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3811U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3811U
CN211203811U CN201922336020.7U CN201922336020U CN211203811U CN 211203811 U CN211203811 U CN 211203811U CN 201922336020 U CN201922336020 U CN 201922336020U CN 211203811 U CN211203811 U CN 211203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ight source
surface portion
light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60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慎一
山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3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3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的照明器具。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32);基台,具有配置光源(32)的底面部(331)及从底面部(331)的两端竖立设置的侧面部(332);以及透光罩(34),具有将光源(32)覆盖的罩主体(341)及从罩主体(341)朝向光源(32)侧突出的罩设置部(342),该罩设置部(342)隔着间隙(371)位于侧面部(332)的外侧,并与侧面部(332)连接。在侧面部(332),设有朝向罩设置部(342)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出部(311)。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在器具主体等形成有安装孔等具有从照明器具外部连通到照明器具内部的路径的照明器具有较小的昆虫等经由该路径侵入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为了防止昆虫等的侵入而在器具主体的形成有安装孔的环状部分形成有遍及整周而向建造面侧突出的突条的照明器具。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作为昆虫等的侵入路径的间隙中配置毛状部而将间隙填埋,通过毛来防止昆虫等的侵入的照明器具。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41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39643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照明器具中,希望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的照明器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具备:光源;基台,具有配置上述光源的底面部及从上述底面部的两端竖立设置的侧面部;以及透光罩,具有将上述光源覆盖的罩主体及从上述罩主体朝向上述光源侧突出的罩设置部,上述罩设置部隔着间隙位于上述侧面部的外侧,并与上述侧面部连接;在上述侧面部,设有朝向上述罩设置部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出部。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中的至少1个不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罩设置部的间隔是0.6mm以下。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在上述侧面部的主视中具有线状或带状的前端部;从上述侧面部到上述前端部的高度一定。
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侧面部还形成有贯通孔;上述突出部设置于将上述贯通孔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以夹着上述贯通孔的方式被设置多个。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与位于该突出部的旁边的上述贯通孔的距离是5mm以下。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在上述侧面部设置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底面部侧。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与上述侧面部一体地形成。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基台是钣金冲压成形品。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的面积的合计是上述侧面部的主视面积的1/5以下。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光源是具备包括LED的发光元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的详细的剖视图。
图5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基台的侧面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昆虫等向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侵入的路径的图。
图7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基台的侧面部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 照明器具
32 光源
33 基台
34 透光罩
311 突出部
312 前端部
315 贯通孔
322 发光元件
331 底面部
332 侧面部
341 罩主体
342 罩设置部
371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达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的认识)
由于昆虫等被照明器具的光源的光吸引,所以侵入到配置有光源的空间中的昆虫几乎不会返回所侵入的路径而向照明器具的外侧出来。因此,特别在照明器具中,也希望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
在专利文献1的照明器具中,通过使建造面与突条密接,将昆虫等的侵入路径截断。但是,根据为了将侵入路径截断而密接的部件,有在密接的部件偏离的情况下发生异响的问题。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的照明器具那样利用毛状部来防止昆虫等的侵入的情况下,由于安装与照明器具的部件不同的部件,所以有成本上升、如果时间经过则毛变形而导致作为侵入路径的间隙再次变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尤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截断昆虫等向照明器具内部的侵入路径就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侵入的照明器具。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表示总括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例,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意思。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各图是为了表示本实用新型而适当进行了强调、省略或比率调整的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地图示的,有与实际的形状、位置关系及比率不同的情况。
