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1771U -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1771U
CN209591771U CN201822086246.1U CN201822086246U CN209591771U CN 209591771 U CN209591771 U CN 209591771U CN 201822086246 U CN201822086246 U CN 201822086246U CN 209591771 U CN209591771 U CN 209591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ight sides
embedded
element board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62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高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lu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lu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lu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lu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62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1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1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17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该种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骨架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支板,且骨架底端设置有元件板,支板底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且支脚底端内侧均开有卡槽,卡槽分别卡接于元件板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且元件板内部均匀嵌入设置有若干条电路,元件板顶端均匀嵌入设置有至少三个电子元件,且元件板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连接孔,从而将电流调整到一个适宜的电压再进行传输,线圈不易被拨乱,减少电感器损坏的几率,即解决了现有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绕组容易被高强的电压烧坏,铜丝在使用过程中被拨动而导致相互堆积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
现有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线圈在电感器中充当绕组结构,将电能转换为磁能,但由于输入的电流电压幅不稳定,电流直接被输入到绕组中进行处理,绕组容易被高强的电压烧坏,其次,由于绕组是由多圈铜丝缠绕制成,铜丝的有序排布对电感器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铜丝在使用过程中被拨动而导致相互堆积,那么铜丝之间就不能够良好的传导电流,让电流形成回路,从而导致电感器损坏,故而,我们提出电流首先在元件板中进行处理,将电流调整到一个适宜的电压再进行传输,线圈不易被拨乱,防止线圈之间堆积导致电流无法传导,减少电感器损坏的几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具备电流首先在元件板中进行处理,将电流调整到一个适宜的电压再进行传输,线圈不易被拨乱,防止线圈之间堆积导致电流无法传导,减少电感器损坏的几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绕组容易被高强的电压烧坏,铜丝在使用过程中被拨动而导致相互堆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所述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包括:
骨架,所述骨架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支板,且骨架底端设置有元件板,所述支板底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且支脚底端内侧均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分别卡接于元件板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且元件板内部均匀嵌入设置有若干条电路,所述元件板顶端均匀嵌入设置有至少三个电子元件,且元件板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连接孔,所述元件板底端左右两侧且位于连接孔底端均嵌入设置有焊接柱;
限位槽,所述骨架外壁四侧呈环绕均匀开有至少九个限位槽,且限位槽内均嵌入设置有线圈,所述骨架内部且位于限位槽内侧嵌接有磁环,且磁环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放电口,所述支板左右两侧均嵌接有电缆筒,且电缆筒末端均贯穿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底端均焊接于连接孔中。
进一步优点,所述电子元件由电阻、电容和晶体等结构组成,且电路为覆铜走线,所述电子元件之间通过电路电性连接,且焊接柱由锡丝制成。
进一步优点,所述支脚的长度至少为4mm,且连接孔内壁与焊接柱之间传导电流。
进一步优点,所述限位槽的深度至少为1mm,且线圈之间环绕于限位槽,所述线圈内侧均与磁环相接触。
