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6824U -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6824U CN211146824U CN201921773107.4U CN201921773107U CN211146824U CN 211146824 U CN211146824 U CN 211146824U CN 201921773107 U CN201921773107 U CN 201921773107U CN 211146824 U CN211146824 U CN 2111468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ntrol box
- movable chassis
- screw hole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所述电控盒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侧板适于通过第一连接部与风管机的活动底盘可拆卸连接;第二侧板适于与风管机的蜗壳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控盒的两个侧板上均直接设置固定安装结构,以此与活动底盘、蜗壳板进行相应的配合固定,从而在保证电控盒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不需要浪费额外的物料生产电控盒的固定安装支架,并且也能够节省生产安装支架的生产工序,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内机的电控盒在内置安装时,因装配需求,需设计相应的电控盒支架进行固定,该支架通常采用与电控盒焊接然后通过螺钉或卡扣等方式进行独立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在生产时需要生产独立的支架而耗费材料,并导致生产工序增加,从而生产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电控盒进行安装以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盒,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风管机的活动底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适于与所述风管机的蜗壳板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控盒的两个侧板上均直接设置相应的固定安装结构,以此与风管机结构中的活动底盘、蜗壳板进行相应的配合固定,从而在保证电控盒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不需要浪费额外的物料生产电控盒的固定安装支架,并且也能够节省生产安装支架的生产工序,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适于与所述顶盖板上设置的定位凸台配合。
本技术方案中,根据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的配合情况,判断电控盒的放置情况,在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的配合情况较好时,电控盒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蜗壳固定台等的螺孔结构,能够与相应的配合螺孔进行位置的对应,以此对安装人员进行指引,方便安装人员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凸台间隙配合。
本技术方案中,在风管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晃动,电控盒的结构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形变,在拆卸电控盒再进行安装时,可能由于形变导致安装结构无法进行匹配,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一定的间隙,能够合理的对电控盒的安装进行调节,以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风管机的顶盖板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电控盒还通过在第一侧板上设置第二连接部,以与风管机的顶盖板进行连接固定,以此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所述第一弯折部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顶盖板的顶盖板折边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弯折部与顶盖板折边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固定,从而使电控盒的第一侧板与顶盖板固定,其中第二连接部可为螺孔,对应的,在顶盖板折边的相应位置设置顶盖板螺孔,从而实现固定,以使得固定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弯折部表面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贴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弯折部能够与活动底盘贴合,以此使得第一侧板与所述活动底盘的安装更加稳固,防止电控盒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第三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第三螺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三螺孔的孔轴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部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活动底盘连接,或,所述第二弯折部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三螺孔与所述活动底盘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部中不同螺孔的位置设定,对应安装活动底盘,以此实现电控盒与活动底盘的相互固定,一方面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活动底盘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围成有电子元件安装区域,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安装板上背离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螺孔位于所述固定部上。
本技术方案中,若在电控盒上设置螺孔等结构,在对电子元件安装后,若插入螺钉对电控盒进行固定,可能存在损坏电子元件的情况,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包括一远离于电子元件的区域,即所述固定部,对应的,仅将第三螺孔设置于该区域中,而在对电控盒进行固定时,插入第三螺孔的螺钉不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一边缘设置有弯折成型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贴合,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折边通过钣金一体成型。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折边的表面与固定部的表面贴合,从而能够对固定部进行结构的加强,以防止电控盒的晃动或损坏,其中安装板、固定部、第一折边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安装板通过多次弯折成型,以此提高结构强度,并且方便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的下表面接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凸台能够对活动底盘进行支撑,从而方便活动底盘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折边,所述支撑折边位于所述安装板上背离所述支撑凸台的一侧,所述支撑折边和所述支撑凸台均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的下表面接触。