[整体结构]
以下,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在图3中示出了经过图1所示的III-III线而沿与照明器具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的截面。
如图1及图2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具备器具主体2和光源单元3。
器具主体2是通过未图示的吊螺栓被安装到顶棚、从而拆装自如地保持光源单元3的构造体。具体而言,器具主体2通过对钣金施以弯曲加工而被形成为细长的扁平的箱状。在器具主体2的与顶棚相反侧,遍及器具主体2的全长而设有用来收容光源单元3的矩形的收容凹部21。此外,在器具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端盖4。
光源单元3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多个(在图2中是2个)光源32、基台33和透光罩34。即,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32、基台33和透光罩34。另外,照明器具1也可以不具备器具主体2,也可以将基台33直接安装于顶棚等。即,也可以是基台33为器具主体、保持光源32及透光罩34而固定到顶棚等的构造。
光源32具备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板状的印刷基板321、和在印刷基板321的下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安装的多个发光元件322。发光元件322例如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具体而言是白色LED。白色LED是在不同的两个波段具有发光峰值波长、其中一个发光峰值波长处于500nm以下的波段的白色LED。作为白色LED,例如可以举出包括发光元件和荧光体、第1发光峰值波长处于440nm以上且465nm以下的波段、第2发光峰值波长处于500nm以上且640nm以下的波段的LED。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即使是这样的具备产生容易吸引虫子的短波长的光的LED的光源32,也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
此外,在各光源32中与相邻的光源32对置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电源供给用的连接器(图示省略)。各光源32的连接器彼此被电连接。由此,如果对于1个光源32电连接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则能够向各光源32供给电力。
基台33是安装光源32的细长的钣金部件。具体而言,基台33通过对钣金施以弯曲加工而被形成为剖视大致U字状。基台33具有被形成为细长且矩形板状并用来配置光源32的底面部331、和从底面部3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光源32侧的相反侧竖立设置的一对侧面部332。在底面部331,具备通过将其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卡止爪334,通过该卡止爪334将光源32固定到基台33。此外,一对侧面部332的上端部333如图3所示,朝向外侧弯曲为弧状。基台33在全长上呈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
透光罩34是以将光源32覆盖的方式与基台33连接、并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细长的开放型的透光性的罩。透光罩34是使从光源32发出的光透射的透光性的部件。透光罩34例如由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或透明的玻璃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此外,透光罩34具有将从光源32发出的光扩散的功能。例如,透光罩34通过使含有氧化硅或碳酸钙等光扩散材料(微粒子)的树脂或白色颜料附着在透光罩34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在透光罩34形成乳白色的光扩散膜。此外,透光罩34本身也可以使用分散有光扩散材的树脂材料等形成。
另外,作为使光扩散的透光罩34,也可以不是使光扩散材料分散到内部,而是通过在透光罩34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包括光扩散材料等的乳白色的光扩散膜而构成。此外,将光扩散的透光罩34也可以不是使用光扩散材料,而是构成为通过施以扩散加工而具有光扩散性。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施以压纹加工等表面处理而在透明面板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微小凹凸,或通过对透光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印刷点图案,来具有光扩散性。另外,即使在扩散加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光扩散性,也可以还含有光扩散材料。另外,透光罩34具有将光扩散的功能不是必须的,透光罩34也可以以能够从透光罩34的外部目视确认内部的程度透明。
透光罩34一体地具备:罩主体341,将光源32覆盖;以及一对罩设置部342,从罩主体341朝向光源32侧突出,隔着间隙371位于一对侧面部332的外侧,并与侧面部332连接。透光罩34在全长上呈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
罩主体341是将光源32覆盖而使从光源32发出的光透射的部分。罩主体341形成为光源32侧开口的细长状,呈在宽度方向上从两端越靠近中央则向外方的突出量越大的凸透镜形状。通过这样将罩主体341的形状做成凸透镜形状,与例如平坦状的罩主体341相比,能够使向各方向的配光量成为大致均等。
一对罩设置部342从罩主体341的光源32侧的面(内表面)突出。一对罩设置部342分别与基台33的底面部331及侧面部332卡合,保持基台33。具体而言,罩设置部342中,罩设置部342的上端部361具有光源32侧开口的大致C字状的形状,罩设置部342的下端部362具有L字状的形状,向光源侧突出。罩设置部342的上端部361与基台33的侧面部332的上端部333卡止。由此,基台33和透光罩34被组装。在图3中,侧面部332和罩设置部342遍及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整体而以隔开间隙371的状态设置。即,侧面部332和罩设置部342的通过被卡止而连接的部分以外是分离的状态。通过存在间隙371,即使在因基台33及透光罩34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等而在连接后有尺寸的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缓和因尺寸变动而发生的应力等。此外,在图3中,基台33的底面部331与罩设置部342的下端部362接触,但因为由形成基台33及透光罩34时的尺寸精度引起的尺寸偏差等,底面部331和下端部362有不接触的情况。
