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1706U -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1706U
CN211311706U CN201921778535.6U CN201921778535U CN211311706U CN 211311706 U CN211311706 U CN 211311706U CN 201921778535 U CN201921778535 U CN 201921778535U CN 211311706 U CN211311706 U CN 211311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se twister
wheel
tangential belt
driving wheel
pinch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85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然
肖美君
付明娟
潘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aor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aor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aor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aor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85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1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1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17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导向轮、张紧轮组件、压紧轮组件、假捻器主动轮以及环形龙带。主动轮、导向轮以及假捻器主动轮均始终压靠于环形龙带的内圈面。压紧轮组件与假捻器主动轮相间布置。压紧轮组件包括压紧轮和柱状弹簧。压紧轮在柱状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可沿高度方向进行位移调整,使其弹性地顶靠于环形龙带的外圈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实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与假捻器主动轮的相对间隙,确保始终对龙带进行可靠压紧。这样一来,一方面,保证龙带的传动效率,防止其发生空载现象,降低了生产能耗;另一方面,确保了假捻器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假捻的原理为纤维由于加捻而产生扭曲应力,该应力经热定型处理而消除,使得加捻卷缩形状被固定下来。其后虽经解捻,但纤维已经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行状态,而成为具有一定卷缩蓬松性的变形丝。假捻器包括假捻器主动轮。多个假捻器主动轮并排布置于龙带的内圈,且在龙带摩擦力的作用下进行驱动。另外,围绕龙带的外圈设置有压紧轮组件,其与假捻器主动轮配对使用,以确保龙带的传动效率以及假捻器的运行可靠性和同步性。在现有技术中,压紧轮组件多采用固定式结构,即压紧轮组件相对于假捻器主动轮的相对间隙不可调。已知,假捻器主动轮多为铝质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对龙带的工作面造成磨损,从而导致其与压紧轮组件的间隙增大,进而影响假捻器的运行稳定性,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传动效率较高,且确保假捻器具有良好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导向轮、张紧轮组件、压紧轮组件、假捻器主动轮以及环形龙带。主动轮、导向轮以及假捻器主动轮均始终压靠于环形龙带的内圈面。压紧轮组件可沿高度方向进行位移调整,且其与张紧轮组件均始终弹性地顶靠于环形龙带的外圈面。压紧轮组件与假捻器主动轮相间布置。上述压紧轮组件包括基板、支架、滑动轴、柱状弹簧、压紧轮、调节螺母以及锁紧螺母。基板借助于螺栓可拆卸固定于加弹机机架上。压紧轮可自由转动地固定于支架上。滑动轴与支架焊接固定。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用来供滑动轴插入。柱状弹簧套设于滑动轴上,且其顶靠于支架和第一基板之间。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均套设与滑动轴上,且依序累叠于基板的上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主动轮的数量设置为2件,分别布置于环形龙带的两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围绕滑动轴的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用来镶嵌润滑石墨。
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型,压紧轮组件还可以包括抗磨套,其可拆卸地套设、固定于安装孔内,且供滑动轴穿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围绕主动轮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外凸圆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主动轮外圆周侧壁的粗糙度小于6.3μm,且在其上开设有环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形龙带依序由覆面层、第一中性层、抗拉层、第二中性层和摩擦层累叠而成。抗拉层的材质为尼龙片基或聚酯纤维。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压紧轮组件在柱状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实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假捻器主动轮的相对间隙,确保始终对龙带进行可靠压紧。这样一来,一方面,保证龙带的传动效率,防止其发生空载现象,降低了生产能耗;另一方面,确保了假捻器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压紧轮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压紧轮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环形龙带的结构示意图。
1-主动轮;11-外凸圆弧部;12-环形凹槽;2-导向轮;3-张紧轮组件;4-压紧轮组件;41-基板;42-支架;421-顶板;422-支撑臂;43-滑动轴;431-环形凹槽;44-柱状弹簧;45-压紧轮;46-调节螺母;47-锁紧螺母;48-抗磨套;5-假捻器主动轮;6-环形龙带;61-覆面层;62-第一中性层;63-抗拉层;64-第二中性层;65-摩擦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图,其主要由主动轮1、导向轮2、张紧轮组件3、压紧轮组件4、假捻器主动轮5以及环形龙带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主动轮1、导向轮2以及假捻器主动轮5均始终压靠于环形龙带6的内圈面。压紧轮组件4与假捻器主动轮5相间布置,以确保环形龙带6始终压靠于假捻器主动轮5,实现动力的传递。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压紧轮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压紧轮组件4可沿高度方向进行自适应性位移调整,确保其始终弹性地顶靠于环形龙带6的外圈面。以下是对压紧轮组件4结构的进一步细化,其包括基板41、支架42、滑动轴43、柱状弹簧44、压紧轮45、调节螺母46以及锁紧螺母47等几部分。其中,基板41借助于螺栓可拆卸固定于加弹机机架上。支架42由顶板421以及沿其下延的支撑臂422构成。支撑臂422的数量设置为2个,且沿顶板421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压紧轮45可自由转动地固定于两支撑臂422的开档之间。滑动轴43焊接固定于顶板421的上表面。基板41上开设有安装孔,用来供滑动轴43插入。柱状弹簧44套设于滑动轴43上,且其顶靠于顶板421和基板41之间。调节螺母46和锁紧螺母47均套设于滑动轴43上,且依序累叠于基板41的上平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压紧轮组件4在柱状弹簧44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实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假捻器主动轮5的相对间隙,确保始终对环形龙带6进行可靠压紧。这样一来,一方面,保证环形龙带6的传动效率,防止其发生空载现象,降低了生产能耗;另一方面,确保了假捻器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在滑动轴43的上端部设置外螺纹,以适配上述调节螺母46和锁紧螺母47,便于实现对柱状弹簧44进行更换操作。
