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4952U -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4952U
CN211254952U CN201921705547.6U CN201921705547U CN211254952U CN 211254952 U CN211254952 U CN 211254952U CN 201921705547 U CN201921705547 U CN 201921705547U CN 211254952 U CN211254952 U CN 211254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ulley
cantilever beam
drive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55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珍
刘辉
徐丽丽
刘明
项昌乐
张伟
严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9217055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4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4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4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包括:底座、主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悬臂梁和夹具组件;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转轴上,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悬臂梁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的上部,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端部下方。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工程作业中,针对一些体积较小但质量较重的物体搬移问题,一般一个人很难完成搬运作业,若使用大型吊车进行搬运会显得大材小用,还会存在操作不灵便且难以快速定位从而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些体积较小且操作简便的搬移装置。
目前在市场上的小型手动吊车搬移装置一般在搬运物体时必须整体随物体一起来回扭转移动,因此在一些需要近距离搬移重物的情况下会出现转弯不灵活,操作繁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包括:底座、主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悬臂梁和夹具组件;
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动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悬臂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的上部,所述夹具组件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端部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物装置还包括:连接架和长条状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的上部,所述悬臂梁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悬臂梁与所述从动转轴之间的夹角为α度,α∈[60,120];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的上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端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物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吊绳;
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架内,并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从动转轴和所述悬臂梁所在平面;
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上,并与所述悬臂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的凹槽内,所述吊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的凹槽后与所述夹具组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物装置还包括滑轮转盘、固定转盘和卡锁;
所述滑轮转盘和所述固定转盘均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滑轮转盘、所述固定转盘与所述第一滑轮同轴设置;
所述连接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锁设置在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固定转盘卡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轮转盘的边缘设有第一转盘把手;
所述第一转盘把手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轮的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物装置还包括:滑块、螺杆和螺母;
所述悬臂梁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滑块上开有通孔;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两侧,所述螺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滑块的通孔内,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的端部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滑块内,且所述第二滑轮的转轴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物装置还包括:中间转轴和中间齿轮;
所述中间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中间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转轴上;
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车轮、底座盘、底座架和推手;
所述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下方,所述底座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上方,所述推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一侧;
在所述底座盘和所述底座架上下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组轴承组件,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动转轴上部设有主动转盘,且所述主动转盘的边缘位置设有第二转盘把手;
所述第二转盘把手与所述主动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吊装件、夹具板、螺栓和倒U型的夹具座;
所述吊装件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上侧;
所述夹具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下侧,并与所述夹具座滑动连接;
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侧边,所述螺栓与所述夹具座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栓抵接所述夹具板的背面;
