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8018U -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58018U CN211358018U CN201921780629.7U CN201921780629U CN211358018U CN 211358018 U CN211358018 U CN 211358018U CN 201921780629 U CN201921780629 U CN 201921780629U CN 211358018 U CN211358018 U CN 2113580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h
- dust
- belt conveyor
- discharging
- convey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该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设备和第二输灰设备,其中:第二输灰设备用于设置在多个除尘器的下方,并对各除尘器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接收端与第二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用于延伸至尘灰外排位置,第一输灰设备由靠近第二输灰设备一端至靠近尘灰外排位置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以将第一输灰设备内的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所在高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高炉所产生的尘灰外排过程中斗式提升机故障率和设备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煤气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中,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是对高炉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创新,其与传统的高炉煤气湿式除尘技术相比,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提高了煤气净化程度、煤气温度和热值,可以显著降低高炉生产过程中新水消耗和动力消耗,还可以提高煤气余压发电量和二次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是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已成为当今高炉炼铁的发展方向。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中的主要除尘设备是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高炉煤气通入除尘器本体后,经过滤袋的过滤,煤气中的尘粒被粘在滤袋壁上并形成灰膜,该层灰膜又可作为过滤层,即煤气通过灰膜和滤袋后,得到良好的净化。当灰膜层增厚,灰膜对煤气通过的阻力不断增加,则需要对滤袋进行清灰,清除滤袋壁上的大部分灰膜,除尘器则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为保证除尘的连续性,各除尘器并联安装,并可逐个依次清灰。
在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除灰后,通过输灰装置对尘灰进行统一输送,输灰装置是进行除尘输灰的主要设备,其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环节。当高炉灰中锌等金属含量偏高时,高炉灰具有较大的粘度,在除尘输灰过程中多选用刮板输送机输灰,现有的布袋除尘灰排放形式多采用布袋除尘器进行接收后排放到刮板输送机上,再由斗式提升机将刮板输送机输送的尘灰向上提升至灰仓内,通过加湿搅拌机对灰仓内的尘灰加湿后统一外运。由于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斗式提升机的运行故障率和运行成本较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另外,根据现场卸灰量的实际情况,在卸灰量较少时灰仓无需对尘灰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将尘灰外运即可,因此,灰仓的布置不仅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法发挥其作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高炉所产生的尘灰外排过程中斗式提升机故障率和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通过第一输灰设备和第二输灰设备配合将除尘器内的尘灰输送至尘灰外排位置,在输送过程中通过第一输灰设备将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所在高度,在保证原有机械输灰方式的同时,省去斗式提升机和灰仓的设置,不仅保证良好的输灰效率,而且降低输灰装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灰装置,所述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设备和第二输灰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输灰设备用于设置在多个除尘器的下方,并对各所述除尘器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
所述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接收端与所述第二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用于延伸至尘灰外排位置,所述第一输灰设备由靠近所述第二输灰设备一端至靠近所述尘灰外排位置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第一输灰设备内的尘灰提升至所述尘灰外排位置所在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灰设备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和第三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用于设置在多个所述除尘器的下方,并对对应的各所述除尘器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用于将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输送的尘灰输送至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一接灰口、第一卸灰口和多个第一进灰口,各所述第一进灰口用于与对应的多个所述除尘器的尘灰外排口连接,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二卸灰口和多个第二进灰口,各所述第二进灰口用于与对应的多个所述除尘器的尘灰外排口连接,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二接灰口和第三卸灰口,所述第二接灰口与所述第二卸灰口连接,所述第三卸灰口与所述第一接灰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灰设备为第四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三接灰口