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5400U -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 Google Patents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5400U
CN211325400U CN201922386487.2U CN201922386487U CN211325400U CN 211325400 U CN211325400 U CN 211325400U CN 201922386487 U CN201922386487 U CN 201922386487U CN 211325400 U CN211325400 U CN 211325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power input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64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毅军
邱德洪
胡平
赵正
覃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64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5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5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5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在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并能沿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传动件与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配合,将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件沿动力输入轴轴向的往复运动,传动件与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配合,将传动件的往复运动转化为动力输出轴沿周向的往复摆动。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往复摆动的基础上,未采用偏心轴等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Description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通常采用医用磨削刀具对人体内的骨组织或软组织进行磨削,现有磨削刀具一般采用动力手柄驱动磨头/刀头高速旋转进行磨削。由于磨头/刀头均做360°圆周旋转运动,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缠绕住周围软组织的隐患,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软组织一旦被缠绕,将会被绞落;特别是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程度较高,磨头/刀头的刃口一旦缠绕住神经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
为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能够使刀头往复运动的刀具,其中一种是采用双偏心轴结构,电机输出轴为偏心轴,通过偏心轴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圆周往复运动,传递到下一级带偏心轴的拨叉,然后通过下一级偏心轴将往复运动传递到输出拨叉;另一种是采用偏心轴与齿轮的结构,偏心轴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圆周往复运动,然后传递到齿轮处,通过齿轮将往复旋转运动传递到输出拨叉上。
无论双偏心轴还是偏心轴与齿轮的结构,在加工上都需要很高的精度,而且零件多,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在实现往复磨的基础上,简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手柄的动力传递至刀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用于接入动力的动力输入轴和用于与刀头连接的动力输出轴,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并能沿所述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传动件与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配合,将所述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件沿动力输入轴轴向的往复运动,所述传动件与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配合,将所述传动件的往复运动转化为动力输出轴沿周向的往复摆动。
上述结构,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传动结构转化为传动件沿动力输入轴轴向的直线往复运动,而传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又通过第二传动结构转化为动力输出轴沿周向的往复摆动,当刀头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后,刀头绕动力输出轴中心线沿周向往复摆动,从而避免刀头缠绕住软组织;而且软组织有一定的弹性,在刀头做往复摆动时,可避让刀头,降低对软组织的伤害。并且本实用新型未采用偏心轴等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输入轴外壁的环槽以及设置在传动件输入端的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沿动力输入轴的周向形成完整的一圈,且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入轴轴向倾斜设置,在动力输入轴轴线方向上具有错开的近点和远点。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传动件圆周面的环槽以及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沿传动件的周向形成完整的一圈,且相对于所述传动件轴向倾斜设置,所述环槽在传动件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错开的近点和远点。
可选地,所述环槽包括由近点至远点的第一弧形段以及由远点返回至近点的第二弧形段,在所述第一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所述传动件向动力输出轴方向运动,当第二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所述传动件向动力输入轴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一段螺旋槽和伸入所述螺旋槽的第二传动销,所述螺旋槽和第二传动销中,其中一个设置在传动件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销和第二传动销分别固定在传动件的两端,所述环槽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上,所述螺旋槽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传动件自转以及沿壳体周向和径向运动的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条形限位槽和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销,所述限位槽和限位销,其中一个设置在传动件上,另一个设置在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传动件装入的窗口,且所述壳体外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挡在所述窗口和传动件外侧,或者壳体上设置有与窗口对应的盖板,所述盖板挡在传动件外侧。
