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3439U -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3439U
CN211143439U CN202020297062.4U CN202020297062U CN211143439U CN 211143439 U CN211143439 U CN 211143439U CN 202020297062 U CN202020297062 U CN 202020297062U CN 211143439 U CN211143439 U CN 211143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slab
grooves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70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彬
刘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970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3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3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34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顶侧的现浇层和底侧的预制底板,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预制底板的中部位置预埋有至少两组桁架筋,桁架筋的顶部锚固于现浇层中;横向底筋不露出于预制底板的板侧,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在竖向不贯通预制底板,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横向底筋。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包括纵向两边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凹槽内露出至少一根横向底筋;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的凹槽相对设置,还有搭接筋,搭接筋两端分别置于两块预制底板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双向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Description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于双向叠合楼板的拼缝的规定有两种。
一种是整体式拼缝:也即预制底板的横向底筋从侧面伸出,两个预制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不小于200mm的后浇带,使两个预制板侧面的伸出横向底筋锚入现浇带。完成现浇后该板侧构造可传递弯矩,楼板可按双向楼板计算。但由于楼板的板侧要伸出横向底筋,生产时需要在侧模上开槽,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操作不方便。而且在现场施工时,由于两个预制底板之间需要预留现浇带,需要在现浇带的底侧支设底模,增加现场施工的支模量,降低了施工效率。
另一种是分离式拼缝:也即预制底板内的横向底筋不伸出,两个预制底板之间相邻密拼放置,现场施工时在两个预制底板的拼缝顶侧放置横跨拼缝的附加钢筋,然后浇筑预制底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将两个预制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由于两个预制底板相邻密拼放置,因此拼缝底部无需支设底模。需要在拼缝顶侧放置数量较多的钢筋,增加现场施工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对钢筋的受力性能要求也较高;另外拼缝处的受力性能较弱;而且为了保证双向叠合楼板的受力性能,需要提高现浇层混凝土的厚度,本方式比第一种方式中现浇层的厚度增加50%,一方面增加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建筑物的室内净高。
综上所述,亟需研发出一种双向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双向空心楼板侧边伸出钢筋所存在的生产不便,现场浇筑时需要对现浇段支设底模的技术问题;同时还需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缝构造的受力性能较弱,施工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以及提供一种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与梁或墙之间的连接需要支设大量模具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双向空心楼板侧边伸出钢筋所存在的生产不便,现场浇筑时需要对现浇段支设底模的技术问题;同时还需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缝构造的受力性能较弱,施工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以及提供一种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与梁或墙之间的连接需要支设大量模具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顶侧的现浇层和底侧的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位置预埋有至少两组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的顶部锚固于所述现浇层中;所述横向底筋不露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板侧,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在竖向不贯通所述预制底板,所述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底筋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两端。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底筋的至少一端平直的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部,或者所述纵向底筋的至少一端向上弯折的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所述预制底板纵向侧的通槽,所述横向底筋的端部露出于所述通槽内。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横向底筋端部相交的附加筋。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设置为非平整的粗糙结构,如台阶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包括纵向两边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所述横向底筋不露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板侧,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所述凹槽在竖向不贯通所述预制底板,所述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的凹槽相对设置,两块预制底板中相对设置的凹槽内还包括有搭接筋,所述搭接筋的两端分别置于两块预制底板的凹槽内。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还包括现浇层,所述现浇层浇筑于两块所述预制底板的顶侧并与两块所述预制底板连接为整体。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底板的凹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根附加筋,所述附加筋与所述搭接筋相交。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筋与所述搭接筋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包括叠合梁或预制墙板以及至少两块上述的双向叠合楼板,两块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部分别搁置在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所述预制底板凹槽内搭接筋的一端伸出并置于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所述纵向底筋的两端分别伸出并置于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通过两块所述预制底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以及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或预制墙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将所述双向叠合楼板和叠合梁或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底板上每列凹槽的旁侧预埋有两组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的顶部锚固于所述预制底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叠合楼板,通过在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由于预制底板横向的板侧不伸出钢筋,因此在生产时降低了模具的复杂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现浇层的混凝土在凹槽内形成了剪力键,横向底筋的端部锚固于现浇混凝土中、中部锚固于预制底板的混凝土中,有效提高了现浇层和预制底板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能降低现浇层混凝土的厚度。
