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629U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629U
CN211208629U CN202020067151.XU CN202020067151U CN211208629U CN 211208629 U CN211208629 U CN 211208629U CN 202020067151 U CN202020067151 U CN 202020067151U CN 211208629 U CN211208629 U CN 211208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ic core
heating
pol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71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燕飞
张中林
张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71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8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62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0341 priority patent/WO202113965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其中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一层电芯组件,至少一层电芯组件设在壳体内,电芯组件包括多个极芯组,每层电芯组件的多个极芯组串联连接,当所述电芯组件为多层时,多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电连接;加热片,加热片设在壳体内且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在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加热片,且加热片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加热片在对电芯组件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芯在低温冷启动工况下工作时,电芯内部的温度相对较低,造成内部电阻较大,电芯的供电能力较弱。相关技术中,相邻两个串联的电池之间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将热量传递到电池的外壳体上,然后在通过壳体传递给内部的电芯,这种方式的存在导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无法有效的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具有供电能力强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一层电芯组件,所述至少一层电芯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极芯组,每层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极芯组串联连接,当所述电芯组件为多层时,多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电连接;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电芯组件导热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在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加热片,且加热片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加热片在对电芯组件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的高电压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极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所述极芯组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盖板设于本体相对的两端以封闭所述本体的内部空间,两个所述盖板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通讯端子,所述通讯端子与每个所述极芯组均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给所述加热片供电的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与所述通讯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设有多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所述加热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为偶数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串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多个绝缘膜,多个所述绝缘膜分别一一对应包裹多个所述极芯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加热片,且加热片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加热片在对电芯组件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的高电压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上述电池模组或包括上述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电池模组或包括上述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在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加热片,且加热片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加热片在对电芯组件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的高电压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上述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包括上述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通过在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加热片,且加热片与电芯组件导热连接,加热片在对电芯组件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的高电压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未视出;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的电池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0,
壳体1,本体11,
盖板12,
电极端子13,正电极131,负电极132,
通讯端子14,
电芯组件2,极芯组21,
极芯211,
加热片3,
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包括:壳体1、电芯组件2和加热片3。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组件2设在壳体1内。壳体1对电芯组件2具有保护作用,壳体1可以将外部的灰尘或者液体与电芯组件2间隔开,由此可以保证电芯组件2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组件2至少设有一层,当电芯组件2为多层时,多层电芯组件之间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设置一层电芯组件2、两层电芯组件2、三层电芯组件2、四层电芯组件2或者更多层电芯组件2,由此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电池100的蓄电能力的需要。例如,电芯组件2可以为两层。两层电芯组件2层叠设置,由此不仅可以提升两层电芯组件2排列的规整性,还可以减少两层电芯组件2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电池100的小型化。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电芯组件2为多层,多层电芯组件2之间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组件2包括多个极芯组21,每个极芯组21包括至少一个极芯211。可以理解的是,每层电芯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极芯组21、三个极芯组21、四个极芯组21或者更多个极芯组21,由此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电压的需求。具体地,每个极芯组21可以包括一个极芯211、两个极芯211、三个极芯211或者更多极芯2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极芯211为电池领域常用的极芯211,极芯211以及极芯组21为电池100的壳体1内部的组成部分,而不能被理解为电池100本身。极芯211可以是卷绕形成的,也可以是叠片的方式制成的。一般情况下,极芯211至少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及电解液,极芯211一般是指未完全密封的组件。因而,本实用新型提到的电池100为单体电池100,不能因其包含多个极芯211,而将其简单的理解为电池模组或电池100组。在本实用新型中,极芯组21可以是由一个单独的极芯211构成,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极芯211,且至少两个极芯211并联连接,构成极芯组21。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每层电芯组件2的多个极芯组21串联连接,可以实现电池100的高电压,并减小制造工艺和成本。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电池的高电压,通常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进行串联。然而,相邻两个串联的电池之间在相接处需要通过额外设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从而导致电池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导致动力电池包的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安装结构占用了电池包较多的包体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增加,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极芯组21的串联方式可以为相邻极芯组21间串联连接,实现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相邻极芯组21上的电流引出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额外的导电部件实现电连接,即,相邻两个极芯组21之间可以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间接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电芯组件2设有两层,每层电芯组件2包括六个极芯组21,六个极芯组21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且串联连接,每个极芯组21包括一个极芯211。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片3设在壳体1内且与电芯组件2导热连接。加热片3具有加热升温的作用,利用加热片3可以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使电芯组件2的温度升高,从而减少电池100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供电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均设在壳体1内,且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存在导热连接的关系。加热片3在对电芯组件2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1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2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效率,进而可以快速的降低电池100在低温条件下的电阻。此外,加热片3集成于电池100内部,相对于在电池100外部布置加热片3,结构更简单,不受电池100外界其它相邻装配零件的影响,更安全可靠。