另外,罩主体341及罩设置部342既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在罩主体341及罩设置部342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形等将罩设置部342与罩主体341一体地形成。此外,在罩主体341及罩设置部342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准备分体的罩主体341和罩设置部342并组装而一体化。作为罩主体与罩设置部的一体化的方法,可以使用焊接、粘接、紧固等周知的组装方法。此外,在罩主体341及罩设置部342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罩设置部342也可以由非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
透光罩34和基台33在被组装的状态下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收容凹部21。具体而言,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的一部分和基台33的侧面部332配置在器具主体2的收容凹部21内,基台33的底面部331上的发光元件322朝向器具主体2的下方。在此状态下,透光罩34的罩主体341将收容凹部21的开口覆盖并将光源32的下方覆盖。如果对器具主体2安装了透光罩34和基台33,则通过在器具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安装端盖4,将器具主体2、透光罩34和基台33固定,从而将照明器具1组装。
如图3所示,在基台33的侧面部332,设有朝向罩设置部342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出部311(在图2中图示省略)。即,侧面部332具有使间隙371的间隔变窄的突出部311。通过设置突出部311,在昆虫等侵入的情况下,限制间隙371内的昆虫等的移动,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突出部311,例如对于1个侧面部332设有20个。突出部311与基台33的侧面部332一体地形成。由此,不需要安装新的部件,所以能够简单地在侧面部332形成突出部311。基台33例如是钣金冲压成形品。通过采用钣金冲压成形品,突出部311由钣金形成,所以与以往的用毛抑制昆虫等的侵入的照明器具不同,耐久性高,能够长期地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
接着,使用图4及图5对在基台33的侧面部332形成的突出部311详细地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突出部311的详细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图,表示基台33的侧面部332和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被连接的部分的截面。在图4中,省略了侧面部332的下部及罩设置部342的下部。图5是表示基台33的侧面部332的端部附近的主视图,表示没有与罩设置部342连接的状态。
如图4所示,形成于侧面部332的突出部311朝向罩设置部342突出,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之间分离。即,突出部311不与罩设置部342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的突出部311不与罩设置部342接触。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的间隔a优选的是0.6mm以下,更优选的是0.3mm以下。通过将间隔a设为0.6mm以下,抑制昆虫等向透光罩34内的侵入的效果容易变高。
如图5所示,突出部311是在侧面部332的主视下在与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笔直而细长的带状。突出部311的长度比贯通孔315的直径长。突出部311具有带状的前端部312。前端部312的宽度b没有被特别限制,只要根据基台33的形状等适当调整就可以,前端部312也可以形成为宽度b几乎为零的线状。即,前端部312也可以具有线状或带状的区域。如图4所示,从侧面部332到前端部312的高度一定。从侧面部332到突出部311的前端部312的高度在哪个突出部311都是一定。由此,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的间隔a被保持为一定。
如图5所示,在侧面部332形成有贯通孔315,突出部311设置于将贯通孔315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即,突出部311与贯通孔315隔开规定的距离d而设置在贯通孔315的周围。具体而言,突出部311以夹着贯通孔315的方式设有多个,朝向罩设置部342突出(在图5中向纸面的垂直方向上的近前方向突出)。贯通孔315是在将基台33与器具主体2或顶棚等连接的情况下、以及在将各种零件、线等固定到基台33的内侧的情况下等使用的孔。此外,突出部311还形成在与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316的距离是距离c的位置。
突出部311与位于该突出部311的旁边的贯通孔315的距离d优选的是5mm以下。通过将距离d设为5mm以下,抑制昆虫等向透光罩34内的侵入的效果容易变高。
[动作]
接着,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
光源32如果被从电源装置供给电力,则发光元件322发光。从光源32照射的光透射透光罩34,从透光罩34的罩主体341射出,照亮照明器具1的下方。此时,由光源32的光将昆虫等吸引到照明器具1的周围。被吸引的昆虫等首先从器具主体2与光源单元3的间隙、为了器具主体2的施工而形成的孔等向基台33的内侧侵入。
图6是表示昆虫等向作为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透光罩34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时的路径的概略的图。图6是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图,表示基台33的侧面部332及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的周边的截面。
如图6所示,侵入到基台33的内侧的昆虫等通过经过形成于基台33的侧面部332的贯通孔315的路径401,向被侧面部332和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包围的间隙371侵入。间隙371是由于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的一部分分离而产生的间隙,遍及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整体而存在。间隙371成为用于昆虫等向照明器具1的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侵入的路径。此外,昆虫等还从被侧面部332和罩设置部342包围的间隙371的长度方向端部侵入。通常,起因于形成基台33及透光罩34时的尺寸精度及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等,在基台33的底面部331与罩设置部342的下端部362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侵入到间隙371中的昆虫等能够通过经过基台33的底面部331与罩设置部342的下端部362之间的路径403向透光罩34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在昆虫等侵入到罩主体341的内侧的情况下,由于昆虫等被光源32吸引,所以会停留在照明器具1的内部。
