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9145U -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9145U
CN211299145U CN201921927684.4U CN201921927684U CN211299145U CN 211299145 U CN211299145 U CN 211299145U CN 201921927684 U CN201921927684 U CN 201921927684U CN 211299145 U CN211299145 U CN 211299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headrest
supporting rod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76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元峰
叶琦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76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9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9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9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其中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的头枕支架以及驱动头枕支架在靠背支架上转动的调节杆,还包括固定板,调节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调节杆、固定板均为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平面连杆结构有效保证调节杆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置调节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座椅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及具有该位置调节装置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具有靠背的坐具,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中,包括汽车座椅、沙发座椅、休闲座椅等。可调节座椅能够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以提供更加良好的舒适性。
如在公开号为CN2045614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座椅支架,包括靠背支架,座架以及脚踏,其中座架与脚踏通过旋转连接机构连接,旋转连接机构具有使脚踏转动收合至与座架的底面相接的旋转角度。其座架下方具有较大的空间,便于用户使用,不会造成顶脚、磕碰等问题。
但上述结构缺乏对座椅头枕部分的角度调节,其固定的头枕角度容易导致使用者颈部或头部产生疲劳、不适,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座椅头枕的角度调节,提高了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的头枕支架以及驱动头枕支架在靠背支架上转动的调节杆,还包括固定板,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调节杆、固定板均为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头枕支架可用于安装座椅头枕,由调节杆控制头枕支架转动以此实现头枕角度的调整。用第一连杆保持调节杆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始终保持与头枕支架转动轨迹所在平面相同或平行,提高头枕支架转动的精确性以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与头枕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第二支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杆设置为分段结构,使其在长距离传动结构中保持良好的强度以及灵活性,有效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板、第二支杆组成用于限制第二支杆于同一平面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平面连杆结构进一步加强调节杆动作的稳定性以及传动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杆移动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的底座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所述活塞机构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活塞机构未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支杆与固定板平行,所述活塞机构朝向固定板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塞机构控制调节杆,实现自动调节头枕支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上设置有错位部,所述活塞机构与第二支杆分别连接在错位部的两端,所述错位部将活塞机构与第二支杆分隔在两个平行的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塞机构的动作面与头枕支架的动作面分开,由错位部作为承担活塞机构动作冲击部位,避免活塞机构动作超限时对调节杆以及头枕支架之间结构的损伤,有效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与靠背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靠背支架作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的基体,加强本装置整体稳定性同时又有效利用靠背支架的固定功能,节省本装置安装所需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杆上具有腰型孔,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腰型孔中且所述腰型孔内留有供第三支杆活动的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为调节杆三段式的传动方式提供活动距离补偿,避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在传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干涉,进一步提高调节杆传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支架上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头枕支架施加的作用力方向与调节杆对头枕支架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主要用于保持三段式调节杆整体处于绷紧状态,避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之间结构松散。同时也通过弹性件保证头枕支架在复位时的及时性。而且弹性件作为头枕支架动作的阻尼补偿件,显著提高头枕支架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支架与靠背支架于转动中心点铰接,所述靠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头枕支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凸起的两侧以限制头枕支架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头枕支架运动的位置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其具有头枕角度可调节的功能,有效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一种座椅,包括支撑架、靠背、头枕,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头枕固定在头枕支架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三段式调节杆结构实现远距离控制头枕支架的转动,使得本装置适于作为座椅内置支架的靠背及头枕调节机构。
