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9914U - 电锤 - Google Patents

电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9914U
CN211249914U CN201921681338.2U CN201921681338U CN211249914U CN 211249914 U CN211249914 U CN 211249914U CN 201921681338 U CN201921681338 U CN 201921681338U CN 211249914 U CN211249914 U CN 211249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ridge
housing
elastic
electric ha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13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昂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13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9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9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9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锤包括机壳;手柄,所述手柄的下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弹性桥,所述弹性桥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手柄和所述机壳连接为一体。弹性桥在手柄和机壳之间能够有效地衰减震动,可以利用二次注塑方式成型弹性桥,从而简化装配结构和工艺。

Description

电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包括机壳和手柄,其中手柄供操作者握持,手柄的上下端分别与机壳连接。电锤工作时,手柄震动大,用户体验差。已有的带减震电锤,将机壳与手柄部分分离,采用弹性结构连接实现减震目的,如弹簧、弹垫等,这种减震机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减震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锤。
一种电锤,包括:
机壳;
手柄,所述手柄的下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弹性桥,所述弹性桥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手柄和所述机壳连接为一体。
上述电锤,弹性桥在手柄和机壳之间能够有效地衰减震动,弹性桥通过注塑方式连接手柄和机壳,简化装配结构和工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还包覆有材质与所述弹性桥材质相同的弹性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两个半机壳,所述手柄包括与两个半机壳一一对应的半手柄壳,所述弹性桥包括两个半桥,其中每个半桥分别连接相对应的半机壳和半手柄壳,所述弹性层包括两个半层,每个半层包覆在一个半手柄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桥及弹性层的材质均为热塑性弹性体,通过二次注塑同时注塑于所述电锤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桥与所述机壳和/或手柄还设置有限制彼此分离的卡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桥上的T形凸起或倒钩,所述T形凸起或倒钩与所述机壳和/或手柄形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与所述机壳之间的间隔大于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桥上具有多个镂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减速箱体和电机壳,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减速箱体间隔设置且通过弹性桥连接,所述手柄的下端与所述电机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至所述下端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所述机壳至手柄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所述电锤还定义有左右方向,所述左右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电锤还包括从所述弹性桥内穿过的销轴或导向块,所述销轴或导向块与所述弹性桥之间具有可上下相对活动的间隙,所述销轴或导向块与所述弹性桥在所述左右方向不可相对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和手柄中的一个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筋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销轴一端同时与所述一对筋板相抵接,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和手柄中的另一个固定连接;或,所述导向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壳和手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锤的机壳和手柄通过弹性桥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注塑方式形成半层及半桥时的示意图;
图3为弹性桥的半桥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性桥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销轴与机壳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弹性桥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弹性桥的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B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元件标记如下:
100、电锤
10、机壳 101、减速箱体 102、电机壳
103、半机壳 120、前端
130、后端 140、筋板
20、手柄 201、半手柄壳 210、上端
220、下端 230、定位槽
30、弹性桥 301、半桥 3011、槽
3012、T形凸起 3013、倒钩 310、镂空
40、弹性层 401、半层
50、销轴
