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0751U -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0751U
CN211200751U CN201921446069.1U CN201921446069U CN211200751U CN 211200751 U CN211200751 U CN 211200751U CN 201921446069 U CN201921446069 U CN 201921446069U CN 211200751 U CN211200751 U CN 211200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rame
coating mechanism
driving motor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60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方伍
伍盛江
郭文雄
胡豫
黄国盛
樊自军
陈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60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0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0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0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包括车架、顶涂机构、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涂布机构、顶涂机构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底涂机构连接涂布机构一端,所述涂布机构另一端连接顶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为涂敷底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所述涂布机构为传输胎布的机构;所述顶涂机构为涂敷顶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防水卷材的现场制作、现场涂铺。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建筑屋面、地下室的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后,还需在建筑主体上铺粘防水卷材,以保证建筑的防水性能,目前常用的防水卷材有热熔法、冷粘法、自粘法等,这些铺粘方式的操作步骤较多,因而只能有人工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且防水卷材铺粘的质量主要由工人的经验来判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为此人们开发了一些施工设备,以提高防水卷材的施工速度和质量,例如:申请号为20182070937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施工粘合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方分别安装有储胶箱和水泵,所述底座下方一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一侧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上方固定连接于底座下方,所述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下方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丝杠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滚轴下压防水卷材和胶水粘合,通过转盘和丝杠的设置实现滚轴高度的调节,可以使得滚轴下压铺设不同厚度的防水卷材。又如:申请号为CN20182095084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牵引驱动装置和涂料喷涂及卷材展铺设备,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转向从动齿轮;驱动导向轮,驱动导向轮通过轮轴设于支架的底部;行走驱动装置,行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驱动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第一链轮与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链轮与轮轴连接,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转向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轴和设于传动轴一端的转向驱动齿轮,转向驱动齿轮能够与转向从动齿轮相配合,从而带动支架转动;转向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配合,带动支架转动实现整个装置沿设定路线行走,进而使得防水涂料沿设定路线喷涂覆盖于施工面,同时将卷材压贴在喷涂有防水涂料的基层上,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现有技术虽然相对于人工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质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实现防水体系施工设备的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和搬运;不能实现防水体系厚度的控制,不能达到现场制作、现场涂铺防水卷材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和搬运,提高施工效率;整机模块化拆解,使清洗更方便、维护难度低;能达到现场制作、现场涂铺防水卷材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包括车架、顶涂机构、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涂布机构、顶涂机构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底涂机构连接涂布机构一端,所述涂布机构另一端连接顶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为涂敷底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所述涂布机构为传输胎布的机构;所述顶涂机构为涂敷顶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本实用新型包含了顶涂、底涂和涂布的同时涂铺,相当于整合了车间生产防水卷材及现场铺设卷材的功能,实现现场制作、现场涂铺防水卷材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的前端与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涂机构、涂布机构、顶涂机构从侧板端顺序安装在底板上。