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8543U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48543U CN212148543U CN202020911716.8U CN202020911716U CN212148543U CN 212148543 U CN212148543 U CN 212148543U CN 202020911716 U CN202020911716 U CN 202020911716U CN 212148543 U CN212148543 U CN 2121485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connecting rod
- support frame
- compression spring
- vehicl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包括支架机构、剪刀机构、减振调节机构和梯形簧机构,减振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轮,调节手轮内固定连接有螺丝,螺丝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传动连接有转轮,转轮上穿设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有压簧支架,压簧支架上固定设置有压簧,本实用新型采用左右双压簧的方式对现有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具备更好的调节性能、回复性能以及减振性能,通过滑块与转轮的传动配合设计使得乘坐人员能够仅通过转动调节手轮就能够对座椅的弹性支撑力进行调节,梯形簧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体的减振性能和支撑性能,进一步提高实用性和牢固性,从而整体提高了舒适性和减振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舒适度的提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提升驾驶员驾驶时的舒适度方面,车辆座椅的减振性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公开号为CN209051324U的中国专利《一种机械式可调节座椅悬浮系统》公开了一种通过扭簧设计将座椅悬浮系统上下的运动和能量转化为扭簧扭力的结构,由此减少了普通弹簧所需的大空间,同时还能够实现悬浮系统的刚性调节,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在上述方案中,压杆的设计会对座椅的乘坐人员的裆部造成一定的不适,其表面的坐垫也容易发现破损,而当破损发生时,其结构会对乘坐人员造成更大的不适,同时其减振性能也不高,调节性能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车辆座椅结构的改进来提高其舒适性和减振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包括支架机构、剪刀机构、减振调节机构和梯形簧机构,支架机构包括相互围成矩形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剪刀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两侧之间,减振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架机构的前端,梯形簧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架上;
减振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轮,调节手轮位于上支撑架的前端中心处,调节手轮内固定连接有螺丝,螺丝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传动连接有转轮,转轮的中心轴呈水平,转轮上穿设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有压簧支架,压簧支架上固定设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与压簧支架相接,压簧的底端与下支撑架相接,压簧竖直设置;
梯形簧机构包括盘踞在上支撑架的上表面上的梯形簧,上支撑架的两侧面上还设置有梯形簧固定支架,梯形簧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梯形簧固定支架内。
进一步地,压簧有两个,两个压簧分别设置在转轮的两侧。
进一步地,调节手轮通过轴承与上支撑架旋转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滑块上与转轮相接的一面为接触面,接触面为倾斜面,接触面上开设有滑槽,转轮嵌合于滑槽内,滑块的上表面呈水平。
进一步地,压簧支架包括上压环,压簧的顶端固定设置在上压环内,上压环的中部设置有上导柱,下支撑架上设置有下压环,压簧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下压环内,下压环的中部设置有下导柱。
进一步地,丝杆、滑块和压簧支架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
进一步地,剪刀机构与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阻尼杆。
进一步地,上支撑架的前端设置有上滑槽,下支撑架的后端设置有下滑槽,剪刀机构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前端滑动设置在上滑槽内,第一连杆的后端滑动设置在下滑槽内,第二连杆的前端设置在下支撑架的前端且与下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后端设置在上支撑架的后端且与上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通过转轴旋转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采用左右双压簧的方式对现有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具备更好的调节性能、回复性能以及减振性能,通过滑块与转轮的传动配合设计使得乘坐人员能够仅通过转动调节手轮就能够对座椅的弹性支撑力进行调节,梯形簧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体的减振性能和支撑性能,进一步提高实用性和牢固性,从而整体提高了舒适性和减振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后方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Ⅰ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机构、2-剪刀机构、3-减振调节机构、4-梯形簧机构、11-上支撑架、12-下支撑架、31-调节手轮、32-螺丝、33-丝杆、34-滑块、35-转轮、36-连杆、37-压簧支架、38-压簧、41-梯形簧、42-梯形簧固定支架、341-接触面、342-滑槽、371-上压环、372-上导柱、121-下压环、122-下导柱、39-防护板、111-上滑槽、123-下滑槽、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5阻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4、5所示,这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包括支架机构1、剪刀机构2、减振调节机构3和梯形簧机构4,支架机构1包括相互围成矩形的上支撑架11和下支撑架12,剪刀机构2设置在上支撑架11和下支撑架12的两侧之间,减振调节机构3设置在支架机构1的前端,梯形簧机构4设置在上支撑架11上。