已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滑动轴43相对于安装孔之间出于接触摩擦状态,极易导致两者发生磨损现象,导致配合间隙增大,进而致使压紧轮45出现倾斜现象,为此,还可以围绕滑动轴43的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431,用来镶嵌润滑石墨。润滑石墨自身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可以大大地降低滑动轴43以及安装孔之间的相对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速率。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中压紧轮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在安装孔内套设、固定有抗磨套48,以供滑动轴43穿入,同样起到降低磨损速率的作用。另外,围绕安装孔的顶部外延有安装凸缘。在安装凸缘上开设有通孔,以借助于螺钉实现与基板41的可拆卸连接(图中未示出),以便于对抗磨套48进行换新操作。
再者,在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主动轮1的数量优选设置为2件,且分别布置于环形龙带6的两端部(如图1中所示)。这样一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使得环形龙带6的各分段基本受力一致,避免了其松紧边问题。再者,还可降低各假捻器的转速差,从而使得去除环形龙带6的减速组件成为可能,简化了传动环节。另外,环形龙带6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拉力仅为原来的1/2,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出于防止环形龙带6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主动轮1发生偏置现象,还可以围绕主动轮1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外凸圆弧部11(如图4中所示)。外凸圆弧部11优选靠近主动轮1轮缘的中部进行布置,从而对环形龙带6的侧移形成一定的阻挡。
另外,为了防止环形龙带6在运行过程中与主动轮1的轮缘表面形成气垫而引起打滑现象,还可以在其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2(如图4中所示),且对其外圆周侧壁的粗糙度进行控制,不宜大于6.3μm。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出于进一步提高环形龙带6的使用寿命,降低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的维护频率以及成本方面考虑,上述环形龙带6可为复合层结构,且依序由覆面层61、第一中性层62、抗拉层63、第二中性层64和摩擦层65累叠而成(如图5中所示)。其中,抗拉层63的材质优选为尼龙片基或聚酯纤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导向轮、张紧轮组件、压紧轮组件、假捻器主动轮以及环形龙带;所述主动轮、所述导向轮以及所述假捻器主动轮均始终压靠于所述环形龙带的内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轮组件可沿高度方向进行位移调整,且其与所述张紧轮组件均始终弹性地顶靠于所述环形龙带的外圈面;所述压紧轮组件与所述假捻器主动轮相间布置;所述压紧轮组件包括基板、支架、滑动轴、柱状弹簧、压紧轮、调节螺母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基板借助于螺栓可拆卸固定于加弹机机架上;所述压紧轮可自由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支架焊接固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用来供所述滑动轴插入;所述柱状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轴上,且其顶靠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锁紧螺母均套设与所述滑动轴上,且依序累叠于所述基板的上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的数量设置为2件,分别布置于所述环形龙带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滑动轴的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用来镶嵌润滑石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轮组件还包括抗磨套,其可拆卸地套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供所述滑动轴穿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主动轮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外凸圆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外圆周侧壁的粗糙度小于6.3μm,且在其上开设有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龙带依序由覆面层、第一中性层、抗拉层、第二中性层和摩擦层累叠而成;所述抗拉层的材质为尼龙片基或聚酯纤维。
CN201921778535.6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11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535.6U CN211311706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535.6U CN211311706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1706U true CN211311706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853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11706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1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40000430B1 (ko) 유리 섬유실의 연속 절단장치
JP2562112B2 (ja)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vリブドベルト用グラインダーホイール
CN215004664U (zh) 一种锦纶丝的耐磨性检测设备
CN211311706U (zh) 一种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CN211311721U (zh) 一种适用于加弹机的假捻器龙带传动系统
CN211734577U (zh) 一种节能细纱机的锭子吸振安装座
WO2011140861A1 (zh) 一种节能小凹轮塑料圆织机
CN101082142A (zh) 一种假捻变形机的复合双锭组假捻装置
CN113814339B (zh) 圆形截面钢丝圈缠绕机的缠绕引导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2391708B (zh) 一种用于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锁定装置
WO2011054267A1 (zh) 送带机构
CN115321266A (zh) 一种钢丝绳的可调节卷绕装置
CN1804163B (zh) 纱线往复摆动装置的单向传动机构
CN218262912U (zh) 减少皮辊磨损的细纱横动往复机构
CN217127657U (zh) 一种锦纶poy丝生产用除毛絮装置
CN216614990U (zh) 一种加弹机转动式一罗拉
CN216639777U (zh) 一种纺纱设备的组件
CN219450013U (zh) 一种纺织加弹机用纱线张紧机构
CN211471665U (zh) 一种锦纶单丝生产用纺丝机导丝结构
CN213976329U (zh) 一种便于调节张紧程度的纤维纺织用收卷装置
CN215159915U (zh) 一种纺织纱线卷线收紧装置
CN2483407Y (zh) 无级送经机构
CN220635855U (zh) 一种钨丝生产辅助卷丝机
CN210001969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纺丝机集束装置
CN214400826U (zh) 一种高耐用度导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