进一步优点,所述连接线顶端通过贯穿电缆筒与放电口连接,且连接线均内由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组成,所述连接线的火线和零线嵌入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放电口中。
进一步优点,所述磁环左右两侧均被支板遮挡,且磁环由铁氧体磁芯组成。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在电感器接电进行使用时,通过焊接柱将电感器的电流传导至元件板中,电流随着电路的排布分别经过电子元件中,通过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容和晶体处理电流,电容起到调谐回路、能量转换和控制电路的作用,而电阻起到可阻碍电流中的高强电压,抑制电流的电压幅,稳定电流,从而电流首先在元件板中进行处理,将电流调整到一个适宜的电压再进行传输。
2、该种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连接线将电流带入到放电口,电流从放电口进入磁环内,且磁环会将电流分别导至线圈中,通过多圈线圈让电流形成回流,由于磁环的材质良好,可有效提高线圈的电感量和提高线圈的品质,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加上线圈之间均嵌入在限位槽中,并且限位槽的深度较深,线圈不易被拨乱,防止线圈之间堆积导致电流无法传导,减少电感器损坏的几率,且更方便组装线圈,绕组线圈均可沿限位槽进行缠绕,提高组装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中:1支板、2连接线、3线圈、4限位槽、5磁环、6放电口、7电缆筒、8支脚、9元件板、10卡槽、11电路、12焊接柱、13电子元件、14连接孔、15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包括:
骨架15,骨架15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支板1,且骨架15底端设置有元件板9,支板1底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8,且支脚8底端内侧均开有卡槽10,卡槽10分别卡接于元件板9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且元件板9内部均匀嵌入设置有若干条电路11,元件板9顶端均匀嵌入设置有至少三个电子元件13,且元件板9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连接孔14,元件板9底端左右两侧且位于连接孔14底端均嵌入设置有焊接柱12,在使用电感器之前,先将结构整体安装进电感器内部,电子元件13由电阻、电容和晶体等结构组成,且电路11为覆铜走线,电子元件13之间通过电路11电性连接,且焊接柱12由锡丝制成,首先厂家在生产电路11时,可根据电路11的走势设计图制作排布覆铜走线,并将元件板9放置在电感器内电路板中相对应的位置,然后使用电烙铁热熔焊接柱12,焊接柱12经过高温处理后溶解在电路板中,可将元件板9轻碰电路板,让焊接柱12被溶解的一段与电路板黏合,待冷却成型后完成元件板9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整体被嵌入到电感器内,而在电感器接电进行使用时,由于焊接柱12材质本身可传导电流,通过焊接柱12将电感器的电流传导至元件板9中,电流随着电路11的排布分别经过电子元件13中,通过电子元件13中的电阻、电容和晶体处理电流,由于电流在电磁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电路11作为导体有了介质,则电流移动而使得电流累积在导体上,电流的累积储存在电容12中,起到调谐回路、能量转换和控制电路的作用,而电流在导体中运动时,会受到分子和原子等其他粒子的碰撞与摩擦,碰撞和摩擦的结果形成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从而形成电阻,电阻可阻碍电流中的高强电压,抑制电流的电压幅,稳定电流,从而电流首先在元件板9中进行处理,将电流调整到一个适宜的电压再进行传输,而不是直接进入骨架15中的元件结构中进行电流的转换,支脚8的长度至少为4mm,且连接孔14内壁与焊接柱12之间传导电流,通过支脚8将骨架15整体部分抬起,防止骨架15中的元件受到元件板9工作过程中的高温影响而导致烧断,在骨架15下方设置电流处理结构,避免骨架15中的元件被高电压烧坏;
本实施例中限位槽4,骨架15外壁四侧呈环绕均匀开有至少九个限位槽4,且限位槽4内均嵌入设置有线圈3,骨架15内部且位于限位槽4内侧嵌接有磁环5,且磁环5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放电口6,支板1左右两侧均嵌接有电缆筒7,且电缆筒7末端均贯穿设置有连接线2,连接线2底端均焊接于连接孔14中,当元件板9中的电流被处理完毕后,连接线2通过连接口14接触元件板9,元件板9中的电流传导至连接线2中,连接线2顶端通过贯穿电缆筒7与放电口6连接,且连接线2均内由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组成,连接线2的火线和零线嵌入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放电口6中,而连接线2将电流带入到放电口6,电流从放电口6进入磁环5内,磁环5左右两侧均被支板1遮挡,且磁环5由铁氧体磁芯组成,限位槽4的深度至少为1mm,且线圈3之间环绕于限位槽4,线圈3内侧均与磁环5相接触,通过支板1支撑骨架15结构,且磁环5会将电流分别导至线圈3中,通过多圈线圈3让电流形成回流,由于线圈3的电感量大小与有无磁性有关,磁环5与线圈3将电流转换成为磁能并进行传输,加上铁氧体磁芯的材质相比其他的磁金属较好,可提高电感量和线圈3的品质因素,有效提高线圈3的电感量和提高线圈3的品质,提高线圈3的使用寿命,加上线圈3之间均嵌入在限位槽4中,并且限位槽4的深度较深,线圈3不易被拨乱,防止线圈3之间堆积导致电流无法传导,减少电感器损坏的几率,且更方便组装线圈3,绕组线圈3均可沿限位槽4进行缠绕,提高组装方便性。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支板、2连接线、3线圈、4限位槽、5磁环、6放电口、7电缆筒、8支脚、9元件板、10卡槽、11电路、12焊接柱、13电子元件、14连接孔、15骨架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仪器:
