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在人工园林越来越普及,园林排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大部分园林都有排水系统,然而在大雨天气,很多公园及道路两边的路面上仍然会有大量积水,严重影响人们行走,究其原因是因为路边的沟渠上的排水结构不合理。公园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经常栽种一排树木,既能用于遮阴,用能起到很好的绿化作用,但是为了保证路面硬化,通常将树木栽种在树坑中,树坑周围铺设地砖,在大雨天气,雨水会向树坑中汇聚形成积水,对树坑中的土壤渗透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旦土壤的渗透通道堵塞,积水在树坑中会大量积存,长时间排放不出去,行人稍不注意就会误踩到水坑中,弄脏鞋面,同时树坑中排水效果不好,也会影响树木根部的呼吸,影响树木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排水结构,能够加快树坑中的积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排水结构,包括树坑种植土层以及设置在树坑周围的硬化路面,所述树坑种植土层边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中间低两端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树坑种植土层表面下部,所述出水管从硬化路面下部穿过伸入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中,所述进水管的进口高度大于出水管的出口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雨天,当树坑中出现积水时,积水先从树坑种植土层向下渗透,当树坑种植土层达到饱和状态时,积水积存在树坑中,积水会逐渐向排水管的位置渗透流动,流到排水管中,积水会通过进水管逐渐向排水管底部汇聚,由于排水管的中间低两端高,当排水管内积水过多时,会先从出水管的管口向外流出,流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中,实现树坑的快速排水,减少树坑内积水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树坑种植土层周围设置有一圈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填充有碎石至树坑种植土层表面,所述进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排水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的设置,方便积水向排水槽中汇聚,进水管的管口设置在排水槽内,能够加快积水的排出,在排水槽内填充碎石,能够阻挡树叶垃圾堵塞排水槽和进水管,保证进水管的畅通,同时避免树坑内部出现高低不平的位置,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的进口处设置有带排水孔的滤水板,所述滤水板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设置滤水板,能够阻挡碎石进入到进水管中,避免进水管被堵塞,保证进水管的畅通,透水土工布层的设置,能够阻挡泥沙进入到进水管中,进一步保证进水管的畅通和正常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为U形或者V形结构,最低点位置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的形状便于积水流到排水管中,并且能够在排水管中形成一定的积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为透水管,能够双向渗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为透水管,使树坑种植土层中的饱和水能够渗入到进水管中,加快积水的排出,当干旱季节,排水管底部的积水可以通过透水管反向渗透到树坑种植土层中,对树木起到一定的灌溉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的管口设置有带有排水孔的挡板,管口的设置高度位于道路两侧排水沟的上部,且管口的开口方向水平或者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设置挡板,能够防止排水沟中的杂物进入出水管,保证出水管的畅通,出水管的管口开口方向水平或者朝下,使粘附在出水管管口的杂物能够因重力自动脱落,避免堵塞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深度为5-10cm,宽度为5-1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的深度和宽度不宜太大,适当的增加渗水时间,使树坑种植土层能够保存足够的水供树木吸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排水槽靠近道路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排水槽靠近道路的一侧,能够缩短排水管的长度,减少材料的浪费,并且排水管能够避开树木的根部,不影响树木根部的生长,同时树木的根部也不破坏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树坑种植土层上方盖合有网状的树坑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树坑盖板将树坑保护住,减小树坑的高度落差,保证行人的安全,同时减少落叶落到树坑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结构,能够将树坑中的积水快速地通过排水管引导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中,减少积水存留时间,减缓种植土的排水孔堵塞。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排水槽,能够加快积水流动,并能够在排水槽进行缓存,排水槽内设置透水土工布层,能够避免进水管被堵塞,保证排水管正常的排水。
3、排水管的进水端高度高于出水端的高度,当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水量较大时,避免排水管出现倒灌的情况。
4、排水管设置成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能够在排水管底部形成一定的积水,积水通过进水管的透水孔,能够向树坑内回流,对树木起到一定的浇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坑种植土层;2、硬化路面;3、排水管;31、进水管;32、出水管;33、滤水板;34、挡板;4、排水槽;41、透水土工布层;5、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园林排水结构,包括树坑种植土层1、硬化路面2、排水管3以及排水槽4,树坑设置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坑内中央栽种有树木,树坑内回填有树坑种植土层1,硬化路面2采用铺砖的方式围在树坑的外围,路面两侧位于人行道处硬化路面2的下部设置有排水沟5,用于进行路面排水。
树坑内外圈靠近硬化路面2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环形的排水槽4,排水槽4是在树坑种植土层1上开挖而成,排水槽4的深度为5-10cm,宽度为5-15cm,本实施例中挖掘5cm深、10cm宽的排水槽4,排水槽4内填充有碎石,碎石的填充高度达到与树坑种植土层1的表面齐平,树坑种植土层1上方盖合有网状的树坑盖板,树坑盖板围在树木根部外围。
树坑种植土层1的表层下部设置有排水管3,排水管3的一端位于树坑种植土层1的边缘,另一端延伸到硬化路面2的下部,伸入到排水沟5中。排水管3的中间低两端高,包括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进水管31位于树坑种植土层1表层下部,具体是,进水管31的进水口位于排水槽4的槽底,出水管32的出水口位于排水沟5中,其中进水管31的进水口高度大于出水管32的出水口高度。
具体实施时,排水管3为U形或者V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将排水管3设计成V形,最低点位置为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的连接处。进水管31的进口设置在排水槽4靠近道路的一侧,能够缩短排水管3的整体长度,减少材料的浪费。进水管31的进口处设置有带排水孔的滤水板33,滤水板33上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布层41将进水管31的进口盖住,阻挡泥沙进入进水管31,进水管31为透水管,侧壁上分布有透水孔,能够双向渗透。出水管32的管口设置有带有排水孔的挡板34,并且管口的设置高度位于道路两侧排水沟5的上部,管口的开口方向水平或者朝下,本实施例中出水管32的开口朝向水平。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大雨天,当树坑中出现积水时,积水积存在树坑中,积水会逐渐向排水槽4的位置流动,在排水槽4内汇聚开始流到排水管3中,积水会通过进水管31逐渐向排水管3底部汇聚。由于排水管3的中间低两端高,当排水管3内积水过多时,会先从出水管32的管口向外流出,流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沟5中,实现树坑的快速排水;当排水管3内积水较少时,不足以通过出水管32排出,积水会留存在排水管3中,通过进水管31的透水孔向树木根部土壤中渗透,起到灌溉树木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