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1102U - 一种并丝收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丝收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1102U
CN211141102U CN201921813179.7U CN201921813179U CN211141102U CN 211141102 U CN211141102 U CN 211141102U CN 201921813179 U CN201921813179 U CN 201921813179U CN 211141102 U CN211141102 U CN 211141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inding displacement
wire
guide wheel
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31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重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nyu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nyu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nyu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nyua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31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1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1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1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丝收线机,包括机架及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轴、光杆排线器、第一右侧导线轮、第二右侧导线轮、中部导线轮、张力调节机构及两组排线机构,所述收线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所述收线轴上安装有一收线盘,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轴相连,所述光杆排线器安装于所述收线盘的左侧上方,所述排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机构,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光杆排线器上,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左侧,所述左侧排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右侧排线机构的左侧上方,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经过经一连杆相连。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收线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并丝收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生产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并丝收线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铜线生产过程中,会同时对多组铜线进行拉丝生产,生产完成之后,一般情况都是利用收线设备进行收线,其中,每一组铜线都是利用一组收线盘进行收线,这种方式中,收线设备体积大,而且收线盘过多,占用面积大,导致成本高昂,而且需要频繁的不停的更换收线盘,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并丝收线机,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收线的便利性,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丝收线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侧的收线装置,所述机架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装置相连,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轴、光杆排线器、第一右侧导线轮、第二右侧导线轮、中部导线轮、张力调节机构及两组排线机构,所述收线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所述收线轴上安装有一收线盘,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轴相连,所述光杆排线器安装于所述收线盘的左侧上方,所述排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机构,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光杆排线器上,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左侧,所述左侧排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右侧排线机构的左侧上方,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经过经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及第二右侧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右侧,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及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10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中部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面前端的中部,所述中部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中部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一排线轮及第二排线轮,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所述第一排线轮、第二排线轮、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的外缘面上分别设有一组环形导线槽,所述第三排线轮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上方;
所述第一排线轮经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第一排线轮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排线轮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经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四排线轮经第四安装板与所述光杆排线器的右侧相连,所述第四排线轮与所述第四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三排线轮与第三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经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安装板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转轴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块,所述连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滑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还转动安装有一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下方,且所述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直径,所述传动轮表面设置陶瓷保护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杆的左侧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所述连杆的右侧穿过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螺接有限位螺母,两侧所述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两组所述螺母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及张力摆杆,所述调节辊的后端与所述张力摆杆的右侧转动相连,所述张力摆杆的左侧经转轴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转动相连,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正上方,所述张力摆杆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的正下方,所述调节辊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与第二右侧导线轮之间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张力摆杆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一安装杆及档杆,所述安装杆设置于所述档杆的左侧下方,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一拉簧,所述张力摆杆的底面上设有一挂环,所述拉簧的顶部与所述挂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经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侧壁螺接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经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侧壁螺接相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右侧导线轮、第二右侧导线轮上面设置多组环形导线轮对每组铜线进行导线,再利用中部导线轮上面的两组环形导线槽进行并线,再利用两组排线机构最终并成一股丝线,并利用光杆排线器均匀的排布收卷到收线盘上面,这样能够将多股铜线利用一组收线盘进行收线,有效减小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