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1103U -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1103U
CN211411103U CN201922306416.7U CN201922306416U CN211411103U CN 211411103 U CN211411103 U CN 211411103U CN 201922306416 U CN201922306416 U CN 201922306416U CN 211411103 U CN211411103 U CN 211411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locculation
high density
mixing
mix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64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效伟
申金涛
杨朋伟
黄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64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1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1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1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混合池与两个絮凝池之间均设置稳流区,稳流区与两个絮凝池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与稳流区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的远离澄清池的一侧设置配水渠,配水渠的底部与混合池之间通过配水管连接,澄清池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结构分配合理,节约空间,避免水流波动造成絮状体破碎。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高密度沉淀池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工艺,但高密度沉淀池分为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三个部分,三个池子尺寸不一,呈一字型顺势排列。此方法占地面积大,形状不规则,混合池和絮凝池周边面积难以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絮凝池至澄清池中间的过渡区域,随着水流的波动,过渡区域水流不稳,导致形成的絮状体破碎,破坏污泥的沉淀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混合池与两个絮凝池之间均设置稳流区,稳流区与两个絮凝池底部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与稳流区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的远离澄清池的一侧设置配水渠,配水渠的底部与混合池之间通过配水管连接,澄清池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集合在一起的高密度沉淀池,混合池和絮凝池分别用于废水和PAC、PAM的混合,然后流到澄清区,通过结构的分配,实现废水的流动,实现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配合进行废水的处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混合池分隔为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通过个亿配水管与配水渠相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澄清池分隔为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分别与一个絮凝池和混合池相对。混合池和澄清池分别为两个,可以实现废水的分开处理,废水中污物的处理效果更好,而且可以提高处理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若干整流板竖直设置,相互之间平行,过渡区内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小于与混合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絮凝池内部设置絮凝搅拌机,混合池内部设置混合搅拌机。
作为更进一步技术方案,絮凝池内部,絮凝池的搅拌结构的外侧设置导流筒,导流筒的顶部开口,底部中间位置设置通水口,通水口通过稳流管与稳流区相通。导流筒的作用为,使废水能够在导流筒内与PAM循环并进行充分的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斜管沉淀区的下部为斜管填料区,斜管填料区上部为中间水渠和若干集水槽,中间水渠的两侧分别与若干集水槽的一端垂直连接,若干集水槽平行设置,集水槽与中间水渠通过底部的出水口相通,若干集水槽的侧壁分别设置若干集水口。水经过斜管填料区后从集水口进入集水槽,然后再从集水槽的出水口进入中间水渠,中间水渠内为处理后的清水,中间水渠的一端设置开口将清水排出。
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斜管填料区的内部设置若干斜管若干斜管之间填充填料。
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斜管的倾斜角度为7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澄清池的底部设置刮板,刮板的下方为泥斗,高密度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与澄清池的刮板相对的位置设置刮泥机,刮泥机与澄清池底部的刮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穿过中间水渠,并与中间水渠密封,固定架与絮凝搅拌机、混合搅拌机的顶部进行固定。刮泥机为刮板提供动力。泥斗中的污泥通过泵将泥斗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分布合理,结构简单的高密度沉淀池,相比于现有的一字型沉淀池,占地面积小,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之间的过度实现了废水的能够稳定、有序、高效的进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2为絮凝池、澄清池部分的截面图;
图3为澄清池上方的集水槽和中间水渠的结构图;
其中,1、过渡区,2、混合池,3、絮凝池,4、澄清池,5、稳流区,6、配水渠,7、斜管沉淀区,8、整流板,9、絮凝搅拌机,10、混合搅拌机,11、斜管,12、填料,13、集水槽,14、刮泥机,15、导流筒,16、刮板,17、槽钢,18、出水口,19、中间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4,过渡区1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8,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3,中间为混合池2,混合池2与两个絮凝池3之间均设置稳流区5,稳流区5与两个絮凝池3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2与稳流区5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3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1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2的远离澄清池4的一侧设置配水渠6,配水渠6与混合池2之间的上部相通,澄清池4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7。
配水渠6,主要稳定水流,使来水更稳定的进入后续处理中。混合池2主要投加PAC,通过快速搅拌的方式将PAC混匀,利用PAC的物化作用将水中难溶解性物质析出,絮凝池3主要投加PAM,通过慢速搅拌的作用,将其混匀,PAM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物质。聚集成的大颗粒物质在澄清池4实现固液分离。
若干整流板8竖直设置,相互之间平行,过渡区1内与两个絮凝池3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8的间距小于与混合池2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8的间距。整流板8在靠近絮凝池3的区域较为密集,在靠近混合池2的区域较为稀疏,保证整体水流能稳定流向澄清池4,保证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
如图2所示,絮凝池3内部设置絮凝搅拌机9,混合池2内部设置混合搅拌机10。
斜管沉淀区的下部为斜管填料区,斜管填料区上部为出水槽13,出水槽13底部的一侧设置出水口18,斜管填料区的内部设置若干斜管11,若干斜管11之间填充填料12。
斜管11的倾斜角度为70°。发明人发现斜管一般采用倾角60度,但是运行1个月左右时间后易发生污泥污堵,将斜管角度设置成70度,更有利于污泥沿斜管下滑。能保证水池可以稳定运行2个月,大大节省人工的强度。
絮凝池的搅拌结构的外侧设置导流筒15,导流筒15的外侧壁通过槽钢17与絮凝池进行固定连接。