和第四卸灰口,所述第三接灰口与所述第一卸灰口连接,所述第四卸灰口位于所述尘灰外排位置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第一顶盖,所述第一卸灰口和各所述第一进灰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上,所述第一接灰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底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第二顶盖,各所述第二进灰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顶盖上,所述第二卸灰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底部;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第三顶盖,所述第二接灰口设置在所述第三顶盖上,所述第三卸灰口设置在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的底部;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第四顶盖,所述第三接灰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一端的所述第四顶盖上,所述第四卸灰口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一端的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的底部,所述第四卸灰口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输灰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由靠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三带式输送机和第四带式输送机均采用刮板输送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除尘器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位于一列所述除尘器的下方,各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位于对应列所述除尘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输灰系统,所述除尘输灰系统包括智能加湿搅拌机、多个除尘器和上述的输灰装置,其中:
各所述除尘器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各所述除尘器的底部均设置有卸灰装置,所述卸灰装置包括振打组件、卸灰组件和中间仓,各所述除尘器的尘灰出口均通过振打组件、所述卸灰组件和所述中间仓与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连接,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出口与所述智能加湿搅拌机的尘灰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加湿搅拌机包括螺旋电子秤、搅拌机、电磁阀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搅拌机的入水口用于与外部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搅拌机的入水口处,所述螺旋电子秤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振打组件包括第一仓壁振打器和第二仓壁振打器,所述卸灰组件包括第一卸灰阀、第二卸灰阀和第三卸灰阀,所述第一仓壁振打器设置在所述除尘器的底部,所述第二仓壁振打器设置在所述中间仓的底部,所述第一卸灰阀、所述中间仓、所述第二卸灰阀和所述第三卸灰阀在所述除尘器的底部与所述输灰装置的顶部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灰装置与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之间依次通过补偿器和第二输灰管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卸灰阀和所述第二卸灰阀为气动卸灰球阀;所述第三卸灰阀为星型卸灰阀。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将第二输灰设备设置在多个除尘器的下方,通过第二输灰设备对除尘器内外排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接收端与第二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灰设备的尘灰输出端延伸至尘灰外排位置,且第一输灰设备由靠近第二输灰设备一端至靠近尘灰外排位置一端向上倾斜设置,通过第一输灰设备对第二输灰设备输送的尘灰进行接收,并将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所在高度,整个输灰过程中无需采用斗式提升机对尘灰进行提升,省去了斗式提升机的使用,避免了斗式提升机的高故障率对正常输灰工作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输灰系统成本。另外,通过第二输灰设备将各除尘器排出的尘灰连续且间隔的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的高度,而非一次性对大量的尘灰进行外排,从而无需设置灰仓,进一步降低了输灰系统成本,适于在除尘输灰过程中需要对尘灰的外排高度进行提升的系统中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输灰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输灰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输灰系统中卸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灰装置中第一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输灰装置中第二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输灰装置中第三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输灰装置中第四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
1、第一带式输送机; 101、第一进灰口;
102、第一接灰口; 103、第一卸灰口;
104、第一顶盖; 2、第二带式输送机;
201、第二进灰口; 202、第二卸灰口;
203、第二顶盖; 3、第三带式输送机;
301、第二接灰口; 302、第三卸灰口;
303、第三顶盖; 4、第一输灰设备;
401、第三接灰口; 402、第四卸灰口;
403、第一输灰管道; 404、第四顶盖;
5、智能加湿搅拌机; 6、除尘器;
7、卸灰装置; 701、振打组件;
7011、第一仓壁振打器; 7012、第二仓壁振打器;
702、卸灰组件; 7021、第一卸灰阀;
7022、第二卸灰阀; 7023、第三卸灰阀;
703、中间仓; 704、补偿器;
705、第二输灰管道; 10、尘灰外排位置;