所述夹具板的正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转动主动转轴可带动从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夹具组件可以围绕从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以移动夹具组件所夹的物体。该移物装置体积较小,操作简便,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使得该移物装置可以适用于更多场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主动转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悬臂梁部分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悬臂梁部分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滑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中,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车轮、2-底座盘、3-推手、4-底座架、5-轴承、6-中间齿轮、7-中间转轴、8-主动齿轮、9-主动转轴、10-主动转盘、11-第二转盘把手、12-从动齿轮、13-从动转轴、14-第一转盘把手、15-第一滑轮的转轴、16-滑轮转盘、17-卡槽、18-连接架、19-滑槽、20-悬臂梁、21-连接板、22-吊绳、23-滑块把手、24-第一滑轮、25-固定转盘、26-卡锁、27-螺母、28-螺杆、29-通孔、30-第二滑轮、31-第二滑轮的转轴、32-滑块、33-吊装件、34-夹具座、35-螺栓、36-夹具板、37-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参见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主动转轴9、主动齿轮8、从动转轴13、从动齿轮12、悬臂梁20和夹具组件。
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分别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该底座可以包括底座盘2和设置在该底座盘2上方的底座架4,通过在底座盘2和底座架4上设置轴承组件即可实现主动转轴9、从动转轴13与该底座的转动连接。主动齿轮8固定设置在主动转轴9上,从动齿轮12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13上,使得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可以分别围绕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转动。同时,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传动连接,使得主动转轴9转动时可以带动从动转轴13转动。
悬臂梁20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13的上部,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20的端部下方。本实施例中,悬臂梁20与从动转轴13之间可形成固定夹角,使得悬臂梁20往外延伸;且悬臂梁20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13上,使得悬臂梁20可以围绕从动转轴13转动,可做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带动悬臂梁20端部的夹具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移物装置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在需要搬运物体时,利用夹具组件夹住该物体,之后转动主动转轴9,在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的作用下实现传动,并带动从动转轴1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悬臂梁20末端的夹具组件围绕该从动转轴13转动,从而可以将夹具组件所夹的物体移动至相应位置,实现对物体的搬移。同时,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20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
此外,该移物装置所能承载的物体重量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231192320000061
其中,G1为所需搬移的物体的重量,G2为本移物装置的底座部分的重量,L1为夹具组件到从动转轴13的直线距离,L2为底座盘的长度;假设整个底座的中心落在底座盘的中心位置,因此通过力与力矩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本移物装置所能承载的物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转动主动转轴可带动从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夹具组件可以围绕从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以移动夹具组件所夹的物体。该移物装置体积较小,操作简便,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20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使得该移物装置可以适用于更多场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图4和图5所示,该移物装置还包括:连接架18和长条状的连接板21;连接架18固定设置在从动转轴13的上部,悬臂梁20与连接架18固定连接,且悬臂梁20与从动转轴13之间的夹角为α度,α∈[60,120]。本实施例中,悬臂梁20通过连接架18固定在从动转轴13上,且悬臂梁20与从动转轴13之间呈固定夹角,以保证悬臂梁20末端远离该从动转轴13。其中,该夹角为60度到120度之间,图中以悬臂梁20垂直于从动转轴13(即α=90)为例说明。
同时,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架18的上端,连接板2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悬臂梁20的端部。通过在连接架18和悬臂梁20的上方设置连接板21,从而可以给悬臂梁20提供一个向上的张紧力。具体的,连接板21可以分别与连接架18和悬臂梁20用内六螺栓进行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移物装置还包括滑轮,以实现升降夹具组件。具体的,该移物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轮24、第二滑轮30和吊绳22。第一滑轮24设置在连接架18内,并与连接架18转动连接,
第一滑轮24的转轴15垂直于从动转轴13和悬臂梁20所在平面,以保证该第一滑轮24可以在从动转轴13和悬臂梁20所在平面内转动。
第二滑轮30设置在悬臂梁20上,并与悬臂梁20转动连接,第二滑轮30的转轴31与第一滑轮24的转轴15平行设置。吊绳2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滑轮24的凹槽内,吊绳22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30的凹槽后与夹具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轮24和第二滑轮30均设有能够收容吊绳22的凹槽,该吊绳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轮24的凹槽内,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30的凹槽后连接夹具组件,通过转动第一滑轮24即可将第一滑轮24的转动转换为夹具组件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夹具组件的升降,进而可以升降所需移动的物体。
可选的,第一滑轮24除了可以转动之外,在转动到合适位置后还需要锁紧,本实施例中通过卡锁实现对第一滑轮24的锁紧。具体的,参加图4和图5所示,该移物装置还包括滑轮转盘16、固定转盘25和卡锁26。
滑轮转盘16和固定转盘25均与第一滑轮24的转轴15固定连接,且滑轮转盘16、固定转盘25与第一滑轮24同轴设置。连接架18上设有卡槽17,卡锁26设置在卡槽17内,并与固定转盘25卡接。