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可组装的顶涂机构、涂布机构、底顶机构、车架四大模块,可以实现防水体系施工设备的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和搬运;整机模块化拆解,使清洗维护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最前端的底涂机构和侧板抵接,最后端的涂布机构与顶涂机构抵接,两端之间的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相互抵接。模块化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一布两涂的防水体系施工,还可以通过增加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的对数,实现两布三涂、三布四涂等更复杂的防水体系的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机构和顶涂机构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涂布机构与顶涂机构相互抵接,最前端的涂布机构与底涂机构抵接。还可以通过增加涂布机构与顶涂机构的对数,实现两布三涂、三布四涂等更复杂的防水体系的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顶涂机构包括顶涂框架和设置在顶涂框架上的顶涂料仓、供料泵、第一出料器,顶涂料仓设置在顶涂框架的上部,供料泵位于顶涂料仓下方,第一出料器安装在顶涂框架的后部,第一出料器通过供料泵与顶涂料仓连通。通过对供料泵的出料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涂层厚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本装置现制卷材的质量和防水效果。所述供料泵为可以实现供料流量控制的泵体,如隔膜计量泵、齿轮泵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器上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的长度与胎布的宽度相适配。通过对第一出料口缝隙大小的选定,结合供料泵的流量大小以及胎布的传输速度控制,实现胎布顶涂的厚度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底涂机构包括底涂框架和设置在底涂框架上的底涂料仓、出料管,底涂料仓设置在底涂机构的上端,所述出料管连通底涂料仓。通过出料管实现底涂涂料的传输到涂敷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机构包括涂布框架和设置在涂布框架上的胎布轴、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和粘料辊,所述胎布轴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上部,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并列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中部且位于胎布轴的下方,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之间留有与胎布厚度相适配的间隙,粘料辊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下部。胎布安装于胎布轴上,胎布的一端引出后,穿过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之间的间隙,胎布被摊平,摊平后的胎布绕过粘料辊的前侧,并进行胎布的底部涂料的涂敷。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涂布框架下端的第二出料器、敷料槽,第二出料器通过控制阀与出料管连通,第二出料器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的外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料口相适配的长条形压板;敷料槽位于第二出料口的下方,与粘料辊相对,敷料槽与粘料辊之间留有间隙;敷料槽、第二出料口的长度与胎布的宽度相适配。通过控制敷料槽与粘料辊之间的间隙,实现底涂的厚度控制;将敷料槽和粘料辊集成在涂布框架上,以保障敷料槽与粘料辊之间的配合精度,减小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使底涂厚度控制的稳定性提高。所述控制阀优选为电动球阀,使涂料传输更顺畅,不易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底板的前部底侧设置有第三压布轴。通过第三压布轴的设计,使经过底涂的胎布顶面通过第三压布轴再次摊平,保障顶涂时的胎布顶面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粘料辊、第三压布轴表面均包覆软橡胶层。通过设置软橡胶层,减小胎布牵引经过时的表面张力,减小胎布撕裂变形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粘料辊、第三压布轴的端部均通过轴承固定。通过轴承实现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粘料辊、第三压布轴可以绕着轴承的轴心转动,进一步减小在牵引涂布时给涂布施加的表面张力,减小涂布撕裂变形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顶涂料仓和底涂料仓上均设有料位计。通过料位计实现涂料的液位监控,优选采用浮标式料位计,方便料仓的清洗维护且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机,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和转向轮,所述行走轮和转向轮均对称分布在车架底板的下部,且转向轮与车架底板之间通过转向架进行连接,转向架连接设置在车架底板下部的第六驱动电机;车架底板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行走轮连接。