减振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手轮31,调节手轮31位于上支撑架11的前端中心处,调节手轮31内固定连接有螺丝32,螺丝32固定连接有丝杆33,丝杆33上套设有滑块34,滑块34传动连接有转轮35,转轮35的中心轴呈水平,转轮35上穿设有连杆36,通过上述若干元件的连接可以使得,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1,从而能够使得螺丝32行进,进而推动丝杆33和滑块34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转轮35转动,由于转轮35的中心轴水平,因此转轮35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杆36的上下移动。同时,连杆36固定连接有压簧支架37,压簧支架37上固定设置有压簧38,压簧38的顶端与压簧支架37相接,压簧38的底端与下支撑架12相接,压簧38竖直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当连杆36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压簧38向下压,因此,当转动调节手轮31带动上支撑架11向下移动时,压簧38能够起到一个弹性支撑的效果,由此实现了对座椅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了对乘坐人员体重的适当调节,当乘坐人员的体重较大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1将上支撑架11向下移动的方式来使得车辆座椅的弹性力加大,进而提高减振性能,防止座椅损坏,而当乘坐人员的体重较轻时,又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1将上支撑架11向上移动,进而进行弹性回复力的调节。
梯形簧机构4包括盘踞在上支撑架11的上表面上的梯形簧41,上支撑架11的两侧面上还设置有梯形簧固定支架42,梯形簧41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梯形簧固定支架42内,由此加强了整体的支撑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压簧38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转轮35的两侧,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单个压簧38设置在中间的方式,但是其实际效果比较差,通过对压簧38的圈数、高度、直径等进行实验,得到了最为合适大小的压簧38以及其压缩比,由此实现了两个压簧38的设计效果好,减振性能强,回复力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手轮31通过轴承与上支撑架11旋转固定连接,由此实现了调节手轮31与上支撑架11的旋转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4上与转轮35相接的一面为接触面341,接触面341位倾斜面,其上开设有滑槽342,转轮35嵌合于滑槽342内,滑块34的上表面呈水平,由此实现了滑块34与转轮35的传动连接,当滑块34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其接触面341一同移动,进而带动嵌合于滑槽342内的转轮35转动,上表面呈水平的滑块34能够改善此前的压杆结构,使得其不会对乘坐人员的裆部造成不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压簧支架37包括上压环371,压簧38的顶端固定设置在上压环371内,上压环371的中部设置有上导柱372,下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下压环121,压簧38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下压环121内,下压环121的中部设置有下导柱122,由此通过上压环371和下压环121对压簧38进行上下限位,并通过上导柱372和下导柱122对压簧38的压缩回弹方向进行导向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丝杆33、滑块34和压簧支架37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39,这样可以对减振调节机构3进行保护,防止轻易发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剪刀机构2与下支撑架12之间设置有阻尼杆5,由此通过阻尼杆5的设计能够降低路面颠簸直接传递给座椅减振上的反作用力,加大缓力,防止压簧38的直接作用力反馈到人体的作用力,造成二次颠簸,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架11的前端设置有上滑槽111,下支撑架12的后端设置有下滑槽123,剪刀机构2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第一连杆21的前端滑动设置在上滑槽111内,第一连杆21的后端滑动设置在下滑槽123内,第二连杆22的前端设置在下支撑架12的前端且与下支撑架1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2的后端设置在上支撑架11的后端且与上支撑架1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之间通过转轴旋转固定连接,由此对剪刀机构2以及支架机构1之间的连杆进行限定描述,实现了基本的减振性能及调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采用左右双压簧38的方式对现有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具备更好的调节性能、回复性能以及减振性能,通过滑块34与转轮35的传动配合设计使得乘坐人员能够仅通过转动调节手轮31就能够对座椅的弹性支撑力进行调节,当乘坐人员的体重较大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1将上支撑架11向下移动的方式来使得车辆座椅的弹性力加大,进而提高减振性能,防止座椅损坏,而当乘坐人员的体重较轻时,又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1将上支撑架11向上移动,进而进行弹性回复力的调节。梯形簧机构4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体的减振性能和支撑性能,进一步提高实用性和牢固性,从而整体提高了舒适性和减振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机构(1)、剪刀机构(2)、减振调节机构(3)和梯形簧机构(4),所述支架机构(1)包括相互围成矩形的上支撑架(11)和下支撑架(12),所述剪刀机构(2)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11)和所述下支撑架(12)的两侧之间,所述减振调节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架机构(1)的前端,所述梯形簧机构(4)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11)上;