本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控盒对活动底盘的支撑效果,方便活动底盘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技术方案中,能够提高安装板的结构强度,提升电控盒的稳固性,防止电控盒晃动导致电子元件损坏。
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控盒。
本发明所述的风管机与上述所述的电控盒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板、蜗壳板和固定底盘,所述活动底盘适于可拆卸式设置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活动底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与所述顶盖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底盘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与所述蜗壳板相对设置。
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活动底盘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盒的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顶盖板的顶盖板折边与所述蜗壳板之间,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活动底盘与所述蜗壳板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活动底盘和底盖板折边能够对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限位,进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控盒进行限位,方便电控盒的安装,同时使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对应的,在第二弯折部与活动底盘贴合,以及第一弯折部与顶盖板折边贴合时,能够使得第一侧板的安装更加稳固,防止电控盒晃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底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一螺孔与所述活动底盘连接,在所述活动底盘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二螺孔和所述电控盒的第三螺孔与所述活动底盘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部中不同螺孔的位置设定,对应安装活动底盘,以此实现电控盒与活动底盘的相互固定,一方面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活动底盘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盘的边缘设置有加强叠边,所述加强叠边的表面与所述活动底盘的表面贴合,所述电控盒的支撑折边和所述电控盒的支撑凸台均适于与所述加强叠边接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加强叠边能够进一步提高活动底盘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活动底盘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通过支撑凸台和支撑折边对加强叠边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对活动底盘进行接触支撑,以此方便活动底盘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并能够防止活动底盘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盘的边缘设置有配合螺孔,所述加强叠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配合螺孔匹配的避让孔,在所述活动底盘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三螺孔的位置与所述配合螺孔的位置对应。
本技术方案中,在加强叠边上与配合螺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避让孔,以方便对配合螺孔中插入的螺钉进行避让,以此更方便地实现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在活动底盘设置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安装时的风管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与顶盖板连接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M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安装在风管机内时的风管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N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板与安装板的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的部分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K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A-A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G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B向视图;
图16为图15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在活动底盘设置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板;101-定位部;111-定位孔;102-支撑凸台;103-支撑折边;104-加强筋;2-第一侧板;21-第一板体;2101-安装部;2102-固定部;2103-第一折边;22-第一弯折部;23-第二弯折部;201-第一连接部;202-第二连接部;211-第一螺孔;221-第二螺孔;231-第三螺孔;3-第二侧板;31-第二板体;301-蜗壳固定台;4-活动底盘;401-活动底盘螺孔;402-加强叠边;4021-避让孔;403-配合螺孔;5-顶盖板;501-顶盖板折边;502-定位凸台;503-顶盖板螺孔;6-蜗壳板;7-电子元件安装区域;8-固定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对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在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的限制。
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控盒,包括安装板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1,所述第一侧板2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01与风管机的活动底盘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3适于与所述风管机的蜗壳板6固定连接。
在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内机的电控盒在内置安装时,因装配需求,需设计相应的电控盒支架进行固定,该支架通常采用与电控盒焊接然后通过螺钉或卡扣等方式进行独立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在生产时需要生产独立的支架而耗费材料,并导致生产工序增加,从而生产效率下降。