通过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行走轮实现行走,通过第六驱动电机驱动转向架实现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侧板的前端和顶涂机构的后端均设有感应雷达和/或照明灯。通过感应雷达感应行进方向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实现施工作业时防撞;通过照明灯,在如地下室或者夜间等光线不足的施工环境下,实现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底板的后部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位于第一出料口的下方,导料板一侧与车架底板铰接,且导料板另一侧通过第五驱动电机与车架底板连接,导料板与第五驱动电机之间设有凸轮。通过第五驱动电机驱动凸轮,凸轮带动导料板远离或靠近施工面。开始施工作业时,导料板被带动至靠近施工面,导料板顶面将顶涂涂料平稳传输到胎布顶部实现顶涂,而导料板的底部还可实现摊平涂布的功能。施工作业结束后,导料板被带动至远离施工面,便于人工切断胎布和车架行进或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料器包括第一料槽、第一螺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安装在第一料槽内,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料槽上部,并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第一螺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料槽下部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挡料板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料槽下方,挡料板另一端挡在第二出料口下方,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通过第一螺杆在第一料槽中的搅拌,避免涂料凝结,保障涂料的流动性,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螺杆的交替正转和反转,实现新进入第一料槽的涂料可以快速均匀地分布在第一料槽中,减少局部堆料和/或局部缺料;根据胎布的传输速度,通过第二驱动电机控制挡料板的开度,实现底涂涂料的流量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敷料槽下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架与车架连接,敷料槽通过滑槽与固定板上部连接,固定板下部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螺杆与敷料槽连接。通过第三驱动电机调整敷料槽的角度,进而控制敷料槽与粘料辊的间隙,从而实现底涂厚度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现制防水卷材机还包括设置在侧板的控制器和设置在底涂框架下部的蓄电池,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蓄电池、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第六驱动电机、感应雷达、照明灯、控制阀、供料泵、料位计。通过蓄电池,实现整机供电。通过控制器,不仅能实现最终现制防卷材机自动化作业的控制,更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其中控制步骤,包括:底涂厚度控制步骤:根据胎布的传输速度,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调节挡料板的开度,控制底涂涂料的流量;根据最终底涂厚度要求,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调整敷料槽的角度,调整出敷料槽与粘料辊的配合间隙。顶涂厚度控制步骤:根据最终顶涂厚度要求和已选定第一出料口的间隙大小,通过控制器调节出供料泵的相匹配的泵送流量;通过控制器控制第四驱动电机的转速,进而调节出车架相匹配的行进速度,即胎布的传输速度。最终实现顶涂和底涂的厚度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底涂机构被构造成上端向后凸出的7字形结构;所述涂布机构被构造成下端向前凸出的L字形结构,与底涂机构的7字形结构相适配。采用涂布机构和底涂结构的形状配合设计,使得这两个模块的装配更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侧底部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车架行进纠偏定位的装置。通过定位装置,预防车架行进偏离既定的路径,使牵引胎布时,不会产生褶皱,保障施工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顶涂料仓的内侧面、供料泵的内侧面、第一出料器的内侧面、底涂料仓的内侧面、出料管的内侧面、第一料槽的内侧面、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导料板的顶面、敷料槽的顶面和其他连接用的传输管道内侧面均设置有特氟龙镀层。通过应用特氟龙镀层,使得涂料经过表面不粘结,降低对涂料流淌时的粘滞阻力,使得涂层厚度控制更加实时并减小厚度的波动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可组装的顶涂机构、涂布机构、底顶机构、车架四大模块,可以实现防水体系施工设备的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和搬运;整机模块化拆解,使清洗维护更方便。