其中,导热连接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导热材料连接。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通过导热胶导热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加热片3直接与极芯组接触,由此热损失更小,热传递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通过在电池100的壳体1内设置加热片3,且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导热连接,加热片3在对电芯组件2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1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2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100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21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100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100的高电压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组件2的多个极芯组21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极芯组21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沿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极芯组21的两侧。其中,第一方向为电池100的长度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极芯组21在串联连接时,需要将每个极芯组21的相对独立的电路串联,通过在每个极芯组21上设置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利用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可以实现相邻两个极芯组21之间的串联连接,而且连接难度相对较低,连接效率相对较高。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中的一个为极芯组21的正极耳,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中的另一个为极芯组21的负极耳,相邻两个极芯组21在串联连接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极芯组21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另一个极芯组21的第二电极引出件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极芯组21含有多个极芯211,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可以是由正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第二电极引出部件可以是由负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或者,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可以是由负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第二电极引出部件可以是由正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名称区分,并不用于限定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本体11和盖板12,盖板12为两个,两个盖板12设于本体11相对的两端以封闭本体11的内部空间,两个盖板1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13。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敞开口,两个盖板12分别设在本体11的两端以封堵敞开口,以实现将本体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隔离开。其中,本体11和盖板12的结构较为简单,由此,可以简化壳体1结构的复杂度,降低壳体1的制造难度,提升壳体1的生产效率,减少壳体1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本体11和两个盖板12可以为三个独立的部件,本体11和两个盖板12可以分开制造,由此可以降低壳体1的加工难度,提升壳体1的生产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1和两个盖板12中的一个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减少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壳体1的结构强度,保证壳体1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电极端子13包括正电极131和负电极132(结合图3)。可以理解的是,正电极131和负电极132可以与外部电路连接,以实现电池100的充放电。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正电极131和负电极132可以与外部的电源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对电池100的充电。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正电极131和负电极132可以通过电路与耗电元件(例如电机)连接,从而为耗电元件的提供电力支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设置有电极端子13的盖板12上还设置有通讯端子14,通讯端子14与每个极芯组21均电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给加热片3供电的供电线路,供电线路与通讯端子14电连接。通讯端子14可以用于检测每个极芯组21的状态信息(例如,电压、温度等)。通过将电极端子13和通讯端子14设置在一个盖板12上,可以提升连接线路分布的整洁性,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与外部线路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通过在通讯端子14设置用于给加热片3供电的供电线路,由此不再需要在盖板12上单独布置供电线路,使得电池100的线路更简洁、高效,同时也更为可靠。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供电线路也可以单独布置在盖板12上。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供电线路包括多组通讯针脚,多组通讯针脚设在通讯端子14内,其中多组通讯针脚包括与加热片3的正极电连接的正针脚和与加热片3的负极电连接的负针脚。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稳定是电池100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中,相关技术中的电池100采用独立的电池100串/并联形成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从而可以在每个电池100的外部对每个电池100进行采样,而如果将多个极芯组21串联设置在电池100的壳体1内时,在电池100的外部采样时无法监测到每个极芯组21的工作状况;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与每个极芯组21均电连接通讯端子14,可以对壳体1内部的每一个极芯组21进行采样,以监控到每一个极芯组21的状态进而确保电池100的安全稳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通讯端子14设在本体11或者与设有电极端子13的盖板12相对的盖板12上。由此,可以根据电池100的型号、尺寸已经应用的环境将通讯端子14设在本体11或者与设有电极端子13的盖板12相对的盖板12。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通讯端子14设在本体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芯组件2设有多层,相邻的两层电芯组件2之间设有加热片3。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片3两面产生的热量均被电芯组件2吸收利用,由此可以提升加热片3的热量利用率。此外,仅需要设置一个加热片3便可以实现对两层电芯组件2的加热,由此可以减少加热片3的使用数量,有利于减小电池100的厚度,从而可以实现电池100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电芯组件2为偶数层,相邻的两层电芯组件2之间串联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芯组件2可以为2层、4层、6层或者更多层。通过将相邻的两层电芯组件2之间串联连接,可以提供预定的电压,而且串联连接也相对简单,同时可以减少占用的内部空间。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电芯组件2为偶数层,相邻的两层电芯组件2之间串联连接,且相邻两层极芯组21的正负极排布相反。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电芯组件2也可以为奇数层。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电芯组件2为3层,第一层电芯组件2与第二层电芯组件2并联连接后与第三层电芯组件2串联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电芯组件2为三层,第一层的极芯组21和第二层的极芯组21的正负极排布相同,第三层的极芯组21的正负极与第一及第二层的极芯组的正负极排布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芯组件2还包括多个绝缘膜,多个绝缘膜分别一一对应包裹多个极芯组21。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极芯组21外设置有一个绝缘膜,可以向绝缘膜内注入电解液,这样每个极芯组21之间不共用电解液,不会出现内部短路,且电解液不会因为电位差而分解。
其中,绝缘膜具有一定的绝缘性以及耐电解液腐蚀性,绝缘膜的材料不作特殊限制,只要能够绝缘以及不与电解液反应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膜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极芯组21外包裹有一个绝缘膜时,加热片3与绝缘膜直接接触或者两者之间设置有导热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电池100包括两层电芯组件2,每层电芯组件2均包括多个极芯组21,每层电芯组件2的多个极芯组2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41串联连接,两层电芯组件2中相同一端的两个极芯组21通过第二连接件42连接以使两层电芯组件2串联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串联连接的多个极芯组21可以实现电芯组件2蓄电能力的最大化,由此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能。利用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可以实现多个极芯组21的串联连接,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可以降低多个极芯组21的连接结构的复杂度,由此可以提升多个极芯组21连接的可靠性和连接装配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包括两层电芯组件2,每层电芯组件2均包括多个极芯组21,两层电芯组件2中的极芯组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两层电芯组件2中一一对应的两个极芯组21并联后与其余并联后的极芯组21串联。其中,两个极芯组21并联可以提升电池100的蓄能量。加热片3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子加热片3,多个子加热片3与每层电芯组件2中的多个极芯组21一一对应,且子加热片3位于两层电芯组件2中一一对应的两个极芯组2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子加热片3可以分别用于多个极芯组21的加热,由此可以实现对多个极芯组21的分别加热。