参照图2,其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风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底盘8、蜗壳板6和顶盖板5,本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活动底盘4,且活动底盘4与蜗壳板6连接,与固定底盘8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所述顶盖板5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活动底盘4、蜗壳板6、顶盖板5之间围成了一风口朝向水平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在风管机的实际安装场景中,可通过朝向水平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进行回风,相应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动底盘4可与顶盖板5连接,从而与水平方向垂直,并与所述蜗壳板6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活动底盘4、蜗壳板6、顶盖板5之间围成了一风口朝向竖直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即相当于通常情况的下回风的风管机内机。
本实施例中,电控盒包括安装板1和设置在安装板1相对的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其中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与安装板1之间围成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用以安装风管机的电子元件,其中,在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1,其中第一连接部201可为螺孔结构,对应的在风管机的活动底盘4的相应位置设置相匹配的螺孔,以此通过螺钉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连接,从而通过第一侧板2形成对活动底盘4的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活动底盘4对电控盒进行固定。
同时,所述第二侧板3适于与所述风管机的蜗壳板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与活动底盘4和蜗壳板6连接,以此形成对电控盒的配合固定,以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牢固。
其中,参照图1所示,第二侧板3可包括第二板体31和设置于第二板体31上的蜗壳固定台301,蜗壳固定台301可为凸耳形状,并具体可由第二板体31的一侧弯折而成,其上可设置有螺孔,对应的在风管机的蜗壳板6的折边上设置与之相匹配的螺孔,从而通过螺钉将蜗壳板6与蜗壳固定台301固定连接,以此形成蜗壳板6对电控盒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控盒的两个侧板,并相应可设置用于与风管机结构配合的安装固定结构,以此与风管机结构中的活动底盘4、蜗壳板6进行相应的配合固定,从而在保证电控盒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不需要浪费额外的物料生产电控盒的固定安装支架,并且也能够节省生产安装支架的生产工序,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2,所述第一侧板2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风管机的顶盖板(5)连接。
本实施例中,同时在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2,其中该第二连接部202可同样为螺孔结构,对应的,在风管机的顶盖板5上相应位置设置相匹配的螺孔,以通过螺钉将顶盖板5与所述第一侧板2连接,从而通过第一侧板2形成对顶盖板5的固定连接,以此更进一步地提高电控盒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选择为螺孔的形式进行安装,以能够方便安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安装的牢固性,避免电控盒晃动,其中采用卡扣配合卡孔的形式,同样能够实现对电控盒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蜗壳板6一边缘弯折成型折边以配合蜗壳固定台301配合固定连接,其中,较佳地,蜗壳固定台301的下表面与该折边的上表面平行,以在电控盒安装时,折边能够与蜗壳固定台301贴合,从而方便安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定位部101,所述定位部101上设置有定位孔111,所述定位孔111适于与所述顶盖板5上设置的定位凸台502配合。
参照图1、3-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风管机的顶盖板5表面设置有定位凸台502,基于此,在电控盒的安装板1上设置有定位部101,其中定位部101上开设有定位孔111,在对电控盒进行放置安装时,可通过定位孔111与所述定位凸台502配合,根据定位凸台502与定位孔111的配合情况,判断电控盒的放置情况,在定位凸台502与定位孔111的配合情况较好时,上的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蜗壳固定台301等的螺孔结构,能够与相应的配合螺孔进行位置的对应,以此对安装人员进行指引,方便安装人员进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11与所述定位凸台502间隙配合。
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台502位于定位孔111内,并进行位置配时,定位凸台502与定位孔111具备沿风管机长度方向和沿风管机宽度方向的间隙,其中沿长度方向的间隙为D,沿宽度方向的间隙为C,D取值可选的为0.5-1mm,C取值可选的为2-4mm,在定位孔111与定位凸台502间隙配合时,一方面能够较容易放置定位凸台502于定位孔111内,从而能够较容易放置电控盒并进行后续的安装固定,同时在风管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晃动,电控盒的结构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形变,在拆卸电控盒再进行安装时,可能由于形变导致安装结构无法进行匹配,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一定的间隙,能够合理的对电控盒的安装进行调节,以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一侧的第一弯折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2)上,所述第一弯折部(22)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连接。
参照图1-4所示,通常情况下,为方便风管机进行安装在风管机的各个板面结构上设置折边,以与相邻的板面贴合,从而保证契合度,实现良好的安装固定,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板体21靠近所述顶盖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22,第二连接部202可位于第一弯折部22上,从而通过第一弯折部22与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通过第二连接部202连接固定,从而使电控盒的第一侧板2与顶盖板5固定,其中第二连接部202可为螺孔,对应的,在顶盖板折边501的相应位置设置顶盖板螺孔503,从而实现固定,以使得固定更加稳固。
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弯折部22表面适于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表面贴合,所述第二侧板3表面适于与所述蜗壳板6的表面贴合。
参照图1-3所示,其中第一弯折部22弯折后能够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表面平行,以此第一弯折部22能够与顶盖板折边501表面贴合,对应的第二侧板3表面能够与蜗壳板6的表面平行,以使第二侧板3表面能够与所述蜗壳板6的表面,在相互贴合时,通过顶盖板折边501和蜗壳板6能够一定程度上与电控盒相抵,从而对电控盒进行限位,使电控盒安装更加稳固,其第一弯折部22较佳的与顶盖板折边501的靠近蜗壳板6的一侧面贴合,以使能够更好地对电控盒进行限位,方便电控盒的安装,同时使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23,所述第二弯折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弯折部23表面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贴合。