澄清池4的底部设置刮板16,刮板16的下方为泥斗,高密度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与澄清池的刮板16相对的位置设置刮泥机14,固定架与絮凝搅拌机9、混合搅拌机10的顶部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沉淀池的处理过程为废水先进入配水渠6,然后通过底部配水管分别进入两个混合池2,在两个混合池2内废水与PAC进行充分的混合,然后废水溢流至稳流区5,两个稳流区5分别通过底部的稳流管道连接至絮凝池3内部的导流筒15。在两个导流筒15内,废水与PAM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废水中形成大量的大颗粒物质,聚集成的大颗粒物质和废水通过絮凝池3底部的开口流到过渡区1,通过整流板8的稳流作用,溢流到澄清池4,在澄清池4内,大颗粒物质向下方沉淀,废水向上方冲洗或经过斜管填料12后,从集水槽13的侧壁集水口进入集水槽内部,然后清水从集水槽13底部的出水口18排出进入中间水渠19,刮泥机14是设置在澄清区,刮板在澄清区的底部,斜管下方大约4.5~5m的位置,刮泥机的电动在澄清池4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一字型高密度沉淀池,节省了空间,而且水流稳定。若干整流板竖直设置,相互之间平行,过渡区内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小于与混合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絮凝池底部流出的水,通过整流板进行缓冲,由于絮凝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密度较大,所以水在这一区域受到的阻力较大,混合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密度较小,所以水在这一区域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水在整个过渡区能够均匀分布,然后均匀稳定的流入澄清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沉淀池不仅具有占用空间小,实现空间有效利用的好处外,整体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配合实现废水的水流更平稳,首先配水渠使进水水流更平稳,混合池与整流区之间溢流,整流区与絮凝池之间通过水管连接,絮凝池与过度区之间通过开口相通,过渡区与澄清池之间溢流,避免了水流的波动导致的絮状体破碎,本实用新型中使产生的大颗粒物质能够平稳的进行沉淀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混合池与两个絮凝池之间均设置稳流区,稳流区与两个絮凝池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与稳流区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的远离澄清池的一侧设置配水渠,配水渠与混合池之间的上部相通,澄清池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混合池分隔为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通过个亿配水管与配水渠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澄清池分隔为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分别与一个絮凝池和混合池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若干整流板竖直设置,相互之间平行,过渡区内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小于与混合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絮凝池内部设置絮凝搅拌机,混合池内部设置混合搅拌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絮凝池内部,絮凝池的搅拌结构的外侧设置导流筒,导流筒的顶部开口,底部中间位置设置通水口,通水口通过稳流管与稳流区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管沉淀区的下部为斜管填料区,斜管填料区上部为中间水渠和若干集水槽,中间水渠的两侧分别与若干集水槽的一端垂直连接,若干集水槽平行设置,集水槽与中间水渠通过底部的出水口相通,若干集水槽的侧壁分别设置若干集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管填料区的内部设置若干斜管若干斜管之间填充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管的倾斜角度为7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澄清池的底部设置刮板,刮板的下方为泥斗,高密度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与澄清池的刮板相对的位置设置刮泥机,刮泥机与澄清池底部的刮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穿过中间水渠,并与中间水渠密封,固定架与絮凝搅拌机、混合搅拌机的顶部进行固定。
CN201922306416.7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Active CN211411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416.7U CN211411103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416.7U CN211411103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1103U true CN211411103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6416.7U Active CN211411103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11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3741A (zh) * 2021-07-01 2021-09-28 重庆市梁平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的高密池
CN113634019A (zh) * 2021-09-06 2021-11-1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3634018A (zh) * 2021-09-06 2021-11-1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3741A (zh) * 2021-07-01 2021-09-28 重庆市梁平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的高密池
CN113443741B (zh) * 2021-07-01 2023-09-12 重庆市梁平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的高密池
CN113634019A (zh) * 2021-09-06 2021-11-1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3634018A (zh) * 2021-09-06 2021-11-1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5430181A (zh) * 2021-09-06 2022-12-06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5445258A (zh) * 2021-09-06 2022-12-09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5430181B (zh) * 2021-09-06 2024-03-15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115445258B (zh) * 2021-09-06 2024-03-15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11103U (zh)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208229453U (zh) 下流式高效混凝沉淀池
CN211025241U (zh) 高密度沉淀设备
CN206645932U (zh) 一体化高负荷沉淀分离设备
CN207221403U (zh) 一种污泥定量回流沉淀装置
CN212594151U (zh) 一种双池型高效沉淀池
CN111644085B (zh) 无动力涡流絮凝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04752409U (zh) 非金属矿选矿废水净水器
CN109057859B (zh) 一种矿井端头用模袋式浓缩充填装置及方法
CN215855347U (zh) 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CN1101561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罐
CN214141717U (zh) 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
CN206337062U (zh) 一体化电絮凝全自动净水器
CN214611880U (zh) 一种前置细格栅集成混凝强化平流沉淀池
CN210457813U (zh) 一种磁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CN212293272U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104609553B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2429824A (zh) 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6843162U (zh) 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
CN211521705U (zh) 竖流沉淀器
CN217578658U (zh) 提高污泥沉降效率的储泥池及污泥处理系统
CN105585090B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
CN205188029U (zh) 一种防塌陷的斜管沉淀器
CN214823173U (zh) 一种水质自净化洗车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