60、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锤100,包括机壳10、与机壳10连接的手柄20。机壳10在其输出轴的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定义有前端120 和后端130,其中前端120用以配接工具头,后端130与手柄20连接。电锤100 工作时,输出轴能够驱动工作头实现锤击动作。机壳1010和手柄10可利用注塑工艺成型。
手柄20设置在机壳10的后端102,供操作者握持操作,电锤工作时,握持者相对远离作业对象。手柄20具有上端210和下端220,其中下端220与机壳 10固定连接,手柄20的上端210与机壳10间隔设置且通过弹性桥30连接。作为一具体的方案,机壳10包括呈锐角或直角设置的减速箱体101和电机壳102,手柄20的上端201与减速箱体101间隔设置且通过弹性桥30连接,手柄20的下端220与电机壳102连接。减速箱体101中容置传动机构、输出轴等元件。电机壳102中容置有向传动机构传递动力的电机。
电锤100工作时,弹性桥30可弹性形变以对电锤100的震动进行缓冲,减小传递到手柄20的震动,达到减震效果。上端210与机壳10之间的间隔大于5 毫米,这样弹性桥30有足够充分的压缩量,保证缓冲效果。
未利用弹性桥30连接机壳10和手柄20之前,手柄20的上端210与机壳 10的后端13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图1示意了弹性桥30通过注塑连接手柄20 和机壳10。弹性桥30利用弹性形变能力较好的材料制得。作为一具体的方案,弹性桥30的材料可以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30A-50A。测试结果表明,TPE的硬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弹性桥30的硬度低、弹性好,弹性桥30在手柄20和机壳10之间能够有效地衰减震动。
此外,参考图1,手柄20上还包覆弹性层40。弹性层40起到减震、防滑等作用,握持手感较好。本实施例中,弹性桥30和弹性层40使用相同的材质,如均使用前述的TPE。这样,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在成型出连接机壳 10和手柄20的弹性桥30时,同时也成型出包覆手柄20的弹性层40,不需要分别制备及装备弹性桥30和弹性层40,简化了工艺步骤。此外,通过二次注塑方式成型弹性桥30,相较于常规在机壳10和手柄20断开位置安装弹性件、弹簧等方案,本实施例的方案可实现断开位置无定位结构、对接导引结构,不需要插入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等优势。
作为一具体的方案,参考图2,机壳10包括两个半机壳103,手柄20包括与两个半机壳101一一对应的半手柄壳201,弹性桥30包括两个半桥301,其中每个半桥301分别连接相对应的半机壳101和半手柄壳201,弹性层40包括两个半层401,每个半层401包覆在一个半手柄壳201上。示意性的,图2中仅图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半机壳103、半手柄壳201、半桥301、半层401。装配时,第一次注塑成型出两个半机壳101、半手柄壳201、半桥301。然后各半壳对接,再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在二次注塑成型出连接机壳10和手柄20的弹性桥30时,同时成型出包覆手柄20的弹性层40的两个半层401。
为了提高弹性桥30的减震效果,参考图1,弹性桥30上还具有多个镂空 310。参考图3,每个半桥301上在二次注塑成型时形成多个贯通的槽3011。两个半桥301上的槽3011对接在一起后形成镂空310。镂空310的存在,增加了弹性桥30的形变能力,提高了弹性桥30衰减震动的能力。一具体的方案中,多个镂空310在机壳10和手柄20的对接方向上排列。弹性桥30在镂空310排列方向上可被压缩变形,从而更好地缓冲震动。
电锤100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实际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震动非常大。为保证弹性桥30与机壳10和手柄20连接的可靠性,弹性桥30与机壳10和/或手柄20之间还设置有限制彼此分离的卡接结构。也就是说,弹性桥30与机壳10 和手柄30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以限制彼此分离。参考图3所示,卡接结构包括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形成于弹性桥30的左端的T形凸起3012及倒钩3013,T形凸起3012及倒钩3013抵接在机壳10上,增加弹性桥30与机壳10的凝结强度,防止弹性桥30与机壳10分离。弹性桥30的左端同样地形成了T形凸起3012 及倒钩3013,抵接在手柄20上,防止弹性桥30与手柄10分离。T形凸起3012 或倒钩3013与机壳10和/或手柄20的形状匹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4至图6,电锤100还包括从弹性桥30内穿过的销轴50。机壳10上设有限制销轴50的一对筋板140。销轴50与弹性桥30之间具有可上下相对活动的间隙;但销轴50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一筋板140,使得与销轴50弹性桥30则不能左右相对活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靠图1,机壳10至手柄20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d1,手柄20的上端210至下端220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d2,电锤100还定义有左右方向d3,左右方向d3垂直于前后方向d1及垂直于上下方向d2。可以理解地,d1正是轴线X延伸方向,d2垂直于d1。在图1所示的放置姿态下,d1为水平方向,d2为竖直方向,d3为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在销轴 50的限制下,弹性桥30不能够左右活动,但可以上下活动,防止弹性桥30受到较大的扭矩而损坏。
具体实施时,销轴50的一端与手柄20固定连接,被限制不能上下和左右互动。销轴50的另一端由前述的筋板140限制不能左右活动。当电锤工作时,销轴50相对于手柄20可以上下活动,受到扭力作用时手柄20不会左右晃动,保证握持轴线与输出轴轴线X保持同轴。
另外,筋板140也可以是设置在手柄20上。即销轴50的固定端设置在机壳10侧,销轴50的自由端设置在手柄20侧。
参考图8至图10,在另一实施例中,同样利用弹性桥30连接机壳10和手柄20。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弹性桥30的外形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桥30整体呈弧形;弹性桥30的形成方式与前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设置有销轴50。在销轴50的限制下,弹性桥30不能够相对机壳10左右晃动,但可以上下活动,受到扭力作用时手柄 20不会左右晃动,保证握持轴线与输出轴轴线X保持同轴。
参考图9和图10,在另一种方式中,销轴50也可以替换为导向块60,与销轴50方案类似,导向块60与弹性桥30之间具有可上下相对活动的间隙,但二者不可以左右相对活动,受到扭力作用时手柄20不会左右晃动,保证握持轴线与输出轴轴线X保持同轴。
