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3615U -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3615U
CN211223615U CN201922346545.9U CN201922346545U CN211223615U CN 211223615 U CN211223615 U CN 211223615U CN 201922346545 U CN201922346545 U CN 201922346545U CN 211223615 U CN211223615 U CN 211223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late
supporting plate
plate
vertical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65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楠
于海波
李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65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3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3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3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侧围组件包括侧板和至少一个门框组件,门框组件设在侧板上,前撑板的上端与上撑板的前端相连,后撑板的上端与上撑板的后端相连,下撑板的前端与前撑板的下端相连,下撑板的后端与后撑板的下端相连;前立板的上端与上立板的前端相连,后立板的上端与上立板的后端相连,下立板的前端与前立板的下端相连,下立板的后端与后立板的下端相连;止口立板围绕在止口撑板的外边沿设置,止口撑板上设有定位凹槽,止口立板上与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凸齿,凸齿卡接在定位凹槽中。通过定位凹槽和凸齿能够准确地定位,能够满足侧围止口定位以及焊接需求,提高整体车身的精度,提高车门装配和车门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新一代军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侧围是车身中重要的防护性区域,主要采用厚防弹钢板构成,防弹厚钢板制件过程中,主要以激光切割和折弯为主,精度较高。但是在焊接过程中,除单件预留公差以外,单件与单件焊接位置度较难控制,影响到整体车身的精度,尤其是侧围止口部分,影响到车门装配和车门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组件,包括:
侧板和至少一个门框组件,所述门框组件设在所述侧板上,所述门框组件包括止口撑板和止口立板;
所述止口撑板包括前撑板、上撑板、后撑板和下撑板,所述前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相连,所述后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连,所述下撑板的前端与所述前撑板的下端相连,所述下撑板的后端与所述后撑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止口立板包括前立板、上立板、后立板和下立板,所述前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相连,所述后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连,所述下立板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板的下端相连,所述下立板的后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止口立板围绕在所述止口撑板的外边沿设置,所述止口撑板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止口立板上与所述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凸齿,所述凸齿卡接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凸齿为梯形状,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凸齿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止口撑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所述止口立板上与每个所述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凸齿,每个所述凸齿卡接在相应的所述定位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前撑板包括:
第一撑板、第二撑板和第三撑板,所述第一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前端相连;
所述第一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
所述前立板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第三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前端相连;
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
所述第一立板设在所述第一撑板的外边沿,所述第二立板设在所述第二撑板的外边沿,所述第三立板设在所述第三撑板的外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后撑板包括:
第四撑板和第五撑板,所述第四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四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后端相连;
所述第四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互垂直,所述第四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五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后立板包括:
第四立板和第五立板,所述第四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四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后端相连;
所述第四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互垂直,所述第四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五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四立板设在所述第四撑板的边沿,所述第五立板设在所述第五撑板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组件为防弹材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止口立板与所述止口撑板的外边沿焊接相连,所述止口立板与所述止口撑板分别和所述侧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组件包括侧板和两个门框组件,两个所述门框组件间隔开设在所述侧板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门框组件对称设在所述侧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侧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围组件,包括侧板和至少一个门框组件,门框组件设在侧板上,门框组件包括止口撑板和止口立板,前撑板的上端与上撑板的前端相连,后撑板的上端与上撑板的后端相连,下撑板的前端与前撑板的下端相连,下撑板的后端与后撑板的下端相连;前立板的上端与上立板的前端相连,后立板的上端与上立板的后端相连,下立板的前端与前立板的下端相连,下立板的后端与后立板的下端相连;止口立板围绕在止口撑板的外边沿设置,止口撑板上设有定位凹槽,止口立板上与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凸齿,凸齿卡接在定位凹槽中。通过定位凹槽和凸齿能够准确地定位,能够满足侧围止口定位以及焊接需求,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操作实现,提高整体车身的精度,尤其是侧围止口部分,提高车门装配和车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的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侧板10;凹槽11;凸齿12;
前撑板20;第一撑板21;第二撑板22;第三撑板23;
上撑板30;
后撑板40;第四撑板41;第五撑板42;
下撑板50;
前立板60;第一立板61;第二立板62;第三立板63;
上立板70;
后立板80;第四立板81;第五立板82;
下立板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组件包括侧板和至少一个门框组件,所述门框组件设在侧板10上,所述门框组件包括止口撑板和止口立板,止口撑板包括前撑板20、上撑板30、后撑板40和下撑板50,前撑板20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前端相连,后撑板40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后端相连,下撑板50的前端与前撑板20的下端相连,下撑板50的后端与后撑板40的下端相连;止口立板包括前立板60、上立板70、后立板80和下立板90,前立板60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前端相连,后立板80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后端相连,下立板90的前端与前立板60的下端相连,下立板90的后端与后立板80的下端相连;止口立板围绕在止口撑板的外边沿设置,止口撑板上设有定位凹槽11,止口立板上与定位凹槽11相应的位置设有凸齿12,凸齿12卡接在定位凹槽11中。通过定位凹槽11和凸齿12能够准确地定位,能够满足侧围止口定位以及焊接需求,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操作实现,提高整体车身的精度,尤其是侧围止口部分,提高车门装配和车门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齿12为梯形状,定位凹槽11与凸齿12匹配。优选地,止口撑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1,止口立板上与每个定位凹槽11相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凸齿12,每个凸齿12卡接在相应的定位凹槽11中,便于准确地定位,减小安装误差,提高整体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撑板20包括第一撑板21、第二撑板22和第三撑板23,第一撑板21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前端相连,第一撑板21的下端与第二撑板22的上端相连,第二撑板22的下端与第三撑板23的上端相连,第三撑板23的下端与下撑板50的前端相连;第一撑板21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前端之间的夹角、第一撑板21的下端与第二撑板2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第二撑板22的下端与第三撑板23的上端之间的夹角、第三撑板23的下端与下撑板50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前立板60包括第一立板61、第二立板62和第三立板63,第一立板61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前端相连,第一立板61的下端与第二立板62的上端相连,第二立板62的下端与第三立板63的上端相连,第三立板63的下端与下立板90的前端相连;第一立板61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前端之间的夹角、第一立板61的下端与第二立板6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第二立板62的下端与第三立板63的上端之间的夹角、第三立板63的下端与下立板90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第一立板61设在第一撑板21的外边沿,第二立板62设在第二撑板22的外边沿,第三立板63设在第三撑板23的外边沿。通过撑板与立板的配合能够构成稳定的止口撑板和止口立板,使得门框组件稳定牢固,强度高。
