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5830U -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25830U CN211225830U CN201922170992.3U CN201922170992U CN211225830U CN 211225830 U CN211225830 U CN 211225830U CN 201922170992 U CN201922170992 U CN 201922170992U CN 211225830 U CN211225830 U CN 211225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hook
- porcelain
- passing
- yarn pa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包括C型勾和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与C型勾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部至少具有与外部构件实现固定或定位的功能,所述的连接部朝向C型勾的内凹部方向延伸出一个抵挡部,该抵挡部与C型勾相互交错合围形成了一带过纱窄缝的过纱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送纱器的过纱部上的瓷勾。
背景技术
送纱器中具有用来调节纱线张力的过纱部,传统的过纱部通常为陶瓷材料构成,采用注塑包胶工艺一体成型,其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传统送纱器上的过纱部一般采用的是夹片式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两个相对设计独立夹片来调节纱线的张力,但是这种设计无法适应所有的纱种,当旦尼尔数较少且股数较大时,压纱器组e容易把一股纱线中的细纱夹断,使纺织后的胚布表面出现细微的线头,造成胚布表面的不平整;现有技术中有如申请号为201910198152 .X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张力调整装置,其在过纱部的固定底座上固定瓷勾,将所述的瓷勾上下交错排列,然后将纱线穿过瓷勾,利用瓷勾排列摆动,来实现纱线张力的调整,所述的瓷勾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用于勾住纱线的过纱瓷眼b以及用于与固定座相互固定的连接部c,所述的过纱瓷眼b呈C型开口a,所述的纱线穿过瓷勾的C型开口处a,但是这种设计由于C型开口处较大,使得纱线容易在送纱过程中过纱部的往复运动中从瓷勾的C型开口上脱离,造成丝线被损坏,容易断纱。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纱线在送纱过程中不易脱离的送纱器上的过纱瓷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包括C型勾和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与C型勾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部至少具有与外部构件实现固定或定位的功能,所述的连接部朝向C型勾的内凹部方向延伸出一个抵挡部,该抵挡部与C型勾相互交错合围形成了一带过纱窄缝的过纱眼。
通过上述设计,由于纱线通过过纱窄缝进入过纱眼,所述的过纱眼呈现螺旋形前端的样子,所述的抵挡部用于防止纱线轻易脱离过纱眼,使得纱线不容易从过纱眼上脱离。
进一步,所述的C型勾的前端沿抵挡部的外侧端进行间隔环绕并形成圆弧状的过纱窄缝。
进一步,所述的抵挡部的内侧前端具有朝向过纱眼的回勾部。
上述设计,由于抵挡部前端具有回勾部,使得抵挡部和C型勾让纱线在送纱过程中更不容易脱离过纱眼。
进一步,所述的过纱窄缝及过纱眼可与纱线接触的位置设有圆弧导角。
上述设计,由于过纱窄缝及过纱眼与纱线的接触面均设有圆弧导角,这样使得纱线在与过纱瓷勾(过纱窄缝及过纱眼)相接触时,不容易将纱线中的细纱挂断,使纱线产生毛絮,影响织物的织造质量。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部朝向进纱一侧的接触面至抵挡部的轮廓为一内凹的圆弧面。
该内凹的圆弧面设计便于将纱线导入过纱窄缝缝内。
进一步,过纱瓷勾上的连接部包括了沿过纱眼的外侧端面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直杆段和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直杆段。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部用于与固定座相互固定,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在固定座的容置腔内,所述的第二直杆段上具有与固定座内部相互配合的卡接部。
进一步,所述的过纱瓷勾上的连接部与过纱眼为一体式构造,其材质为陶瓷。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纱线在送纱过程中,不容易从过纱部上脱离,也不容易断纱。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送纱器的过纱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送纱器的过纱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过纱瓷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瓷勾固定的固定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过纱瓷勾1,过纱眼2,连接部3,C型勾4,抵挡部5,第一直杆段31,第二直杆段32,固定座6,内凹部41,过纱窄缝43,凹槽321,凸部611,第一容置腔61,第二容置腔62,回勾部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1,如图3所示,其包括C型勾4和连接部3,所述的连接部3与C型勾4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部3朝向C型勾4的内凹部41方向延伸出一个抵挡部5,该抵挡部5与C型勾相互交错合围形成了一带过纱窄缝43的过纱眼2,所述的过纱窄缝43由C型勾4的前端沿抵挡部5的外端侧进行间隔环绕并形成,其呈圆弧状,所述的纱线通过过纱窄缝43进入过纱眼2中,所述的过纱眼2呈现螺旋形前端的样子;同时,抵挡部5的内侧前端朝向过纱眼2的回勾部51,所述的回勾部51用于防止纱线从过纱眼2上脱离;连接部3与抵挡部5之间的连接由圆弧曲线连接,过纱眼2及过纱窄缝43上与纱线相接触的位置设有圆弧导角;采用这种结构的过纱眼2,即能方便的将纱线穿置于过纱眼2上,同时所述的抵挡部5使得纱线在送纱的过程中不容易从过纱眼2上脱离,同时,由于采用圆弧导角的结构连接,使得纱线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纱线断纱的情况,进一步,圆弧形的结构更方便将纱线导入到过纱眼2上。
