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6086U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叠合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6086U
CN211666086U CN202020178234.6U CN202020178234U CN211666086U CN 211666086 U CN211666086 U CN 211666086U CN 202020178234 U CN202020178234 U CN 202020178234U CN 211666086 U CN211666086 U CN 211666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longitudinal
place
chords
pre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82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杨叶
于云龙
薛亦聪
陈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1782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6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6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6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凹槽沿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内。现浇翼缘板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该预制叠合梁的梁与楼板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凝土浇筑,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叠合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梁与楼板一起浇筑,即梁中混凝土和楼板中混凝土必须为同一品种和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例如,跨度较大的型钢混凝土梁多采用高强混凝土,楼板也必须采用高强混凝土,从而致使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梁,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梁与楼板必须采用同一种混凝土浇筑,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该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凹槽沿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内,现浇翼缘板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
通过将预制叠合梁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制造时,先预制预制部分,再现场浇筑现浇部分,实现了梁与楼板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节约了生产成本。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其中,钢桁架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中,且预制混凝土梁上开设有凹槽,以便于在现浇时将预制混凝土梁和现浇翼缘板连接在一起。通过预埋部分钢桁架,保证了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另外,凹槽的设置,便于现浇翼缘板的浇筑,现场不用绑扎钢筋、支模、拆模和架设梁下临时支撑,施工较为方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钢桁架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两个纵向上弦杆通过若干横向上弦杆相连,两个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横向下弦杆相连。位于一侧的纵向上弦杆和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一腹杆相连,位于另一侧的纵向上弦杆和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二腹杆相连。上纵筋设置在两个纵向上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上弦杆相连,下纵筋设置在两个纵向下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下弦杆相连。纵向下弦杆和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纵向上弦杆和上纵筋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第一腹杆的下部和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第一腹杆的上部和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凹槽位于第一腹杆和第二腹杆之间。
通过将钢桁架设置为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并使得上述各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将纵向下弦杆和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纵向上弦杆和上纵筋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第一腹杆的下部和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第一腹杆的上部和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使得预制混凝土梁和现浇翼缘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预制部分还包括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内。通过预埋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便于穿设预应力筋,便于对预制混凝土梁进行部分预张拉,省去了现场张拉复杂的工序,便于施工。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下波纹管内张拉有下部预应力筋,上波纹管被用于在现浇时张拉上部预应力筋。通过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保证了预制混凝土梁在运输和施工时不会因受力而出现开裂变形的现象,并且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在现场施工时,可以减少施工的工序,提高施工的效率。上部预应力筋在现浇时进行张拉,便于保证预制混凝土梁和立柱的整体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下部预应力筋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为曲线型。将下部预应力筋设置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设置为曲线型,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低于预制混凝土梁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将预制混凝土梁采用强度较好高的混凝土,而将现浇翼缘板采用普通混凝土,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现浇翼缘板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包括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现浇混凝土,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连接。通过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则整个施工过程中均无需支模、拆模和设临时支撑,现场施工工序、施工材料和施工工时均将减小,施工效率将得以提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梁包括波纹板和平板。凹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相对设置,第二槽壁连接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波纹板设置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平板设置于第二槽壁。平板与波纹板连接。通过设置波纹板和平板,一方面加强了预制混凝土梁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波纹板和平板可以作为浇筑第一现浇混凝土的模具,方便现浇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的预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不包括曲线型预应力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Ⅳ-Ⅳ位置的向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包括曲线型预应力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Ⅵ-Ⅵ位置的向视图。
