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2218U -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2218U
CN211252218U CN201922383138.5U CN201922383138U CN211252218U CN 211252218 U CN211252218 U CN 211252218U CN 201922383138 U CN201922383138 U CN 201922383138U CN 211252218 U CN211252218 U CN 211252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er
air gap
rotor
stator
conductive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31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Telma Vehic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31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2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2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2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属于缓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连接于缓速器的定子,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导电接触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且导电接触器一端与缓速器的转子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小于缓速器的空气间隙;绝缘衬套,套设于导电接触器;提示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在导电接触器与转子接触时,进行提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能够在导电接触器的一端与转子接触时,通过提示结构进行提示,从而能够及时对缓速器进行维修,避免转子和定子产生摩擦而导致缓速器损坏。通过设置绝缘衬套,能够对导电接触器和壳体之间进行绝缘。

Description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的发展中,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安装有作为辅助制动系统的电涡流缓速器。电涡流缓速器安装在汽车驱动桥和变速箱之间,电涡流缓速器包括定子和转子,电涡流缓速器工作时,定子线圈内通电产生磁场,转子随传动轴一起旋转,转子切割定子产生的磁力线,从而在转子内部产生涡旋状的感应电流,这样,定子就会向转子施加一个阻碍转子旋转的电磁力,从而产生制动力矩。
目前,电涡流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空气间隙,保证了电涡流缓速器在汽车运行的情况下,转子可以进行无摩擦转动。但是电涡流缓速器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转子、定子的变形或者变速箱的窜动等因素使得空气间隙变小,甚至出现摩擦而损坏电涡流缓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以实现对空气间隙的监测及提示,避免转子和定子之间出现摩擦而损坏缓速器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包括:
壳体,连接于缓速器的定子,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导电接触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导电接触器一端与所述缓速器的转子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小于所述缓速器的空气间隙;
绝缘衬套,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
提示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导电接触器与所述转子接触时,进行提示。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导电接触器始终具有向靠近所述转子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衬套上具有承载台,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导电接触器远离所述转子的一端和所述承载台之间;或者
所述导电接触器上凸设有凸起,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且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承载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衬套上设置有限位台,当所述导电接触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之间具有所述预设间隙时,所述凸起抵接于所述限位台。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具有内螺纹,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定位件,当所述定位件抵接于所述定子时,所述导电接触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上开设有供所述壳体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螺纹套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两个锁紧件,两个所述锁紧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定子。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衬套包括至少两个绝缘环,至少两个所述绝缘环间隔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所述绝缘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缓速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壳体、导电接触器、绝缘衬套和提示结构,导电接触器一端与转子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小于缓速器的空气间隙,能够在导电接触器的一端与转子接触时,通过提示结构进行提示,从而能够及时对缓速器进行维修,避免转子和定子产生摩擦而导致缓速器损坏。通过设置绝缘衬套,能够对导电接触器和壳体之间进行绝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速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定子;11、下定子盘;111、第二安装孔;12、磁极板;2、转子;3、监测装置;31、壳体;321、绝缘环;33、导电接触器;331、凸起;34、弹性件;35、定位件;
10、空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缓速器,该缓速器为电涡流缓速器,该电涡流缓速器包括转子2和定子1,定子1和转子2之间具有空气间隙10。具体地,定子1包括下定子盘11和磁极板12,磁极板12连接于下定子盘11,且磁极板12和转子2之间具有上述空气间隙10。转子2和定子1均为电涡流缓速器中的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缓速器还包括用于上述监测上述空气间隙10的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壳体31、绝缘衬套、导电接触器33及提示结构(图中未示出)。其中,壳体31连接于缓速器的定子1,壳体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导电接触器33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且导电接触器33一端(将该端定义为第一端)与缓速器的转子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该预设间隙小于上述空气间隙10,预设间隙的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绝缘衬套32套设于导电接触器33,用于对导电接触器33和壳体31之间进行绝缘。提示结构能够在导电接触器33的第一端与转子2接触时,进行提示。
该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导电接触器33连接于控制器,上述转子2接地或者同样连接于控制器,当导电接触器33的第一端与转子2接触时,连通电路,从而控制器在收到电路连通的信号后控制提示结构进行提示,从而能够及时对缓速器进行维修,避免转子2和定子1产生摩擦而损坏缓速器。上述提示结构可以为蜂鸣器或发光元件,或者同时包括蜂鸣器和发光元件,只要能实现提示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上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34,弹性件34能够使得导电接触器33始终具有向靠近转子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接触器33上凸设有凸起331,绝缘衬套上具有承载台,弹性件34套设于导电接触器33上,弹性件34位于凸起331和承载台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接触器33与转子2接触时,导电接触器33会向远离转子2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弹性件34,能够减小导电接触器33和转子2的摩擦程度。并且在导电接触器33与转子2脱离接触后,弹性件34恢复原状的力会推动导电接触器33向靠近转子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导电接触器33与转子2之间恢复到预设间隙。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34为压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4还可位于导电接触器33远离转子2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与绝缘衬套上的承载台之间,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可选地,为了对导电接触器33在弹性件34的驱动下向靠近转子2的方向移动时,不会从第一安装孔内穿出。绝缘衬套上设置有限位台,当导电接触器33的第一端与转子2之间具有上述预设间隙时,上述凸起331抵接于限位台。通过设置限位台,并在导电接触器33上设置凸起331,从而能够对导电接触器33进行限位,并且结合弹性件34,使得导电接触器33未与转子2接触之前,能够保持位置不变。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绝缘衬套包括至少两个绝缘环321,至少两个绝缘环321间隔套设于导电接触器33上。壳体3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绝缘环321。本实施例以绝缘衬套包括两个绝缘环321为例进行说明,相应地,上述安装槽也设置有两个。