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轴和所述动力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具有用于接入动力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配合;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动件配合,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刀头的第二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磨削刀具,包括刀头和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刀头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传动结构转化为传动件沿动力输入轴轴向的直线往复运动,而传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又通过第二传动结构转化为动力输出轴沿周向的往复摆动,当刀头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后,刀头绕动力输出轴中心线沿周向往复摆动,从而避免刀头缠绕住软组织;而且软组织有一定的弹性,在刀头做往复摆动时,可避让刀头,降低对软组织的伤害。并且本实用新型未采用偏心轴等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传动装置应用于磨削刀具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输入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输入轴安装轴承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件安装了传动销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轴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壳体;11-限位销;12-电机安装位;13-第一安装位;14-第二安装位;15-窗口;16-安装孔;2-外壳;3-动力输入轴;31-环槽;31a-近点;31b-远点;32-第一轴承;33-第一连接部;4-传动件;41-限位槽;42-第一传动销;43-第二传动销;5-动力输出轴;51-螺旋槽;52-第二轴承;53-第二连接部;54-弧形块;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本例中所述前后方位是以磨削刀具工作时,朝向患者一方为前方,背离患者一方为后方。所述近点为远离患者的一方,远点为靠近患者的一方。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中,磨削刀具包括动力手柄,用于磨削的刀头等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手柄的动力传递至刀头,该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可自沿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5,其中动力输入轴3用于与动力机构连接以接入动力,动力输出轴5用于与刀头连接并向刀头传递动力,动力输入轴3的轴线与动力输出轴5的轴线重合或者平行;其关键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传动件4,该传动件4连接在动力输入轴3与动力输出轴5之间,并能在外力作用下沿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5的轴线方向(即刀具的前后方向)往复运动;传动件4的第一端与动力输入轴3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配合,通过第一传动结构将动力输入轴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件4沿动力输入轴3轴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传动件4的第二端与动力输出轴5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配合,通过第二传动结构将传动件4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动力输出轴5沿周向的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单向连续旋转运动至周向往复摆动的转化。
当刀头与动力输出轴5连接后,刀头绕动力输出轴5中心线沿周向往复摆动,从而避免刀头缠绕住软组织;而且软组织有一定的弹性,在刀头做往复摆动时,可避让刀头,降低对软组织的伤害。并且未采用偏心轴等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环槽31和第一传动销42,环槽31在周向上是闭合且起伏的,从而在轴向上形成具有间隔的近点31a和远点31b,第一传动销42伸入环槽31内,环槽31和第一传动销42中,其中一个设置在动力输入轴3上,另一个设置在传动件4上。本例中,环槽31设置在动力输入轴3的外圆周面上,第一传动销42设置在传动件4的输入端,环槽31沿动力输入轴3的周向形成完整的一圈,且环槽31所在面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入轴3轴向倾斜,环槽31沿动力输入轴3轴线方向上具有错开的近点31a和远点31b(即运动轨迹上的后点和前点),近点31a和远点31b之间有轴向间距D,该间距也对应传动件4的直线往复运动行程,其中近点31a和远点31b是相对于输入轴后端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
具体而言,所述环槽31包括由近点31a至远点31b的第一弧形段以及由远点31b返回至近点31a的第二弧形段,在所述第一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传动件4向动力输出轴5方向运动,当第二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传动件4由动力输出轴5向动力输入轴3方向运动,即在动力输入轴3旋转一圈后传动件4完成至少一次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其中,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可以为螺旋段,第一弧形段与第二弧形段首尾相连,在周向闭合。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4为回转体结构,如实心或空心轴,环槽31设置在传动件4内壁或外壁,第一传动销42设置在动力输入轴3上,其他结构与上述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输出轴5的输入端外圆面上的一段螺旋槽51和设置在传动件4输出端的第二传动销43,第二传动销43沿径向或弦向伸入所述螺旋槽51内;本例中为结构轻量化,动力输出轴5为空心轴,在动力输出轴5的后端设置有弧形块54,所述螺旋槽51开设在弧形块54上,当然动力输出轴5也可以是实心结构,螺旋槽51开设在外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槽51设置在传动件4上,第二传动销43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5上;如图1、图7和图8所示。
本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销42和第二传动销43分别固定在传动件4的两端,如图5所示,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环槽31设置在动力输入轴3上,所述螺旋槽51设置在动力输出轴5上,便于装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传动件4运动方式的限位结构,例如限制传动件4的自转、沿壳体1的周向和径向运动,使得传动件4只能在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5的轴线方向上运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限位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开设在传动件4上的条形限位槽4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限位销11,限位销11伸入所述限位槽41内,且限位销11具有扁方结构,限制传动件4转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限位销11设置在传动件4上,限位槽41设置在壳体1上。
为便于传动件4的安装,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传动件4装入的窗口15,且壳体1外套设有外壳2,外壳2挡在所述窗口15和传动件4外侧,如图1和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设置有与窗口15对应的盖板,盖板挡在传动件4外侧。为便于限位销11的装入,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限位销11侧向装入的安装孔16,如图2和图9所示。