收线盘的更换频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进行传动排线,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与对应的第一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转动,并通过连杆连接,这样在光杆排线器移动排线的时候,能够利用连杆带动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跟随者转动,使铜线在输送过程中保持相切的状态,防止铜线被拉断或者卡断,保证收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两组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收线轴;3、光杆排线器;4、第一右侧导线轮;5、第二右侧导线轮;6、中部导线轮;7、铜线;8、收线盘;9、连杆;0、第二螺栓;11、第三螺栓;12、第一排线轮;13、第二排线轮;14、第三排线轮;15、第四排线轮;16、第一安装板;17、第二安装板;18、第二转轴;19、第二连接块;20、第四安装板;21、第三安装板;22、第三转轴;23、第三连接块;24、传动轮;25、第二通孔;26、第三通孔;27、限位螺母;28、调节辊;29、张力摆杆;30、安装杆;31、档杆;32、拉簧;3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并丝收线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前侧的收线装置,所述机架1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装置相连,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轴2、光杆排线器3、第一右侧导线轮4、第二右侧导线轮5、中部导线轮6、张力调节机构及两组排线机构,所述收线轴2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前侧面上,所述收线轴2上安装有一收线盘8,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轴2相连,所述光杆排线器3安装于所述收线盘8的左侧上方,所述排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机构,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光杆排线器上,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左侧,所述左侧排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右侧排线机构的左侧上方,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经过经一连杆9相连;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4及第二右侧导线轮5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前端的右侧,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及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10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中部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面前端的中部,所述中部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中部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一排线轮12及第二排线轮13,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三排线轮14及第四排线轮15,所述第一排线轮、第二排线轮、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的外缘面上分别设有一组环形导线槽,所述第三排线轮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上方;
所述第一排线轮12经第一安装板16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第一排线轮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排线轮13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7上,所述第二安装板17的顶部经第二转轴18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6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轴18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块19;所述第四排线轮15经第四安装板20与所述光杆排线器的右侧相连,所述第四排线轮15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0转动相连,所述第三排线轮与第三安装板21转动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21的底部经第三转轴22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1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转轴22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块23,所述连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滑动相连。
参见图1所示,所述机架1的前侧面上还转动安装有一传动轮24,所述传动轮24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11的下方,且所述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直径,所述传动轮表面设置陶瓷保护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右侧导线轮、第二右侧导线轮、传动轮、收线轴、收线盘、第一排线轮、第四排线轮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在实际使用时,多组铜线先右侧向着第一右侧导线轮的上方经过对应的环形导线槽,每组铜线进入一组环形导线槽,然后绕过传动轮之后,再从第二右侧导线轮的上方经过,然后一半铜线进入到中部导线轮的一组环形导线槽,另外一半铜线进入到中部导线轮的另外一组环形导线槽,这样就能够将多股铜线7并成两股,然后再经过第一排线轮,将两股铜线并成一股铜线,这一股铜线再经过第二排线轮导向排线之后,再经过第三排线轮导向排线,再经过第四排线轮排线轮之后,被收线盘进行收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光杆排线器会前后移动,沿着收线盘的轴线前后移动,将铜线均匀的排布,被收线盘均匀的收卷。其中,由于光杆排线器会带动第四排线轮前后移动,为了防止铜线从第一排线轮的及第四排线轮的环形导线槽脱离而影响正常的收线,通过第二排线轮可以相对第一排线轮转动,第三排线轮可以相对第四排线轮转动,并且利用连杆将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进行连接,这样在光杆排线器带动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向前移动的时候,由于第二排线轮的位置不会移动,这样就会带动连杆的右侧向前移动,连杆的左侧则不会向前移动,这样连杆就会倾斜,连杆的右侧靠前,连杆的左侧靠后,这样就会使得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由左至右倾斜向前设置,第二排线轮与第三排线轮设置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平行,使对应的第二排线轮环形导线槽与第一排线轮的环形导线槽相切,第三排线轮的环形导线槽与第四排线轮的环形导线槽相切,这样就能够防止铜线脱离第一排线轮、第二排线轮、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的环形导线槽,保证铜线的正常传动及排线收卷,保证收卷质量及稳定性。同理,光杆排线器向后移动的时候,连杆的右侧靠后,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由左向右倾斜向后设置,倾斜方向相反。同时,多股铜线并丝收线,只用一组收线盘即可收线,能够减少收线盘的更换频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块19上设有第二通孔25,所述第三连接块23上设有第三通孔26,所述连杆的左侧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所述连杆的右侧穿过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
所述连杆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螺接有限位螺母27,两侧所述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两组所述螺母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表面为光杆,连杆移动插设在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内,由于光杆排线器的前后移动,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的距离会变化,采用长度更长的连杆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能够通过连杆带动对应的第二排线轮及第三排线轮正常的转动倾斜。同时,采用螺母的设置,这样能够防止连杆脱离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保证连杆的正常使用。
参见图1所示,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28及张力摆杆29,所述调节辊的后端与所述张力摆杆的右侧转动相连,所述张力摆杆的左侧经转轴33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转动相连,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正上方,所述张力摆杆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的正下方,所述调节辊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与第二右侧导线轮之间的下方。其中,调节辊与收线轴平行设置。
所述张力摆杆29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一安装杆30及档杆31,所述安装杆设置于所述档杆的左侧下方,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一拉簧32,所述张力摆杆的底面上设有一挂环,所述拉簧的顶部与所述挂环相连。