上述绝缘环321间隔套设于导电接触器上,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绝缘环321中靠近导电接触器的第一端的绝缘环321定义为第一绝缘环,将另一个绝缘环321定义为第二绝缘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环形成上述限位台,第二绝缘环形成上述承载台,弹性件34位于第一绝缘环和第二绝缘环之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衬套还可以为一体结构。比如,绝缘衬套包括圆筒状的本体,圆筒状的本体上设置有上述限位台和承载台。
可选地,上述壳体31可拆卸地连接于定子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子1的下定子盘1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1内具有内螺纹,壳体31上开设有与上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监测装置时,直接将壳体31旋拧入第二安装孔111内即可。此外,为了对壳体31进行定位,监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外壳31上的定位件35,当定位件35抵接于下定子盘11时,导电接触器33的第一端与转子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件35螺纹套设于壳体31上,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位置,从而对应于不同的预设间隙。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件35为六角螺母。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壳体31、导电接触器33、绝缘衬套和提示结构,导电接触器31一端与转子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小于缓速器的空气间隙10,能够在导电接触器33的一端与转子2接触时,通过提示结构进行提示,从而及时对缓速器进行维修,避免转子2和定子1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缓速器损坏。通过设置绝缘衬套,能够对导电接触器33和壳体31之间进行绝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监测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的定子1的下定子盘11上开设有供壳体31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1为光孔,监测装置还包括螺纹套设于壳体31上的两个锁紧件,两个锁紧件能够将壳体31固定于下定子盘11。可以理解的是,壳体31上设置有外螺纹,锁紧件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通过两个锁紧件能够将壳体31固定在下定子盘11上,此时两个锁紧件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孔111轴线方向的两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锁紧件为六角螺母。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监测装置均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速器,具有上述监测装置。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31),连接于缓速器的定子(1),所述壳体(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导电接触器(3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导电接触器(33)一端与所述缓速器的转子(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小于所述缓速器的空气间隙(10);
绝缘衬套,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33);
提示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导电接触器(33)与所述转子(2)接触时,进行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导电接触器(33)始终具有向靠近所述转子(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上具有承载台,所述弹性件(34)位于所述导电接触器(33)远离所述转子(2)的一端和所述承载台之间;或者
所述导电接触器(33)上凸设有凸起(331),所述弹性件(34)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33),且位于所述凸起(331)和所述承载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上设置有限位台,当所述导电接触器(33)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2)之间具有所述预设间隙时,所述凸起(331)抵接于所述限位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1),所述第二安装孔(111)具有内螺纹,所述壳体(31)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31)上的定位件(35),当所述定位件(35)抵接于所述定子(1)时,所述导电接触器(33)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上开设有供所述壳体(31)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11);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螺纹套设于所述壳体(31)上的两个锁紧件,两个所述锁紧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壳体(31)固定于所述定子(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包括至少两个绝缘环(321),至少两个所述绝缘环(321)间隔套设于所述导电接触器(3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所述绝缘环(321)。
10.一种缓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
CN201922383138.5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Active CN211252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3138.5U CN211252218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3138.5U CN211252218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2218U true CN211252218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9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3138.5U Active CN211252218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2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0853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109088510B (zh) 一种失电抱闸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46680U (zh) 一种带电磁刹车的齿轮电机
CN204992988U (zh) 永磁同步电动机
US3171515A (en) Spring applied-magnetically released brake
WO2023151418A1 (zh) 轮毂电机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CN211252218U (zh) 一种缓速器空气间隙的监测装置及缓速器
CN205453426U (zh) 电机运输用轴承防护装置
CN210928376U (zh) 一种船用电器控制系统gtu单元电路板
JP2008116166A (ja) 空気調和機の排水ポンプ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0016364U (zh) 一种用在机器人上的电机组件
CN209747816U (zh) 一种可用于电路中控制线路开断的磁吸式接触结构
EP2680409A2 (en) Motor
KR101176595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리미트스위치
CN201737010U (zh) 一种快动转辙机
CN210129779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CN212969335U (zh) 一种可调式电机制动器
US20110285251A1 (en) Bearing rotational lock
CN215664002U (zh) 航空座椅调节防过量位置反馈装置
CN220382877U (zh) 一种电磁抱闸力矩电机
KR101342114B1 (ko) 개선된 간격조절수단을 가지는 전자식 브레이크
CN216490121U (zh) 一种磁悬浮电机转子轴向位移检测结构
CN210830250U (zh) 一种内置永磁体的制动器
CN213072328U (zh) 轮毂电机主轴组件、轮毂电机和电动车
CN103613037A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块式电磁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