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由于在侧面部332形成有突出部311,所以限制了昆虫等在间隙37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侵入到间隙371中的昆虫等容易停留在作为向间隙371侵入时的入口的贯通孔315或间隙371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周围。因此,侵入到间隙371中的昆虫等在通过路径403向透光罩34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之前,通过与侵入到间隙371中的路径相反方向的路径402移动,容易从间隙371出到基台33的内侧。从被侧面部332和罩设置部342包围的间隙371的长度方向端部侵入的昆虫等也是同样的。由此,即使在没有将侵入路径截断的情况下,也抑制昆虫等向照明器具1的作为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
此外,由于光源32的发光元件322在发光时发热,所以基台33及透光罩34热膨胀。此时,由于基台33及透光罩34通常由不同的材质形成,所以各自的热膨胀系数也不同。因此,在照明器具1的点亮中,因为基台33与透光罩34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基台33的侧面部332与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的接触部偏离,在擦碰时发生异响。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中,由于设置于侧面部332的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不接触而隔开间隙,所以不发生来源于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的接触的异响的发生。因此,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的接触部擦碰而发生的异响的发生得到抑制。
[效果等]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32和基台33,该基台33具有配置光源32的底面部331及从底面部331的两端竖立设置的侧面部332。进而,照明器具1具备透光罩34,该透光罩34具有:罩主体341,将光源32覆盖;以及罩设置部342,从罩主体341朝向光源32侧突出,隔着间隙371位于侧面部332的外侧,并与侧面部332连接。侧面部332和罩设置部342一部分分离,在侧面部332,设有朝向罩设置部342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出部311。
这样,由于在基台33的侧面部332设有突出部311,所以当昆虫等侵入到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之间的间隙371内时,突出部311成为昆虫等的移动的屏障,间隙371内的昆虫等的移动被限制。由此,侵入到间隙371中的昆虫等从所侵入的路径再次向照明器具1的外侧移动的可能性变高,难以经由间隙371向将光源32覆盖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因此,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
进而,有时由于光源32的热,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基台33及透光罩34热膨胀、基台33的侧面部332与透光罩34的罩设置部342的接触部擦碰而发生异响。在突出部311形成于侧面部332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或突出部311的高度低的情况下,由于为了将昆虫的侵入路径截断而形成的突出部311,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接触的部分变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的接触部擦碰而发生的上述异响也得到抑制。
此外,突出部311中的至少1个不与罩设置部342接触。
这样,在侧面部332存在不与罩设置部342接触的突出部311。因此,由于光源32的热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基台33及透光罩34热膨胀、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的接触部擦碰而发生异响的情况得到抑制。
此外,在侧面部332还形成有贯通孔315,突出部311设置于将贯通孔315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
这样,通过在将贯通孔315包围的区域设有突出部311,能够阻碍从贯通孔315侵入的昆虫等在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之间的间隙371内移动。因此,经过贯通孔315侵入的昆虫等难以经由间隙371向将光源32覆盖的罩主体341的内侧侵入。因此,能够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
此外,突出部311以夹着贯通孔315的方式被设置多个。
由此,贯通孔315被突出部311夹着,所以能够进一步阻碍从贯通孔315侵入的昆虫等在侧面部332与罩设置部342之间的间隙371内移动。
[昆虫的侵入抑制效果的评价]
为了确认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昆虫的侵入抑制效果,实施了以下的评价。
<照明器具>
首先,准备具备光源及透光罩的光源主体(松下公司制:NNNL4500ENK)、以及具备基台的器具安装用主体(松下公司制:NNLK41509)。接着,对于实施例1~10,在基台的侧面部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突出部,以使得以下的a~d的尺寸成为表1所示的尺寸。此外,进行加工以使突出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成为7mm。在冲压加工后,将光源主体设置到器具安装用主体而作为评价用照明器具,用于评价。对于比较例1,不形成突出部而将原样的光源主体设置到器具安装用主体而作为评价用照明器具,用于评价。
a:突出部的前端部与罩设置部的间隔a(参照图4)
b:突出部的前端部的宽度b(参照图5)
c:侧面部的端部与相邻于端部的突出部的距离c(参照图5)
d:突出部与位于该突出部的旁边的贯通孔的距离d(参照图5)
<评价方法>
将评价用照明器具设置到一边长1500mm的可密封的箱的内侧上表面上,在该箱中装入3种昆虫(叶蝉、果蝇及浮尘子)各100只并密封。在使照明器具点亮并经过2小时后,计测在照明器具的透光罩的罩主体内侧存在的虫的数量,通过以下的式子计算器具昆虫侵入比率。器具昆虫侵入比率是在各实施例中计测的虫的数量相对于在比较例1中计测的虫的数量的比率。
器具昆虫侵入比率(%)=(实施例中的虫的数量/比较例中的虫的数量)×100
<评价结果>
将各实施例的器具昆虫侵入比率的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2330722070000121
实施例1~10中的在基台的侧面部形成有突出部的照明器具中器具昆虫侵入比率全部是90%以下,可知通过形成突出部能够抑制昆虫的侵入。