参照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还包括第二弯折部23,第二弯折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2设置在第一板体21的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二弯折部23适于与活动底盘4贴合,以此使得第一侧板2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安装更加稳固,防止电控盒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包括第一螺孔211、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所述第一螺孔211和所述第二螺孔22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3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第三螺孔23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所述第二螺孔221与所述第三螺孔231的孔轴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螺孔21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或,所述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螺孔221和所述第三螺孔23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
参照图1、2、11、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包括第一螺孔211、第二螺孔221、第三螺孔231上,其中第一螺孔211和第二螺孔221设置在第二弯折部23的相邻两侧面上,其中较佳地,第一螺孔211与第二螺孔221的孔轴向垂直,同时第三螺孔231位于第一板体21上,并与所述第二螺孔221的孔轴向平行。
在活动底盘4设置在与蜗壳板6的相对位置,以实现垂直进风时,活动底盘4上可设置相应的螺孔与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相配合,从而在活动底盘4与第一板体21贴合时,通过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安装固定,以此实现活动底盘4的位置固定,并且实现电控盒的安装固定。
在活动底盘4设置在与顶盖板5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水平进风时,活动底盘上可设置相应的活动底盘螺孔401,从而与第一螺孔211相配合,通过第一螺孔211与底盘螺孔401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安装固定,以此实现活动底盘4的位置固定,并且实现电控盒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201中不同螺孔的位置设定,对应安装活动底盘4,以此实现电控盒与活动底盘4的相互固定,一方面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活动底盘4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21包括安装部2101和固定部2102,所述安装部2101、所述第二侧板3和所述安装板1之间围成有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所述固定部2102位于所述安装板1上背离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的一侧,所述第三螺孔231位于所述固定部2102上。
参照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包括安装部2101和固定部2102,该安装部2101与固定部2102为一体成型,但安装部2101与固定部210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1的相对两侧,其中具体的,所述安装部2101位于所述安装板1用以安装电子元件的一侧,从而通过安装部2101、安装板1、第二侧板3围成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相应地,固定部2102位于安装板1背离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的一侧,以此,限定所述第三螺孔231位于所述固定部2102上。
在通常情况下,若在电控盒上设置螺孔等结构,在对电子元件安装后,若插入螺钉对电控盒进行固定,可能存在损坏电子元件的情况,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包括一远离于电子元件的区域,即所述固定部2102,对应的,仅将第三螺孔231设置于该区域中,而在对电控盒进行固定时,插入第三螺孔231的螺钉不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02的一边缘设置有弯折成型的第一折边2103,所述第一折边2103的表面与所述固定部2102的表面贴合,所述安装板1、所述固定部2102和所述第一折边2103通过钣金一体成型。
参照图10所示,所述固定部2102的边缘弯折成型有第一折边2103,第一折边2103的表面与固定部2102的表面贴合,从而能够对固定部2102进行结构的加强,以防止电控盒的晃动或损坏,其中安装板1、固定部2102、第一折边2103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一侧板2与所述安装板1通过多次弯折成型,以此提高结构强度,并且方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支撑凸台102,所述支撑凸台102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下表面接触。
参照图13和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凸台102,该支撑凸台102可为多个,通过支撑凸台102能够对活动底盘4的下表面抵持,以此进行接触支撑,从而方便活动底盘4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4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支撑折边103,所述支撑折边103位于所述安装板1上背离所述支撑凸台102的一侧,所述支撑折边103和所述支撑凸台102均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下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支撑折边103,其中该支撑折边103位于所述安装板1上背离所述支撑凸台102的一侧,所述支撑折边103和所述支撑凸台102均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接触支撑,以此进一步提升电控盒对活动底盘4的支撑效果,方便活动底盘4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4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加强筋104,以此能够提高安装板1的结构强度,提升电控盒的稳固性,防止电控盒晃动导致电子元件损坏。
参照图2和图1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管机,通过在电控盒的两个侧板上均直接设置相应的固定安装结构,以此与风管机结构中的活动底盘4、顶盖板5、蜗壳板6进行相应的配合固定,从而在保证电控盒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不需要浪费额外的物料生产电控盒的固定安装支架,并且也能够节省生产安装支架的生产工序,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板5、蜗壳板6和固定底盘8,所述活动底盘4适于可拆卸式设置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顶盖板5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蜗壳板6相对设置。
