带本体中竖直设置雨水井,在平时雨量较小时,雨水可通过滞留带本体进行缓慢渗透、净水或蓄水,以满足滞留带本体中绿植的水分供养。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则直接从透水井盖处进入雨水井中,排水更加迅速,减少滞留带本体表面的积水。此外,雨水井底部连接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雨水连接管,雨水连接管可将雨水井中多余的水排放至市政管网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滞留带本体的排水能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井盖为涡轮式雨水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轮式雨水井盖为立体涡轮式,流经的水能迅速形成漩涡流从而加快水的流速,阿有效分离水流中不同的杂物,防止树枝树叶、纸巾、塑料袋等垃圾堵住井盖;同时采用排水孔及箅缝的结合设置,不影响正常排水,保证排水量的同时解决了井盖的堵塞问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井超出所述滞留带本体的顶部侧壁处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井超出滞留带本体的顶部侧壁处开设透水口,透水口可进一步增强雨水井的排水能力,减少积存在透水井盖与滞留带本体上表面最低处之间的雨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口处设有截留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留网可有效减少水流中的树枝树叶、纸巾、塑料袋等杂物垃圾进入雨水井中,从而保持雨水井内长时间的洁净度,收集的雨水洁净度更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井底部还连接有穿孔管,所述穿孔管沿所述滞留带本体的延伸方向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滞留带本体自身蓄水饱和之后,多余的水分可通过穿孔管进入雨水井中,进而使滞留带本体始终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更有利于植被、微生物的生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管外部设有套管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孔管外部套设的套管土工布,可有效阻止土壤颗粒进入穿孔管内,降低穿孔管内部堵塞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滞留带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和砾石层,所述雨水连接管和所述穿孔管均埋设于所述砾石层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孔管均埋设于砾石层中,可使滞留带本体中种植土层内多余的水分自然渗透进砾石层中,由砾石层进行过滤净化后再进入穿孔管中,水分净化更加充分。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滞留带本体两侧分别铺设有与滞留带上表面最高点齐平的路面,所述路面与所述滞留带本体之间铺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沿所述滞留带本体与所述路面的连线方向开设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最低点与所述路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滞留带本体两侧的路缘石上开设泄水口,路面上的积水可通过泄水口进入滞留带本体中,路面不易积水,便于出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滞留带本体中设置雨水井,雨水井的顶部井口设置透水井盖,在平时雨量较小时,雨水可通过滞留带本体进行缓慢渗透、净水或蓄水,以满足滞留带本体中绿植的水分供养,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则直接从透水井盖处进入雨水井中,排水更加迅速,减少滞留带本体表面的积水;
(2)在雨水井超出滞留带本体的顶部侧壁处开设透水口,透水口可进一步增强雨水井的排水能力,减少积存在透水井盖与滞留带本体上表面最低处之间的雨水;
(3)雨水井底部连接有穿孔管和雨水连接管,穿孔管可将滞留带本体中多余的水分汇流入雨水井中,进而使滞留带本体始终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更有利于植被、微生物的生长,雨水连接管则可将雨水井中多余的水排放至市政管网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滞留带本体的排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透水井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滞留带本体;2、雨水井;3、雨水连接管;4、透水井盖;5、透水口;6、截留网;7、穿孔管;8、套管土工布;9、种植土层;10、砾石层;11、路面;12、路缘石;13、泄水口;14、排水垫;15、长丝透水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滞留带本体1和埋设于滞留带本体1中的雨水井2。滞留带本体1两侧均为路面11且路面11与滞留带本体1之间砌筑有路缘石12。滞留带本体1的上表面为中间下凹的内凹弧面,路面11与滞留带本体1上表面的最高点齐平,且路缘石12沿滞留带本体1与路面11的连线方向开设有泄水口13,泄水口13最低点与路面11齐平。雨水井2砌筑于滞留带中间最低处且雨水井2的顶部井口高度介于滞留带本体1上表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雨水井2的底部侧壁连接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雨水连接管3,雨水井2的井口处盖合有透水井盖4,透水井盖4采用市售的涡轮式雨水井2盖(参见图2)。
在平时雨量较小时,雨水可通过滞留带本体1进行缓慢渗透、净水或蓄水,以满足滞留带本体1中绿植的水分供养。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则直接从透水井盖4处进入雨水井2中,排水更加迅速,减少滞留带本体1表面的积水。
参见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滞留带本体1的排水性能并降低于凹地积水的可能性,在雨水井2超出滞留带本体1的顶部侧壁处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水口5。多个透水口5沿雨水井2的侧壁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透水口5处均固定有截留网6。透水口5进一步增强雨水井2的排水能力,减少积存在透水井盖4与滞留带本体1上表面最低处之间的雨水。
