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228U -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0228U
CN211270228U CN201922473493.1U CN201922473493U CN211270228U CN 211270228 U CN211270228 U CN 211270228U CN 201922473493 U CN201922473493 U CN 201922473493U CN 211270228 U CN211270228 U CN 211270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wall
cooking
condu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34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前
严卓华
姚俊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34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0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0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0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其中,腔体组件包括:烹饪腔体,烹饪腔体设置有第一腔壁;容纳腔体,容纳腔体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外部,容纳腔体设置有第二腔壁;隔层,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和/或第二腔壁上,隔层被配置为阻止烹饪腔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外;和/或导热板,设置于烹饪腔体和容纳腔体之间,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体组件,使容纳腔体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起到了良好地隔热作用,同时,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腔体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器具,如烤箱,其隔热保温技术通常依赖厚厚的隔热棉,为了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使得隔热棉的厚度较大,进而由于隔热空间较大而影响烹饪腔体的容积,同时,隔热棉存在因掉粉而不环保且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腔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腔体组件,包括:烹饪腔体,烹饪腔体设置有第一腔壁;容纳腔体,容纳腔体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外部,容纳腔体设置有第二腔壁;隔层,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和/或第二腔壁上,隔层被配置为阻止烹饪腔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外;和/或导热板,设置于烹饪腔体和容纳腔体之间,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体组件,包括烹饪腔体、容纳腔体、隔层和/或导热板,容纳腔体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外部,烹饪腔体设置有第一腔壁,容纳腔体设置有第二腔壁,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腔壁和/或第二腔壁上设置隔层,隔层被配置为阻止烹饪腔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使得通过隔层能够减弱热量由烹饪腔体内部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进而使容纳腔体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起到了良好地隔热作用,进而避免容纳腔体的外部温度较高而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在烹饪腔体和容纳腔体之间设置导热板,使得由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被导热板限定出至少两部分空气层,分别为烹饪腔体与导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层,导热板与容纳腔体之间形成的第二空气层,由于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使得热量由烹饪腔体经第一空气层传递至导热板后,大部分热量会沿着垂直于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迅速传递,很少的热量会经导热板向第二空气层传递,即使得热量在沿着导热板的传递效率远远大于垂直于导热板方向的热量的传递效率,能够有效地将平面不均匀的热源均匀分布,同时,减弱了由导热板经第二空气层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的热量,使容纳腔体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起到了良好地隔热作用,进而避免容纳腔体的外部温度较高而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隔热棉的导热性小于空气的导热性,进而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再一方面,在第一腔壁和/或第二腔壁上设置隔层,同时,在容纳腔体和烹饪腔体之间设置导热板,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的热量,保证腔体组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本申请通过隔层和/或导热板来保证腔体的隔热性,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能够避免在加工或装配隔热棉的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隔热棉因掉粉而不环保且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进而有利于环保并保证人身健康,适于推广应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腔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二腔壁上,隔层位于第二腔壁朝向第一腔壁的一侧,且隔层为设置于第二腔壁的涂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二腔壁上,隔层位于第二腔壁朝向第一腔壁的一侧,且隔层为设置于第二腔壁的涂层,即当隔层设置在第二腔壁上时,隔层为位于容纳腔体内壁的涂层,使得热量经烹饪腔体向容纳腔体传递时,热量先与涂层接触,而涂层具有阻止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的作用,进而使得第二腔壁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第二腔体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防烫的效果,提高腔体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涂层的厚度为0.5mm至1.5mm;和/或涂层为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涂层的厚度为0.5mm至1.5mm,涂层的合理厚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经容纳腔体的内部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进而保证容纳腔体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并且,与较厚的隔热棉相比,能够大大提高烹饪腔体的容积,有利于增大烹饪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涂层为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健康、环保,能够避免利用隔热棉对腔体组件进行隔热,而在加工或装配隔热棉的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隔热棉的异味和玻璃纤维进入烹饪腔体而影响烹饪食物的健康和卫生,进而有利于环保并保证人身健康,适于推广应用。具体地,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的导热系数为50mw/m.K至100mw/m.K。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上,隔层位于第一腔壁背离第二腔壁的一侧,隔层被配置为具有反射性。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上,隔层位于第一腔壁背离第二腔壁的一侧,隔层被配置为具有反射性,即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上时,隔层位于烹饪腔体内壁,由于隔层具有反射性,使得热量由烹饪腔体的内部向烹饪腔体的外部传递时,热量先与隔层接触,利用隔层的反射性,将热量反射至烹饪腔体的内部,减弱了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外部的热量,进而有利于提升烹饪腔体内的温度,提高了容纳腔体的保温效果,适于降低加热功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同时,降低了烹饪腔体外的温度,进一步减弱了传递至容纳腔体外部的热量,使得腔体组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层为与第一腔壁相连接的沉积层或形成于第一腔壁的沉积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隔层为与第一腔壁相连接的沉积层,即可以将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粘结或喷涂在第一腔壁背离第二腔壁的表面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与第一腔壁背离第二腔壁的表面连接。