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81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813U
CN211208813U CN202020214984.4U CN202020214984U CN211208813U CN 211208813 U CN211208813 U CN 211208813U CN 202020214984 U CN202020214984 U CN 202020214984U CN 211208813 U CN211208813 U CN 211208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nd
end portion
connection e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49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强东
于立成
王志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49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8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电路板、插接屏蔽壳、主体屏蔽壳和铆接件。通过为电连接器设置铆接件,并使铆接件与主体屏蔽壳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插接屏蔽壳的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使得在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之间通过铆接件形成稳固的机械连接。由于上述结构之间的铆压连接工艺简单、连接稳固,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组装便利性、良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TYPE-C等电连接器通常需要为电路板设置屏蔽壳,以屏蔽信号干扰。其中,屏蔽壳通常包括对应电连接器插接部分的前端壳体和对应电连接器主体部分的后端壳体,两处壳体通过激光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然而,通过激光焊接而形成的屏蔽壳整体工艺要求高,且在焊接良率和稳固性上均存在问题,影响TYPE-C等电连接器的成本、成品良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便利性、良率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电路板、插接屏蔽壳、主体屏蔽壳和铆接件;
所述插接屏蔽壳和所述主体屏蔽壳围成屏蔽空间,所述电路板组装于所述屏蔽空间;
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第一连接端部,所述插接屏蔽壳包括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配合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铆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铆接件包括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内;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内,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外;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区域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区域铆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多个第一侧壁,多个所述第一侧壁围成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第二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紧固配合腔内;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铆接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可选的,所述铆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或第二连接端部接触配合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干涉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装配合围成所述主体屏蔽壳。
可选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连接芯线,所述连接芯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相对设置的末端,所述末端设有铆爪,所述连接芯线自所述末端伸出,所述铆爪与所述连接芯线固定配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电连接器设置铆接件,并使铆接件与主体屏蔽壳的第一连接端部和插接屏蔽壳的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使得在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之间通过铆接件形成稳固的机械连接。由于上述结构之间的铆压连接工艺简单、连接稳固,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组装便利性、良率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主体屏蔽壳与铆接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铆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铆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TYPE-C等电连接器通常需要为电路板设置屏蔽壳,以屏蔽信号干扰。其中,屏蔽壳通常包括对应电连接器插接部分的前端壳体和对应电连接器主体部分的后端壳体,两处壳体通过激光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然而,通过激光焊接而形成的屏蔽壳整体工艺要求高,且在焊接良率和稳固性上均存在问题,影响TYPE-C等电连接器的成本、成品良率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涉及的电连接器可以是USB-A型连接器、TYPE-B型连接器、TYPE-C型连接器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TYPE-C型连接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电连接器1包括:电路板14、插接屏蔽壳12、主体屏蔽壳11和铆接件13。插接屏蔽壳12和主体屏蔽壳11围成屏蔽空间15,电路板14组装于屏蔽空间15。主体屏蔽壳11包括第一连接端部111,插接屏蔽壳12包括第二连接端部121,第一连接端部111配合于第二连接端部121,铆接件13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
通过为电连接器1设置铆接件13,并使铆接件13与主体屏蔽壳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插接屏蔽壳12的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使得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之间通过铆接件13形成稳固的机械连接。由于上述结构之间的铆压连接工艺简单、连接稳固,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1的组装便利性、良率和使用寿命。此外,由于使用激光焊接等连接工艺固定主体屏蔽壳11和插接屏蔽壳12的过程中,主体屏蔽壳11和插接屏蔽壳12的尺寸较小会降低焊接位置精度,通过铆接件13使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机械连接,避免了激光焊接等连接工艺对电连接器1尺寸的限制,有助于实现电连接器1的小型化。
在通过铆接件13完成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机械固定后,连接可靠性高,可以通过抽检的方式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连接可靠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提升电连接器1的产品良率。在检验得到不良品后,基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为机械连接,便于实现对电连接器1进行回收维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屏蔽壳1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3组装配合围成主体屏蔽壳11。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3为主体屏蔽壳11与插接屏蔽壳12的组装配合提供了组装便利性。如图1、图2所述,上述第一壳体112可以作为主体屏蔽壳11的左半部分,第二壳体113作为主体屏蔽壳11的右半部分,形成左右组装的配合效果。或者,第一壳体112可以作为主体屏蔽壳11的上半部分,第二壳体113作为主体屏蔽壳11的下半部分,形成上下组装的配合效果。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电连接器1还包括连接芯线17,连接芯线17与电路板14电连接,主体屏蔽壳11包括与第一连接端部111相对设置的末端,末端设有铆爪16,连接芯线17自末端伸出,铆爪16与连接芯线17固定配合,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端部111末端的铆爪16实现了对连接芯线17的固定。其中铆爪16可以设置在末端的左侧,末端的右侧设有定位件18,定位件18与连接芯线17配合实现对连接芯线17的定位,定位件18与铆爪16配合实现对连接芯线17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铆接件13可以是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将铆接件13设置成环形结构,以使铆接件13能够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周向提供铆压力,进而实现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及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配合,提升了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固性。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具体配合方式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性实施例实现:
