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5578U -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5578U
CN211135578U CN201921846165.5U CN201921846165U CN211135578U CN 211135578 U CN211135578 U CN 211135578U CN 201921846165 U CN201921846165 U CN 201921846165U CN 211135578 U CN211135578 U CN 211135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hamfer
pressure plate
disc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61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太平
张兴法
刘家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uoluo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uolu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uoluo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uolu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61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5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5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55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盘,所述中心轴上套接设有顶部压盘和多个压盘,所述顶部压盘位于所述压盘的上侧,每两个相邻所述压盘之间、所述压盘与固定盘之间、所述压盘与顶部压盘之间均设置有O型圈;所述中心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中心轴设置,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凸轮压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可以四周多角度同时给予支撑力,可以使得壳体内壁在粘贴物件时受力均匀,且粘贴质量好,易于批量生产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已有的圆柱内撑装置中,常见的就是三爪卡盘,采用气动或机械方式其卡盘反夹持在圆柱内壁,但是上述内撑夹持装置体积大,当内部需要支撑时,该内撑装置只能撑起一部分不能同时对环形的侧壁同时支撑。电机的转子机壳内部的四周侧壁需要粘合磁瓦,在操作时,卡盘内撑不同的角度,无法一次性加工粘贴所有的磁瓦,易使得操作人员粘贴粘磁瓦不均匀、工序繁琐、批量复制成本高且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圆柱内撑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可以四周多角度同时给予支撑力,可以使得壳体内壁在粘贴物件时受力均匀,且粘贴质量好,易于批量生产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盘,所述中心轴上套接设有顶部压盘和多个压盘,所述顶部压盘位于所述压盘的上侧,每两个相邻所述压盘之间、所述压盘与固定盘之间、所述压盘与顶部压盘之间均设置有O型圈;所述中心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中心轴设置,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凸轮压手。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压手可以绕旋转轴旋转,当凸轮压手下压时会向下挤压顶部压盘,从而顶部压盘会挤压O型圈和压盘,又因固定盘的位置固定,所以O型圈是上下两侧双向受挤压,进而O型圈向外挤压进而对外侧产生支撑力,可以四周多角度同时支撑,其支撑力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压盘上下两面均设置有第二倒角,所述顶部压盘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固定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三倒角,所述O型圈即设置于所述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第二倒角与第三倒角、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倒角之间形成的空隙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倒角、第二倒角和第三倒角的设置,使得空隙的边缘为斜面,当O型圈受挤压时便于沿其倒角的斜面向外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盘和压盘采用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制成,所述O型圈采用聚丙烯材质或者是橡胶制成。
在本技术方案中,顶部压盘和压盘的刚性好,在受到凸轮压手向下的力时,会向下移动,同时O型圈在两侧的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进而对外侧的接触壁产生支撑力;且O型圈采用聚丙烯材质或者是橡胶制成,其在受到挤压力时易变形,向外突出,故其产生的挤压力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且其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套。