本发明装置包含了顶涂、底涂和涂布的同时涂铺,相当于整合了车间生产防水卷材及现场铺设卷材的功能,实现现场制作、现场涂铺防水卷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防水卷材的顶涂和底涂厚度,进而实现最终防水卷材的厚度精确控制,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整体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第二出料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实现两布三涂功能的现制防水卷材机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为另一种可实现两布三涂功能的现制防水卷材机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控制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现制防水卷材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车架,101-底板,102-侧板,2-底涂机构,3-顶涂机构,4-涂布机构,5-第一定位插销,6-第二定位插销,7-控制器,9-蓄电池,10-料位计,11-行走轮,12-转向轮,13-第四驱动电机,14-感应雷达,15-照明灯,16-导料板,17-第五驱动电机,18-凸轮,21-底涂料仓,22-第二出料器,23-敷料槽,24-控制阀,25-粘料辊,31-顶涂料仓,32-第一出料器,33-第一出料口,34-供料泵,121-转向架,221-第一料槽,222-第一螺杆,223-第一驱动电机,224-挡料板,225-第二出料口,226-转轴,227-第二驱动电机,231-固定板,232-第三驱动电机,233-第二螺杆,301-顶涂框架,201-底涂框架,401-涂布框架,42-第一压布轴,43-第二压布轴,41-胎布轴,45-第三压布轴,122-第六驱动电机,19-胎布,2001-第一底涂机构,2002-第二底涂机构,4001-第一涂布机构,4002-第二涂布机构,3001-第一顶涂机构,3002-第二顶涂机构,191-第一胎布,192-第二胎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包括车架1、顶涂机构3、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所述底涂机构2、涂布机构4、顶涂机构3安装在车架1上,所述底涂机构2连接涂布机构4一端,所述涂布机构4另一端连接顶涂机构3;所述底涂机构2为涂敷底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所述涂布机构4为传输胎布19的机构;所述顶涂机构3为涂敷顶部防水涂料的机构。
使用时,胎布19一端从涂布机构4中引出,传输到涂布机构4前端的底涂机构2进行底部防水涂料涂敷,完成底涂的胎布19再绕至涂布机构4后端的顶涂机构3,在顶涂机构3完成顶部防水涂料涂敷后,铺设在待施工面上,并用重物固定其端部;随着车架1向前推进施工时,胎布19不断从涂布机构4牵引出来,完成防水卷材的现场连续制作并现场连续涂铺于施工面上。
本实用新型包含了顶涂、底涂和胎布的同时涂铺,相当于整合了车间生产防水卷材及现场铺设卷材的功能,实现现场制作、现场涂铺防水卷材的效果。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所述车架1包括底板101和侧板102,底板101的前端与侧板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涂机构2、涂布机构4、顶涂机构3从侧板102端顺序安装在底板101上。
在现场组装时,将车架1、顶涂机构3、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四个模块,分体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安装底涂机构2,其中底涂机构2的一侧与车架侧板102抵接;再安装涂布机构4,涂布机构4与底涂机构2的另一侧抵接,最后安装顶涂机构3。
施工完成后现场拆卸,只需依次将顶涂机构3、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从车架上拆下,分开进行清洗维护。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可组装的顶涂机构3、涂布机构4、底涂机构2、车架1四大模块,可以实现防水体系施工设备的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和搬运;整机模块化拆解,使清洗维护更方便。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最前端的底涂机构2和侧板102抵接,最后端的涂布机构4与顶涂机构3抵接,两端之间的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相互抵接。模块化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一布两涂的防水体系施工,还可以通过增加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的对数,实现两布三涂、三布四涂等更复杂的防水体系的施工。
如图7,示范性给出了一种两布三涂的现制防水卷材机,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为两对,分别是第一涂布机构4001和第二涂布机构4002,第一底涂机构2001和第二底涂机构2002,最前端的底涂机构2001一端与侧板102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涂布机构4001的一端抵接,第一涂布机构4001的另一端再与第二底涂机构2002的一端抵接,第二底涂机构2002的另一端与顶涂机构3抵接。
使用时,第一胎布191一端从第一涂布机构4001中引出,传输到第一涂布机构4001前端的第一底涂机构2001进行底部防水涂料涂敷,完成底涂的第一胎布191再绕至第一涂布机构4001后端,铺设在待施工面上;第二胎布192一端从第二涂布机构4002中引出,传输到第二涂布机构4001前端的第二底涂机构2002进行底部防水涂料涂敷,完成底涂的第二胎布192再绕至第二涂布机构4002后端的顶涂机构3,在顶涂机构3完成顶部防水涂料涂敷后,第二胎布192铺设在第一胎布191的上表面;用重物将第一胎布191和第二胎布192的共同端部固定在施工面上;随着车架1由行走机构向前推进施工时,胎布第一胎布191和第二胎布192不断从第一涂布机构4001和第二涂布机构4002牵引出来,完成两布三涂的防水卷材的现场连续制作并现场连续涂铺于施工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涂布机构4和顶涂机构3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底涂机构2一端和侧板102抵接,最前端的涂布机构4与最前端的底涂机构2抵接,后端的涂布机构4与顶涂机构3相互抵接。
如图8,示范性给出了另一种两布三涂的现制防水卷材机,涂布机构4和顶涂机构3为两对,分别是第一涂布机构4001和第二涂布机构4002,第一顶涂机构3001和第二顶涂机构3002,最前端的底涂机构2一端和侧板102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涂布机构4001的一端抵接,第一涂布机构4001的另一端再与第一顶涂机构3001的一端抵接,第一顶涂机构3001的另一端与第二涂布机构4002的一端抵接,第二涂布机构4002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涂机构3002抵接。
