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4384U - 拉伸模具 - Google Patents

拉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4384U
CN211304384U CN201922487622.2U CN201922487622U CN211304384U CN 211304384 U CN211304384 U CN 211304384U CN 201922487622 U CN201922487622 U CN 201922487622U CN 211304384 U CN211304384 U CN 211304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groove
pressure plate
edge part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76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奇锦
黎兵
孙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76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4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4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4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伸模具,所述拉伸模具包括:压料板;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的一侧,所述凹模包括:凹模本体以及与所述凹模本体相连的边缘部;其中,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压料板相对设置,所述凹模本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凹坑,所述凹槽与所述边缘部相连,所述凹坑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边缘部的一侧相连;凸模,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远离所述凹模的一侧,所述凸模包括基体,所述基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头以及凸台,所述凸头与所述凹坑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伸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伸模具容易在产品上产生拉伸痕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拉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当前电视机行业中,因直下式背板在成本上有较大优势,直下式背板成为需求量大的主力机型。在直下式背板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传统的拉伸模具进行拉伸成型。目前,传统的拉伸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料板,待加工的材料在凹模、凸模和压料板的作用下拉伸成特定形状。
然而,目前的拉伸模具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拉伸模具在拉伸成型时,凹模、压料板先夹紧材料,然后由凸模上升开始拉伸成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凹模、压料板夹紧材料的弯折处,材料流动性小,导致凸模工作时局部材料流动大,从而在拉伸后的产品上产生拉伸痕,影响产品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伸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拉伸模具容易在产品上产生拉伸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拉伸模具,所述拉伸模具包括:
压料板;
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的一侧,所述凹模包括:凹模本体以及与所述凹模本体相连的边缘部;其中,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压料板相对设置,所述凹模本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凹坑,所述凹槽与所述边缘部相连,所述凹坑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边缘部的一侧相连;
凸模,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远离所述凹模的一侧,所述凸模包括基体,所述基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头以及凸台,所述凸头与所述凹坑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凹坑的连接处为圆角;所述凹槽背离所述凹坑一侧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边缘部朝向所述压料板一侧的侧面为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凹坑一侧的表面为第三侧面,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凸头一侧的侧面为第四侧面,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所述凸台与所述凸头的连接处为圆角。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深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长度与深度的比值为0.1~0.8。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料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基体的厚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料板与所述边缘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压料板连接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压料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配合的限位柱。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所述限位柱为圆柱体。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模具还包括模台,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模台上,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凸模远离所述模台的一侧,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所述边缘部朝向所述模台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表面、所述凸头的表面分别独立地设置有硬质合金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凹槽以及凸台,当对待加工材料进行拉伸时,由于位于凹槽内的待加工材料的一端被压料板与边缘部固定,待加工材料无法向边缘部一侧的方向延伸,而只能向凹坑一侧的方向均匀拉伸,从而在边缘部朝向凹坑一侧的表面形成拉伸痕,该拉伸痕位于凹坑朝向边缘部的一侧,同时成型后产品的切边位置也位于凹坑朝向边缘部的一侧,进而使拉伸痕迹形成于拉伸后产品的切边位置的外侧,然后切除成型后产品的拉伸痕迹,从而改善了成型后产品的外观,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伸模具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伸模具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伸模具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伸模具实施例中拉伸件拉伸时的成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凹模 11 凹模本体
12 凹槽 13 凹坑
14 边缘部 20 压料板
30 凸模 31 基体
32 凸头 33 凸台
40 限位槽 50 限位柱