其中,主体屏蔽壳11可以位于电连接器1的主体部分,对应屏蔽电路板14的主要控制电路区域;插接屏蔽壳12可以位于电连接器1的插接部分,对应屏蔽电路板14上用于与外部设备插接配合的电路区域。主体屏蔽壳11的尺寸可以稍大于插接屏蔽壳12的尺寸,以形成屏蔽电路板14不同区域的屏蔽空间1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部111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114,第二连接端部1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紧固配合腔114内。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一连接端部111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设置在第一紧固配合腔114内,且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配合。第二连接端部121的至少一部分结构收容在第一紧固配合腔114中,使得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存在重合部分,将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一连接端部111上,并针对上述重合部分实施铆压,即可实现环形结构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配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部111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114,第二连接端部121包括第一区域1211和第二区域1212,第一区域1211设置在第一紧固配合腔114内,第二区域1212设置在第一紧固配合腔114外。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区域1212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区域1212铆压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结构套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第二区域1212上,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存在接触配合关系。环形结构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区域1212铆压配合,使得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第二区域1212分别与环形结构实现固定连接,进而固定了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
在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部11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侧壁1111,多个第一侧壁1111围成第一紧固配合腔114。当环形结构套在第一连接端部111上时,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多个第一侧壁1111能够在与环形结构铆压配合时抱紧,从而压紧组装于第一紧固配合腔114中的第二连接端部121,提升环形结构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效果。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端部121可以与第一侧壁1111过盈配合,在套设环形结构前通过第二连接端部121与第一侧壁1111的配合实现对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定位组装,便于后续的铆压操作。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端部121包括第二紧固配合腔122,第一连接端部1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内,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二连接端部121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插接屏蔽壳12的第二连接端部121设置第二紧固配合腔122,使第一连接端部1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内,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配合。具体的,第一连接端部111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内,且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配合。第一连接端部111的至少一部分结构收容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中,使得第二连接端部121和第一连接端部111也存在重合部分,将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二连接端部121上,并针对上述重合部分实施铆压,即可实现环形结构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配合。
在再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端部121包括第二紧固配合腔122,第一连接端部1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内,环形结构套设在第二连接端部121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第一连接端部111包括第三区域1112和第四区域1113,第三区域1112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内,第四区域1113设置在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外。环形结构套设在第四区域1113和第二连接端部121上,且环形结构与第二连接端部121和第四区域1113铆压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结构套在第二连接端部121和第一连接端部111的第四区域1113上,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存在接触配合关系。环形结构分别与第二连接端部121和第四区域1113铆压配合,使得第二连接端部121和第一连接端部111的第四区域1113分别与环形结构实现固定连接,进而固定了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
在图6、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部121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侧壁(未标注),多个第二侧壁围成第二紧固配合腔122。当环形结构套在第二连接端部121上时,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多个第二侧壁能够在与环形结构铆压配合时抱紧,从而压紧组装于第二紧固配合腔122中的第一连接端部111,提升环形结构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效果。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可以与第二侧壁过盈配合,在套设环形结构前通过第一连接端部111与第二侧壁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定位组装,便于后续的铆压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铆接件13还可以是弧形结构132、平板结构131或同时包含弧形结构132和平板结构131。当铆接件13为弧形结构132时,弧形结构132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弯折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弯折区域,以实现对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弯折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弯折区域的铆压配合。铆接件13可以包括多个弧形结构132,以实现对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多个弯折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多个弯折区域进行铆压固定。
当铆接件13为平板结构131时,平板结构131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平面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平面区域,以实现对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平面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平面区域的铆压配合。铆接件13可以包括多个平板结构131,以实现对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多个平面区域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多个平面区域进行铆压固定。