使用时,第一胎布191一端从第一涂布机构4001中引出,传输到第一涂布机构4001前端的底涂机构2进行底部防水涂料涂敷,完成底涂的第一胎布191再绕至第一涂布机构4001后端的第一顶涂机构301,进行第一胎布191顶部防水涂料涂敷,然后铺设在待施工面上;第二胎布192一端从第二涂布机构4002中引出,传输到第二涂布机构4001后端的第二顶涂机构3002进行顶部防水涂料涂敷,将完成顶涂的第二胎布192,铺设在已完成底涂和顶涂的第一胎布191的上表面;用重物将第一胎布191和第二胎布192的共同端部固定在施工面上;随着车架1由行走机构向前推进施工时,胎布第一胎布191和第二胎布192不断从第一涂布机构4001和第二涂布机构4002牵引出来,完成两布三涂的防水卷材的现场连续制作并现场连续涂铺于施工面上。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顶涂机构3包括顶涂框架301和设置在顶涂框架301上的顶涂料仓31、供料泵34、第一出料器32,顶涂料仓31设置在顶涂框架301的上部,供料泵34位于顶涂料仓31下方,第一出料器32安装在顶涂框架301的后部,第一出料器32通过供料泵34与顶涂料仓31连通。通过对供料泵34的出料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涂层厚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本装置现制卷材的质量和防水效果。所述供料泵34为可以实现供料流量控制的泵体,如隔膜计量泵、齿轮泵等。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出料器32上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一出料口33,第一出料口33的长度与胎布19的宽度相适配。通过对第一出料口33缝隙大小的选定,结合供料泵34的流量大小以及胎布19的传输速度控制,实现胎布19顶涂的厚度控制。
下表为顶涂厚度的控制参数表及最终的顶涂厚度对照表,通过第一出料口33的间隙设置,供料泵34的转速设定控制流量,及车架的行进速度设定,对顶涂厚度进行了控制。
顶涂厚度控制参数设定表
Figure BDA0002188674440000111
为了降低现场施工的操作难度,上述控制采取一一对应的配置方式。使得现场施工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底涂机构2包括底涂框架201和设置在底涂框架201上的底涂料仓21、出料管,底涂料仓21设置在底涂机构2的上端,所述出料管连通底涂料仓21。通过出料管实现底涂涂料的传输到涂敷装置。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涂布机构4包括涂布框架401和设置在涂布框架401上的胎布轴41、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和粘料辊25,所述胎布轴41设置在涂布框架401的上部,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并列设置在涂布框架401的中部且位于胎布轴41的下方,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之间留有与胎布19厚度相适配的间隙,粘料辊25设置在涂布框架401的下部。胎布19安装于胎布轴41上,胎布19的一端引出后,穿过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之间的间隙,胎布19被摊平,摊平后的胎布19绕过粘料辊25的前侧,并进行胎布19的底部涂料的涂敷。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涂布机构4还包括安装在涂布框架401下端的第二出料器22、敷料槽23,第二出料器22通过控制阀24与出料管连通,第二出料器22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225,第二出料口225的外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料口225相适配的长条形压板;敷料槽23位于第二出料口225的下方,与粘料辊25相对,敷料槽23与粘料辊25之间留有间隙;敷料槽23、第二出料口225的长度与胎布19的宽度相适配。通过控制敷料槽23与粘料辊25之间的间隙,实现底涂的厚度控制;将敷料槽23和粘料辊25集成在涂布框架401上,以保障敷料槽23与粘料辊25之间的配合精度,减小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使底涂厚度控制的稳定性提高。所述控制阀24优选为电动球阀,使涂料传输更顺畅,不易堵塞。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车架1底板101的前部底侧设置有第三压布轴45。通过第三压布轴45的设计,使经过底涂的胎布19顶面通过第三压布轴45再次摊平,保障顶涂时的胎布19顶面平整。
实施例1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粘料辊25、第三压布轴45表面均包覆软橡胶层。通过设置软橡胶层,减小胎布19牵引经过时的表面张力,减小胎布19撕裂变形的风险。
实施例1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粘料辊25、第三压布轴45的端部均通过轴承固定。通过轴承实现第一压布轴42、第二压布轴43、粘料辊25、第三压布轴45可以绕着轴承的轴心转动,进一步减小在牵引涂布时给涂布施加的表面张力,减小涂布撕裂变形的风险。
实施例1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顶涂料仓31和底涂料仓21上均设有料位计10。通过料位计10实现涂料的液位监控,优选采用浮标式料位计10,方便料仓的清洗维护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1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的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机,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11和转向轮12,所述行走轮11和转向轮12均对称分布在车架1底板101的下部,且转向轮12与车架1底板101之间通过转向架121进行连接,转向架121连接设置在车架1底板101下部的第六驱动电机122;车架1底板101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13,第四驱动电机13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行走轮11连接。通过第四驱动电机13驱动行走轮11实现行走,通过第六驱动电机122驱动转向架121实现转向。