另一方面,隔层为形成于第一腔壁的沉积层,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方法,使得第一腔壁背离第二腔壁的表面为光滑或近似光滑的镜面,以具有反射性。具体地,光滑的镜面对热量有很好的反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沉积层的厚度很薄,为薄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导热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多个导热板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导热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导热板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腔体组件不同隔热性能、导热板不同材质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基于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多个导热板间隔分布,使得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空间内,被间隔分布的多个导热板分隔成多个空气层,有利于进一步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的传递速度,进而阻止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保证腔体组件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导热板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置有镀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导热板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置有镀层,具体地,镀层的导热系数大于导热板的导热系数,镀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导热板的导热性,使得经烹饪腔体传递至导热板的热量沿导热板的外表面,即沿镀层迅速传递,进而提高了烹饪腔体加热的均匀性,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同时,减弱了热量在垂直于镀层方向的传递速度,即很少有热量经空气层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使得容纳腔体的外壁温度较低,保证了腔体组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腔体与相邻的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和/或基于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和/或镀层为金属镀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体与相邻的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即烹饪腔体与相邻的导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层的厚度为0.8mm至1.5mm,烹饪腔体与相邻的导热板之间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能够保证热量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传递,且能够保证与烹饪腔体相邻的导热板快速、有效地将热量沿垂直于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传递,进而提高烹饪腔体受热的均匀性,保证烹饪腔体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传递,进而使容纳腔体的外壁温度更低,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使得腔体组件的保温效果较高,可以适当降低加热功率。
基于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即相邻的两个导热板之间的形成的第三空气层的厚度为0.8mm至1.5mm,相邻两个导热板之间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能够使热量沿垂直于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导热板之间传递,进而提高烹饪腔体受热的均匀性,保证烹饪腔体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传递,进而使容纳腔体的外壁温度更低,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使得腔体组件的保温效果较高,可以适当降低加工功率。
镀层为金属镀层,进一步地,镀层的导热系数大于导热板的导热系数,进而有利于提高导热板的导热性,使得经烹饪腔体传递至导热板的热量沿导热板的外表面,即沿镀层迅速传递,进而提高了烹饪腔体加热的均匀性,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同时,减弱了热量在垂直于镀层方向的传递速度,即很少有热量经空气层传递至容纳腔体的外部,保证了腔体组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具体地,镀层为镀锌层、镀锌铝合金层,镀层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镀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腔体组件还包括:支架,导热板设置于支架上,支架与第一腔壁和/或第二腔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腔体组件还包括支架,导热板设置在支架上,一方面,通过支架与第一腔壁相连接,将导热板设置在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之间,另一方面,通过支架与第二腔壁相连接,将导热板设置在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之间,再一方面,支架同时与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相连接,将导热板设置在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之间。支架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支架不同结构、第一腔壁不同结构、第二腔壁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腔体组件,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烹饪腔体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腔体组件,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烹饪腔体加热,由于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腔体组件,因此具有该腔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A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A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A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B和实施例G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B的腔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C和实施例J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D和实施例I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E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E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相关技术和本申请中不同实施例容纳腔体外壁温度对照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F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H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K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L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M的腔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腔体组件,110’烹饪腔体,112’第一腔壁,120’容纳腔体,122’第二腔壁,300’隔热棉。