同时,可选的,滑轮转盘16的边缘设有第一转盘把手14;第一转盘把手14与第一滑轮24的转轴1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轮24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需要转动第一滑轮24时,用户通过该第一转盘把手14即可转动滑轮转盘16,从而带动同轴的第一滑轮24转动,进而可以提起或降下夹具组件,即可以实现物体的升降;由于第一转盘把手14与第一滑轮24的转轴1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轮24的半径,从而可以增大力矩,方便用户提起更重的物体。当第一滑轮24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卡锁26插入卡槽17内,同时卡锁26可以与固定转盘25卡接,利用该卡锁26即可实现对固定转盘25的锁紧,进而可以锁紧与该固定转盘25同轴的第一滑轮24。其中,该固定转盘25具体可以为齿轮转盘,卡锁26可以卡接在齿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上所述,
Figure BDA0002231192320000091
通过调节夹具组件到从动转轴13的直线距离L1即可调节该移物装置所能搬移的物体的最大重量,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块32实现对该距离L1的调节。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移物装置还包括:滑块32、螺杆28和螺母27。
其中,悬臂梁20的两侧设有滑槽19;滑块32设置在悬臂梁20内,并可沿滑槽19滑动。滑块32上开有通孔29;螺杆28和螺母27分别设置在悬臂梁20的两侧,螺杆28依次穿设于滑槽19、滑块32的通孔29内,螺母27与螺杆28的端部螺纹连接;第二滑轮30设置在滑块32内,且第二滑轮30的转轴31与滑块32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滑轮30设置在滑块32内,且滑块32可以沿着悬臂梁20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滑轮30可以沿着悬臂梁20滑动,即可以改变第二滑轮30与从动转轴13之间的距离,由于夹具组件位于该第二滑轮30的正下方,即可以改变夹具组件到从动转轴13之间的直线距离L1。此外,在滑块32的两侧设置螺杆28和相应的螺母27,当需要改变距离L1时,拧松螺母27,使得滑块32可以沿着悬臂梁20上的滑槽19滑动;当滑块32滑动到合适位置之后,拧紧螺母27,从而固定住滑块32的位置,即实现对第二滑轮30的位置固定,之后即可在该位置利用夹具组件夹起所需搬移的物体。其中,可以利用滑块把手23移动该滑块3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所示,该移物装置还包括:中间转轴7和中间齿轮6;中间转轴7与底座转动连接,且中间齿轮6固定设置在中间转轴7上;中间齿轮6分别与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12通过中间齿轮6实现传动连接。具体的,主动齿轮8与该中间齿轮6啮合,且从动齿轮12也与该中间齿轮6啮合,通过设置该中间齿轮6可以实现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的同向转动。例如,当主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时,中间转轴7逆时针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从动转轴13顺时针转动;相反的,当主动转轴7逆时针转动时可带动从动转轴13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的同向转动。由于主动转轴9可以为人为操作的转轴,通过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同向转动,使得用户在需要转动从动转轴13时可以同向转动主动转轴9,该移物装置的操作与用户的感官相一致,避免用户操作失误。
可选的,如图3所示,主动转轴9上部设有主动转盘10,且主动转盘10的边缘位置设有第二转盘把手11;第二转盘把手11与主动转轴9之间的距离大于主动齿轮8的半径。利用边缘设置的第二转盘把手11,可以增大转矩,方便用户用较小的力转动从动转轴1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所示,该底座包括:车轮1、底座盘2、底座架4和推手3。车轮1固定设置在底座盘2的下方,底座架4固定设置在底座盘2的上方,推手3固定设置在底座盘2的一侧。在底座盘2和底座架4上下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组轴承组件,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分别通过相应的轴承组件与底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下设置底座盘2和底座架4,并在底座盘2和底座架4的上下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轴承5,上下相对应的两个轴承5组成一组轴承组件,主动转轴9和从动转轴13均可通过该轴承组件实现与底座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选的,当存在中间转轴7时,中间转轴7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轴承组件实现与底座的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夹具组件包括:吊装件33、夹具板36、螺栓35和倒U型的夹具座34。吊装件33设置在夹具座34的上侧;夹具板36设置在夹具座34的下侧,并与夹具座34滑动连接;螺栓35设置在夹具座34的侧边,螺栓35与夹具座34螺纹连接,且螺栓35抵接夹具板36的背面;夹具板36的正面设有防滑纹3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件33设置在夹具组件的最上端,用于连接该移物装置的其他部件,例如连接吊绳22等。其中,该吊装件33可以为环状结构,以方便与吊绳22固定连接。夹具板36可以在夹具座34下侧滑动,同时在螺栓35的作用下夹紧或放松,使得夹具板36的正面可以夹紧物体;夹具板36正面的防滑纹37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夹紧物体。其中,该夹具板36可以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夹具座34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物装置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用户通过推手3推动本移物装置至所需搬运物体所在地位置,并将该移物装置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停下。转动主动转盘10上的第二转盘把手11带动整个悬臂梁20进行旋转,在悬臂梁20旋转到合适位置停下,之后移动滑槽19内的滑块32至合适位置并固定。转动第一转盘把手14以放下吊绳22和夹具座34,将所需搬移物体放在两个夹具板36内侧,拧紧螺栓35将物体夹紧,之后转动第一转盘把手14将物体吊起来,并用卡锁26锁死第一滑轮24,然后推动推手3将物体推到需要搬移到的位置;在到达所需搬移的位置之后,通过转动主动转轴9可旋转悬臂梁20以调整方向,并可以移动滑块调整位移,确定合适位置后通过转动第一转盘把手14将物体轻轻放在所需位置,从而实现物体的搬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转动主动转轴可带动从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夹具组件可以围绕从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以移动夹具组件所夹的物体。该移物装置体积较小,操作简便,在较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搬移较重的物体;通过从动转轴实现旋转式搬移,某些情况下不需要整体移动该移物装置即可实现对物体的搬移,在底座不动的情况下实现360度旋转,操作更加灵活;将夹具组件设置在悬臂梁的末端,可以增大夹具组件的移动范围,使得该移物装置可以适用于更多场景。利用转盘把手增大转矩,实现省力提重物;通过滑块改变夹具组件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该移物装置所能承载的物体最大重量;利用中间齿轮可以实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的同向转动,使得该移物装置更加符合常规的操作习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主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悬臂梁和夹具组件;
