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389U - 音频插座 - Google Patents

音频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389U
CN211320389U CN202020242990.0U CN202020242990U CN211320389U CN 211320389 U CN211320389 U CN 211320389U CN 202020242990 U CN202020242990 U CN 202020242990U CN 211320389 U CN211320389 U CN 211320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ove
insulating body
extend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29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敏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ST CONNECTOR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ST CONNECTO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ST CONNECTOR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ST CONNECTO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29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0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及若干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端子槽,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位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分别插装有一对导电端子,位于第一侧的导电端子包括部分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简支结构,位于第二侧的导电端子包括斜向后方且朝所述插接腔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形成于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折弯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弹性臂形成有抵挡凸出部,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后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上。本申请音频插座可减小尺寸并兼顾保持力。

Description

音频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音频插座。
背景技术
音频插座被广泛使用于电子设备中用于音频信号的输出,通过音频插头插入音频插座内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以传输音频信号。所述音频插头一般通过导电端子施加一定的保持力,使所述音频插头保持于所述音频插座内。现有的音频插座通过将导电端子设置弯曲的简支结构施加弹性力至所述音频插头上以保持所述音频插头的稳定,但是导电端子设置简支结构需要一定的形变空间,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频插座,在提供足够保持力给音频插头的同时减小音频插座的尺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及若干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端子槽,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位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分别插装有一对导电端子,位于第一侧的导电端子包括部分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简支结构,位于第二侧的导电端子包括斜向后方且朝所述插接腔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形成于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折弯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弹性臂形成有抵挡凸出部,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后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开关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动端子与静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端子,设有所述简支结构的导电端子为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抵挡凸出部对应的导电端子为动端子。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包括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端子槽、静端子槽、开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左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两个第二端子槽及开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右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动端子槽与第四端子槽,所述静端子自所述绝缘本体后插入所述静端子槽内,所述动端子插入所述动端子槽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插入所述第一端子槽内,所述第二、第三信号端子插入所述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第四信号端子插入所述第四端子槽内。
优选地,所述动端子槽与所述静端子槽连通,所述动端子槽与所述第一端子槽分列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所述动端子槽包括开设于所述右侧壁上的固持槽、自所述固持槽向左后方延伸至所述插接腔的连通槽及自所述连通槽后端朝向右侧延伸至所述侧壁上的搭接槽。
优选地,所述抵挡凸出部是沿所述连通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朝向左侧倾斜凸出形成的,所述动端子包括插置固定于所述固持槽内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沿所述连通槽延伸形成的所述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自由端朝向右侧折弯形成的所述折弯接触部、自所述折弯接触部朝横向右侧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搭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顶部朝向右侧延伸形成的第一焊脚,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抵挡凸出部之间存在形变间隙。
优选地,所述插接腔内插入有音频插头,所述音频插头弹性挤压所述折弯接触部,使所述折弯接触部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上。
优选地,所述静端子包括插置固定于所述静端子槽内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前向延伸至所述搭接槽的内壁面上的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朝横向右侧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第二焊脚,自然状态下,所述动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接触于所述接触部的外壁面上,所述音频插头插入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接触部断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还包括自后向前插置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朝横向左侧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简支结构是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简支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前端反向折弯后斜向右后方延伸形成的延伸臂、自所述延伸臂自由端朝横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的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壁面上的支撑部及形成于所述折弯部位置处的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槽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与所述插接腔一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触点部与所述动端子的折弯接触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音频插座通过设置所述抵挡凸出部的技术方案来替代常规简支结