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213U -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213U
CN211208213U CN201921389539.5U CN201921389539U CN211208213U CN 211208213 U CN211208213 U CN 211208213U CN 201921389539 U CN201921389539 U CN 201921389539U CN 211208213 U CN211208213 U CN 211208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binding post
connecting terminal
pcb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95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诗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y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y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y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y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95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8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机构、线圈机构、PCB板、连接机构、导孔,所述支撑机构外部设置有所述线圈机构,所述线圈机构下侧设置有所述PCB板,所述PCB板和所述线圈机构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机构,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所述导孔。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连接线圈机构和PCB板,不需要点胶,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中线圈与底板需要点胶才能固定的问题,节约了工时及材料,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安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对产生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发生的作用,叫做“自感“,即导线自己产生的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磁场,这个磁场又进一步影响了导线中的电流;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的其他导线产生的作用,叫做“互感“。
在常见的线圈和PCB板的连接方式中,都是使用点胶的方式对线圈和PCB板之间进行连接,这样需要增设涂胶的工艺,就回增加加工的时长,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机构、线圈机构、PCB板、连接机构、导孔,所述支撑机构外部设置有所述线圈机构,所述线圈机构下侧设置有所述PCB板,所述PCB板和所述线圈机构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机构,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所述导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内芯、支撑座,所述第一内芯和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所述线圈机构包括铜线圈、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所述铜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内芯外侧,所述铜线圈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通过焊接和所述铜线圈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焊点。
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内芯和所述支撑座起安装作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内芯和所述支撑座保证了所述线圈机构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排第二内芯,所述线圈机构包括铜线圈、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内芯外侧设置有所述铜线圈,所述铜线圈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通过焊接和所述铜线圈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焊点。
如此设置,所述第二内芯起安装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点通过焊接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焊点起连接作用,通过焊接保证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焊点通过焊接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第二焊点起连接作用,通过焊接保证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孔和所述PCB板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所述导孔起安装作用,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连接线圈机构和PCB板,不需要点胶,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中线圈与底板需要点胶才能固定的问题,节约了工时及材料,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的实施例1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的实施例1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的实施例2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的实施例2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机构;2、线圈机构;3、PCB板;4、第一焊点;5、第二焊点;6、导孔;7、连接机构;11、第一内芯;12、支撑座;13、第二内芯;21、铜线圈;22、第一接线端子;23、第二接线端子;24、第三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机构1、线圈机构2、PCB板3、连接机构7、导孔6,支撑机构1外部设置有线圈机构2,线圈机构2下侧设置有PCB板3,PCB板3和线圈机构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7,PCB板3上设置有导孔6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机构1包括第一内芯11、支撑座12,第一内芯11和支撑座12一体成型,线圈机构2包括铜线圈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铜线圈21缠绕在第一内芯11外侧,铜线圈21下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22,第一接线端子22一侧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23,第二接线端子23一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子24,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通过焊接和铜线圈21连接,连接机构7包括第一焊点4,第一内芯11和支撑座12起安装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内芯11和支撑座12保证了线圈机构2的安装稳定性;第一焊点4通过焊接和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连接,第一焊点4起连接作用,通过焊接保证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导孔6和PCB板3一体成型,导孔6起安装作用,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工作原理:将铜线圈21上的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分别对准PCB板3上的导孔6,在锡焊枪分别在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相对于PCB板3的上下端焊接出第一焊点4,即可完成线圈机构2相对于PCB板3的连接,无需使用点胶,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优选的:支撑机构1包括排第二内芯13,线圈机构2包括铜线圈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第二内芯13外侧设置有铜线圈21,铜线圈21下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22,第一接线端子22一侧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23,第二接线端子23一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子24,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通过焊接和铜线圈21连接,连接机构7包括第二焊点5,第二内芯13起安装作用;第二焊点5通过焊接和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连接,第二焊点5起连接作用,通过焊接保证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导孔6和PCB板3一体成型,导孔6起安装作用,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工作原理,将铜线圈21上的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分别对准PCB板3上的导孔6,使用锡焊枪将铜线圈21和PCB板3之间焊接出第二焊点5,即可完成线圈机构2相对于PCB板3的连接,无需使用点胶,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线圈机构(2)、PCB板(3)、连接机构(7)、导孔(6),所述支撑机构(1)外部设置有所述线圈机构(2),所述线圈机构(2)下侧设置有所述PCB板(3),所述PCB板(3)和所述线圈机构(2)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机构(7),所述PCB板(3)上设置有所述导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第一内芯(11)、支撑座(12),所述第一内芯(11)和所述支撑座(12)一体成型,所述线圈机构(2)包括铜线圈(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所述铜线圈(21)缠绕在所述第一内芯(11)外侧,所述铜线圈(21)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通过焊接和所述铜线圈(21)连接,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第一焊点(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排第二内芯(13),所述线圈机构(2)包括铜线圈(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三接线端子(24),所述第二内芯(13)外侧设置有所述铜线圈(21),所述铜线圈(21)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通过焊接和所述铜线圈(21)连接,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第二焊点(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点(4)通过焊接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点(5)通过焊接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3)、所述第三接线端子(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孔(6)和所述PCB板(3)一体成型。
CN201921389539.5U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Active CN211208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539.5U CN211208213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539.5U CN211208213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213U true CN211208213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9539.5U Active CN211208213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5122B (zh) 微型屏蔽磁性部件
JP3624766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CN211208213U (zh)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CN213025644U (zh) 一种扼流圈结构及使用其的空调
CN211181909U (zh) 一种电源模块
JP3142501U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2138640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07052391U (zh) 一种smd大电流电感器
CN215896148U (zh) 组合式电感
CN217982990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设备组合电感器
CN206697313U (zh) 一种电感
EP2624261B1 (en) Multi-inductor usable with slim fla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21518339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一体化磁环电感
CN214505215U (zh) 一体集成伺服器变压器
CN116364391B (zh) 一种电感支撑架及电感封装结构
CN210110481U (zh) 一种smt功率电感基座
CN210778155U (zh) 超小型贴片共模电感
CN220065322U (zh) 一种共模电感器
CN213583364U (zh) 一种适用于贴片式电感的底座
CN220509834U (zh) 一种无底座共模电感器
CN217035355U (zh) 一种免焊接组合型的小型电感器
CN209591771U (zh)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CN215342255U (zh) 一种磁芯凸台sq扁平线共模电感
CN209880311U (zh) 一种扁平线uc共模电感制造装置
CN220253014U (zh) 一种电感引线的限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