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动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悬臂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的上部,所述夹具组件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端部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架和长条状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转轴的上部,所述悬臂梁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悬臂梁与所述从动转轴之间的夹角为α度,α∈[60,120];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的上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吊绳;
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架内,并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从动转轴和所述悬臂梁所在平面;
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上,并与所述悬臂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的凹槽内,所述吊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的凹槽后与所述夹具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转盘、固定转盘和卡锁;
所述滑轮转盘和所述固定转盘均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滑轮转盘、所述固定转盘与所述第一滑轮同轴设置;
所述连接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锁设置在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固定转盘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转盘的边缘设有第一转盘把手;
所述第一转盘把手与所述第一滑轮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轮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螺杆和螺母;
所述悬臂梁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滑块上开有通孔;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两侧,所述螺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滑块的通孔内,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的端部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滑块内,且所述第二滑轮的转轴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转轴和中间齿轮;
所述中间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中间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转轴上;
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车轮、底座盘、底座架和推手;
所述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下方,所述底座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上方,所述推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盘的一侧;
在所述底座盘和所述底座架上下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组轴承组件,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轴上部设有主动转盘,且所述主动转盘的边缘位置设有第二转盘把手;
所述第二转盘把手与所述主动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移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吊装件、夹具板、螺栓和倒U型的夹具座;
所述吊装件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上侧;
所述夹具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下侧,并与所述夹具座滑动连接;
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侧边,所述螺栓与所述夹具座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栓抵接所述夹具板的背面;
所述夹具板的正面设有防滑纹。
CN201921705547.6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Active CN211254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547.6U CN21125495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547.6U CN21125495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4952U true CN211254952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5547.6U Active CN21125495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49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842A (zh) * 2019-10-12 2019-12-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842A (zh) * 2019-10-12 2019-12-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CN110562842B (zh) * 2019-10-12 2024-05-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2842A (zh)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CN211254952U (zh) 一种旋转式移物装置
CN213515734U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加工生产用辅助装置
CN102765065B (zh) 用来夹持散热片的夹钳治具
CN215618137U (zh) 一种用于智能售货机器人抓取搬运装置
CN214520275U (zh) 一种新型机械臂夹具
CN214855151U (zh) 一种产品设计用多功能工作台
CN212095845U (zh) 一种机械设备部件抛光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10938845U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与卡钳的工装夹具
CN204277816U (zh) 一种手自一体的台虎钳
CN114212980A (zh) 一种可翻转的钢化玻璃加工固定装置
CN217800625U (zh) 一种与轴承磨床配套的调心滚子双端面磨削回转支撑装置
CN219074013U (zh) 一种折弯装置
CN217800930U (zh) 石英晶片抛光加工夹具
CN216066939U (zh) 扳手加工用的抛光装置
CN111843654A (zh) 一种轴承套圈加工用的环保型打磨装置
CN215147924U (zh) 一种用于零部件的锈蚀再处理装置
CN217478464U (zh) 一种电池模组装夹翻转设备
CN218947430U (zh) 一种建筑墙板加工定位装置
CN217370882U (zh) 一种电气工程多角度旋转点焊装置
CN215001450U (zh) 一种线条灯快速安装结构
CN111185774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加工平台
CN218696713U (zh) 一种钕铁硼磁铁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9238529U (zh) 一种机械制造下料抓取装置
CN216830236U (zh) 一种多工位连续型吉他抛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