构方案,可以减小端子形变空间,降低产品尺寸,同时保证音频插头的插拔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音频插座插入有音频插头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音频插座与音频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申请音频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印刷电路板-10;绝缘本体-20;顶壁-21;底壁-22;侧壁-23;抵持平台-231;插接腔-24;动端子槽-25;固持槽-251;连通槽-252;搭接槽-253;抵挡凸出部-254;静端子槽-26;第四端子槽-27;第一固定槽-271;第四连接槽-272;第一端子槽-28;第二端子槽-29;第二固定槽-291;第二连接槽-292;音频插头-30;动端子-41;第一固持部-411;第一焊脚-413;弹性臂-414;折弯接触部-415;延伸部-416;搭接部-417;静端子-42;第二固持部-421;第二焊脚-423;接触部-424;第一信号端子-51;第一固定部-511;第一焊接部-512;延伸臂-513;第一触点部-514;支撑部-515;第二信号端子-52;第二固定部-521;第二焊接部-522;第二触点部-523;第三信号端子-53;第四信号端子-54;第四固定部-541;第四焊接部-543;第四触点部-5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关于方向的定义均以图1为准,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前方,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的右方,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申请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24的绝缘本体20及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音频插座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0上,所述插接腔24用于插置音频插头30。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开关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所述开关端子包括静端子42及与所述静端子42搭接导通或断开的动端子41;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端子51,52,53,54。
请继续参阅图3、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顶壁21、底壁22、一对侧壁23及自一对所述侧壁23向横向外侧凸出形成的抵持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表面上的抵持平台231。所述插接腔24前后贯通所述绝缘本体20,所述绝缘本体20上设有若干用于插装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包括自所述顶壁21后端向下开设的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24内的动端子槽25、第四端子槽27、自所述绝缘本体20后端的横向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静端子槽26、第一端子槽28及自所述底壁22向上开设的两个第二端子槽29。所述动端子槽25包括形成于所述侧壁23内的固持槽251、自所述固持槽251斜向左后方延伸并与所述插接腔24连通的连通槽252、自所述连通槽252后端朝向右侧延伸至所述侧壁23上的搭接槽253及自所述侧壁23斜向所述连通槽252凸出形成的抵挡凸出部254。所述搭接槽253与所述静端子槽26连通。所述抵挡凸出部254前侧与所述连通槽252延伸方向设有一个倾斜面。所述第四端子槽27包括自所述顶壁21向下开设的第四固定槽271及自所述第四固定槽271延伸至所述插接腔24前端并与所述插接腔24连通的第四连接槽272。所述静端子槽26自所述绝缘本体20的后端左侧向前方延伸形成并与所述搭接槽253连通。所述第一端子槽28自所述绝缘本体20的后端右侧向前方延伸形成并与所述插接腔24连通一体。所述第二端子槽29包括自所述底壁22右侧向上开设形成的第二固定槽291及自所述第二固定槽291延伸至所述底壁22并连通所述插接腔24的第二连接槽292。
请继续参阅图2、图5所示,所述动端子41包括插置并固定于所述固持槽251内的第一固持部411、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11沿所述连通槽252延伸形成的弹性臂414、自所述弹性臂414自由端朝向横向右侧折弯形成的折弯接触部415、自所述折弯接触部415朝横向右侧延伸形成的延伸部416、自所述延伸部416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搭接部417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11顶部朝向横向右侧延伸形成的第一焊脚413。所述静端子42包括插置固定于所述静端子槽26内的第二固持部421、自所述第二固持部421前向延伸至所述搭接槽253的内壁面上的接触部424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421朝横向右侧延伸出绝缘本体20外的第二焊脚423。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包括自后向前插置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28内的第一固定部5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511朝横向左侧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外的第一焊接部512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511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后延伸形成的简支结构。所述简支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511前端反向折弯后斜向右后方延伸形成的延伸臂513、自所述延伸臂513自由端朝横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的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11内壁面上的支撑部515及形成于所述折弯部位置处的第一触点部514。所述第二、第三信号端子52,53均包括插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29的第二固定槽291内的第二固定部52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52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左侧外的第二焊接部522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521折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槽292内的第二触点部523。所述第四信号端子54包括插置并固定于所述第四端子槽27的第四固定槽271内的第四固定部54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41撕裂并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右侧外的第四焊接部543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41向内延伸并前向延伸至所述第四连接槽272内的第四触点部544。
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端子51,52,53,54的第一、第二、第四触点部514,523,544均暴露于所述插接腔24内以与所述音频插头30表面的金属环电性接触。所述动端子41的折弯接触部415暴露于所述插接腔24内以与所述音频插头30产生弹性接触。初始状态下,所述动端子41的搭接部417在所述搭接槽253内电性接触于所述静端子42的接触部424的外侧面上。所述折弯接触部415与所述第一触点部514分列于所述音频插头30的左右两侧通过弹性形变施加保持力给所述音频插头30。
当所述音频插头30自所述插接腔24的前端插入所述插接腔24内后,所述第二、第三、第四信号端子52,53,54的第二、第四触点部523,544分别与所述音频插头30电性接触,所述音频插头30向横向外侧挤压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的第一触点部514与所述动端子41折弯接触部415,此时,迫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的简支结构的支撑部515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11上以保证足够弹性力,所述动端子41的折弯接触部415向横向后侧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254上以保证足够的保持力,同时,所述动端子41的搭接部417断开与所述静端子42的接触部424之间的接触实现开关功能。
