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1229U -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21229U CN211321229U CN202020096747.2U CN202020096747U CN211321229U CN 211321229 U CN211321229 U CN 211321229U CN 202020096747 U CN202020096747 U CN 202020096747U CN 211321229 U CN211321229 U CN 2113212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rivet
- fixed frame
- heat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结构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散热扇、装液罐、泵体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扇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液罐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左侧相连接,所述泵体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散热板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散热扇包括有散热电机和扇叶,所述散热电机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扇内部的上壁相连接,所述扇叶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电机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泵体上设置有输液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风冷和水冷同时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加快了散热管对散热片上热量吸收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机构在对逆变器散热时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201621123180.3可知,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底座和散热器上盖;所述散热器底座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四周设有凹台;所述散热器上盖通过紧固螺栓与凹台固定;所述散热器上盖与凹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散热器底座内部设有冷却输入和冷却输出。
目前,现有的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不能同时使用风冷和水冷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减慢了散热管对散热片上热量吸收的速度,降低了散热机构在对逆变器散热时的效率。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散热扇、装液罐、泵体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扇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液罐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左侧相连接,所述泵体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散热板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散热扇包括有散热电机和扇叶,所述散热电机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扇内部的上壁相连接,所述扇叶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电机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泵体上设置有输液管,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嵌合孔,所述嵌合孔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设置有吸热层、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吸热层包裹在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所述进水接头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的左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板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框架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管采用精铜的材质制作,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孔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散热管呈蛇形状,所述吸热层采用相变的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液管采用PVC的材质制作,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进水接头相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泵体与所述装液罐的内部右下方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的下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装液罐的上表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电机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扇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扇叶采用聚乙烯的材质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扇、泵体、散热板和吸热层的结合,在散热机构使用的时候,散热扇内部的散热电机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以至于对散热板进行吹风,同时泵体通过输液管将装液罐内部的冷却液吸出,并且通过进水接头输送到散热管的内部,冷却液进入到散热管内部后会通过吸热层对散热片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冷却液再从出液接头输送到装液罐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风冷和水冷同时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加快了散热管对散热片上热量吸收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机构在对逆变器散热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的散热管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的散热管剖视图。
图中:固定框架1、散热扇2、装液罐3、泵体4、散热板5、散热电机6、扇叶7、输液管8、嵌合孔9、散热管10、吸热层11、进水接头12、出水接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是参考,可以通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所述固定框架1上设置有散热扇2、装液罐3、泵体4和散热板5,所述散热扇2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液罐3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左侧相连接,所述泵体4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散热板5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散热扇2包括有散热电机6和扇叶7,所述散热电机6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扇2内部的上壁相连接,所述扇叶7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电机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泵体4上设置有输液管8,所述散热板5上设置有嵌合孔9,所述嵌合孔9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0,所述散热管10上设置有吸热层11、进水接头12和出水接头13,所述吸热层11包裹在所述散热管10的外表面,所述进水接头12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10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10的左端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散热扇2、泵体4、散热板5和吸热层11的结合,在散热机构使用的时候,散热扇2内部的散热电机6带动扇叶7进行转动,以至于对散热板5进行吹风,同时泵体4通过输液管8将装液罐3内部的冷却液吸出,并且通过进水接头12输送到散热管10的内部,冷却液进入到散热管10内部后会通过吸热层11对散热片5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冷却液再从出液接头13输送到装液罐3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风冷和水冷同时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加快了散热管10对散热片5上热量吸收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机构在对逆变器散热时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散热板5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框架1的上表面,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板5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散热管10采用精铜的材质制作,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孔9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散热管10呈蛇形状,所述吸热层11采用相变的材质制作,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管10对热量的吸收速度。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输液管8采用PVC的材质制作,所述输液管8的一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进水接头12相连接,所述输液管8的另一端通过泵体4与所述装液罐3的内部右下方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的下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装液罐3的上表面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输液管8使用时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散热电机6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扇2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扇叶7采用聚乙烯的材质制作,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扇叶7使用过程中的韧性。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散热扇2、装液罐3、泵体4、散热板5、散热电机6、扇叶7、输液管8、嵌合孔9、散热管10、吸热层11、进水接头12、出水接头13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监控电脑和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在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使用的时候,通过散热扇2、泵体4、散热板5和吸热层11的结合,在散热机构使用的时候,散热扇2内部的散热电机6带动扇叶7进行转动,以至于对散热板5进行吹风,同时泵体4通过输液管8将装液罐3内部的冷却液吸出,并且通过进水接头12输送到散热管10的内部,冷却液进入到散热管10内部后会通过吸热层11对散热片5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冷却液再从出液接头13输送到装液罐3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风冷和水冷同时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加快了散热管10对散热片5上热量吸收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机构在对逆变器散热时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上设置有散热扇(2)、装液罐(3)、泵体(4)和散热板(5),所述散热扇(2)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液罐(3)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左侧相连接,所述泵体(4)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散热板(5)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框架(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散热扇(2)包括有散热电机(6)和扇叶(7),所述散热电机(6)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扇(2)内部的上壁相连接,所述扇叶(7)通过铆钉与所述散热电机(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泵体(4)上设置有输液管(8),所述散热板(5)上设置有嵌合孔(9),所述嵌合孔(9)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0),所述散热管(10)上设置有吸热层(11)、进水接头(12)和出水接头(13),所述吸热层(11)包裹在所述散热管(10)的外表面,所述进水接头(12)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10)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通过焊接于所述散热管(10)的左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5)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框架(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0)采用精铜的材质制作,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孔(9)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散热管(10)呈蛇形状,所述吸热层(11)采用相变的材质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8)采用PVC的材质制作,所述输液管(8)的一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进水接头(12)相连接,所述输液管(8)的另一端通过泵体(4)与所述装液罐(3)的内部右下方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的下端通过铆钉与所述装液罐(3)的上表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电机(6)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扇(2)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扇叶(7)采用聚乙烯的材质制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96747.2U CN21132122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96747.2U CN21132122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21229U true CN211321229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5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967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21229U (zh) | 2020-01-16 | 2020-01-16 |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21229U (zh) |
-
2020
- 2020-01-16 CN CN202020096747.2U patent/CN2113212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88840A1 (zh) |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液体散热排 | |
CN211880257U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机的散热机构 | |
EP2429274A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onboard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and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for railway vehicle | |
CN1942089A (zh) | 冷却装置和具有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 |
CN209072358U (zh) | 一种直流逆变电源热导出装置 | |
CN211909488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用冷却性好的冷却设备 | |
CN109936962A (zh) | 充电桩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 | |
JP2007200915A (ja) | 冷却フィンおよび冷却装置 | |
CN211321229U (zh) | 一种新能源车用逆变器散热结构 | |
CN212751999U (zh) | 一种汽车微型电机的散热结构 | |
CN20583024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 |
CN219254528U (zh) | 激光焊接头防过热水冷保护装置 | |
CN210129814U (zh) | 一种变频器快速散热装置 | |
CN210364367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型无人机 | |
CN207589394U (zh) | 一种铝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备的水冷齿板 | |
CN109818110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 |
CN108487944A (zh) | 车辆节能发电系统 | |
CN211831638U (zh) | 一种散热器 | |
CN208079619U (zh) | 一种全铜焊接水冷板散热器 | |
CN210321330U (zh) |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 |
CN112714592A (zh) | 一种机车充电机用多功能水冷散热器 | |
CN20713444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器 | |
CN209992936U (zh) |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器 | |
CN215871021U (zh) | 一种防止过热的三轮电动车电机 | |
CN21399151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组合仪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