其中,图2至图1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腔体组件,110烹饪腔体,112第一腔壁,120容纳腔体,122第二腔壁,132涂层,134沉积层,140导热板,142第一导热板,144第二导热板,150支架,200空气层,210第一空气层,220第二空气层,230第三空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腔体组件100和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腔体组件100,包括烹饪腔体110、容纳腔体120、隔层和/或导热板140,烹饪腔体110设置有第一腔壁112,容纳腔体120设置于烹饪腔体110的外部,容纳腔体120设置有第二腔壁122,其中,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和/或第二腔壁122上,隔层被配置为阻止烹饪腔体110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120外;和/或导热板140,设置于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导热板140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具体地,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腔壁112和/或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隔层被配置为阻止烹饪腔体110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使得通过隔层能够减弱热量由烹饪腔体110内部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进而使容纳腔体120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起到了良好地隔热作用,进而避免容纳腔体120的外部温度较高而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110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使得由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被导热板140限定出至少两部分空气层200,分别为烹饪腔体110与导热板140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层210,导热板14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形成的第二空气层220,由于导热板140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使得热量由烹饪腔体110经第一空气层210传递至导热板140后,大部分热量会沿着垂直于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迅速传递,很少的热量会经导热板140向第二空气层220传递,即使得热量在沿着导热板140的传递效率远远大于垂直于导热板140方向的热量的传递效率,能够有效地将平面不均匀的热源均匀分布,同时,减弱了由导热板140经第二空气层220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的热量,使容纳腔体120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起到了良好地隔热作用,进而避免容纳腔体120的外部温度较高而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隔热棉的导热性小于空气的导热性,进而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110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再一方面,在第一腔壁112和/或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同时,在容纳腔体120和烹饪腔体11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的热量,保证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烹饪腔体110的容积,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本申请通过隔层和/或导热板140来保证腔体的隔热性,取消了隔热棉的设置,能够避免在加工或装配隔热棉的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隔热棉因掉粉而不环保且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进而有利于环保并保证人身健康,适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和/或第二腔壁122上,一方面,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上,另一方面,隔层设置于第二腔壁122上,再一方面,隔层同时设置在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上,隔层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隔层不同特性、不同材质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具体地,定义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当腔体组件100设置有导热板140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热量由烹饪腔体110经第一空气层210传递至导热板140后,由于导热板140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使得热量会迅速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迅速传递,即沿着导热板140的面所在的平面迅速传递,进而保证了导热板140的面所在的平面的热量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均匀性或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会有极少的热量经第二空气层220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进而降低了容纳腔体120外壁的温度,对容纳腔体120起到了良好地隔热防烫的作用,保证了腔体组件100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导热板140的厚度为0.2mm至0.8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厚度,具体地,导热板140的厚度为0.25mm或0.3mm。导热板140为金属导热板、陶瓷导热板或满足要求的其他导热板,具体地,导热板140可以为铝板、锌板、铜板、不锈钢板、冷匝板。
具体地,第一方面,在第一腔壁112上设置隔层;第二方面,在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第三方面,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第四方面,在第一腔壁112上设置隔层,同时,在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第五方面,在第一腔壁112上设置隔层,同时,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第六方面,在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同时,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第七方面,在第一腔壁112上设置隔层,在第二腔壁122上设置隔层,同时,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导热板140。本申请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案来保证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并取消隔热棉的设置,上述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满足烹饪腔体110不同结构和材质、容纳腔体120不同结构和材质、隔层不同结构和材质、导热板140不同结构和材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本申请隔层和/或导热板140的不同设置位置、不同材料能够使腔体组件100的容纳腔体120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防烫效果,同时,大大增大烹饪腔体110的容积,并且可以取代全部或者部分隔热棉的使用,进而可减少异味和玻璃纤维进入烹饪腔体110影响健康卫生。同时可以使得腔体中心温度升高,保温效果更好,功率更低,整机的能耗更低,适于推广应用。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腔体组件100,包括烹饪腔体110、容纳腔体120、隔层,其中,隔层设置于第二腔壁122上,隔层位于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的一侧,且隔层为设置于第二腔壁122的涂层132。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腔体组件100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二腔壁122上,隔层位于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的一侧,且隔层为设置于第二腔壁122的涂层132,即当隔层设置在第二腔壁122上时,隔层为位于容纳腔体120内壁的涂层132,使得热量经烹饪腔体110向容纳腔体120传递时,热量先与涂层132接触,而涂层132具有阻止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的作用,进而使得第二腔壁122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第二腔体的外壁的温度较低,具有防烫的效果,提高腔体组件100使用的安全性。
涂层132的厚度为0.5mm至1.5mm,涂层132的合理厚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经容纳腔体120的内部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进而保证容纳腔体120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并且,与较厚的隔热棉相比,能够大大提高烹饪腔体110的容积,有利于增大烹饪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涂层的厚度为0.8mm,1.2mm。