实施例1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车架1侧板102的前端和顶涂机构3的后端均设有感应雷达14和/或照明灯15。通过感应雷达14感应行进方向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实现施工作业时防撞;通过照明灯15,在如地下室或者夜间等光线不足的施工环境下,实现照明。
实施例1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车架1底板101的后部设有导料板16,导料板16位于第一出料口33的下方,导料板16一侧与车架1底板101铰接,且导料板16另一侧通过第五驱动电机17与车架1底板101连接,导料板16与第五驱动电机17之间设有凸轮18。通过第五驱动电机17驱动凸轮18,凸轮18带动导料板16远离或靠近施工面。开始施工作业时,导料板16被带动至靠近施工面,导料板16顶面将顶涂涂料平稳传输到胎布19顶部实现顶涂,而导料板16的底部还可实现摊平涂布的功能。施工作业结束后,导料板16被带动至远离施工面,便于人工切断胎布19和车架1行进或转向。
实施例1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述第二出料器22包括第一料槽221、第一螺杆222、第一驱动电机223、第一螺杆222安装在第一料槽221内,第一驱动电机223安装在第一料槽221上部,并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第一螺杆22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料槽221下部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225,挡料板224一端通过转轴226安装在第一料槽221下方,挡料板224另一端挡在第二出料口225下方,所述转轴226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227连接。通过第一螺杆222在第一料槽221中的搅拌,避免涂料凝结,保障涂料的流动性,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23驱动第一螺杆222的交替正转和反转,实现新进入第一料槽221的涂料可以快速均匀地分布在第一料槽221中,减少局部堆料和/或局部缺料;根据胎布19的传输速度,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27控制挡料板224的开度,实现底涂涂料的流量控制。
实施例1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5,所述敷料槽23下部设有固定板231,固定板231通过支架与车架1连接,敷料槽23通过滑槽与固定板231上部连接,固定板231下部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232,第三驱动电机232通过第二螺杆233与敷料槽23连接。通过第三驱动电机232调整敷料槽23的角度,进而控制敷料槽23与粘料辊25的间隙,从而实现底涂厚度的控制。
下表为底涂厚度的控制参数表及最终的底涂厚度对照表,通过挡料板的开度设置,车架的行进速度(胎布的传输速度)设定,对底涂厚度进行了有效的精确控制。
底涂厚度控制参数设定表
Figure BDA0002188674440000151
为了降低现场施工的操作难度,上述控制采取一一对应的配置方式。使得现场施工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实施例1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述现制防水卷材机还包括设置在侧板102的控制器7和设置在底涂框架201下部的蓄电池9,控制器7还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蓄电池9、第一驱动电机223、第二驱动电机227、第三驱动电机232、第四驱动电机13、第五驱动电机17、第六驱动电机122、感应雷达14、照明灯15、控制阀24、供料泵34、料位计10。通过蓄电池9,实现整机供电。通过控制器7,不仅能实现最终现制防卷材机自动化作业的控制,更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其中防水卷材厚度控制,包括:底涂厚度控制步骤:根据胎布19的传输速度,通过控制器7控制第二驱动电机227调节挡料板224的开度,控制底涂涂料的流量;根据最终底涂厚度要求,通过控制器7控制第三驱动电机232调整敷料槽23的角度,调整出敷料槽23与粘料辊25的配合间隙。顶涂厚度控制步骤:根据最终顶涂厚度要求和已选定第一出料口33的间隙大小,通过控制器7调节出供料泵34的相匹配的泵送流量;通过控制器7控制第四驱动电机13的转速,进而调节出车架1相匹配的行进速度,即胎布19的传输速度。最终实现顶涂和底涂的厚度控制。
实施例1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述底涂机构2被构造成上端向后凸出的7字形结构;所述涂布机构4被构造成下端向前凸出的L字形结构,与底涂机构2的7字形结构相适配。采用涂布机构4和底涂结构的形状配合设计,采用涂布机构4和底涂结构2的配合结构设计,只需通过第一定位插销5将底涂机构2固定于底板101,通过第二定位插销6将顶涂机构3固定于底板101,而无需定位插销即可实现涂布模块4的固定,使顶涂机构3、涂布机构4和底涂机构2三个模块的安装更方便快捷;整机模块化拆解,使清洗维护更方便。
实施例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车架1前侧底部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车架1行进纠偏定位的装置。通过定位装置,预防车架1行进偏离既定的路径,使牵引胎布19时,不会产生褶皱,保障施工质量。
实施例2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顶涂料仓31的内侧面、供料泵34的内侧面、第一出料器32的内侧面、底涂料仓21的内侧面、出料管的内侧面、第一料槽221的内侧面、第一螺杆222的外侧面、导料板16的顶面、敷料槽23的顶面和其他连接用的传输管道内侧面均设置有特氟龙镀层。通过应用特氟龙镀层,使得涂料经过表面不粘结,降低对涂料流淌时的粘滞阻力,使得涂层厚度控制更加实时并减小厚度的波动误差。
实施例2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所述现制防水卷材机的操作控制步骤,如图10,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步骤1、现制防水卷材机通电之后,启动现制防水卷材机,控制器7对电源和料位计10的数据进行采集,当电力不足时,先断电再充电;当电力充足时,控制器7采集料位计10数据,当显示涂料不足时,补充涂料;当显示涂料充足后,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2、开启控制阀、供料泵34、第一驱动电机223,连通顶涂料仓和料槽,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3、启动第五驱动电机17,使导料板16下降到位,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4、启动第四驱动电机13,使现制防水卷材机开始行进,启动第二驱动电机227和第三驱动电机232,使底涂工作开始运转,卷涂作业开始。
