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9937U -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9937U CN211149937U CN201922321739.3U CN201922321739U CN211149937U CN 211149937 U CN211149937 U CN 211149937U CN 201922321739 U CN201922321739 U CN 201922321739U CN 211149937 U CN211149937 U CN 2111499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refabricated
- assembled
- double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模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包括横向设置的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的上层结构共用同一楼板。相对于现有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仅展示一种结构体系而言,本实用新型包含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两大体系,充分展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常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并且两种结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对比学习,对于两种结构体系的区别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其他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式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两种结构体系。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是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大型吊装设备安装而形成的结构体系。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指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采用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能够将实物教学引入装配式建筑课程体系,将实物教学引入装配式建筑课程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实践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灵活应用课程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也为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起到了新的示范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技能知识点串联,消除以往学生生产实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实际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提高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实操的难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
现有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通常仅展示单一的结构体系,即要么展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要么展示装配式框架结构,不能对多种结构体系同时进行展示和学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能够同时展示多种结构体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包括横向设置的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的上层结构共用同一楼板。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相对于现有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仅展示一种结构体系而言,本实用新型包含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两大体系,充分展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常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并且两种结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对比学习,对于两种结构体系的区别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好。
进一步,还包括基板,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基板用于支撑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
进一步,所述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包括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均包括四根呈矩阵分布的预制柱,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顶部之间均安装有叠合梁。本方案中叠合梁与预制柱之间的连接模拟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叠合梁与预制柱之间的节点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还包括预制楼梯,所述楼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梯对应的孔洞。本方案预制楼梯展示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预制楼梯。
进一步,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轴线对齐。本方案模拟了实际施工过程中上下层结构的预制柱轴线对齐。
进一步,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所述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均包括三块预制墙板,三块预制墙板包围形成U形墙体,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顶部设有叠合板。叠合板与预制墙板顶部之间的连接模拟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叠合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节点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墙板内侧与楼板之间设有临时斜支撑。临时斜支撑模拟实际施工中预制墙板的临时支撑结构。
进一步,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还包括安装在预制墙板外侧的预制阳台,所述预制墙板上对应预制阳台处开设有供所述预制阳台的插筋插入的预留孔。通过预制阳台的插筋与预制墙板上的预留孔之间的配合实现预制阳台在预制墙板上的定位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预制阳台底部设有临时竖向支撑。临时竖向支撑对预制阳台起到临时的竖向支撑的作用,增强预制阳台受力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每层层高均为0.2~0.25m。在此高度范围内,整个模型的高度较为合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下层结构的预制墙板和预制柱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Q1墙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Q2墙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Q3墙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的立体图;
图7为图1中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中的预制柱的主视图;
图8为图1中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中的预制柱的主视图;
图9为图1中预制楼梯的竖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板1、楼板100、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2、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预制柱4、叠合梁5、楼梯6、孔洞60、休息平台7、Q1墙81、Q2墙82、Q3墙83、预制阳台9、临时竖向支撑90、浆锚灌浆孔10、临时斜支撑11、预埋螺母110、插筋12、预制柱预留锚固钢筋13、叠合板14。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包括基板1以及横向设置在基板1上的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2,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2每层层高均为0.2~0.25m(最好取0.22m或者0.23m),且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2的上层结构共用同一楼板10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2包括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均包括四根呈矩阵分布的预制柱4,且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轴线对齐。