当铆接件13既包括平板结构131又包括弧形结构132时,如图8所示,可以由平板结构131和弧形结构132围成带有开口133的开环结构,开环结构能够环绕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部分周向,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环形结构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铆压效果。且开环结构带有开口133,带有开口133的开环结构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的配合灵活性更高,能够兼容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的尺寸误差,降低尺寸误差、配合误差对铆接件13与第一连接端部111、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效果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铆接件1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金属材质能够为铆接件13提供足够的强度,以确保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尤其的,铆接件13可以的材质可以为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铆接件13包括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接触配合的内侧面,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干涉凸起134结构。干涉凸起134结构有助于在铆接件13和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或第二连接端部121之间形成硬干涉,获得更好的铆压效果。上述干涉凸起134可以是点状凸起,也可以是条状凸起等形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上述电连接器1可以与电子设备2配合使用,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2上设有插接口21,电连接器1包括插接端,插接端与插接口21配合实现了电连接器1与电子设备2的连接。其中,插接端可以由插接屏蔽壳12和设置在插接屏蔽壳12的屏蔽空间15中的电路板14构成,在插接端受推力插入插接口21配合时,主体屏蔽壳11和插接屏蔽壳12之间形成推力,电路板14上的引脚与电子设备2的插接口21内的引脚接触以实现连接;在插接端受拉力拔出插接口21时,主体屏蔽壳11和插接屏蔽壳12之间形成拉力,电路板14上的引脚与电子设备2的插接口21内的引脚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2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或医疗终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上述电连接器1包括铆接件13,铆接件13与主体屏蔽壳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和插接屏蔽壳12的第二连接端部121铆压配合,使得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1之间通过铆接件13形成稳固的机械连接。由于上述结构之间的铆压连接工艺简单、连接稳固,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1的组装便利性、良率以及电连接器1与电子设备2插拔配合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插接屏蔽壳、主体屏蔽壳和铆接件;
所述插接屏蔽壳和所述主体屏蔽壳围成屏蔽空间,所述电路板组装于所述屏蔽空间;
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第一连接端部,所述插接屏蔽壳包括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配合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所述铆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包括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内;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内,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外;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区域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区域铆压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包括多个第一侧壁,多个所述第一侧壁围成所述第一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第二紧固配合腔;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紧固配合腔内;
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上,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铆压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或第二连接端部接触配合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干涉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装配合围成所述主体屏蔽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芯线,所述连接芯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体屏蔽壳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相对设置的末端,所述末端设有铆爪,所述连接芯线自所述末端伸出,所述铆爪与所述连接芯线固定配合。
CN202020214984.4U 2020-02-26 2020-02-26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1208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4984.4U CN211208813U (zh) 2020-02-26 2020-02-2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4984.4U CN211208813U (zh) 2020-02-26 2020-02-2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813U true CN211208813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4984.4U Active CN211208813U (zh) 2020-02-26 2020-02-2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10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5008757U (zh) 连接器
US9425564B2 (en) Connector
CN113745902B (zh) 连接器
US9438000B2 (en) Shield connector for a shield cable
US1060839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7079122A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US105300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495905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107546502B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CN21718255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CN10791067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07526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1208813U (zh) 电连接器
CN111342265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542931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20510374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WO2020098499A1 (zh) 电池产品及其装配方法
US202301045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8215819U (zh)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US20210083424A1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280275U (zh) 一种Fakra90°弯头连接器
CN220797171U (zh) 一种侧插式连接器
CN115207664B (zh) 一种方便正反插拔的小型化继电器连接插座
CN21690360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