20、第二输灰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灰装置,该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设备4和第二输灰设备20,其中:第二输灰设备20用于设置在多个除尘器6的下方,并对各除尘器6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接收端与第二输灰设备20的尘灰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输出端用于延伸至尘灰外排位置10,第一输灰设备4由靠近第二输灰设备20一端至靠近尘灰外排位置10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以将第一输灰设备4内的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10所在高度。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输灰设备20设置在多个除尘器6的下方,通过第二输灰设备20对除尘器6内外排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再通过第一输灰设备4对第二输灰设备20输送的尘灰进行接收,并将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10所在高度,整个输灰过程中无需采用斗式提升机对尘灰进行提升,省去了斗式提升机的使用,避免了斗式提升机的高故障率对正常输灰工作的影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输灰系统成本。另外,由于各除尘器6依次将尘灰外排至第二输灰设备20中,通过第二输灰设备20和第一输灰设备4的配合将尘灰连续且间隔的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10的高度,而非一次性对大量的尘灰进行外排,从而无需设置灰仓,进一步降低了输灰系统成本,适于在除尘输灰过程中需要对尘灰的外排高度进行提升的系统中进行推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输灰设备20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二带式输送机2和第三带式输送机3,第一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用于设置在多个除尘器6的下方,并对对应的各除尘器6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第三带式输送机3连接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之间,第三带式输送机3用于将第二带式输送机2输送的尘灰输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1中,保证对各除尘器6排出的尘灰均能接收和输送,并有序的输送至第一输灰设备4中进行汇集和提升,提高尘灰的输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带式输送机1上设置有第一接灰口102、第一卸灰口103和多个第一进灰口101,第一进灰口101的数量与上方所对应的除尘器6的数量相同,第一进灰口101的位置与上方所对应的除尘器6的设置位置相对,各第一进灰口101用于与对应的多个除尘器6的尘灰外排口连接,从而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1下方的除尘器6将内部的尘灰依次通过尘灰外排口和第一进灰口101排出至第一带式输送机1中。如图5所示,第二带式输送机2上设置有第二卸灰口202和多个第二进灰口201,第二进灰口201的数量与上方所对应的除尘器6的数量相同,第二进灰口201的位置与上方所对应的除尘器6的设置位置相对,各第二进灰口201用于与对应的多个除尘器6的尘灰外排口连接,从而位于第二带式输送机2下方的除尘器6将内部的尘灰依次通过尘灰外排口和第二进灰口201排出至第二带式输送机2中。如图6所示,第三带式输送机3上设置有第二接灰口301和第三卸灰口302,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第二接灰口301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的第二卸灰口202连接,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第三卸灰口302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第一接灰口102连接。如图7所示,第一输灰设备4为第四带式输送机,第四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三接灰口401和第四卸灰口402,第四带式输送机上的第三接灰口401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上的第一卸灰口103连接,第四带式输送机上的第四卸灰口402位于尘灰外排位置10的上方。通过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二带式输送机2、第三带式输送机3和第四带式输送机组成完整的输灰装置,采用现有的传送带式输送机构,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操作方便。
其中,第一带式输送机1上的第一卸灰口103为第二输灰设备20的尘灰输出端;第四带式输送机上的第三接灰口401为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接收端;第四带式输送机上的第四卸灰口402为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输出端。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顶部固定盖设有长条形第一顶盖104,各第一进灰口101沿第一顶盖104的延伸方向连续且间隔的设置在第一顶盖104的顶部,第一接灰口102设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一端的底部,第一卸灰口103设置在靠近第一接灰口102一端的第一顶盖104的顶部。如图5所示,第二带式输送机2的顶部固定盖设有长条形第二顶盖203,各第二进灰口201均沿第二顶盖203的延伸方向连续且间隔的设置在第二顶盖203的顶部,第二卸灰口202设置在第二带式输送机2的一端的底部。如图6所示,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顶部固定盖设有长条形第三顶盖303,第三卸灰口302设置在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一端的底部,第二接灰口301设置在远离第三卸灰口302一端的第三顶盖303的顶部。如图7所示,第四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长条形第四顶盖404,第三接灰口401设置在靠近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的第四顶盖404的顶部,第四卸灰口402设置在远离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的第四带式输送机的底部,第四卸灰口40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输灰管道403。保证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尘灰的接收和输送,避免扬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保证对各除尘器6排出的尘灰进行接收后能够平稳地进行输送;第三带式输送机3由靠近第二带式输送机2一端至靠近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向上倾斜设置,由于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第三卸灰口302设置在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一端的底部,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第二接灰口301设置在远离第三卸灰口302一端的第三顶盖303的顶部,因此在对第三带式输送机3进行安装连接时,第三带式输送机3带有一定的倾角,从而满足装配要求。