自然状态下,所述动端子41的弹性臂414与所述折弯接触部415与所述抵挡凸出部254之间存在预定的形变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端子的动端子41也可以是信号端子,此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与所述信号端子41不能分列于所述音频插头30相对的横向两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音频插座通过设置所述抵挡凸出部254的技术方案来替代常规简支结构方案,可以减小端子形变空间,降低产品尺寸,同时保证音频插头的插拔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及若干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端子槽,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位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分别插装有一对导电端子,位于第一侧的导电端子包括部分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简支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侧的导电端子包括斜向后方且朝所述插接腔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形成于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且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的折弯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弹性臂形成有抵挡凸出部,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后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开关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动端子与静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号端子,设有所述简支结构的导电端子为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抵挡凸出部对应的导电端子为动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包括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端子槽、静端子槽、开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左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两个第二端子槽及开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右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动端子槽与第四端子槽,所述静端子自所述绝缘本体后插入所述静端子槽内,所述动端子插入所述动端子槽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插入所述第一端子槽内,所述第二、第三信号端子插入所述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第四信号端子插入所述第四端子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槽与所述静端子槽连通,所述动端子槽与所述第一端子槽分列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所述动端子槽包括开设于所述右侧壁上的固持槽、自所述固持槽向左后方延伸至所述插接腔的连通槽及自所述连通槽后端朝向右侧延伸至所述侧壁上的搭接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凸出部是沿所述连通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朝向左侧倾斜凸出形成的,所述动端子包括插置固定于所述固持槽内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沿所述连通槽延伸形成的所述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自由端朝向右侧折弯形成的所述折弯接触部、自所述折弯接触部朝横向右侧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搭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顶部朝向右侧延伸形成的第一焊脚,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抵挡凸出部之间存在形变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内插入有音频插头,所述音频插头弹性挤压所述折弯接触部,使所述折弯接触部抵持于所述抵挡凸出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子包括插置固定于所述静端子槽内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前向延伸至所述搭接槽的内壁面上的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朝横向右侧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第二焊脚,自然状态下,所述动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接触于所述接触部的外壁面上,所述音频插头插入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接触部断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还包括自后向前插置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朝横向左侧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简支结构是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简支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前端反向折弯后斜向右后方延伸形成的延伸臂、自所述延伸臂自由端朝横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的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壁面上的支撑部及形成于所述折弯部位置处的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暴露于所述插接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自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与所述插接腔一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频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触点部与所述动端子的折弯接触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
CN202020242990.0U 2020-03-04 2020-03-04 音频插座 Active CN211320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2990.0U CN21132038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音频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2990.0U CN21132038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音频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389U true CN21132038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7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2990.0U Active CN21132038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音频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0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5793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KR100997427B1 (ko) 전기커넥터
US6322397B1 (en) Miniaturized power jack with high normal force
JP20095178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048922A (ja) ジャック用コネクタ
CN211320389U (zh) 音频插座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217281267U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储能用线对板连接器
KR100397836B1 (ko) 스프링 접촉 단자를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214204036U (zh) 改良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CN110729583B (zh) 正反插usb插头
CN111525323A (zh) 电连接器
CN209993784U (zh) 电连接器
CN112332144B (zh) 电连接器
CN217306784U (zh) 大电流插头连接器
CN213304411U (zh) 公头连接器
CN210167531U (zh) Dp沉板短体式a母usb连接器
CN214542625U (zh) 电连接端子
CN210379543U (zh) 一种新型精密传输的Micro连接器结构
CN210092427U (zh) 一种连接器母座
CN215989387U (zh) 电连接器
CN211981076U (zh) 一种多插接口电连接器
CN211789634U (zh) 一种多插口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10296781U (zh) 音频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