涂层132为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健康、环保,能够避免利用隔热棉对腔体组件进行隔热,而在加工或装配隔热棉的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隔热棉的异味和玻璃纤维进入烹饪腔体110而影响烹饪食物的健康和卫生,进而有利于环保并保证人身健康,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的成分包含一下至少之一:水性丙烯酸、空心玻璃微珠、二氧化钛粉末、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具体地,涂层132可以喷涂在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的一面上。具体地,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的导热系数为50mw/m.K至100mw/m.K。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腔体组件100,包括烹饪腔体110、容纳腔体120、隔层,其中,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上,隔层位于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隔层被配置为具有反射性。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腔体组件100包括隔层,且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上,隔层位于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隔层被配置为具有反射性,即隔层设置于第一腔壁112上时,隔层位于烹饪腔体110内壁,由于隔层具有反射性,使得热量由烹饪腔体110的内部向烹饪腔体110的外部传递时,热量先与隔层接触,利用隔层的反射性,将热量反射至烹饪腔体110的内部,减弱了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外部的热量,进而有利于提升烹饪腔体110内的温度,提高了容纳腔体120的保温效果,适于降低加热功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同时,降低了烹饪腔体110外的温度,进一步减弱了传递至容纳腔体120外部的热量,使得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隔层为与第一腔壁112相连接的沉积层134或形成于第一腔壁112的沉积层134。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隔层为与第一腔壁112相连接的沉积层134,即可以将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粘结或喷涂在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表面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与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表面连接。另一方面,隔层为形成于第一腔壁112的沉积层134,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方法,使得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表面为光滑或近似光滑的镜面,以具有反射性。具体地,光滑的镜面对热量有很好的反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沉积层的厚度很薄,近似为薄膜。
进一步地,沉积层134的不同构成方式能够满足第一腔壁112不同材质、不同加工工艺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具体地,沉积层134为不锈钢沉积层、铝沉积层或其他金属沉积层,或其他满足要求的材质。具体地,将不锈钢SUS304通过加工具有近似镜面的光滑表面,进而形成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将铝进行蒸镀得到近似镜面的光滑表面,进而形成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具体地,沉积层134为食品用安全材料,将安全材料经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面后形成具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
实施例四
如图5至图7、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腔体组件100包括导热板140,导热板1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导热板140的数量为多个,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多个导热板140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腔体组件100包括导热板140,导热板1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导热板140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腔体组件100不同隔热性能、导热板140不同材质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基于导热板140的数量为多个,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多个导热板140间隔分布,使得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空间内,被间隔分布的多个导热板140分隔成多个空气层200,有利于进一步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的传递速度,进而阻止热量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保证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导热板140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置有镀层,具体地,镀层的导热系数大于导热板140的导热系数,镀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导热板140的导热性,使得经烹饪腔体110传递至导热板140的热量沿导热板140的外表面,即沿镀层迅速传递,进而提高了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均匀性,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同时,减弱了热量在垂直于镀层方向的传递速度,即很少有热量经空气层200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使得容纳腔体120的外壁温度较低,保证了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具体地,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导热板140的一个外表面设置有镀层,或导热板140的两个外表面均设置有镀层,即一方面,在导热板140朝向第一腔壁112的外表面设置镀层;另一方面,在导热板140朝向第二腔壁122的外表面设置镀层,再一方面,在导热板140朝向第一腔壁112的外表面设置镀层,同时,在导热板140朝向第二腔壁122的外表面设置镀层。镀层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不同隔热性、导热板140不同材质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烹饪腔体110与相邻的导热板140之间的距离D1为0.8mm至1.5mm,即烹饪腔体110与相邻的导热板140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层210的厚度为0.8mm至1.5mm,烹饪腔体110与相邻的导热板140之间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能够保证热量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传递,且能够保证与烹饪腔体110相邻的导热板140快速、有效地将热量沿垂直于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传递,进而提高烹饪腔体110受热的均匀性,保证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传递,进而使容纳腔体120的外壁温度更低,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使得腔体组件100的保温效果较高,可以适当降低加工功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基于导热板140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导热板140之间的距离D2为0.8mm至1.5mm,即相邻的两个导热板140之间的形成的第三空气层230的厚度为0.8mm至1.5mm,相邻两个导热板140之间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能够使热量沿垂直于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导热板140之间传递,进而提高烹饪腔体110受热的均匀性,保证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弱热量沿烹饪腔体110至容纳腔体120的方向传递,进而使容纳腔体120的外壁温度更低,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使得腔体组件100的保温效果较高,可以适当降低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镀层为金属镀层,镀层的导热系数大于导热板140的导热系数,进而有利于提高导热板140的导热性,使得经烹饪腔体110传递至导热板140的热量沿导热板140的外表面,即沿镀层迅速传递,进而提高了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均匀性,有利于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同时,减弱了热量在垂直于镀层方向的传递速度,即很少有热量经空气层200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保证了腔体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具体地,镀层为镀锌层、镀锌铝合金层,镀层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镀层。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腔体组件100还包括:支架150,导热板140设置于支架150上,支架150与第一腔壁112和/或第二腔壁12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腔体组件100包括导热板140,腔体组件100还包括支架150,导热板140设置在支架150上,一方面,通过支架150与第一腔壁112相连接,将导热板140设置在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之间,另一方面,通过支架150与第二腔壁122相连接,将导热板140设置在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之间,再一方面,支架150同时与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相连接,将导热板140设置在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之间。支架150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支架150不同结构、第一腔壁112不同结构、第二腔壁122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支架150与第一腔壁112相连接,导热板140设置在支架150上,实线了导热板140通过支架150设置在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之间。