步骤5、定时采集蓄电池9的电量、料位计10及感应雷达14信息。若无异常,则卷涂作业继续,直至结束,按停止开关,进入下一步骤;若有异常,也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6、控制阀24、挡料板224自动关闭,供料泵34、第一驱动电机223、第二驱动电机227、第三驱动电机232和第四驱动电机13自动停机,第五驱动电机17驱动导流板16升起。卷涂工作结束,停机断电。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顶涂机构、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涂布机构、顶涂机构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底涂机构连接涂布机构一端,所述涂布机构另一端连接顶涂机构;所述底涂机构为涂敷底部防水涂料的机构;所述涂布机构为传输胎布的机构;所述顶涂机构为涂敷顶部防水涂料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的前端与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涂机构、涂布机构、顶涂机构从侧板端顺序安装在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最前端的底涂机构和侧板抵接,最后端的涂布机构与顶涂机构抵接,两端之间的涂布机构和底涂机构相互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构和顶涂机构为成对布置,且为两对以上,涂布机构与顶涂机构相互抵接,最前端的涂布机构与底涂机构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涂机构包括顶涂框架和设置在顶涂框架上的顶涂料仓、供料泵、第一出料器,顶涂料仓设置在顶涂框架的上部,供料泵位于顶涂料仓下方,第一出料器安装在顶涂框架的后部,第一出料器通过供料泵与顶涂料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料器上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的长度与胎布的宽度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机构包括底涂框架和设置在底涂框架上的底涂料仓、出料管,底涂料仓设置在底涂机构的上端,所述出料管连通底涂料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构包括涂布框架和设置在涂布框架上的胎布轴、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和粘料辊,所述胎布轴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上部,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并列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中部且位于胎布轴的下方,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之间留有与胎布厚度相适配的间隙,粘料辊设置在涂布框架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涂布框架下端的第二出料器、敷料槽,第二出料器通过第一控制阀与出料管连通,第二出料器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的外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料口相适配的长条形压板;敷料槽位于第二出料口的下方,与粘料辊相对,敷料槽与粘料辊之间留有间隙;敷料槽、第二出料口的长度与胎布的宽度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板的前部底侧设置有第三压布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粘料辊、第三压布轴表面均包覆软橡胶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布轴、第二压布轴、粘料辊、第三压布轴均通过轴承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涂料仓和底涂料仓上均设有料位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和转向轮,所述行走轮和转向轮均对称分布在车架底板的下部,且转向轮与车架底板之间通过转向架进行连接,转向架连接设置在车架底板下部的第六驱动电机;车架底板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行走轮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侧板的前端和顶涂机构的后端均设有感应雷达和/或照明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板的后部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位于第一出料口的下方,导料板一侧与车架底板铰接,且导料板另一侧通过第五驱动电机与车架底板连接,导料板与第五驱动电机之间设有凸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器包括第一料槽、第一螺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安装在第一料槽内,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料槽上部,并通过链条或同步带与第一螺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料槽下部设有长条形缝隙状的第二出料口,挡料板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料槽下方,挡料板另一端挡在第二出料口下方,所述转轴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槽下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架与车架连接,敷料槽通过滑槽与固定板上部连接,固定板下部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螺杆与敷料槽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制防水卷材机还包括设置在侧板的控制器和设置在底涂框架下部的蓄电池,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蓄电池、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第六驱动电机、感应雷达、照明灯、控制阀、供料泵、料位计。