其中,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二带式输送机2、第三带式输送机3和第四带式输送机均可采用但不限于刮板输送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带式输送机2和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数量均为多个,各除尘器6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第一带式输送机1位于一列除尘器6的下方,各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位于对应列除尘器6的下方,各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带式输送机3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连接。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的需要,可对除尘器6的数量和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均能够满足对尘灰接收和输送的要求,适用性更广。
本实用新型输灰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输灰装置通过第二输灰设备20对除尘器6内外排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再通过第一输灰设备4对第二输灰设备20输送的尘灰进行接收,并将尘灰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10所在高度,省去了斗式提升机的使用,避免了斗式提升机的高故障率对正常输灰工作的影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输灰系统成本。
二、该输灰装置通过第二输灰设备20和第一输灰设备4的配合将尘灰连续且间隔的提升至尘灰外排位置10的高度,而非一次性对大量的尘灰进行外排,从而无需设置灰仓,进一步降低了输灰系统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输灰系统,该除尘输灰系统包括智能加湿搅拌机5、多个除尘器6和上述的输灰装置。其中:各除尘器6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各除尘器6的底部均设置有卸灰装置7,卸灰装置7包括振打组件701、卸灰组件702和中间仓703,各除尘器6的尘灰出口均通过振打组件701、卸灰组件702和中间仓703与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连接,输灰装置的尘灰出口与智能加湿搅拌机5的尘灰入口连接,智能加湿搅拌机5能对接收到的尘灰量进行检测,并根据尘灰量调节通入的水量,从而对尘灰进行加湿搅拌后,能够使尘灰达到预设湿度,该过程无需在灰仓内进行,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在对外卸灰过程中扬尘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起到节水节电的作用,保证对外卸灰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智能加湿搅拌机5包括螺旋电子秤、搅拌机、电磁阀和控制器,其中:搅拌机的入水口用于与外部的供水管路连接,电磁阀安装在搅拌机的入水口处,螺旋电子秤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阀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螺旋电子秤在对尘灰进行输送时,螺旋电子秤上的称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称量位置上尘灰的重量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传送至信号变送器中,螺旋电子秤上的测速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螺旋叶片轴旋转速度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同时传送至信号变送器中,信号变送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并将转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标准的通讯接口传送至控制器中,控制器得到螺旋电子秤的称量位置上尘灰的瞬时重量和累计重量,控制器根据尘灰的累计重量对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以及时长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给水量,达到预设加湿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振打组件701包括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和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卸灰组件702包括第一卸灰阀7021、第二卸灰阀7022和第三卸灰阀7023,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设置在除尘器6的底部,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设置在中间仓703的底部,第一卸灰阀7021、中间仓703、第二卸灰阀7022和第三卸灰阀7023在除尘器6的底部的尘灰出口与输灰装置的顶部的尘灰入口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述,卸灰装置7与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之间依次通过补偿器704和第二输灰管道705连接,通过补偿器704便于卸灰装置7与输灰装置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能够起到减振的作用,保证连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卸灰阀7021和第二卸灰阀7022可为但不限于气动卸灰球阀;第三卸灰阀7023可为但不限于星型卸灰阀。
本实用新型除尘输灰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除尘输灰系统中在除尘器6进行卸灰时,根据工厂高炉灰的实际情况和工厂实际的运行情况,通过输灰装置中的刮板输送机将接收到的除尘器6中的尘灰直接输送至智能加湿搅拌机中进行加湿、搅拌处理,省去了斗式提升机的使用,同时也省去了灰仓的布置,为企业节省了投资。另外,该除尘输灰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操作方便,结合工厂中普遍采用的刮板输送机即可进行输灰工作,系统改动小,方便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安装和拆卸。
二、该除尘输灰系统中通过智能加湿搅拌机5对接收到的尘灰量进行检测,并根据尘灰量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以及时长,进而调节通入的水量,能够使尘灰达到预设湿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在对外卸灰过程中扬尘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起到节水节电的作用,保证对外卸灰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输灰方法,该除尘输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各除尘器6(各除尘器6在同一平面内排布成多列)将尘灰排出至输灰装置中,其中:
任意时间点每列中的各除尘器6只有一个除尘器6的卸灰组件702处于打开状态、其振打组件701处于振打状态,从而控制单位时间的卸灰量,防止输灰装置上出现尘灰过载的情况,保证输灰装置稳定、高效的运行;
步骤S2:输灰装置将接收到的尘灰输送至智能加湿搅拌机5中;
步骤S3:智能加湿搅拌机5根据输入的尘灰量调节加水量,并对尘灰进行加湿和搅拌;
步骤S4:智能加湿搅拌机5将加湿后搅拌均匀的尘灰对外输出至尘灰外排位置10,完成输灰。
具体的,其中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打开第一卸灰阀7021,同时启动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除尘器6内的尘灰落入中间仓703;
步骤S102:待除尘器6内的尘灰全部落入中间仓703后,停止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同时关闭第一卸灰阀7021;
步骤S103:打开第二卸灰阀7022,同时启动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控制第三卸灰阀7023的打开量,使中间仓703内的尘灰均速缓慢的落入输灰装置中;
步骤S104:待中间仓703内的尘灰全部落入输灰装置后,停止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同时关闭第二卸灰阀7022。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S1之前,还需要确认具备卸灰条件:依次启动智能加湿搅拌机5、第四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三带式输送机3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确认上述设备运行正常。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S4之后,还需要在确认各设备上输送的尘灰均已输送完毕后,依次关闭第二带式输送机2、第三带式输送机3、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智能加湿搅拌机5,避免设备带负荷关闭,不仅保证对尘灰外排完全,而且避免尘灰的留存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尘灰外排位置10可为但不限于运灰车内,其中,运灰车停放在汽车停车区域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灰装置包括第一输灰设备(4)和第二输灰设备(20),其中:
所述第二输灰设备(20)用于设置在多个除尘器(6)的下方,并对各所述除尘器(6)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
所述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接收端与所述第二输灰设备(20)的尘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灰设备(4)的尘灰输出端用于延伸至尘灰外排位置(10),所述第一输灰设备(4)由靠近所述第二输灰设备(20)一端至靠近所述尘灰外排位置(10)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第一输灰设备(4)内的尘灰提升至所述尘灰外排位置(10)所在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灰设备(20)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二带式输送机(2)和第三带式输送机(3),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和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用于设置在多个所述除尘器(6)的下方,并对对应的各所述除尘器(6)内的尘灰进行接收和输送,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连接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之间,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用于将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输送的尘灰输送至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上设置有第一接灰口(102)、第一卸灰口(103)和多个第一进灰口(101),各所述第一进灰口(101)用于与对应的多个所述除尘器(6)的尘灰外排口连接,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上设置有第二卸灰口(202)和多个第二进灰口(201),各所述第二进灰口(201)用于与对应的多个所述除尘器(6)的尘灰外排口连接,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上设置有第二接灰口(301)和第三卸灰口(302),所述第二接灰口(301)与所述第二卸灰口(202)连接,所述第三卸灰口(302)与所述第一接灰口(1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灰设备(4)为第四带式输送机,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上设置有第三接灰口(401)和第四卸灰口(402),所述第三接灰口(401)与所述第一卸灰口(103)连接,所述第四卸灰口(402)位于所述尘灰外排位置(10)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顶部盖设有第一顶盖(104),所述第一卸灰口(103)和各所述第一进灰口(10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104)上,所述第一接灰口(102)设置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底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的顶部盖设有第二顶盖(203),各所述第二进灰口(201)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顶盖(203)上,所述第二卸灰口(202)设置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的底部;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顶部盖设有第三顶盖(303),所述第二接灰口(301)设置在所述第三顶盖(303)上,所述第三卸灰口(302)设置在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底部;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盖设有第四顶盖(404),所述第三接灰口(40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的所述第四顶盖(404)上,所述第四卸灰口(402)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的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