通过实施例1~5的比较可知,通过使突出部的前端部与罩设置部的间隔a较小,器具昆虫侵入比率下降。特别是,通过如实施例1~3那样将间隔a设为0.6mm以下,器具昆虫侵入比率显著地下降。
通过实施例9及10的比较可知,通过使突出部与位于该突出部的旁边的贯通孔的距离d为10mm至5mm,器具昆虫侵入比率下降。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在基台的侧面部形成突出部,能够抑制昆虫向照明器具的侵入。此外可以确认,通过将突出部的前端部与罩设置部的间隔a设为0.6mm以下、以及将突出部与位于该突出部的旁边的贯通孔的距离d设为5mm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昆虫向照明器具的侵入。
[异响发生的评价]
为了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在突出部与罩设置部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异响进行确认,实施了以下的评价。
<照明器具>
首先,准备具备光源及透光罩的光源主体(松下公司制:NNNL4500ENK)、以及具备基台的器具安装用主体(松下公司制:NNLK41509)。接着,对于评价例2~5,在基台的侧面部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突出部,以成为表2所示的接触面积比率。另外,接触面积比率是指突出部与罩设置部接触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侧面部的主视下的面积的比率。在冲压加工后,将光源主体设置到器具安装用主体而作为评价用照明器具,用于评价。对于评价例1,不形成突出部而将原样的光源主体设置到器具安装用主体而作为评价用照明器具,用于评价。评价例1的评价用照明器具的接触面积比率是1/20以下。
<评价方法>
将评价用照明器具设置到被调整为25℃的安静的房间的顶棚,反复进行3次10分钟的点亮和10分钟的灭掉,排除点亮及灭掉的开关音,计测通常不发生的声音(异响)的发生次数。实施3次声音的计测,关于3次的声音发生次数的平均值,以以下的基准判定结果。
◎:声音发生平均次数小于3次
○:声音发生平均次数为3次以上且小于5次
△:声音发生平均次数为5次以上且小于10次
×:声音发生平均次数为10次以上
<评价结果>
将计测了各评价例的异响的发生次数的结果表示在表2中。异响是通过侧面部与罩设置部的接触部擦碰而发生的声音。
[表2]
接触面积比率 结果
评价例1 1/20以下
评价例2 1/10
评价例3 1/5
评价例4 1/4
评价例5 1/2 ×
在接触面积比率是1/10~1/5的评价例2及3中,几乎不发生异响,是几乎没有与使用了不形成突出部而接触面积比率为1/20以下的照明器具的评价例1的差异的结果。相对于此,在如评价例4及5那样使用接触面积比率为1/4以上的照明器具的评价中,可知异响的发生次数变多。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以确认,即使是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罩设置部接触的照明器具,通过将突出部与罩设置部接触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侧面部的主视的面积设为1/5以下,也能够显著地抑制异响的发生。
(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变形例的说明中,以与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等同的部分,有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的情况。
有关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照明器具与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相比,突出部的形成位置不同,其他的点与实施方式相同。
图7是基台33的侧面部332的主视图,表示没有与罩设置部342连接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侧面部332形成有贯通孔315,突出部311以夹着贯通孔315的方式被设置多个,进而,设有多个突出部311的长度方向与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的突出部311。突出部311中的1个在侧面部332还设置在贯通孔315的底面部331侧。换言之,突出部311中的1个在主视下还设置在贯通孔315与底面部331之间。因此,突出部311设置在将贯通孔315包围的区域中的、包括将底面部331方向包围的区域在内的将3方向包围的区域中。另外,在图7中,长度方向不同的突出部311分别分离而形成,但也可以是长度方向不同的突出部311彼此相连而一体化的、包括L字形状或+字形状在内的形状。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突出部311中的至少1个在侧面部332中还设置在贯通孔315的底面部331侧。由此,在昆虫侵入的情况下,该突出部311直接限制昆虫等向底面部331方向的移动、即昆虫等向作为配置有光源的空间的罩主体341的内部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昆虫等向配置有光源32的空间的侵入。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在侧面部332形成有多个,全部的突出部311不与罩设置部342接触,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匹配于周围的环境等而做成一部分突出部311与罩设置部342接触的构造,来调节异响的发生及昆虫等的侵入抑制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台33的侧面部332从底面部3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光源32侧的相反侧竖立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侧面部332也可以是从底面部3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光源32侧竖立设置、侧面部332的上下构造倒转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台33是细长且矩形板状的部件,但基台33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基台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面部332形成有贯通孔315,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贯通孔而在基台的内侧形成卡止爪等,用于与其他部件的固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的形状是细长的带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突出部也可以是C字状、L字状等形状,也可以以将贯通孔包围的方式设置圆环状的突出部。此外,也可以以将贯通孔包围的方式设置多个点状的突出部。此外,在突出部311的形状是细长的带状的情况下,突出部311的长度方向与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是怎样的角度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30度、45度或60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以夹着贯通孔315的方式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突出部311也可以仅在贯通孔315周围的区域的一方向上设置,也可以在对置的两方向上设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设置在从贯通孔315及侧面部33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316离开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突出部311也可以与贯通孔315及端部316接触而设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与侧面部332一体地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准备成形为突出部的形状的树脂、形成有突出部的细长状的粘接片等,粘贴到侧面部。
