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6068U -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6068U
CN211306068U CN201921930297.6U CN201921930297U CN211306068U CN 211306068 U CN211306068 U CN 211306068U CN 201921930297 U CN201921930297 U CN 201921930297U CN 211306068 U CN211306068 U CN 211306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arm
instrument panel
centering device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02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应鑫
王清波
邵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02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6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6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6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组装工具领域,涉及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包括:测量部、两个力臂,测量部设置在力臂的后端,通过测量部驱动力臂的后端进行开合,测量部同时对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能够通过测量部测量出与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贴合的仪表板与两侧安装件的距离并驱动力臂的后端进行开合,进而使得力臂的前端进行开合,将仪表板推动至居中位置便于后期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组装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仪表板是汽车各仪表盘的集成部件,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仪表板居中装配在汽车前部,但是由于装配和制造误差的存在,很难做到仪表板居中装配,后续可能会导致仪表板与周边零件装配间隙不均匀甚至干涉,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例如仪表板非居中安装使得突出一侧的仪表板占用车门处的位置进而车门难以正常关闭的功能性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如下两种方式解决该问题:一是在仪表板的单侧或双侧使用塞块,该塞块的尺寸、仪表板尺寸以及安装仪表板的部件的尺寸三者配合以保证仪表板居中。但由于塞块等部件的生产为批量生产,仍会出现个别尺寸误差大的情况,从而仪表板无法居中装配;二是使用先进的激光视觉系统装配,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准确地居中装配的功能但是代价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测量出与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贴合的仪表板与两侧安装件的距离,进而得到仪表板的居中位置,使得仪表板居中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装置,包括:包括测量部、两个力臂,测量部设置在力臂的后端,通过测量部驱动力臂的后端进行开合,测量部同时对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两个力臂平行设置或者铰接。
进一步地,力臂的前端设置有顶推部,顶推部的外侧面为平面,顶推部的内侧面设置有连接凸起,顶推部通过连接凸起与力臂可转动连接,连接凸起与力臂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顶推部相对于力臂可转动。
进一步地,力臂的前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后端与力臂连接固定,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凹槽,顶推部的连接凸起被限位在凹槽中,在凹槽中可转动。
进一步地,顶推部为圆形板状;顶推部至少在外侧面设置有缓冲层;力臂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进一步地,测量部包括刻度板、连杆和丝杆螺母副,丝杆螺母副包括丝杆和滚珠螺母,滚珠螺母固定在一个力臂的后端,连杆与另一个力臂的后端铰接,丝杆穿过滚珠螺母,丝杆的右端与连杆可转动连接,丝杆的左端为驱动端,转动丝杆的左端驱动力臂进行开合,刻度板固定在任意一个力臂的后端,指示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
进一步地,刻度板固定在连杆上;刻度板上设置有长孔,长孔的两侧设置有刻度,长孔中读取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
进一步地,丝杆的左端设置有手柄,手柄相对于丝杆的轴线与丝杆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力臂之间的铰接部位将力臂分为前臂和后臂,前臂和后臂之间构成钝角折弯,后臂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前臂平行,滚珠螺母安装固定在一个力臂的安装部上,连杆与另一个力臂的安装部铰接。
进一步地,两个力臂的前臂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驱使前臂之间相互靠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测量部对仪表板安装位置两侧的间隙测量后进行居中位置和居中位移量的计算,再通过对测量部施加外力驱动力臂的后端进行开合,同时对力臂的前端的距离进行测量,直至测量部显示达到计算的居中位移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力臂与顶推部的连接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其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包括:包括测量部1、两个力臂2,测量部1设置在力臂2的后端,通过测量部1驱动力臂2的后端进行开合,测量部1同时对力臂2的前端开合距离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可应用于机械、医疗、车辆等行业中,对仪表板进行居中装配,以下均以车辆仪表板为例进行说明,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可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1)在需要对仪表板进行指定位移量的推动时:首先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放到车身中需要推动的一侧,一个力臂2的前端与仪表板的侧面接触,另一个力臂2的前端与车身接触,此时对设置在力臂2的后端的测量部1施加外力,使得测量部1驱动力臂2的后端开启或关闭,由于力臂2的前端与后端形成为一体,当力臂2的后端开启或关闭时,可带动力臂2的前端同时开启或关闭,即对仪表板进行推动,通过测量部1对力臂2的前端的开启或闭合的距离进行测量,当该距离达到指定位移量时,停止对测量部1施加外力。