2.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两块楼板的接缝之间形成密拼,底侧无需支设底模,提高了施工效率;两块预制底板的拼缝之间的凹槽内放置搭接筋,现浇层混凝土后将两块叠合楼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向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实现楼板的双向受力同性;凹槽的设置可以提高双向叠合楼板的计算高度,减少楼板的总厚度,这样降低了现浇层混凝土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的室内净高;凹槽内设置附加钢筋,能减少两块楼板之间搭接筋的搭接长度,增大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力,提高楼板拼缝处的受力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叠合楼板与叠合梁或预制墙板的连接构造,两块预制底板搁置于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者预制墙板的顶侧,现浇层混凝土将两块预制底板与叠合梁或与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结构可靠,且叠合楼板底部无需大规模支设底模,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中双向叠合楼板中预制底板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改进实施例中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的俯视图(隐藏现浇层)
图5为图4中两个预制底板拼缝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在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双向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的连接构造的俯视图;
图9为实施例3中两个预制底板拼缝的局部放大(纵向底筋方向);
图10为图9在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预制底板 2-凹槽 3-纵向底筋
4-横向底筋 5-桁架筋 6-附加筋
7-飞筋构造 8-楼板拼缝 9-搭接筋
10-预制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叠合楼板,包括顶侧的现浇层和底侧的预制底板1,预制底板1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3、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4,预制底板1的中部位置预埋有至少两组桁架筋5,桁架筋5的顶部锚固于现浇层中;横向底筋4不露出于预制底板1的板侧,预制底板1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2,凹槽2在竖向不贯通预制底板1,凹槽2内露出有一根横向底筋4。通过在预制底板1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2,凹槽2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4。由于预制底板1横向不伸出钢筋,因此在生产时降低了模具的复杂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现浇层的混凝土在凹槽2内形成了剪力键,横向底筋4的端部锚固于现浇混凝土中、中部锚固于预制底板1的混凝土中,有效提高了现浇层和预制底板1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能降低现浇层混凝土的厚度。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纵向底筋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预制底板1的两端。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纵向底筋3为预应力筋,双向叠合楼板为预应力楼板。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底筋3的两端平直的伸出于预制底板1的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底筋3的至少一端向上弯折形成飞筋构造7并伸出于预制底板1;这样设置预制底板1的纵向的模具也不许开设供纵向底筋3穿过的通过,降低了模具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2内还设置有与横向底筋4端部相交的附加筋6。这样设置,当浇筑现浇层混凝土后,能提高现浇层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之间的锚固能力,从而提高双向叠合楼板的整体受力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2内壁设置有非平整的粗糙结构,提高现浇层混凝土与凹槽2处预制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改进方案中,预制底板1的每个凹槽2内均露出有两根横向底筋4。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制底板1上每列凹槽2的旁侧预埋有一组桁架筋5,桁架筋5的顶部锚固于预制底板1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中。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2设置为台阶状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现浇层混凝土与预制底板1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
在另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凹槽2为预制底板1纵向侧的通槽,横向底筋4的端部露出于通槽内。可以在生产预制底板1时将薄壁塑料模具放置在预制底板1的纵向侧以形成通槽结构。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横向底筋4与现浇层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
实施例2
参考附图4至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包括纵向两边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1,预制底板1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3、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4,横向底筋4不露出于预制底板1的板侧,预制底板1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2,凹槽2在竖向不贯通预制底板1,凹槽2内露出有一根横向底筋4的端部;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1的凹槽2相对设置,两块预制底板1中相对设置的凹槽2内还包括有搭接筋9,搭接筋9的两端分别置于两块预制底板1的凹槽2内。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还包括现浇层,现浇层浇筑于两块预制底板1的顶侧并与两块预制底板1连接为整体。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制底板1的凹槽2内还设置有多根附加筋6,附加筋6与搭接筋9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凹槽2的实际宽度和楼板受力计算设置指定数量的附加筋6。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附加筋6与搭接筋9之间相交放置,更有选的为相互垂直放置。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纵向底筋3为预应力筋,双向叠合楼板为预应力楼板。
本实施例的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还包括现浇层,现浇层浇筑于两块预制底板1的顶侧并与两块预制底板1连接为整体。这样通过现浇层混凝土将两块预制底板1连接在一起,实现楼板双向受力同性。这样两块预制底板1相邻放置时,两块楼板的接缝之间形成密拼,底侧无需支设底模,两块预制底板1的顶侧浇筑的现浇层混凝土连接为整体,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现浇层混凝土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的室内净高。
参见附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底板1中的纵向底筋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飞筋构造7并伸出于预制底板1。
实施例3