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结构如图7所示,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插筋12,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结构如图8所示,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底部设有插筋12、顶部设有预制柱预留锚固钢筋13,且预制柱4下部均设有浆锚灌浆孔10。基板1上设有供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底部插筋12插入的预留孔,且楼板100的下表面设有供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顶部插筋12插入的预留孔,楼板100的上表面设有供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底部插筋12插入的预留孔。
再如图1所示,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4顶部之间均安装有叠合梁5,叠合梁5的安装方式具体为:叠合梁5的两端预留纵筋分别搭设在两个预制柱4顶部。叠合梁5上还安装有叠合板14,叠合板14的安装方式具体为:叠合板14的两端预留纵筋分别搭设在两根叠合梁5上。
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还包括预制楼梯6和休息平台7,楼板100上设有与预制楼梯6对应的孔洞60,预制楼梯6的结构如图9所示,预制楼梯6顶部和中部分别设有插筋,通过插筋分别插入楼板100和休息平台7上的预留孔实现预制楼梯6的安装固定。
结合图1-图6所示,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包括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均包括三块预制墙板,如图2所示,三块预制墙板分别为Q1墙81、Q2墙82和Q3墙83,Q1墙81的结构如图3所示,Q2墙82的结构如图4和图6所示,Q3墙83的结构如图5所示,三块预制墙板包围形成U形墙体,Q2墙82和Q3墙83的一个端面分别抵靠在两根预制柱4上。
预制墙板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插筋12,预制墙板下部也设有浆锚灌浆孔10。预制墙板顶部也安装有叠合板14,叠合板14的安装方式为:叠合板14的预留纵筋一端搭设在Q1墙81顶部、另一端搭设在其中一根叠合梁5顶部。
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墙板内侧与楼板100之间设有临时斜支撑11,临时斜支撑11一端与预制墙板上的预埋螺母110连接、另一端与楼板100上的预埋螺母110连接。预制墙板中的Q2墙82外侧还安装有预制阳台9,Q2墙82上对应预制阳台9处开设有供预制阳台9的插筋12插入的预留孔,预制阳台9底部安装有临时竖向支撑90。
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模型通常都仅展示单一的结构体系(要么展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要么展示装配式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包含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两大体系,充分展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常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并且两种结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对比学习,对于两种结构体系的区别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好。
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两层结构体系,在现有单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为两层结构模型,上层结构体系中仍然设置叠合板14的结构,在下层结构体系中设置叠合板14浇筑后成型的最终结构即楼板100,叠合板14与楼板100形成鲜明对比,能够对楼板100的内部结构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一目了然,比现有的单层结构仅展示叠合板14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叠合板14安装后叠合板14的长度方向与实施例一中叠合板14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3中叠合板14的一端不必搭设在叠合梁5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的上层结构共用同一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包括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均包括四根呈矩阵分布的预制柱,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顶部之间均安装有叠合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还包括预制楼梯,所述楼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梯对应的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和上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预制柱轴线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所述下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均包括三块预制墙板,三块预制墙板包围形成U形墙体,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顶部设有叠合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墙板内侧与楼板之间设有临时斜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还包括安装在预制墙板外侧的预制阳台,所述预制墙板上对应预制阳台处开设有供所述预制阳台的插筋插入的预留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阳台底部设有临时竖向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和双层装配式框架结构模型每层层高均为0.2~0.25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21739.3U CN211149937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21739.3U CN211149937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9937U true CN211149937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5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2173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49937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9937U (zh) |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22321739.3U patent/CN2111499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00692B (zh) | 一种大跨度异形钢结构建筑及其支撑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 |
CN111287326A (zh) | 快速可拆再建的组装合成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2418381B (zh) | 钢梁与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相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009178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 | |
CN214399425U (zh) | 一种改扩建工程新增双电梯支撑结构 | |
CN220150516U (zh) | 一种铰接支撑框架结构体系 | |
CN211149937U (zh) | 一种双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实体模型 | |
CN207765047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教学用框架结构施工实训模型 | |
CN206360205U (zh) | 大跨度混凝土桁架结构 | |
CN210984023U (zh) | 一种双层装配式建筑教学用演示模型 | |
CN116290367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的分离式梁柱节点及其体系 | |
CN113109146B (zh) | 平面加载框架系统升级为空间加载系统的设计方法 | |
CN212200780U (zh) | 快速可拆再建的组装合成建筑 | |
CN114837090A (zh) | 一种高塔横梁施工用组合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3425534U (zh) | 积木组合式斜拉桥模型 | |
CN207538511U (zh) | 一种钢结构别墅 | |
JPS6314937A (ja) | 鉄筋鉄骨複合柱 | |
CN219418297U (zh) | 装配式建筑构件装配实操工法设备 | |
CN21697395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梁 | |
CN216076519U (zh) | 一种全装配式连廊 | |
CN116876757B (zh) | 一种入口处弧形叶状天窗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468957A (zh) | 一种空间双向空腹桁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075579U (zh) |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梁连接节点 | |
CN114892814B (zh) | 一种用于展会的钢结构搭建系统 | |
CN216713527U (zh) | 装配式平面楼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