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机构被构造成上端向后凸出的7字形结构;涂布机构被构造成下端向前凸出的L字形结构,与底涂机构的7字形结构相适配。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侧底部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车架行进纠偏定位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涂料仓的内侧面、供料泵的内侧面、第一出料器的内侧面、底涂料仓的内侧面、出料管的内侧面、第一料槽的内侧面、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导料板的顶面、敷料槽的顶面和连接用的传输管道内侧面均设置有特氟龙镀层。
CN201921446069.1U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Active CN211200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6069.1U CN211200751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6069.1U CN211200751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0751U true CN211200751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6069.1U Active CN211200751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0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9947B (zh) 一种拼装式现制防水卷材机
WO2021043103A1 (zh) 一种拼装式现制防水卷材机及其施工中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10593496B (zh) 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施工中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07022926B (zh) 防水或抗静电或防伪的单瓦楞纸板的成型设备及工艺
CN107362951B (zh) 隔音棉涂胶机的涂胶方法
CN211200751U (zh) 一种模块化现制防水卷材机
CN209772456U (zh) 一种稳定型机械控制式混料辊-喷涂互换装置
CN211200752U (zh) 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机
CN108301575A (zh) 一种用于多层复合防水层现场施工的卷涂体车
CN210176107U (zh) 卷材送料装置
CN105882051A (zh) 高耐寒pu沙发革的制作方法
CN116427668B (zh) 一种轻质隔板墙竖缝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547656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resin mats
CN216322904U (zh) 一种输送及湿润装置
CN109577651A (zh) 一种挤浆器、浆料输送系统及方法
CN216573870U (zh) 一种全自动淋胶机
CN114082608B (zh) 一种地毯加工用防滑胶涂覆装置
CN109590156A (zh) 一种具有多次涂布功能的流水线设备
CN209958192U (zh) 塑胶跑道铺装设备
CN209837717U (zh) 一种防水层厚度可调的防水施工卷涂体车
CN209509524U (zh) 一种挤浆器和浆料输送系统
CN209774951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涂胶装置
CN112316842A (zh) 一种不起泡的内墙碱性腻子粉的配料称重装置
CN111634009A (zh) 一种导流非织造复合材料合成装置
CN219927113U (zh) 一种瓦楞纸涂胶粘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odular on-site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mach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Nanning hi tech sub branch

Pledgor: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50000030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30216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Xini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68, team 4, naluopo, Sitang community, Santang Town, Xingning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0001 Donggouling Landscape Road, Xingning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n18 Sunshine Green City, 1 Building, 1 Unit 4

Patentee before: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Ltd.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9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Nanning hi tech sub branch

Pledgor: Xiniup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50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