线圈为LG-043型号;
元件板为EN8F2501型号;
电路为AO3400型号;
电子元件为GUICKER型号;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15),所述骨架(15)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支板(1),且骨架(15)底端设置有元件板(9),所述支板(1)底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8),且支脚(8)底端内侧均开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分别卡接于元件板(9)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且元件板(9)内部均匀嵌入设置有若干条电路(11),所述元件板(9)顶端均匀嵌入设置有至少三个电子元件(13),且元件板(9)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连接孔(14),所述元件板(9)底端左右两侧且位于连接孔(14)底端均嵌入设置有焊接柱(12);
限位槽(4),所述骨架(15)外壁四侧呈环绕均匀开有至少九个限位槽(4),且限位槽(4)内均嵌入设置有线圈(3),所述骨架(15)内部且位于限位槽(4)内侧嵌接有磁环(5),且磁环(5)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放电口(6),所述支板(1)左右两侧均嵌接有电缆筒(7),且电缆筒(7)末端均贯穿设置有连接线(2),所述连接线(2)底端均焊接于连接孔(1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13)由电阻、电容和晶体组成,且电路(11)为覆铜走线,所述电子元件(13)之间通过电路(11)电性连接,且焊接柱(12)由锡丝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8)的长度至少为4mm,且连接孔(14)内壁与焊接柱(12)之间传导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的深度至少为1mm,且线圈(3)之间环绕于限位槽(4),所述线圈(3)内侧均与磁环(5)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2)顶端通过贯穿电缆筒(7)与放电口(6)连接,且连接线(2)均内由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组成,所述连接线(2)的火线和零线嵌入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放电口(6)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5)左右两侧均被支板(1)遮挡,且磁环(5)由铁氧体磁芯组成。
CN201822086246.1U 2018-12-12 2018-12-12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1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6246.1U CN209591771U (zh) 2018-12-12 2018-12-12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6246.1U CN209591771U (zh) 2018-12-12 2018-12-12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1771U true CN209591771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9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624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1771U (zh) 2018-12-12 2018-12-12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1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91771U (zh) 电感器嵌入式电流性能稳定的线圈
CN204480854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
CN204578339U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211699886U (zh) 一种非耦合电感排
CN205177530U (zh) 贴片电感
CN208225643U (zh) 一种大电流扁平线共模电感
CN206148233U (zh) 一种防止短路的共模电感
CN205810511U (zh) 一种共模电感
CN207611671U (zh) 一种便于线圈更换的变压器
CN203338941U (zh) 一种ee型变压器
CN112216488A (zh) 扁线插脚电感
CN202977060U (zh) 电磁感应装置
CN216311525U (zh) 一种具有防脱锡效果的电感器
CN207233498U (zh) 一种sq扁平线共模电感
CN215342255U (zh) 一种磁芯凸台sq扁平线共模电感
CN205810514U (zh) 一种改变功率的贴片电感
CN109659123A (zh) 一种五加五pin立式带挡板高频变压器骨架
CN210778155U (zh) 超小型贴片共模电感
CN213303865U (zh) 扁线插脚电感
CN212411760U (zh) 一种大电流电炉变压器的侧出线结构
CN219958748U (zh) 一种侧面排布出线的电抗器
CN204668076U (zh) 共模电感器
CN210778211U (zh) 大电流互感器
CN220691845U (zh) 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接线端子及接线排结构
CN217640955U (zh) 一种带有屏蔽罩的中周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