实施例六
如图2至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腔体组件100,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烹饪腔体110加热。由于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腔体组件100,因此具有该腔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烹饪器具为烤箱,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烹饪器具。
具体实施例
相关技术中的腔体组件100’如图1所示,在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和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之间设置隔热棉,以减少热量由烹饪腔体110’的内部传递至容纳腔体120’的外部,实现隔热效果。其中,隔热棉300’的厚度为15mm,加热装置正常工作进行烹饪时,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背离第一腔壁112’的表面温度为85℃。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热量的传递方向。
本申请如图2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A和如图3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A中,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涂层132的厚度为0.8mm,涂层132的材质为水性隔热涂层,其主要成分是水性丙烯酸、空心玻璃微珠、二氧化钛粉末、以及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导热系数为35mw/m.K,加热装置正常工作进行烹饪时,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背离第一腔壁112的表面温度为85℃。其中,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热量的传递方向。
对比发现,本申请利用0.8mm的涂层132即可实现相关技术中15mm隔热棉的保温隔热效果,使得本申请大大增大了烹饪腔体110的容积,增大了烹饪腔体110内的烹饪空间,同时,水性隔热涂层环保健康,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适于推广应用。具体地,位于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内侧的0.8mm的涂层132能够使容纳腔体120的隔热发挥175K(Kelvins,开尔文)以上。进一步地,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将涂层132代替部分隔热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A中,本申请的涂层132设置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上,并位于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一侧,即涂层132位于容纳腔体120的内壁上,具体地,涂层132的厚度h为0.8mm,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之间的距离H为15mm。而相关技术中,在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之间设置15mm的隔热棉以保证腔体组件100的隔热效果,而本申请,取消隔热棉的设置,仅设置厚度h为0.8mm的涂层132,经对比发现,本申请的腔体组件100的隔热效果与相关技术中利用15mm的隔热棉实现的隔热效果相当,但是,由于本申请的涂层132的厚度h为0.8mm,使得本申请的容纳腔体120在图3中任一箭头所示的横向方向可拓宽14.2mm,近似15mm,大大增加了烹饪腔体110的容积,扩大了烹饪腔体110的烹饪空间,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可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腔壁122上均设置涂层132,进而在如图3所示的两个箭头的两个方向以涂层132替代隔热棉,能够进一步拓宽烹饪腔体110的容积。
如图5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B和如图7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B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两个导热板140,分别为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一腔壁112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层210,第二导热板144和第一导热板142之间形成第三空气层230,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垂直向上,即烹饪腔体至容纳腔体的方向为垂直向上,由于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的设置,能够控制垂直向上传递的热量沿水平方向(即纵向)传递到与第一腔壁112平行的水平面内,进而使得热量在横向均匀传热,有利于提高第一腔壁112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保温效果,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使得很少的热量会沿垂直向上的方向传热,进而有利于降低容纳腔体120外壁的温度,能够实现防烫的效果。具体地,导热板的材质铜、锌铝、冷匝板等,导热板也可以设置有镀铝锌合金层、镀锌层。具体地,利用导热板140将垂直辐射的热引导为水平方向散开,隔热温升会降低更多,进而实现了良好地保温隔热效果,并提高了水平方向传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之间的距离D2为0.8mm至1.5mm;第一导热板142与第一腔壁112之间的距离D1为0.8mm至1.5mm。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设置在支架150上,通过支架150与烹饪腔体110相连接,实现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
如图8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C,在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设置有沉积层134,沉积层134具有反射性,可以通过反射热红外使烹饪腔体110内部位于中心的位置温度提高5℃至10℃,同时,有利于减少热量向容纳腔体120传递,进而能够实现隔热保温效果。具体地,沉积层134的材质为镜面SUS304,也可以是蒸镀的铝等金属光滑面。其中,图8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为热量经沉积层134反射后的传递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热量经沉积层134后也可以沿其他方向反射。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D,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同时,在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两个导热板140,分别为第一导热板142和第二导热板144。该种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如图10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E和图11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E中,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同时,在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背离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的方向设置有沉积层134,沉积层134具有反射性。