参考图9,导向块60的一端设有钩部601。钩部601与机壳10卡扣配合。导向块60的另一端则伸入到手柄20的定位槽230中并卡持在定位槽230中。这样,导向块60的两端分别与机壳10和手柄20固定连接,起到辅助连接机壳 10和手柄20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锤,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手柄,所述手柄的下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上端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弹性桥,所述弹性桥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手柄和所述机壳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还包覆有材质与所述弹性桥材质相同的弹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两个半机壳,所述手柄包括与两个半机壳一一对应的半手柄壳,所述弹性桥包括两个半桥,其中每个半桥分别连接相对应的半机壳和半手柄壳,所述弹性层包括两个半层,每个半层包覆在一个半手柄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桥及弹性层的材质均为热塑性弹性体,通过二次注塑同时注塑于所述电锤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桥与所述机壳和/或手柄之间设置有限制彼此分离的卡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桥上的T形凸起或倒钩,所述T形凸起或倒钩与所述机壳和/或手柄形状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与所述机壳之间的间隔大于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桥上具有多个镂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至所述下端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所述机壳至手柄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所述电锤还定义有左右方向,所述左右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所述电锤还包括从所述弹性桥内穿过的销轴或导向块,所述销轴或导向块与所述弹性桥之间具有可上下相对活动的间隙,所述销轴或导向块与所述弹性桥在所述左右方向不可相对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和手柄中的一个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筋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销轴一端同时与所述一对筋板相抵接,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和手柄中的另一个固定连接;或,所述导向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壳和手柄固定连接。
CN201921681338.2U 2019-10-09 2019-10-09 电锤 Active CN211249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338.2U CN211249914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338.2U CN211249914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9914U true CN21124991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1338.2U Active CN211249914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9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1776B2 (en) Power tool including a battery pack isolation system
CN101687316A (zh) 手持式工具机壳体单元
CN101346214B (zh) 手持式工具机
JP6665199B2 (ja) ストロークリミッタ設計を具備するバッテリシャーシ
US7673703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having main and handle housings with a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nnecting the housings
EP2808131B1 (en) Auxiliary handle and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having the same
EP2468455B1 (en) Striking tool
US8281874B2 (en)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handle
US20030132016A1 (en) Hand tool machine comprising a vibration-dampened handle
EP2534391B1 (en) Vibration damper
US20080099224A1 (en) Electrical Hand Power Tool with Battery Pack
US20090025950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a vibration-damped rounded handle
JP2014210299A (ja) ハンドル
CN211249914U (zh) 电锤
PL153240B1 (en) Vibration damping arrangement for hand tools
JP6353601B2 (ja) 筐体連結構造
CN209803699U (zh) 一种计算机主板用防振支架的安装结构
KR20120018551A (ko) 자동차의 펜더 인슐레이터 마운팅 구조
GB2445238A (en) Vibration decoupling of power tool handle
CN217256081U (zh) 驱动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电动工具
JP5509984B2 (ja) 作業機械
JP5120235B2 (ja) エンジン作業機
CN111082588A (zh) 电机、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和端盖
CN214461410U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减震墙体
CN218658895U (zh) 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