所述减振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手轮(31),所述调节手轮(31)位于所述上支撑架(11)的前端中心处,所述调节手轮(31)内固定连接有螺丝(32),所述螺丝(32)固定连接有丝杆(33),所述丝杆(33)上套设有滑块(34),所述滑块(34)传动连接有转轮(35),所述转轮(35)的中心轴呈水平,所述转轮(35)上穿设有连杆(36),所述连杆(36)固定连接有压簧支架(37),所述压簧支架(37)上固定设置有压簧(38),所述压簧(38)的顶端与所述压簧支架(37)相接,所述压簧(38)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撑架(12)相接,所述压簧(38)竖直设置;
所述梯形簧机构(4)包括盘踞在所述上支撑架(11)的上表面上的梯形簧(41),所述上支撑架(11)的两侧面上还设置有梯形簧固定支架(42),所述梯形簧(41)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梯形簧固定支架(4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38)有两个,两个所述压簧(38)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轮(35)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手轮(31)通过轴承与所述上支撑架(11)旋转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4)上与所述转轮(35)相接的一面为接触面(341),所述接触面(341)为倾斜面,所述接触面(341)上开设有滑槽(342),所述转轮(35)嵌合于所述滑槽(342)内,所述滑块(34)的上表面呈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支架(37)包括上压环(371),所述压簧(38)的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压环(371)内,所述上压环(371)的中部设置有上导柱(372),所述下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下压环(121),所述压簧(38)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压环(121)内,所述下压环(121)的中部设置有下导柱(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3)、滑块(34)和所述压簧支架(37)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3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机构(2)与所述下支撑架(12)之间设置有阻尼杆(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11)的前端设置有上滑槽(111),所述下支撑架(12)的后端设置有下滑槽(123),所述剪刀机构(2)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的前端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滑槽(111)内,所述第一连杆(21)的后端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滑槽(123)内,所述第二连杆(22)的前端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架(12)的前端且与所述下支撑架(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的后端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11)的后端且与所述上支撑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和所述第二连杆(22)之间通过转轴旋转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11716.8U CN212148543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11716.8U CN212148543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48543U true CN212148543U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0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11716.8U Active CN212148543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48543U (zh) |
-
2020
- 2020-05-26 CN CN202020911716.8U patent/CN2121485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83369A (zh)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
CN212148543U (zh) | 一种压簧式车辆座椅减振结构 | |
CN214240539U (zh) | 一种具有调节结构的汽车座椅 | |
CN203410331U (zh) | 车辆座椅缓冲装置 | |
CN220349540U (zh) | 一种头枕位置可调的缓冲减震汽车座椅及汽车 | |
CN209320762U (zh) | 一种军车用防雷车座椅 | |
CN114194088B (zh) | 座椅骨架 | |
CN115158118A (zh) | 一种安全带导向式可伸缩汽车座椅 | |
CN21313856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缓冲装置 | |
CN201338547Y (zh) | 防撞缓冲式座椅头枕 | |
KR101504755B1 (ko) | 전동 휠체어 | |
CN221340591U (zh) | 一种具有可调靠背的高铁座椅 | |
CN208962929U (zh) | 一种升降式座椅 | |
CN212685337U (zh) |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汽车座椅骨架 | |
CN109849750A (zh) | 减震性调节座椅基座 | |
CN111703347A (zh) |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 |
CN114683981B (zh) |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 |
CN112172625B (zh) | 一种无级调节升降的缓冲座椅 | |
CN201268249Y (zh) | 增高旋转减震器 | |
CN221393146U (zh) | 一种低噪音零重力汽车座椅 | |
CN220555319U (zh) |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汽车座椅 | |
CN212555926U (zh) | 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 | |
CN215436105U (zh) | 一种缓冲式车载儿童安全座椅 | |
CN220809231U (zh) | 一种辅助支撑的驾驶座椅 | |
CN219087853U (zh) | 一种割草机的多功能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