的底部,所述第四卸灰口(40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输灰管道(4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和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由靠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第二带式输送机(2)、第三带式输送机(3)和第四带式输送机均采用刮板输送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和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3)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除尘器(6)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位于一列所述除尘器(6)的下方,各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2)分别位于对应列所述除尘器(6)的下方。
10.一种除尘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输灰系统包括智能加湿搅拌机(5)、多个除尘器(6)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灰装置,其中:
各所述除尘器(6)连续间隔设置为多列,各所述除尘器(6)的底部均设置有卸灰装置(7),所述卸灰装置(7)包括振打组件(701)、卸灰组件(702)和中间仓(703),各所述除尘器(6)的尘灰出口均通过所述振打组件(701)、所述卸灰组件(702)和所述中间仓(703)与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连接,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出口与所述智能加湿搅拌机(5)的尘灰入口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尘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加湿搅拌机(5)包括螺旋电子秤、搅拌机、电磁阀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搅拌机的入水口用于与外部的供水管路连接,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搅拌机的入水口处,所述螺旋电子秤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尘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打组件(701)包括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和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所述卸灰组件(702)包括第一卸灰阀(7021)、第二卸灰阀(7022)和第三卸灰阀(7023),所述第一仓壁振打器(7011)设置在所述除尘器(6)的底部,所述第二仓壁振打器(7012)设置在所述中间仓(703)的底部,所述第一卸灰阀(7021)、所述中间仓(703)、所述第二卸灰阀(7022)和所述第三卸灰阀(7023)在所述除尘器(6)的底部与所述输灰装置的顶部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尘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灰装置(7)与所述输灰装置的尘灰入口之间依次通过补偿器(704)和第二输灰管道(705)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尘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灰阀(7021)和所述第二卸灰阀(7022)为气动卸灰球阀;所述第三卸灰阀(7023)为星型卸灰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0629.7U CN211358018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0629.7U CN211358018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58018U true CN211358018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6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80629.7U Active CN211358018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58018U (zh)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21780629.7U patent/CN2113580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08836Y (zh) | 一种自净式散装机 | |
CN201756356U (zh) | 自动控制物料散装机 | |
CN201930657U (zh) | 一种除尘装置 | |
CN208431781U (zh) | 一种锅炉污泥掺烧系统 | |
CN201361501Y (zh) | 防堵低阻脉冲除尘器 | |
CN112691451A (zh) | 输灰装置、除尘输灰系统及方法 | |
CN211358018U (zh) | 输灰装置及除尘输灰系统 | |
CN214827290U (zh) | 一种节能的气力输送除灰系统 | |
CN104310024A (zh) | 运料皮带洁净机组 | |
CN215613963U (zh) | 配料机料仓智能除尘系统 | |
CN201151565Y (zh) | 吸粮机粮食分离和尾气净化系统 | |
CN201482350U (zh) | 具有多种黑液处理能力的碱回收炉脉冲喷吹净化除尘系统 | |
CN210751729U (zh) | 一种高效智能除尘装置 | |
CN204568728U (zh) | 一种转底炉皮带传输的自动清洁除尘装置 | |
CN204110866U (zh) | 运料皮带洁净机组 | |
CN102949891A (zh) | 一种侧喷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 | |
CN112407788A (zh) |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防卡阻方法 | |
CN201482347U (zh) | 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110065827A (zh) | 一种砂石骨料斗式提升机料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3445225U (zh) | 一种电除尘自动卸灰系统 | |
CN211689124U (zh) | 一种水淬渣回收改造系统 | |
CN204934026U (zh) | 一种原粮清理中心 | |
CN215642351U (zh) | 热动厂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 |
CN216367068U (zh) | 多级过滤集中除尘回收系统 | |
CN217675696U (zh) |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卸灰组合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