此外,当其中一个子加热片3损坏时,可以仅更换对应的子加热片3而不需要将整个加热片3均更换,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片3后续检测和维修的难度以及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盖板12均与本体1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具有工艺简单和易于连接的优点,通过焊接连接可以实现两个盖板12与本体11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两个盖板12与本体11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体11为一体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本体11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本体11的装配效率,保证本体11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壳体1为铝件。铝件可以为内部的电芯组件2提供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铝件还提供良好的导热功能。此外,铝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有利于降低电池100的整体重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电池10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外壳和电池100,电池100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100容纳在第一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100的壳体1内设置加热片3,且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导热连接,加热片3在对电芯组件2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1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2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100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21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100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100的高电压需求。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电池模组或包括上述电池10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电池包包括第二外壳和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容纳在第二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在电池100的壳体1内设置加热片3,且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导热连接,加热片3在对电芯组件2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1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2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100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21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100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100的高电压需求。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包括上述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通过在电池100的壳体1内设置加热片3,且加热片3与电芯组件2导热连接,加热片3在对电芯组件2加热时,不再需要通过壳体1进行导热,由此可以实现对电芯组件2的直接加热,从而提升了对电芯组件2的加热效率,有效的减少了低温条件下电池100内部的电阻,进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供电能力。此外,多个极芯组21串联连接,还可以实现电池100的高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100的高电压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至少一层电芯组件,所述至少一层电芯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极芯组,每层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极芯组串联连接,当所述电芯组件为多层时,多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电连接;
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电芯组件导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极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所述极芯组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盖板设于本体相对的两端以封闭所述本体的内部空间,两个所述盖板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通讯端子,所述通讯端子与每个所述极芯组均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给所述加热片供电的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与所述通讯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设有多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所述加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为偶数层,相邻的两层所述电芯组件之间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多个绝缘膜,多个所述绝缘膜分别一一对应包裹多个所述极芯组。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或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CN202020067151.XU 2020-01-10 2020-01-10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Active CN211208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7151.XU CN2112086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PCT/CN2021/070341 WO2021139654A1 (zh) 2020-01-10 2021-01-05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7151.XU CN2112086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629U true CN211208629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7151.XU Active CN2112086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629U (zh)
WO (1) WO20211396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654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WO2022062608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989B (zh) * 2017-04-26 2019-05-0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07170925A (zh) * 2017-04-26 2017-09-1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428137A (zh) * 2017-08-30 2019-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0518156B (zh) * 2019-10-23 2020-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2701412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1208629U (zh) * 2020-01-10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654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WO2022062608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4361630A (zh) * 2020-09-27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9654A1 (zh)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41144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KR101053208B1 (ko) 용접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JP3729164B2 (ja) 自動車用電池
CN104285315B (zh) 具有高效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EP2423928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unit
CN110140233A (zh) 电池系统及包括其的车辆
JP4211769B2 (ja) 自動車用電池
KR101161135B1 (ko) 중대형 전지모듈
US20150072205A1 (en) Battery assembly having single electrode terminal connection part
WO2020252803A1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US8790811B2 (en) Flat-wou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cell and flat-wou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module
KR101898295B1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70034560A (ko) 배터리 모듈
WO2021139649A1 (zh) 电池, 电池模组, 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CN211208629U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EP3933993B1 (en) Battery,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cell installation method
KR2012005359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단위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17314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3113692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0911172B (zh) 一种软包超级电容器模组
CN113140851A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
CN112117426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7035899U (zh)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112117425A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KR20230082218A (ko) 이차전지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