参见附图8至附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双向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10的连接构造,包括预制墙板10以及至少两块上述的双向叠合楼板,两块预制底板1的端部分别搁置在预制墙板10的顶侧,预制底板1凹槽2内搭接筋9的一端伸出并置于预制墙板10的顶侧,纵向底筋3的两端分别伸出并置于预制墙板10的顶侧,通过两块预制底板1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以及预制墙板10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将双向叠合楼板和预制墙板10连接在一起。
在另一实施例中,双向叠合楼板与叠合梁连接,则预制底板1搁置在叠合梁的预制部的顶侧,预制底板1凹槽2内搭接筋9的一端伸出并置于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纵向底筋3的两端分别伸出并置于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通过两块预制底板1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以及叠合梁的预制部,将双向叠合楼板和叠合梁连接在一起。这样叠合楼板与叠合梁的底部无需大规模支设底模,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顶侧的现浇层和底侧的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位置预埋有至少两组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的顶部锚固于所述现浇层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底筋不露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板侧,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在竖向不贯通所述预制底板,所述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底筋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底筋的至少一端平直的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部,或者所述纵向底筋的至少一端向上弯折的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所述预制底板纵向侧的通槽,所述横向底筋的端部露出于所述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底筋为预应力筋。
6.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两边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纵向底筋、横向预埋有横向底筋,所述横向底筋不露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板侧,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成列的凹槽,所述凹槽在竖向不贯通所述预制底板,所述凹槽内露出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底筋;相邻密拼放置的两块预制底板的凹槽相对设置,两块预制底板中相对设置的凹槽内还包括有搭接筋,所述搭接筋的两端分别置于两块预制底板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还包括现浇层,所述现浇层浇筑于两块所述预制底板的顶侧并与两块所述预制底板连接为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的凹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根附加筋,所述附加筋与所述搭接筋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叠合楼板为预应力楼板。
10.一种双向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梁或预制墙板以及至少两块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两块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部分别搁置在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所述预制底板凹槽内搭接筋的一端伸出并置于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所述纵向底筋的两端分别伸出并置于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顶侧或预制墙板的顶侧,通过两块所述预制底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以及所述叠合梁的预制部或预制墙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将所述双向叠合楼板和叠合梁或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上每列凹槽的旁侧预埋有一组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的顶部锚固于所述预制底板顶侧的现浇层混凝土中。
CN202020297062.4U 2020-03-11 2020-03-11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43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062.4U CN21114343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062.4U CN21114343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3439U true CN211143439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706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4343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3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1555B1 (en) Concrete beam
CN109518858A (zh)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155691A (zh) 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43176B (zh) 预制装配式混合剪力墙结构
KR20160039855A (ko) 이음 부분이 숨겨진 커플 리브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의 시공방법 및, 이러한 시공방법에 이용되는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CN107905426B (zh) 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的构造方法
CN212866534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0067175U (zh)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
CN209556195U (zh)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
CN211143439U (zh)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CN212248837U (zh) 双向空心叠合楼板、板缝构造及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
CN212506971U (zh) 一种建筑用叠合板
CN211666086U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
CN211421372U (zh) 预制梁式阳台及其与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0032274U (zh) 建筑无梁楼盖结构
CN113445652A (zh) 板端开槽孔sp空心叠合板-钢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14466Y (zh) 钢筋混凝土齿面预制板
CN108590026B (zh) 一种用于叠合楼板的“人”字形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
CN220434015U (zh) 一种预制底板不出筋的双向受力密拼叠合板
CN206591624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111155713A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5563719U (zh) 一种叠合板表面增强型结构
CN216130355U (zh) 边缘现浇叠合楼板的板缝节点及与框架梁的连接构造
CN219451218U (zh) 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
CN214006192U (zh) 一种单向密肋叠合楼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