60 模台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拉伸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拉伸模具容易在成型后的产品上产生拉伸痕的技术问题,从而改善了成型产品的外观状态,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拉伸模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现有的拉伸模具在成型直下式背板时,压料板上也具有背板的部分形状,从而使得在下模具与压料板连接处形成的拉伸痕位于背板上,影响了产品的外观。为了避免拉伸痕在背板上形成,在压料板上不设置与背板相对应的结构,而整个背板的成型是由上模具和下模具完成。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凸模以及凹模,同时在凹模上设置了与背板形状相对应的凹坑,在凹坑朝向压料板的一侧设置了凹槽,通过与设置在凸模上的凸头、凸台的配合,来成型背板,而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拉伸痕位于背板的外侧,属于废料,通过切边去除即可,进而保证了背板的外观质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拉伸模具,拉伸模具包括:压料板20、凹模10以及凸模30。凹模10设置在压料板20的一侧,凹模10包括凹模本体11以及与凹模本体11相连的边缘部14。其中,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相对设置,凹模本体11朝向压料板20的一侧设有凹槽12以及凹坑13,凹槽12与边缘部14相连;凸模30设置在压料板20远离凹模10的一侧,凸模30包括基体31,基体31朝向压料板20的一侧设有凸头32以及凸台33,凸头32与凹坑13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凸台33与凹槽12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凹槽12以及凸台33,当对待加工材料进行拉伸时,由于位于凹槽12内的待加工材料的一端被压料板20与边缘部14固定,待加工材料无法向边缘部14一侧的方向延伸,而只能向凹坑13一侧的方向均匀拉伸,从而在边缘部14朝向凹坑13一侧的表面形成拉伸痕,该拉伸痕位于凹坑13朝向边缘部14的一侧,同时成型后产品的切边位置也位于凹坑13朝向边缘部14的一侧,进而使拉伸痕迹形成于拉伸后产品的切边位置的外侧,然后切除成型后产品的拉伸痕迹,从而改善了成型后产品的外观,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竞争力。
具体的,压料板20为一平板状结构,与凹模10配合,用于夹持待加工材料,压料板20可以设置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凹模10的两个边缘部14(也就是凹模10的两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压料板20,在拉伸成型产品之前,首先将待加工材料放置在压料板20与边缘部14之间,也就是说将待加工材料进行固定。压料板20与凹模10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放置好待加工材料后,将螺栓紧固,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待加工材料的夹持。当然,压料板20与边缘部1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固定,只需能方便实现对待加工材料的夹持以及拆卸,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的连接处,只是对待加工材料起夹持作用,也就是固定待加工材料,而并没有与成型后的产品相对应的形状结构,换句话说,夹持在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之间的待加工材料成型后,并不属于成型后产品外观的一部分。待加工材料的成型是由设置在凹模10的凹坑13与设置在凸模30的凸头32完成的,也就是说,凹坑13的形状与所需要的产品成型后的形状是对应的,可以理解的是,待加工材料成型后的形状是由凹坑13的形状决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凹坑13设置在凹模本体11的中部,凹槽12设置在凹坑13与边缘部14之间,从而使得在拉伸过程中形成的拉伸痕位于产品的外侧,进而通过切边的方式去除,保证了产品的外观。优选的,凹槽12的底面与压料板20平行。凸模30能够运动,主要实现对待加工材料的拉伸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凸头32逐渐与凹坑13接触,凸台33逐渐卡入凹槽12,而基体31的侧壁逐渐与压料板20的侧壁抵接。另外,凸模30被凹模10、压料板20共同包覆,以实现对待加工材料的拉伸成型。
参照图4,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拉伸件放置在凹模10朝向凸模30的一侧,同时,拉伸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独立的置于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之间,将压料板20安装在边缘部14上,夹紧拉伸件的端部,从而实现对拉伸件的固定。缓慢上升凸模30,凸头32与拉伸件抵接,继续上升凸模30,凸头32对拉伸件产生作用力,促使拉伸件发生弯折、变形。直至拉伸件与凹槽12朝向凹坑13的一侧的表面抵接,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凹模10对拉伸件也产生一个作用力,且凹模10对拉伸件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凸头32对拉伸件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继续上升凸模30,凸台33朝向凹模10的侧面与边缘部14朝向压料板20的侧面齐平,在凸台32的作用下,拉伸件在凹槽12内发生形变,由于拉伸件在凹槽12内材料流动性小而在A处产生拉伸痕,同时成型后产品的切边位置位于A处朝向凹坑13的一侧,也就是说,产生拉伸痕的A处属于废料,通过裁边去掉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槽12与凹坑13的连接处为圆角;凹槽12背离凹坑13一侧的侧面为第一侧面,边缘部14朝向压料板20一侧的侧面为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凸台33朝向凹模10一侧的侧面为第三侧面,凸台33朝向凸头32的一侧为第四侧面,其中,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凸台33与凸头32的连接处为圆角。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在待加工材料的拉伸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力太大而造成待加工材料的断裂,设置了圆角过渡,从而使得待加工材料不容易出现拉伸断裂。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坑13的深度大于凹槽12的深度。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凹坑13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凹槽12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三平面,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相连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其中,凹坑13的深度为第一平面到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凹槽12的深度为第三平面到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槽12为矩形槽,矩形槽的长度与深度之比为0.1~0.8。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结构的优化以及便于实现,将凹槽12设置在矩形槽。同时为了减少产生的废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将矩形槽的长度与深度之比设置为0.1~0.8。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料板20的厚度小于基体31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节约材料的使用,降低制作成本,将压料板20的厚度设置成小于基体31的厚度。其中,压料板20的厚度为压料板20朝向边缘部14一侧的侧面到压料板20背离边缘部14一侧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基体31的厚度为基体31朝向凹模本体11一侧的侧面到基体31背离凹模本体11一侧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料板20与边缘部14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放置待加工材料或者是拆下成型后的产品,将压料板20与凹模1设置成螺栓连接的方式,方便简单。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边缘部14与压料板20连接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限位槽40,压料板20上设置有与限位槽40对应配合的限位柱50。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待加工材料在拉伸时因受力发生移位,保证拉伸成型的质量,设置了限位槽40以及与限位槽40对应配合的限位柱50,从而提高了凹模10与压料板20夹持待加工材料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限位槽40为圆形槽,限位柱50为圆柱体。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实现,使得结构简单化,将限位槽40设置为圆形槽,同时将对应的限位柱50设置为圆柱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40可以为矩形槽、椭圆形槽或者是不规则形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