图标:1-预制混凝土梁;2-凹槽;3-平板;4-纵向下弦杆;5-横向下弦杆;6-下纵筋;7-波纹板;8-纵向上弦杆;9-横向上弦杆;10-钢桁架;11-下波纹管;12-下部预应力筋;13-上部预应力筋;14-上波纹管;15-现浇翼缘板;16-第一腹杆;17-第二腹杆;18-上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梁与楼板一起浇筑,即梁中混凝土和楼板中混凝土必须为同一品种和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例如,跨度较大的型钢混凝土梁多采用高强混凝土,楼板也必须采用高强混凝土,从而致使成本增加。针对上述情况,申请人在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梁的梁与楼板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凝土浇筑,节约了成本。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该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10和预制混凝土梁1,钢桁架10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混凝土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制混凝土梁1的顶部形成有凹槽2,凹槽2沿预制混凝土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钢桁架10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15。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2内,现浇翼缘板15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1的顶部。钢桁架10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
通过将预制叠合梁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制造时,先预制预制部分,再现场浇筑现浇部分,实现了梁与楼板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节约了生产成本。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10和预制混凝土梁1,其中,钢桁架10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1中,且预制混凝土梁1上开设有凹槽2,以便于在现浇时将预制混凝土梁1和现浇翼缘板15连接在一起。通过预埋部分钢桁架10,保证了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另外,凹槽2的设置,便于现浇翼缘板15的浇筑,现场不用绑扎钢筋、支模、拆模和架设梁下临时支撑,施工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钢桁架10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8、两个纵向下弦杆4、若干横向上弦杆9、若干横向下弦杆5、若干第一腹杆16、若干第二腹杆17、若干上纵筋18和若干下纵筋6。两个纵向上弦杆8通过若干横向上弦杆9相连,两个纵向下弦杆4通过若干横向下弦杆5相连。位于一侧的纵向上弦杆8和纵向下弦杆4通过若干第一腹杆16相连,位于另一侧的纵向上弦杆8和纵向下弦杆4通过若干第二腹杆17相连。上纵筋18设置在两个纵向上弦杆8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上弦杆9相连,下纵筋6设置在两个纵向下弦杆4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下弦杆5相连。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纵向上弦杆8和两根纵向下弦杆4共同围成了方形框架。横向上弦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纵向上弦杆8,且若干横向上弦杆9沿着纵向上弦杆8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分布。横向下弦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纵向下弦杆4,且若干横向下弦杆5沿着纵向下弦杆4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腹杆16的一端同时连接纵向上弦杆8和横向上弦杆9,第一腹杆1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纵向下弦杆4和横向下弦杆5。由于横向上弦杆9和横向下弦杆5的位置并不对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腹杆16倾斜地连接横向上弦杆9和横向下弦杆5。第二腹杆17的一端同时连接纵向上弦杆8和横向上弦杆9,第二腹杆1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纵向下弦杆4和横向下弦杆5。由于横向上弦杆9和横向下弦杆5的位置并不对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杆17倾斜地连接横向上弦杆9和横向下弦杆5。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上纵筋18焊接于横向上弦杆9,并且若干上纵筋18沿着横向上弦杆9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上纵筋18焊接于横向上弦杆9的下方。下纵筋6焊接于横向下弦杆5,并且若干下纵筋6沿着横向下弦杆5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下纵筋6焊接于横向下弦杆5的上方。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纵向下弦杆4、横向下弦杆5和下纵筋6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纵向上弦杆8、横向上弦杆9和上纵筋18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第一腹杆16的下部和第二腹杆17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第一腹杆16的上部和第二腹杆17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凹槽2位于第一腹杆16和第二腹杆17之间。
通过将钢桁架10设置为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8、两个纵向下弦杆4、若干横向上弦杆9、若干横向下弦杆5、若干第一腹杆16、若干第二腹杆17、若干上纵筋18和若干下纵筋6,并使得上述各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将纵向下弦杆4和下纵筋6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纵向上弦杆8和上纵筋18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第一腹杆16的下部和第二腹杆17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第一腹杆16的上部和第二腹杆17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使得预制混凝土梁1和现浇翼缘板15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请参照图4,配合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叠合梁包括波纹板7和平板3。凹槽2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相对设置,第二槽壁连接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波纹板7设置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平板3设置于第二槽壁。平板3与波纹板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平板3为钢板,波纹板7为波形钢。可选地,平板3可以选择合金板,波纹板7可以选择合金波纹板7。通过设置波纹板7和平板3,一方面加强了预制混凝土梁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波纹板7和平板3可以作为浇筑第一现浇混凝土的模具,方便现浇操作。
请参照图4,配合参照图5,预制部分还包括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上波纹管14和下波纹管11,上波纹管14和下波纹管11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通过预埋上波纹管14和下波纹管11,便于穿设预应力筋,便于对预制混凝土梁1进行部分预张拉,省去了现场张拉复杂的工序,便于施工。在本实施例中,下波纹管11内张拉有下部预应力筋12,上波纹管14被用于在现浇时张拉上部预应力筋13。通过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12,保证了预制混凝土梁1在运输和施工时不会因受力而出现开裂变形的现象,并且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12,在现场施工时,可以减少施工的工序,提高施工的效率。上部预应力筋13在现浇时进行张拉,上部预应力筋13同时穿设于上波纹管14和位于预制混凝土梁1两侧的立柱中,便于保证预制混凝土梁1和立柱的整体性。
请参照图4,配合参照图5,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部预应力筋13和下部预应力筋12均为直线型。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配合参照图7,下部预应力筋12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13为曲线型。将下部预应力筋12设置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13设置为曲线型,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15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低于预制混凝土梁1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例如,在预制预制混凝土梁1时采用高性能或者超高性能的混凝土,而在现浇现浇翼缘板15时则采用普通混凝土。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当预制混凝土梁1采用高性能或者超高性能混凝土时,楼板也必须采用高性能或者超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大幅节省生产成本。将预制混凝土梁1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而将现浇翼缘板15采用普通混凝土,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现浇翼缘板15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包括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现浇混凝土,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梁1的顶部连接。