参照图2和图17所示,风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底盘8、蜗壳板6和顶盖板5,本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活动底盘4,且活动底盘4与蜗壳板6连接或与顶盖板5连接,以使活动底盘4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如图2所示,在该位置处,与固定底盘8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所述顶盖板5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活动底盘4、蜗壳板6、顶盖板5之间围成了一风口朝向水平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在风管机的实际安装场景中,可通过朝向水平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进行回风,相应地,活动底盘4可与顶盖板5连接,使活动底盘设置于第二位置处,如图17所示,在该位置处,活动底盘4与水平方向垂直,并与所述蜗壳板6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活动底盘4、蜗壳板6、顶盖板5之间围成了一风口朝向竖直方向的风管机回风口,即相当于通常情况的下回风的风管机内机,以此能够实现活动底盘4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的第一弯折部22位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与所述蜗壳板6之间,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23位于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蜗壳板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盒的第一侧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相对两侧的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所述第一弯折部22位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与所述蜗壳板6之间,所述第一弯折部22表面适于与所述顶盖板折边501表面贴合,所述第二侧板3表面适于与所述蜗壳板6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23位于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蜗壳板6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23表面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贴合。
其中,第一弯折部22弯折后能够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表面平行,以此第一弯折部22能够与顶盖板折边501表面贴合,对应的第二侧板3表面能够与蜗壳板6的表面平行,以使第二侧板3表面能够与所述蜗壳板6的表面,在相互贴合时,通过顶盖板折边501和蜗壳板6能够一定程度上与电控盒相抵,从而对电控盒进行限位,使电控盒安装更加稳固,其第一弯折部22较佳的与顶盖板折边501的靠近蜗壳板6的一侧面贴合,以使能够更好地对电控盒进行限位,方便电控盒的安装,同时使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对应的,第二弯折部23能够与活动底盘4贴合,以此使得第一侧板2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安装更加稳固,防止电控盒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一螺孔21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二螺孔221和所述电控盒的第三螺孔23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
参照图1、2、11、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包括第一螺孔211、第二螺孔221、第三螺孔231上,其中第一螺孔211和第二螺孔221设置在第二弯折部23的相邻两侧面上,其中较佳地,第一螺孔211与第二螺孔221的孔轴向垂直,同时第三螺孔231位于第一板体21上,并与所述第二螺孔221的孔轴向平行。
在活动底盘4设置在与蜗壳板6的相对位置,以实现垂直进风时,活动底盘4上可设置相应的螺孔与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相配合,从而在活动底盘4与第一板体21贴合时,通过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安装固定,以此实现活动底盘4的位置固定,并且实现电控盒的安装固定。
在活动底盘4设置在与顶盖板5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水平进风时,活动底盘上可设置相应的活动底盘螺孔401,从而与第一螺孔211相配合,通过第一螺孔211与底盘螺孔401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安装固定,以此实现活动底盘4的位置固定,并且实现电控盒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201中不同螺孔的位置设定,对应安装活动底盘4,以此实现电控盒与活动底盘4的相互固定,一方面使得电控盒的安装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活动底盘4的多个位置的拆卸安装,以实现不同方式的回风,以此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的安装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底盘4的边缘设置有加强叠边402,所述加强叠边402的表面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表面贴合,所述电控盒的支撑折边103和所述电控盒的支撑凸台102均适于与所述加强叠边402接触。
参照图13和14所示,通过加强叠边402能够进一步提高活动底盘4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活动底盘4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通过支撑凸台102和支撑折边103对加强叠边402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对活动底盘4进行接触支撑,以此方便活动底盘4的安装,并且在电控盒与与活动底盘4的安装后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晃动,并能够防止活动底盘4凹陷。
其中,支撑凸台102与支撑折边103对加强叠边402进行支撑时,其支撑的横街面长度为L1,其中支撑折边103对加强叠边402进行支撑的横截面长度为L2,其中L1可选的为大于等于12mm,L2可选的为大于等于4mm,以此实现电控盒对加强叠边402及活动底盘4的有效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底盘4的边缘设置有配合螺孔403,所述加强叠边402上设置有与所述配合螺孔403匹配的避让孔4021,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三螺孔231的位置与所述配合螺孔403的位置对应。