滞留带本体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9和砾石层10,种植土层9与路面11的地质层交界面铺设有7mm厚的排水垫14。砾石层10外围铺设有500g/m2的长丝透水土工布15,位于砾石层10中的雨水井2侧壁沿滞留带本体1长度方向连接有穿孔管7,穿孔管7外部套设包裹有套管土工布8,雨水连接管3和穿孔管7均埋设于砾石层10中。当滞留带本体1自身蓄水饱和之后,多余的水分可通过穿孔管7进入雨水井2中,进而使滞留带本体1始终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更有利于植被、微生物的生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滞留带本体1中设置雨水井2,雨水井2的顶部井口设置透水井盖4,并在雨水井2底部连接穿孔管7和雨水连接管3,在平时雨量较小时,雨水可通过滞留带本体1进行缓慢渗透、净水或蓄水,以满足滞留带本体1中绿植的水分供养。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则直接从透水井盖4处进入雨水井2中,再由雨水连接管3排放至市政管网中,排水更加迅速,减少滞留带本体1表面的积水,保障植被良好的生长条件。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滞留带本体(1)和竖直设于所述滞留带本体(1)中的雨水井(2),所述雨水井(2)底部连接有与市政管网连通的雨水连接管(3);所述滞留带本体(1)上表面呈内凹弧面,所述雨水井(2)的顶部井口高度介于所述滞留带本体(1)上表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所述雨水井(2)的井口处设有透水井盖(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井盖(4)为涡轮式雨水井(2)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2)超出所述滞留带本体(1)的顶部侧壁处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口(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口(5)处设有截留网(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2)底部还连接有穿孔管(7),所述穿孔管(7)沿所述滞留带本体(1)的延伸方向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7)外部设有套管土工布(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带本体(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9)和砾石层(10),所述雨水连接管(3)和所述穿孔管(7)均埋设于所述砾石层(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带本体(1)两侧分别铺设有与滞留带上表面最高点齐平的路面(11),所述路面(11)与所述滞留带本体(1)之间铺设有路缘石(12),所述路缘石(12)沿所述滞留带本体(1)与所述路面(11)的连线方向开设有泄水口(13),所述泄水口(13)最低点与所述路面(11)齐平。
CN201922306165.2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Active CN211421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165.2U CN211421345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165.2U CN211421345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1345U true CN211421345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6165.2U Active CN211421345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1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9803A (zh) * 2020-12-04 2021-04-06 北京京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绿化排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9803A (zh) * 2020-12-04 2021-04-06 北京京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绿化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588B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CN101775839B (zh) 雨水渗透-排放一体生态系统
CN110249844A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10042724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903991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908229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CN106499002B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421345U (zh)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CN109183532A (zh)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209114270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生态树池
CN213868214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物滞留设施系统
CN21344866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CN214461059U (zh) 园林排水系统
CN212561003U (zh)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CN213014554U (zh) 一种山地公园雨洪管理蓄排水系统
CN213868148U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雨水花园
CN214831631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结构
CN215053454U (zh) 一种用于高架市政雨水管网的收集净化浇灌利用系统
CN210263284U (zh) 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9437676U (zh) 一种环保型道路隔离绿化带结构
CN218204163U (zh) 一种硬质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