根据一些实施例,后撑板40包括第四撑板41和第五撑板42,第四撑板41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后端相连,第四撑板41的下端与第五撑板42的上端相连,第五撑板42的下端与下撑板50的后端相连;第四撑板41的上端与上撑板30的后端相互垂直,第四撑板41的下端与第五撑板4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五撑板42的下端与下撑板50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后立板80包括第四立板81和第五立板82,第四立板81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后端相连,第四立板81的下端与第五立板82的上端相连,第五立板82的下端与下立板90的后端相连;第四立板81的上端与上立板70的后端相互垂直,第四立板81的下端与第五立板8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五立板82的下端与下立板90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四立板81设在第四撑板41的边沿,第五立板82设在第五撑板42的边沿。撑板的夹角与相应位置的立板的夹角角度可以相同,便于匹配相连。
可选地,侧围组件为防弹材料件,所有的结构组件都为防弹材料,防弹效果好。
其中,止口立板与止口撑板的外边沿焊接相连,使得止口立板与止口撑板连接成整体,止口立板与止口撑板分别和侧板10焊接相连,可以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连接,工艺成熟,便于操作,连接稳定牢固,简单易行。在加工过程中,前车门门框由止口撑板与止口立板先焊接成前门框分总成后再与侧围外板形成侧围总成,后门框焊接顺序同前门框,其中,前门框止口撑板和后门框止口撑板可以为通用件。另外,止口立板在形成凸起结构的同时加开焊接用坡口,可以如图4所示,保证焊接完善,满足连接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组件包括侧板10和两个门框组件,两个门框组件间隔开设在侧板10上。可选地,两个门框组件对称设在侧板10上,便于安装车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侧围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侧围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满足侧围止口定位以及焊接需求,提高整体车身的精度,提高车门装配和车门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和至少一个门框组件,所述门框组件设在所述侧板上,所述门框组件包括止口撑板和止口立板;
所述止口撑板包括前撑板、上撑板、后撑板和下撑板,所述前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相连,所述后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连,所述下撑板的前端与所述前撑板的下端相连,所述下撑板的后端与所述后撑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止口立板包括前立板、上立板、后立板和下立板,所述前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相连,所述后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连,所述下立板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板的下端相连,所述下立板的后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止口立板围绕在所述止口撑板的外边沿设置,所述止口撑板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止口立板上与所述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凸齿,所述凸齿卡接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为梯形状,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凸齿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口撑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所述止口立板上与每个所述定位凹槽相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凸齿,每个所述凸齿卡接在相应的所述定位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板包括:
第一撑板、第二撑板和第三撑板,所述第一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前端相连;
所述第一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
所述前立板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第三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前端相连;
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前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钝角;
所述第一立板设在所述第一撑板的外边沿,所述第二立板设在所述第二撑板的外边沿,所述第三立板设在所述第三撑板的外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板包括:
第四撑板和第五撑板,所述第四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四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撑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后端相连;
所述第四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撑板的后端相互垂直,所述第四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撑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五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撑板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后立板包括:
第四立板和第五立板,所述第四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四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立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后端相连;
所述第四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板的后端相互垂直,所述第四立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立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五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立板的后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四立板设在所述第四撑板的边沿,所述第五立板设在所述第五撑板的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组件为防弹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口立板与所述止口撑板的外边沿焊接相连,所述止口立板与所述止口撑板分别和所述侧板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组件包括侧板和两个门框组件,两个所述门框组件间隔开设在所述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门框组件对称设在所述侧板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组件。
CN201922346545.9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1223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545.9U CN21122361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545.9U CN21122361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3615U true CN211223615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1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6545.9U Active CN21122361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3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071583A (en) Vehicle bumper
CN211223615U (zh) 一种侧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374553U (zh) 一种车身散热器框架组件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783368U (zh) 一种前轮罩与纵梁之间的加强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身
CN209942459U (zh) 一种汽车用新型门锁环螺母板结构
CN211228949U (zh) 一种止水钢板转角预制结构
CN210634516U (zh) 一种拼接式前格栅总成
CN112977619B (zh) 电动汽车车架和电动汽车
CN214533850U (zh) 一种边角拼接式铝型材
CN210882352U (zh) 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14701U (zh) 前风档上横梁总成
CN207790879U (zh) 车辆及其地板结构
CN217652326U (zh) 异形楼面龙骨专用连接阴角
CN219447137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内盖
CN210364051U (zh) 汽车前纵梁后段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8973617B (zh) 电动汽车用汽车车门总成及其加工方法
CN219158088U (zh) 一种幕墙铝单板阳角构造
CN112407054B (zh) 一种车辆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1685315U (zh) 电动汽车车架和电动汽车
CN10897361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汽车车门及其制造方法
CN217260283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CN209870056U (zh) 后门内板窗框加强板
CN213509914U (zh) 一种多用途稳固型金属护栏
CN210971285U (zh) 一种a柱上部接头及车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