2)在需要对仪表板进行居中定位装配时:首先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放置在车辆中需要安装的部位,此时仪表板的居中精度并不准确,需要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放到车辆中的仪表板与安装部位形成的一侧间隙中,此时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一个力臂2的前端与车身接触,另一个力臂2的前端与仪表板的侧面接触,通过测量部1记录此时该侧的间隙X,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从该侧取出,并放置在另一侧间隙中,同理通过测量部1记录此时该侧的间隙Y,对两侧的间隙X、Y进行比较,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放置在较小间隙的一侧,假定为间隙值为X的一侧,对设置在力臂2的后端的测量部1施加外力,使得测量部1驱动力臂2的后端开启或关闭,由于力臂2的前端与后端形成为一体,当力臂2的后端开启或关闭时,可带动力臂2的前端同时开启或关闭,即对仪表板进行推动,通过测量部1对力臂2的前端的开启或闭合的距离进行测量,当测量部1显示该侧的间隙达到(X+Y)/2的居中位移量时,停止对测量部1施加外力,此时对仪表板进行装配,当装配完成后将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从该侧间隙中取出。
本实施例的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在进行居中位置和居中位移量的计算后,通过对测量部1施加外力驱动力臂2的后端进行开合,同时对力臂2的前端的距离进行测量,直至测量部1显示达到计算的居中位移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两个力臂2可平行设置或者铰接。通过该设置可使得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可适应更多样的应用环境。具体地,当对仪表板进行推动时需要较小的力时,对两个力臂2采用平行设置的方式使得两个力臂2将一直处于平行状态,测量部1对两个力臂2的前端的距离的测量精度更高,测量的数值更准确;当对仪表板进行推动需要较大的力时,两个力臂2的前端可能会弯曲,此时不宜采用将两个力臂2平行设置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将两个力臂2铰接的方式以获得更高的居中精度要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力臂2的前端可设置有顶推部21,顶推部21的外侧面可为平面,顶推部21的内侧面可设置有连接凸起211,顶推部21可通过连接凸起211与力臂2可转动连接,连接凸起211与力臂2接触的端面可为圆弧面,顶推部21可相对于力臂2可转动。当两个力臂2铰接设置时,力臂2在进行开合时,两个力臂2形成的角度在不断地改变,在两个力臂2平行或越接近平行状态时,力臂2的前端与与车身或仪表板的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更充分,当两个力臂2形成的角度越大,力臂2的前端与与车身或仪表板的接触面积将更小,力臂2的前端与车身或仪表板越易脱离,由于连接凸起211与力臂2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且连接凸起211与力臂2可转动连接,使得铰接的两个力臂2形成的角度增大时,连接凸起211可转动确保顶推部21的外侧面与车身或仪表板一直处于充分接触状态,避免力臂2的前端与车身或仪表板脱离。顶推部2可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进行更换,例如根据与顶推部2的外侧面接触的仪表板或者其他工件的形状、作用力等其他参数不同而改变顶推部2的外侧面的形状、大小、连接凸起211的直径等参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力臂2的前端可设置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的后端可与力臂2连接固定,连接部22的前端可设置有凹槽221,顶推部21的连接凸起211被限位在凹槽221中,在凹槽221中可转动。通过设置连接部22、凹槽221使得力臂2与顶推部21的连接形成稳定的可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顶推部21可为圆形板状;顶推部21可至少在外侧面设置有缓冲层;力臂2的表面可设置有防锈涂层。通过设置缓冲层可减小顶推部21与车身或仪表板的接触应力,并避免顶推部21在与顶推部21接触的车身或仪表板的表面上留下划痕,影响产品质量和美观。通过在力臂2的表面设置防锈涂层使得力臂2保持较高强度,并延长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其中,缓冲层可为橡胶涂层,防锈涂层可为塑料涂层。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的测量部1可包括刻度板11、连杆12和丝杆螺母副13,丝杆螺母副13可包括丝杆131和滚珠螺母132,滚珠螺母132可固定在一个力臂2的后端,力臂2的后端对应设置有透孔,连杆12可与另一个力臂2的后端铰接,丝杆131穿过滚珠螺母132,丝杆131的右端与连杆12可转动连接,丝杆131的左端为驱动端,转动丝杆131的左端驱动力臂2进行开合,刻度板11固定在任意一个力臂2的后端,指示力臂2的前端开合距离。通过该设置使得测量部1既可实现测量力臂2的前端开合距离也可实现驱动力臂2进行开合。还可设置丝杆固定端134,丝杆固定端134固定在连杆12上,与丝杆螺母副13配合将丝杆131限位,例如通过设置丝杆131的与丝杆固定端134的配合处具有小径部分,使得丝杆固定端134卡接在丝杆131的小径部分,进而转动丝杆131的左端时,与丝杆131的左端连接的力臂2相对于丝杆131横向运动,同时丝杆131相对于连杆12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连杆12可为金属材料加工成型,用于装配丝杆固定端134并固定丝杆131,连杆12上对应丝杆固定端134设置有透孔,丝杆131的右端可以穿过丝杆固定端134进入连杆12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刻度板11可固定在连杆12上;刻度板11上可设置有长孔111,长孔111的两侧设置有刻度,长孔111中读取力臂2的前端开合距离。长孔111的两侧的刻度的单位刻度距离为L2/L1mm(L1为两个力臂2的铰接处旋转轴心至顶推部21轴心垂直距离,L2为铰接处旋转轴心至连杆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通过该设置可由刻度位置读出力臂2的前端开合的准确距离。刻度板11可由金属机加成型也可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通过胶粘或者螺栓连接方式连接在连杆12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丝杆131的左端可设置有手柄133,手柄133可相对于丝杆131的轴线与丝杆131垂直连接。通过该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通过抓握并转动手柄133驱动丝杆131转动,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更加省力。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力臂2之间的铰接部位将力臂2分为前臂A和后臂B,前臂A和后臂B之间构成钝角折弯,后臂B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23,安装部23与前臂A平行,滚珠螺母132安装固定在一个力臂2的安装部23上,连杆12与另一个力臂2的安装部23铰接。通过该设置使得两个安装部23在运动时均可处于平行状态,进而使得两个安装部23分别与连杆12、丝杆131充分接触、稳定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两个力臂2的前臂A之间可连接有弹簧24,弹簧24可驱使前臂A之间相互靠近。通过该设置可使得弹簧24对两个力臂2的前臂A施加复位作用力,在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不使用时,防止两个力臂2随意开合。