所述的过纱瓷勾1上还包括了连接部3,所述的连接部3用于与固定座6相互固定,所述的连接部3具有沿过纱眼2的外侧端面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直杆段31和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直杆段32,所述的第一直杆段31朝向进纱一侧的接触面至抵挡部5的轮廓为一内凹的圆弧面311,所述的第二直杆段32上具有与固定座6内部相互配合的卡接部,所述的固定座6如图4所示,其设有第一容置腔61和第二容置腔62,第一直杆段31设置于第一容置腔61内,第二直杆段32设置于第二容置腔62内,第二直杆段32的侧面设有一凹槽321,第二容置腔62与凹槽321相对的内侧面一凸部611,使过纱瓷勾1可拆卸地固定于固定座6内。
本实用新型的过纱瓷勾1为一体式构造,其材料为陶瓷。
上述过纱瓷勾通过将C型勾4与抵挡部5延长长度,使得过纱瓷勾1对纱线具有更好的抵挡作用,纱线不容易从过纱眼2上脱离,同时由于过纱瓷勾1与纱线接触的位置设有圆弧导角,使其不容易对纱线造成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包括C型勾(4)和连接部(3),所述的连接部(3)与C型勾(4)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部(3)至少具有与外部构件实现固定或定位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朝向C型勾(4)的内凹部(41)方向延伸出一个抵挡部(5),该抵挡部(5)与C型勾(4)相互交错合围形成了一带过纱窄缝(43)的过纱眼(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勾(4)的前端沿抵挡部(5)的外侧端间隔环绕并形成圆弧状的过纱窄缝(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挡部(5)的内侧前端具有朝向过纱眼(2)的回勾部(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纱窄缝(43)及过纱眼(2)可与纱线相接触的位置设有圆弧导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朝向进纱一侧的接触面至抵挡部(5)的轮廓为一内凹的圆弧面(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包括沿过纱眼(2)的外侧端面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直杆段(31)和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直杆段(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直杆段(31)朝向进纱一侧的接触面至抵挡部(5)的轮廓为一内凹的圆弧面(3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用于与固定座(6)相互固定,通过连接部(3)可拆卸地固定在固定座(6)的容置腔内,所述的第二直杆段(32)上具有与固定座(6)内部相互配合的卡接部(321、6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与过纱眼(2)为一体式构造,其材质为陶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0992.3U CN211225830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0992.3U CN211225830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25830U true CN211225830U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929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70992.3U Active CN211225830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25830U (zh)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22170992.3U patent/CN211225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319932A (ja) | 導糸要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1225830U (zh) | 一种改良的过纱瓷勾 | |
CN1329577C (zh) | 用于针织机的针和配备有这种针的针织机 | |
US5152325A (en) | Heddle to slide bar arrangement | |
CN211471751U (zh) | 一种压纱片 | |
JPS62155806A (ja) | 面フアスナ−用織機におけるル−プ形成装置 | |
CN211812766U (zh)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化纤丝导丝器 | |
CN216237490U (zh) | 一种加弹机网络喷嘴用配件 | |
CN214032883U (zh) | 一种防止纱线后翻的陶瓷横机纱嘴 | |
CN111039073B (zh) | 一种避免输送装置与纺织装置衔接过渡卡顿的纺织机拨叉 | |
CN209835277U (zh) | 送纱器的过纱部、张力调整支脚及其张力调整装置 | |
CN214977433U (zh) | 黄金编织机线棍 | |
CN109704146B (zh) | 送纱器的张力调整装置 | |
CN212197909U (zh) | 一种新型的过纱瓷勾及其张力调整装置 | |
GB2146665A (en) | Weft yarn insertion needle | |
CN212611185U (zh) | 一种新型针织横机齿片及针板 | |
CN214782464U (zh) | 一种非圆弧添纱织针 | |
SU917702A3 (ru) | Механизм подъема зажимных челноков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 |
CN210636159U (zh) | 一种线切纱嘴 | |
BRPI0711869A2 (pt) | processo e dispositivo para a formação de uma ourela de tecido em uma máquina de tecer com apanhador | |
CN210140667U (zh) | 一种导纱装置 | |
CN211848361U (zh) | 一种针织圆机的导纱架 | |
CN210134219U (zh) | 新型喂纱嘴 | |
CN210558596U (zh) | 一种纤维纺织用分丝卡板 | |
CN209081134U (zh) | 一种纱筒架导丝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