2.利用平面连杆结构有效保证调节杆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性。
3.增设弹簧作为弹性阻尼机构,显著提供座椅头枕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精确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中位置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1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1中头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1中电机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调节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1中电机推杆处于伸长状态时调节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靠背支架;11、转动中心点;12、第一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 2、头枕支架;21、弹性件;22、凸起;23、连接孔;3、调节杆;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第三支杆;34、错位部;35、腰型孔;4、固定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活塞机构;71、电机;72、电机推杆;73、副电机;74、副电机推杆;8、副靠背支架;9、腰垫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主要应用在靠背、头枕可调节的座椅中,包括靠背支架1、调节杆3、头枕支架2。靠背支架1呈长杆状,在靠背支架1的中部位置固定有固定板4。靠背支架1的一端与头枕支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机构7,活塞机构7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塞机构7包括电机71以及由电机71驱动做直线运动的电机推杆72,电机71底部转动连接于靠背支架1的端部,电机推杆72的外端与第一支杆31转动连接。
调节杆3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具体的,第一支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电机推杆72上。第一支杆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优选与第一支杆31一体设置。第二连杆6垂直于第一支杆31,第二连杆6的一端与第二支杆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4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杆32与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分别与第二支杆31、固定板6转动连接。由此第二支杆3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以及固定板4四者组成用于保持第二支杆32在同一平面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需注意的是电机71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以保证电机71能够通过电机推杆72推动第一支杆31。
参见图2,在第一支杆31上设置有错位部34,错位部34将第一支杆31的两端弯曲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即通过错位部34将活塞机构7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与第二支杆32的运动轨迹所在分开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一方面在结构上起到衔接处于不同位置的电机71与头枕支架2,实现动能传递。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活塞机构7动作超限时对调节杆3以及头枕支架2之间结构的损伤。
第二支杆32远离第一支杆31的一端与第三支杆33转动连接,第三支杆33则与头枕支架2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支杆32端部设置有一腰型孔35,头枕支架2上开设有连接孔23,第三支杆33的两端分别成勾状设置并分别勾在腰型孔35、连接孔23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三支杆33与连接孔23适配,而腰型孔35中则为第三支杆33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隙。通过该空隙作为调节杆3整体联动时的动作行程补偿。
参见附图3,靠背支架1与头枕支架2于转动中心点11处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靠近头枕支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在头枕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13部抵触的凸起22。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13部分别位于凸起22的两侧。在头枕支架2被调节杆3驱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分别于头枕支架2转动的两个极端位置与凸起22抵触以限制头枕支架2位置,防止头枕支架2过度转动。
在头枕支架2相对于调节杆3的另一侧连接有弹性件21,该弹性件具体设置为弹簧21。弹簧21分别与头枕支架2、靠背支架1固定连接。
头枕调节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参见附图3、4,在初始状态下,电机71未启动,其电机推杆72处于收缩状态,头枕支架2与靠背支架1基本处于同一直线状态,且弹簧21对头枕支架2施加拉紧的保持力。
需调节头枕支架2的角度时,参见附图3、5,启动电机71,电机推杆72伸出推动第一支杆31朝向固定板4方向偏摆,继而通过第二连杆6带动第三支杆33向电机71方向移动。实现头枕支架2的角度调节。
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杆31与固定板4基本处于平行状态,而电机71则略向固定板4方向倾斜以保证电机推杆72伸出时第一支杆31向固定板4方向偏摆。
参见图3,第三支杆33向电机71方向移动,通过拉动连接孔23朝远离弹簧21的方向转动实现头枕支架2的角度调节,至凸起22与第一限位部12抵触为头枕支架2调节的最大角度。