由图12所示的相关技术和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容纳腔体外壁温度对照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况下,如相同的腔体组件100和相同的加热状况下,不同实施例的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是不同的,其中,容纳腔体120外壁是指第二腔壁122背离第一腔壁112的一侧。具体地,相关技术实施例未设置隔层、隔热棉、导热板的原始腔体组件,容纳腔体外壁温度为100.4℃,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A中,利用0.8mm厚度的涂层132替代隔热棉对腔体组件100进行保温隔热时,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85℃,本申请实施例D中,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同时,在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两个导热板140同时对腔体组件100进行保温隔热时,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78℃;本申请实施例E中,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同时,在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背离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的方向设置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58℃。由此可见,在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的一侧设置涂层132配合合适的结构保温隔热效果较高,其中,当第二腔壁122朝向第一腔壁112的一侧设置涂层132,并在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方向设置反射性的沉积层134,其保温隔热效果较好,容纳腔体120的外壁温度可达到58℃。
如图13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F中,在烹饪腔体110和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一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G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两个导热板140,任一个导热板140均设置有镀锌层。
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H中,在烹饪腔体110和隔热腔体之间设置一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设置有反射性的沉积层134,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表1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外壁温度对照表
Figure BDA0002351038940000181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I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两个导热板140,任一个导热板140均设置有镀锌层,同时,在容纳腔体120的第二腔壁122朝向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的方向设置涂层132。
如图8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J中,在烹饪腔体110的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设置有沉积层134,沉积层134具有反射性。
由表1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对照表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况下,如相同的腔体组件100和相同的加热状况下,不同实施例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是不同的。
具体地,实施例F中具有一个设置有镀锌层的导热板140的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2.7℃,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8℃;实施例G中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实施例G中的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1.7℃,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58.8℃;实施例H中,设置有一个导热板140和沉积层134,且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实施例H中的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9.8℃,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5.3℃;实施例I中,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并同时设置有涂层132,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实施例I中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5℃,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3℃;实施例J中,第一腔壁112背离第二腔壁122的一侧设置有沉积层134,实施例J中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5℃,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3℃。
如图15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K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朝向第一腔壁112镀锌层。其中,图15中的箭头方向代表第一腔壁112在箭头所示方向的面上设置有镀层。
表2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外壁温度对照表
Figure BDA0002351038940000191
如图16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L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两个导热板140均未设置镀层。
如图17所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M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一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设置有朝向第一腔壁112镀锌层和朝向第二腔壁122的镀锌层。其中,图17中的箭头方向代表第一腔壁112在箭头所示方向的面上设置有镀层。
由表2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对照表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况下,如相同的腔体组件100和相同的加热状况下,不同实施例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是不同的。
具体地,实施例K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朝向第一腔壁112的镀锌层,且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本实施例中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0.2℃,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5.3℃;实施例L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两个导热板140均未设置镀层,本实施例中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0.6℃,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3.7℃;实施例M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一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设置有朝向第一腔壁112的镀锌层和朝向第二腔壁122的镀锌层,本实施例的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的中心温度为230.0℃,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70.0℃。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N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铝层,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表3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外壁温度对照表
Figure BDA0002351038940000201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O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P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为铜板,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Q中,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导热板140为铁板,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R中,实施例R与实施例O的技术方案相同,均为烹饪腔体110与容纳腔体1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其中,第一腔壁112和第二腔壁122未设置隔层。
由表3不同实施例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对照表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况下,如相同的腔体组件100和相同的加热状况下,不同实施例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是不同的。