通过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则整个施工过程中均无需支模、拆模和设临时支撑,现场施工工序、施工材料和施工工时均将减小,施工效率将得以提高。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该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10和预制混凝土梁1,钢桁架10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混凝土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制混凝土梁1的顶部形成有凹槽2,凹槽2沿预制混凝土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钢桁架10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1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15。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2内,现浇翼缘板15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1的顶部。钢桁架10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15内。通过将预制叠合梁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制造时,先预制预制部分,再现场浇筑现浇部分,实现了梁与楼板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节约了生产成本。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10和预制混凝土梁1,其中,钢桁架10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1中,且预制混凝土梁1上开设有凹槽2,以便于在现浇时将预制混凝土梁1和现浇翼缘板15连接在一起。通过预埋部分钢桁架10,保证了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另外,凹槽2的设置,便于现浇翼缘板15的浇筑,现场不用绑扎钢筋、支模、拆模和架设梁下临时支撑,施工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
所述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所述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
所述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现浇翼缘板设置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两个所述纵向上弦杆通过若干所述横向上弦杆相连,两个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横向下弦杆相连,位于一侧的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第一腹杆相连,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第二腹杆相连,所述上纵筋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上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所述横向上弦杆相连,所述下纵筋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下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所述横向下弦杆相连;
所述纵向下弦杆和所述下纵筋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上纵筋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所述第一腹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所述第一腹杆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部分还包括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所述上波纹管和所述下波纹管预埋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波纹管内张拉有下部预应力筋,所述上波纹管被用于在现浇时张拉上部预应力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预应力筋为直线型,所述上部预应力筋为曲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和所述现浇翼缘板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低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翼缘板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所述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包括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现浇混凝土,所述压型钢板或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波纹板和平板,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槽壁连接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所述波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所述平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槽壁,所述平板与所述波纹板连接。
CN202020178234.6U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预制叠合梁 Active CN211666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234.6U CN211666086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预制叠合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234.6U CN211666086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预制叠合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6086U true CN211666086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8234.6U Active CN211666086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预制叠合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6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5713A (zh) * 2020-02-17 2020-05-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5713A (zh) * 2020-02-17 2020-05-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5934A (zh) 一种装配式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小箱梁
CN1823203A (zh) 整体混合结构建筑方法
CN110924287A (zh) 一种半装配式大跨度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49658A (zh) 一种连续桥梁接缝构造以及连续箱梁桥结构
CN211666086U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
CN107989247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214006192U (zh) 一种单向密肋叠合楼盖
CN212561138U (zh) 一种连续桥梁接缝构造以及连续箱梁桥结构
CN219386820U (zh) 一种混凝土桁架肋预应力叠合板
CN219671054U (zh) 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
CN111155713A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5802633U (zh) 一种带型钢约束构件的叠合剪力墙
CN113802450A (zh) 一种钢砼组合梁结构及建造方法
CN112144660A (zh) 一种人字劲性柱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98966A (zh)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框架梁施工方法
CN112502023A (zh) 一种插槽连接的钢混组合刚构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02226A (zh) 一种预制密肋板
CN218149157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
CN111101617A (zh) 填充墙组合抗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196452U (zh) 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
CN113482211B (zh) 一种带搁置挑头的预制密肋板
CN114737605B (zh) 一种重载下超大跨地下空间箱型钢混凝土顶盖及框架体系
CN213653758U (zh) 一种人字劲性柱脚结构
CN220927513U (zh) 一种新型波纹叠合桥面结构
CN214656267U (zh) 一种t梁预制钢台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