采用张力摆杆及调节辊的设置,能够利用张力摆杆及调节辊的重力对铜线进行张力的调节,同时,通过拉簧的设置,能够增加张力的调节力度及范围,并且采用档杆的设置,防止张力摆杆转动过度使张力摆杆与调节辊与收线盘接触,保证收线的正常进行。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板17的顶部经第二螺栓10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侧壁螺接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21的底部经第三螺栓11与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侧壁螺接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螺栓及第三螺栓锁紧之前,可以对第二安装板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角度及第三安装板与第三转轴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也就是调节第二导线轮与第三导线轮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一定的调节,也就是调节对应第一导线轮与第二导线轮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三导线轮及第四导线轮之间的角度,能够调整铜线在这些位置的进线角度,以及铜线与四组导线轮的环形导线槽之间的接触角度,用以保证铜线的正常使用。其中,铜线与环形导线槽的接触角度一般不会超过180°,接触角度越大,铜线受到环形导线槽的摩擦力越大,接触角度有效,铜线受到环形导线槽的摩擦力越小,也就是能够减小铜线在传动过程中的磨损,保证收线质量。

Claims (7)

1.一种并丝收线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侧的收线装置,所述机架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轴、光杆排线器、第一右侧导线轮、第二右侧导线轮、中部导线轮、张力调节机构及两组排线机构,所述收线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所述收线轴上安装有一收线盘,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线轴相连,所述光杆排线器安装于所述收线盘的左侧上方,所述排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机构,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光杆排线器上,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左侧,所述左侧排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右侧排线机构的左侧上方,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及右侧排线经过经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及第二右侧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前端的右侧,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第一右侧导线轮及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10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中部导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面前端的中部,所述中部导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左侧,所述中部导线轮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环形导线槽;
所述左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一排线轮及第二排线轮,所述右侧排线机构包括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所述第一排线轮、第二排线轮、第三排线轮及第四排线轮的外缘面上分别设有一组环形导线槽,所述第三排线轮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上方;
所述第一排线轮经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第一排线轮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排线轮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经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四排线轮经第四安装板与所述光杆排线器的右侧相连,所述第四排线轮与所述第四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三排线轮与第三安装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经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安装板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转轴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块,所述连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滑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还转动安装有一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下方,且所述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右侧导线轮的直径,所述传动轮表面设置陶瓷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杆的左侧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所述连杆的右侧穿过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螺接有限位螺母,两侧所述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外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右侧外部,两组所述螺母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及张力摆杆,所述调节辊的后端与所述张力摆杆的右侧转动相连,所述张力摆杆的左侧经转轴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转动相连,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收线盘的正上方,所述张力摆杆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的正下方,所述调节辊设置于所述中部导线轮与第二右侧导线轮之间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摆杆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一安装杆及档杆,所述安装杆设置于所述档杆的左侧下方,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一拉簧,所述张力摆杆的底面上设有一挂环,所述拉簧的顶部与所述挂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经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侧壁螺接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经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侧壁螺接相连。
CN201921813179.7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并丝收线机 Active CN211141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3179.7U CN211141102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并丝收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3179.7U CN211141102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并丝收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1102U true CN211141102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3179.7U Active CN211141102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并丝收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1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6391U (zh) 一种电缆收卷机
CN210854710U (zh) 一种钢绞线生产用卷绕装置
CN113161073B (zh) 电缆对绞机
CN213025556U (zh) 一种绞线机线材张紧装置
CN211644167U (zh) 一种防缠绕的纺织纱线收放张力控制机构
CN211971354U (zh) 一种防断线的纺织设备送线用张力调节机构
CN212315224U (zh) 一种电缆卷筒的放线限位保护装置
CN100387773C (zh) 一种捻股机
CN112875422A (zh) 一种纱线退绕、卷绕装置及纱线绕线调整工艺
CN209940111U (zh) 一种张力可调式玻纤纱架
CN211141102U (zh) 一种并丝收线机
CN211199878U (zh) 一种制造内部填充式钢丝绳的专用装置
CN105177831A (zh) 一种带有张力调节装置的储纬器
CN210606796U (zh) 一种成缆机绕包机构的调节装置
CN211971390U (zh) 一种线缆收卷装置
CN208790904U (zh) 一种三线并线机
CN219384600U (zh) 一种单绳威亚升降机器
CN214399339U (zh) 金刚石线的张力缓冲装置
CN216686936U (zh) 一种碳化硅纤维卷绕收丝机
CN2825709Y (zh) 通用型捻股机
CN219971470U (zh) 一种双头扎纱的生产装置
CN220208634U (zh) 一种可调控张紧度的双绞成缆机
CN219025870U (zh)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中的收线机动力机构
CN218621310U (zh) 一种鱼竿表面碳纤维编织机
CN214004911U (zh) 加捻机自动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