参照图15和1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活动底盘4设置在与蜗壳板6的相对位置,以实现垂直进风时,活动底盘4上可设置相应的配合403与第三螺孔231相配合,从而在活动底盘4与第一板体21贴合时,通过第三螺孔231将活动底盘4与第一侧板2安装固定,以此实现活动底盘4的位置固定,并且实现电控盒的安装固定,其中在加强叠边402上与配合螺孔4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避让孔4021,以方便对配合螺孔403中插入的螺钉进行避让,以此更方便地实现安装固定。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1),所述第一侧板(2)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01)与风管机的活动底盘(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3)适于与所述风管机的蜗壳板(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定位部(101),所述定位部(101)上设置有定位孔(111),所述定位孔(111)适于与所述风管机的顶盖板(5)上设置的定位凸台(50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2),所述第一侧板(2)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风管机的顶盖板(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一侧的第一弯折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2)上,所述第一弯折部(22)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顶盖板(5)的顶盖板折边(5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23),所述第二弯折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弯折部(23)表面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包括第一螺孔(211)、第二螺孔(221)和第三螺孔(231),所述第一螺孔(211)和所述第二螺孔(22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3)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第三螺孔(23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所述第二螺孔(221)与所述第三螺孔(231)的孔轴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螺孔(21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或,所述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螺孔(221)和所述第三螺孔(23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包括安装部(2101)和固定部(2102),所述安装部(2101)、所述第二侧板(3)和所述安装板(1)之间围成有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所述固定部(2102)位于所述安装板(1)上背离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7)的一侧,所述第三螺孔(231)位于所述固定部(21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02)的一边缘设置有弯折成型的第一折边(2103),所述第一折边(2103)的表面与所述固定部(2102)的表面贴合,所述安装板(1)、所述固定部(2102)和所述第一折边(2103)通过钣金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支撑凸台(102),所述支撑凸台(102)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下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支撑折边(103),所述支撑折边(103)位于所述安装板(1)上背离所述支撑凸台(102)的一侧,所述支撑折边(103)和所述支撑凸台(102)均适于与所述活动底盘(4)的下表面接触。
1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控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板(5)、蜗壳板(6)和固定底盘(8),所述活动底盘(4)适于可拆卸式设置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顶盖板(5)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底盘(4)与所述蜗壳板(6)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一螺孔(21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在所述活动底盘(4)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控盒的第二弯折部(23)适于通过所述电控盒的第二螺孔(221)和所述电控盒的第三螺孔(231)与所述活动底盘(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3107.4U CN211146824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3107.4U CN211146824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6824U true CN211146824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6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73107.4U Active CN211146824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6824U (zh)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21773107.4U patent/CN2111468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46824U (zh) | 一种电控盒及风管机 | |
CN211451306U (zh) | 一种空调电控盒和空调器 | |
CN103375902A (zh) | 落地式后箱体结构和空调器 | |
CN212870018U (zh) | 一种一体式隔风立板及空调器 | |
CN214791511U (zh) | 一种过滤网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4469220U (zh) | 电控盒外置的天花机 | |
CN214791547U (zh) | 一种壳体支撑柱、空调壳体和空调器 | |
CN212408893U (zh) | 一种空调外机左侧板及空调器 | |
CN210532660U (zh) | 一种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1316345U (zh) | 一种柜式空调 | |
CN214223257U (zh) | 一种过滤网连接结构及其空调器 | |
CN108731234B (zh) | 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03062848B (zh)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217235830U (zh) | 立式空调及其外壳 | |
CN212431088U (zh) | 一种蜗壳安装板及空调器 | |
CN217357510U (zh) | 面板和空调器 | |
CN218348714U (zh) | 吸油烟机 | |
CN206468553U (zh) | 吊扇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 | |
CN208619420U (zh) | 一种风扇模块、风扇模块安装结构及逆变器 | |
CN110360740A (zh) | 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盖板和下盖板的安装结构以及风管机 | |
CN216239276U (zh) | 一种吊顶电器面板安装结构 | |
CN217636131U (zh) | 面框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 |
CN204665512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479144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安装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705643U (zh) | 空调室外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