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100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在进行居中位置和居中位移量的计算后,通过对测量部1施加外力驱动力臂2的后端进行开合,同时对力臂2的前端的距离进行测量,直至测量部1显示达到计算的居中位移量。
2)设置有具有一侧为平面、另一侧形成有连接凸起211的顶推部21,使得在铰接的两个力臂A在相对横向运动时,力臂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此时顶推部21的连接凸起211可在连接部22的凹槽221内转动,进而使得顶推部21的外侧面与车身或仪表板保持充分接触状态,避免力臂2的前端与车身或仪表板脱离。
3)具有可平行设置或者铰接设置的两个力臂2,以实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部、两个力臂,所述测量部设置在所述力臂的后端,通过所述测量部驱动所述力臂的后端进行开合,所述测量部同时对所述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力臂平行设置或者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的前端设置有顶推部,所述顶推部的外侧面为平面,所述顶推部的内侧面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顶推部通过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力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力臂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顶推部相对于所述力臂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的前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后端与所述力臂连接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凹槽,所述顶推部的连接凸起被限位在所述凹槽中,在所述凹槽中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为圆形板状;所述顶推部至少在所述外侧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力臂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包括刻度板、连杆和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丝杆和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固定在一个所述力臂的后端,所述连杆与另一个所述力臂的后端铰接,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滚珠螺母,所述丝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左端为驱动端,转动所述丝杆的左端驱动所述力臂进行开合,所述刻度板固定在任意一个所述力臂的后端,指示所述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板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刻度板上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的两侧设置有刻度,所述长孔中读取所述力臂的前端开合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左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丝杆的轴线与所述丝杆垂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之间的铰接部位将所述力臂分为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和后臂之间构成钝角折弯,所述后臂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前臂平行,所述滚珠螺母安装固定在一个所述力臂的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连杆与另一个所述力臂的所述安装部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力臂的前臂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驱使所述前臂之间相互靠近。
CN201921930297.6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Active CN211306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0297.6U CN21130606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0297.6U CN21130606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6068U true CN211306068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0297.6U Active CN211306068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6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8526U (zh) 汽车加油口小门总成的检测模具
CN211306068U (zh) 一种仪表板居中定位装置
CN108120595B (zh) 一种推力杆径向加偏转组合加载台架试验工装
CN108801113B (zh) 一种车门装配精度检测方法
CN107238338B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内板及其检具以及内板检测方法
CN113770741A (zh) 一种异体同构对接器
CN210892913U (zh) 汽车车身覆盖件用检具可调式定位组件及其装置
US11175200B2 (en) Rotating body load measuring device
CN105033896A (zh) 一种检具及其工件夹持装置
CN109470105B (zh) 轴类尺寸测量用读数卡规
CN210099815U (zh) 专用车箱型梁组装工装
CN109346343B (zh) 一种用于自动检测固定孔孔径和位置的开关装置
CN210307534U (zh) 一种用于客车雨刮器轴套快速定位的工装
CN109186403B (zh) 一种检测和评价汽车仪表台的专用检具
CN210164367U (zh) 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
CN210718899U (zh) 一种汽车后盖铰链总成的检具
CN204954679U (zh) 一种检具及其工件夹持装置
CN220103976U (zh) 一种车门铰链轴线及车门运动空间包络间隙的检测装置
CN218380745U (zh) 一种转向节臂直孔厚度快速检具
CN108955449B (zh) 螺牙检测装置
CN110849300B (zh) 一种汽车门窗规格检测的一体化机器人
CN115854815A (zh) 一种检具、检测方法及制造方法
CN220560774U (zh) 一种薄型带导杆气缸用自锁结构
EP1245479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openable panels on vehicles
CN218363382U (zh) 一种机床配件加工用固定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