具体地,实施例N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铝层,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为231.7℃,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0.0℃;实施例O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为235.7℃,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58.8℃;实施例P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为铜板,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为210.8℃,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3.3℃;实施例Q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为铁板,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为220.0℃,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63.5℃;实施例R中,腔体组件100设置有两个导热板140,任一导热板140设置有镀锌层,腔体组件100的烹饪腔体110内部中心温度为231.7℃,容纳腔体120外壁温度为58.5℃。其中,表3中实施例O与实施例R为相同技术方案两次试验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误差,使得相同的技术方案在相同的工况下进行多次试验得到的数据会稍有偏差。其中,铝的导热系数为237mw/m.K,锌的导热系数为112mw/m.K铜的导热系数为36mw/m.K,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为16.3mw/m.K,由于不同材质的导热系数不同,金属材质的导热系数会对导热板140的横向散热及纵向导热产生有差异,会对烹饪腔体110的中心温度以及容纳腔体120的外壁温度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具有不同材质、不同镀层的导热板140的腔体组件100的隔热效果不同,因此,可以根本具体保温隔热需求,选择何时材质的导热板140和镀层,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及的烹饪腔体110的内部的中心温度是指平均温度,容纳腔体120的外壁的温度也是指平均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腔体设置有第一腔壁;
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外部,所述容纳腔体设置有第二腔壁;
隔层,所述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壁和/或所述第二腔壁上,所述隔层被配置为阻止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纳腔体外;和/或
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和所述容纳腔体之间,所述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所述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壁上,所述隔层位于所述第二腔壁朝向所述第一腔壁的一侧,且所述隔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壁的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5mm至1.5mm;和/或
所述涂层为水性阻隔性隔热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腔体组件包括隔层,且所述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壁上,所述隔层位于所述第一腔壁背离所述第二腔壁的一侧,所述隔层被配置为具有反射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层为与所述第一腔壁相连接的沉积层或形成于所述第一腔壁的沉积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所述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烹饪腔体至所述容纳腔体的方向,多个所述导热板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烹饪腔体至所述容纳腔体的方向,所述导热板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置有镀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体与相邻的所述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和/或
基于所述导热板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5mm;和/或
所述镀层为金属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腔体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腔体组件还包括:
支架,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腔壁和/或所述第二腔壁相连接。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腔体组件,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烹饪腔体加热。
CN201922473493.1U 2019-12-31 2019-12-31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270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3493.1U CN2112702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3493.1U CN2112702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0228U true CN21127022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3493.1U Active CN2112702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02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9723A (zh) * 2021-05-06 2021-08-10 宁波明科机电有限公司 烘烤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烘烤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80654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内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WO2023207075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0654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内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229723A (zh) * 2021-05-06 2021-08-10 宁波明科机电有限公司 烘烤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烘烤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9723B (zh) * 2021-05-06 2021-11-16 宁波明科机电有限公司 烘烤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烘烤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075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70228U (zh)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8095570A (zh) 一种石锅料理专用炉
NO154221B (no) Trelags metall-laminat med bimetalleffekt og anvendelse av dette laminat i kokekar.
US20040155023A1 (en) Stove
CN101828859B (zh) 一种无油烟不粘锅
CN201668267U (zh) 一种无油烟不粘锅
CN205866645U (zh) 烤盘组件和电热烹饪器具
CN205758358U (zh) 一种提高内腔热均匀性的烤箱
CN2899675Y (zh) 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
CN106993940B (zh) 液体加热容器
US7041942B2 (en) Heating plate assembly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CN210727519U (zh) 一种电热水壶加热底盘
CN220205835U (zh) 面板组件及燃气灶具
CN107305025A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盘和远红外烹饪设备
CN111035274A (zh) 烹饪装置
WO2013082890A1 (zh) 一种隔热电烤炉
CN206182985U (zh) 一种电磁炉适用铁锅
CN108175260A (zh) 一种电磁灶复合锅体
CN219756446U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08892339U (zh) 一种易清洗的烤片托盘
CN104706227B (zh) 电加热盘、电饭煲及制作电极板的方法
CN208740639U (zh) 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及煲锅
CN209932456U (zh) 导热装置
CN204427760U (zh) 锅具
CN213030521U (zh) 速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