进一步的,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拉伸模具还包括模台60,凸模30设置在模台60上,凹模10设置在凸模30远离模台60的一侧,压料板20设置在边缘部14朝向模台6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拉伸操作以及固定凹模10、凸模30,设置了模台60。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坑13的表面、凸头32的表面分别独立地设置有硬质合金层。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硬质合金层的设计,提升了拉伸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具包括:
压料板;
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的一侧,所述凹模包括:凹模本体以及与所述凹模本体相连的边缘部;其中,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压料板相对设置,所述凹模本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凹坑,所述凹槽与所述边缘部相连,所述凹坑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边缘部的一侧相连;
凸模,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压料板远离所述凹模的一侧,所述凸模包括基体,所述基体朝向所述压料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头以及凸台,所述凸头与所述凹坑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凹坑的连接处为圆角;
所述凹槽背离所述凹坑一侧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边缘部朝向所述压料板一侧的侧面为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
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凹坑一侧的表面为第三侧面,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凸头一侧的侧面为第四侧面,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连接处为圆角;
所述凸台与所述凸头的连接处为圆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深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长度与深度的比值为0.1~0.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基体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与所述边缘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压料板连接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压料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配合的限位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
所述限位柱为圆柱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具还包括:
模台,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模台上,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凸模远离所述模台的一侧,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所述边缘部朝向所述模台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表面、所述凸头的表面分别独立地设置有硬质合金层。
CN201922487622.2U 2019-12-30 2019-12-30 拉伸模具 Active CN211304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622.2U CN211304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拉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622.2U CN211304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拉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4384U true CN211304384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7622.2U Active CN211304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拉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4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7331U (zh) 多冲头冲压结构、冲床和冲压系统
CN211304384U (zh) 拉伸模具
CN102357597A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冲压模具
CN203578575U (zh) 一种特殊z型工件的折弯机专用模具
CN211707901U (zh) 一种组合式压料板
CN213440734U (zh) 一种膜片直面拉伸的模内镶件模具
CN104249113B (zh) 一种打弯刻字模
TWI261002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sheet products having curved holes
CN210553608U (zh) 双面烫金板
CN202278082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冲压模具
CN206519498U (zh) 一种可调节的钣金折弯模具
CN219664797U (zh) 一种拉伸模具结构
CN206216291U (zh) 一种条形板材斜面加工工装
CN216679764U (zh) 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多pin下料模具
CN211052273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1052285U (zh)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CN213166871U (zh) 一种适用于钢片保护膜的治具
CN211161493U (zh) 一种微波炉外壳板加工模具
CN211247962U (zh) 一种钢板折弯加筋模具
CN210497774U (zh) 可调节模具
CN209935566U (zh) 一种带标尺的钢板折弯机构
CN211464540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散热器水管支架的模具
CN211191658U (zh) 一种复杂成型结构的工程模
CN211539218U (zh) 铝箔材料精准修边模具结构
CN216752236U (zh) 一种易拆式线路板拼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