本例中,所述动力输入轴3和所述动力输出轴5同轴设置,壳体1为中空结构,具有第一安装位13、第二安装位14和电机安装位12,电机安装位12内安装有电机6,动力输入轴3通过第一轴承32安装在壳体1内,第一轴承32位于第一安装位13,且轴向限位;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输入端具有第一连接部33,如连接爪等,第一连接部33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3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4的后端配合;所述动力输出轴5通过第二轴承52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轴承52位于第二安装位14,且轴向限位;动力输出轴5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动件4的前端配合,动力输出轴5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刀头的第二连接部53,如图1和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磨削刀具,包括刀头和上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动力输出轴5与刀头连接,同步往复摆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槽31与第一限位销11的配合将动力输入轴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件4沿前后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螺旋槽51与第二限位销11配合将传动件4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动力输出轴5沿周向的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单向连续旋转运动至周向往复摆动的转化;并且未采用偏心轴、齿轮组等传动结构,相对于传统技术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减少了零部件,便于装配,降低了成本。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手柄的动力传递至刀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用于接入动力的动力输入轴和用于与刀头连接的动力输出轴,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并能沿所述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传动件与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配合,将所述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件沿动力输入轴轴向的往复运动,所述传动件与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配合,将所述传动件的往复运动转化为动力输出轴沿周向的往复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力输入轴外壁的环槽以及设置在传动件输入端的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沿动力输入轴的周向形成完整的一圈,且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入轴轴向倾斜设置,在动力输入轴轴线方向上具有错开的近点和远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传动件圆周面的环槽以及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沿传动件的周向形成完整的一圈,且相对于所述传动件轴向倾斜设置,所述环槽在传动件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错开的近点和远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包括由近点至远点的第一弧形段以及由远点返回至近点的第二弧形段,在所述第一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所述传动件向动力输出轴方向运动,当第二弧形段与传动销作用时,所述传动件向动力输入轴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一段螺旋槽和伸入所述螺旋槽的第二传动销,所述螺旋槽和第二传动销中,其中一个设置在传动件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销和第二传动销分别固定在传动件的两端,所述环槽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上,所述螺旋槽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传动件自转以及沿壳体周向和径向运动的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条形限位槽和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销,所述限位槽和限位销,其中一个设置在传动件上,另一个设置在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传动件装入的窗口,且所述壳体外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挡在所述窗口和传动件外侧,或者壳体上设置有与窗口对应的盖板,所述盖板挡在传动件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和所述动力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具有用于接入动力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配合;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动件配合,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刀头的第二连接部。
11.一种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刀头连接。
CN201922386487.2U 2019-12-26 2019-12-26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Active CN211325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487.2U CN211325400U (zh) 2019-12-26 2019-12-26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487.2U CN211325400U (zh) 2019-12-26 2019-12-26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5400U true CN21132540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6487.2U Active CN211325400U (zh) 2019-12-26 2019-12-26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5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55153A (zh) 一种刨削器系统
CN211325400U (zh)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装置及磨削刀具
CN211325401U (zh)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机构及磨削刀具
CN219109524U (zh) 一种三维超声探头
CN211550425U (zh) 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结构及磨削刀具
EP2596760A1 (en) Dental handpiece
WO2011034601A1 (en) Surgical file instrument construction with mechanism to convert rotary motion to reciprocal motion
CN211560256U (zh) 往复磨削刀具的动力传动机构
JP3005608B2 (ja) 電動歯ブラシ
CN210990568U (zh) 摆角可调的磨削手柄动力传动机构及磨削刀具
CN219374832U (zh) 医用动力手柄及磨削刀具
CN209996421U (zh) 医用磨削刀具
CN210631270U (zh) 一种摆动锯
US11974879B2 (en) Three dimensional mechanical ultrasound probe
CN219699986U (zh) 用于活检装置的传动结构及活检装置
CN2506225Y (zh) 双杠杆传动电动牙刷
CN109340331B (zh) 一种同轴减速装置
CN216602935U (zh) 活检手柄双电机传动系统及活检装置
CN218247262U (zh) 活检旋切装置的双齿轮传动机构
CN216306639U (zh) 一种电动刷用往复运动机构
CN215821631U (zh) 双头筋膜枪
CN219250874U (zh) 一种伸缩按摩结构
JPH07116023A (ja) 電動歯ブラシ
CN219000615U (zh) 一种复合运动模式的根管治疗装置
CN219461231U (zh) 一种活检旋切穿刺针传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