除此以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或者通过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中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12)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基台,具有配置上述光源的底面部、以及从上述底面部的两端竖立设置的侧面部;以及
透光罩,具有将上述光源覆盖的罩主体及从上述罩主体朝向上述光源侧突出的罩设置部,上述罩设置部隔着间隙位于上述侧面部的外侧,并与上述侧面部连接;
在上述侧面部,设有朝向上述罩设置部突出的1个以上的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中的至少1个不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罩设置部的间隔是0.6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侧面部的主视中具有线状或带状的前端部;
从上述侧面部到上述前端部的高度一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面部还形成有贯通孔;
上述突出部设置于将上述贯通孔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以夹着上述贯通孔的方式被设置多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与位于该突出部的旁边的上述贯通孔的距离是5mm以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至少1个在上述侧面部设置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底面部侧。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与上述侧面部一体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台是钣金冲压成形品。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
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罩设置部接触的面积的合计是上述侧面部的主视面积的1/5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是具备包括LED的发光元件。
CN201922336020.7U 2019-01-30 2019-12-23 照明器具 Active CN2112038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4643A JP7162253B2 (ja) 2019-01-30 2019-01-30 照明器具
JP2019-014643 2019-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3811U true CN211203811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6020.7U Active CN211203811U (zh) 2019-01-30 2019-12-23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62253B2 (zh)
CN (1) CN211203811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49120A (ja) 2014-02-04 2015-08-20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ユニット、直管形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575900B2 (ja) 2015-07-06 2019-09-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JP6620632B2 (ja) 2016-03-25 2019-12-1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2253B2 (ja) 2022-10-28
JP2020123491A (ja)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8886U (zh) 照明器具
CN211203811U (zh) 照明器具
US11781739B2 (en) Perimeter luminaire
JP2014137959A (ja) 照明装置
KR20180039787A (ko) 렌즈 일체형 발광 모듈
JP7131865B2 (ja) 取付具、取付具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5887552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6497658B2 (ja) 照明器具
JP2020035724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6555578B2 (ja) 照明器具
JP6956381B2 (ja) 照明装置
JP7022945B2 (ja) 照明器具
JP2020184491A (ja) 照明器具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KR101652024B1 (ko) 방충을 위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KR20150042130A (ko) 조명 기구
CN209839821U (zh) 照明装置及透镜
JP2024103105A (ja) 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08571B2 (ja) 取付具、取付具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24109336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24109260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5887554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24109301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11502653U (zh) 一种条形照明灯
EP3798508A1 (en) Panel light assembly
JP7065366B2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