同理,需要复位或者反向调节头枕支架2角度时,电机推杆72缩回进而拉回第一支杆31。第一支杆31则推动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往头枕支架2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弹簧21收缩对头枕支架2施加弹性回复力使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处于紧绷状态,至凸起22与第二限位部13抵触为头枕支架2回复至初始位置。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知,头枕支架2的调节由第三支杆33直接控制。而第三支杆33与头枕支架2的连接点在连接孔23位置。显然连接孔23与转动中心点11的位置往往处于相对较为接近的状态。若上述两者的相距距离过大,则连接孔23的行程距离就相应增加,易导致本位置调节装置在座椅中占用的空间较大。而连接孔23与转动中心点11接近则导致第三支杆33对头枕支架2作用力的力臂较短,需要更大的功率才能驱动头枕支架2转动。而在本实施例中,电机71对第一支杆31施加推力的作用点则相距第一支杆31的转动点较远(该转动点位于第二连杆6与固定板4的转动连接点)。利用上述结构降低电机71工作所需功率,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参见附图1,还设置有副靠背支架8,头枕支架2别分连接在靠背支架1、副靠背支架8上使得本装置整体呈框型结构。在副靠背支架8上设置副电机73、副电机推杆74,副电机推杆74上转动连接腰垫支架9。腰垫支架9位于头枕支架2与副电机73之间,且腰垫支架9的两端则分别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副靠背支架8上。通过副电机73控制副腰垫支架9转动。
实施例2、一种座椅,包括支撑架、靠背、头枕以及实施例1中的位置调整装置。位置调整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头枕安装在头枕支架2上,通过头枕支架2的转动实现头枕角度调节。靠背则安装在靠背支架1和副靠背支架8上,通过腰垫支架9的转动实现靠座椅腰部位置的角度调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1)、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的头枕支架(2)以及驱动头枕支架(2)在靠背支架(1)上转动的调节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调节杆(3)与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3)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与调节杆(3)、固定板(4)均为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所述第三支杆(33)与头枕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连接于第二支杆(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3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固定板(4)、第二支杆(32)组成用于限制第二支杆(32)于同一平面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杆(31)移动的活塞机构(7),所述活塞机构(7)的底座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所述活塞机构(7)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31)转动连接,在活塞机构(7)未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支杆(31)与固定板(4)平行,所述活塞机构(7)朝向固定板(4)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31)上设置有错位部(34),所述活塞机构(7)与第二支杆(32)分别连接在错位部(34)的两侧,所述错位部(34)将活塞机构(7)与第二支杆(32)分隔在两个平行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与靠背支架(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32)上具有腰型孔(35),所述第三支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腰型孔(35)中且所述腰型孔(35)内留有供第三支杆(33)活动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支架(2)上连接有弹性件(21),所述弹性件(21)对头枕支架(2)施加的作用力方向与调节杆(3)对头枕支架(2)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支架(2)与靠背支架(1)于转动中心点(11)铰接,所述靠背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所述头枕支架(2)上设置有凸起(22),所述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分别设置在凸起(22)的两侧以限制头枕支架(2)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10.一种座椅,包括支撑架、靠背、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头枕固定在头枕支架(2)上。
CN201921927684.4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Active CN211299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7684.4U CN211299145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7684.4U CN211299145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9145U true CN211299145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7684.4U Active CN211299145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9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6498B (zh) 座椅底盘和具有该座椅底盘的座椅
CN102843930B (zh) 用于调节作用在椅子靠背上的恢复力的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这种调节机构的办公椅
CN110406446B (zh) 具有自适应侧翼的汽车座椅
CN103005891B (zh) 座椅腰部支撑装置
CN210502413U (zh) 侧翼可调式汽车座椅
CN211299145U (zh)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CN113475885A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其悬挂机构
KR102164044B1 (ko) 윙아웃 헤드레스트 장치
CN108891318B (zh) 一种手动式汽车座椅顶腰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15533016U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其悬挂机构
CN104412767A (zh) 割草机
KR102325199B1 (ko) 틸팅 구조 기반의 접이형 의자
CN203873342U (zh) 座椅底盘和具有该座椅底盘的座椅
CN212889968U (zh)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CN208216544U (zh) 一种农机座椅底座高低、软硬调节机构
CN203692986U (zh) 可躺椅底盘调节结构
CN203252247U (zh) 自重扭簧调节转椅托盘
CN210591505U (zh) 汽车座椅用主调角器
CN109849750A (zh) 减震性调节座椅基座
CN219782045U (zh) 一种头靠腰脱机构
CN212148543U (zh)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CN220293310U (zh) 一种弹簧伸缩背
CN218164655U (zh)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CN219229437U (zh) 一种可以软硬靠背的椅子
CN220577506U (zh) 一种基于航空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