在本技术方案中,中心轴内设置空腔,在使用时可以定位装置的位置;因转子机壳的中心部位设置有转子轴,故转子轴可直接穿插在所述空腔中,进而在使用时方便定位与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压盘和顶部压盘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O型圈设置有两个,所述压盘设置有1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内撑装置在使用时,凸轮压手向下移动,其凸轮部分压制顶部压盘向下移动,顶部压盘与压盘之间、压盘与固定盘之间相互挤压,其内的O型圈受挤压力外扩,给予周边侧壁均匀地支撑力,多个压盘和O型圈的设置,可以均匀给力,且四周多角度同时受力,在进行转子机壳内粘贴磁瓦时可以一次性同时粘贴,使用方便且粘贴质量好;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简单,易于批量生产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内撑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内撑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在使用示意图;
图5是转子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轴,2-固定盘,201-第三倒角,3-压盘,301-第二倒角,4-O型圈,5-旋转轴,6-凸轮压手,7-空腔,8-滑动套,9-顶部压盘,901-第一倒角,10-转子机壳,11-转子轴,12-磁瓦,13-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包括中心轴1,所述中心轴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盘2,所述中心轴1上套接设有顶部压盘9和多个压盘3,所述顶部压盘9位于所述压盘3的上侧,每两个相邻所述压盘3之间、所述压盘3与固定盘2之间、所述压盘3与顶部压盘9之间均设置有O型圈4;所述中心轴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贯穿所述中心轴1设置,所述旋转轴5转动连接有凸轮压手6。其中,所述凸轮压手6下压时其凸轮部分压制顶部压盘9向下移动,进而顶部压盘9与压盘3之间、相邻压盘3之间、压盘3与固定盘2之间相互挤压,其中间的O型圈4受到上下挤压力而向外运动,O型圈4向外运动时即给予外侧接触的圆柱内表面支撑力。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压盘3上下两面均设置有第二倒角301,所述顶部压盘9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倒角901,所述固定盘2的顶面设置有第三倒角201,所述O型圈4即设置于所述第一倒角901与第二倒角301、第二倒角901与第三倒角20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倒角301之间形成的空隙13内。其中,设置所述第一倒角901、第二倒301和第三倒角201使得空隙13的边缘为斜面,当O型圈4受挤压时便于沿其倒角的斜面向外移动,进而对外侧的接触面产生支撑力。且如图3所示,所述O型圈设置于所述空隙13内,其O型圈4可以将顶部压盘9与压盘3、压盘3与压盘3、压盘3与固定盘2隔离开,使其不相接触,故在受到挤压时,从而顶部压盘9和压盘3可以向下移动,顶部压盘9、压盘3和固定盘2可以挤压O型圈4向外移动,便于O型圈4产生向外的挤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盘9和压盘3采用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制成,所述O型圈采用聚丙烯材质或者是橡胶制成。其中,所述压顶部压盘9和盘3采用金属或者是硬质塑料制成,为保证其硬度与刚性,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正常移动而不变形;所述O型圈4采用聚丙烯材质或者是橡胶制成,其受到外力时易变形,当受到上下挤压时,其O型圈4可以向外移动,进而给予外接触壁以支撑力。且此支撑力的多角度力的大小均匀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1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7,且其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套8。所述中心轴1内设置空腔7和滑动套8,便于在使用时定位,且本装置多数是用在转子机壳10内壁粘贴磁瓦时给予内撑力,其在使用时,转子机壳10内部中心处的转子轴11通过滑动套8穿插在空腔7内,方便进行定位与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2、压盘3和顶部压盘9的直径相同。同时参照图3和图4,在使用之前,如图3所示,所述O型圈位于所述空隙13内,且O型圈未超出所述固定盘2、压盘3和顶部压盘9的边缘处;当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在凸轮压手6的向下的压力下,所述O型圈4受压盘3、固定盘2以及顶部压盘9的挤压,双向的挤压力使得O型圈4变形沿倒角的斜边向外移动,其O型圈4超出所述固定盘2、压盘3和顶部压盘9的边缘处,进而给予与其接触的磁瓦12支撑力,使得磁瓦12牢固的粘贴在所述转子机壳10内。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O型圈4设置有两个,所述压盘3设置有1个。其中,此处设置两个O型圈4,其中一个O型圈设置于顶部压盘9与压盘3之间的空隙13内,另一个O型圈4设置于固定盘2与压盘3之间的空隙13内,两个O型圈4上下设置,在使用时,可以上下均匀给予支撑力,保证外接的接触壁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如图5所示:待加工的原件为转子机壳10,其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转子轴11,即向该转子机壳10的壳内壁上粘贴磁瓦12;
如图4所示,首先,将转子机壳10正向放置,将磁瓦12圆周排列且将其带有粘胶的一面对准转子机壳10的内壁进行粘贴;其次,将转子轴11通过滑动套8插入到空腔7内进行固定,即将该内撑装置放置于转子机壳10的内部,其其压盘3与磁瓦12的表面相接触;再次,下压凸轮压手6使其凸轮部分与顶部压盘9相接触,在凸轮压手6旋转的过程中,顶部压盘9受到凸轮压手6的下压力向下移动,进而顶部压盘9和O型圈4向下移动,又因固定盘2的位置不动,进而O型圈4受到上下的挤压力,其O型圈4向外移动且产生形变,该O型圈4向外移动即大于压盘3的直径,其O型圈4对瓷瓦12产生挤压力,且该挤压力圆周受力均匀且上下受力也均匀,故可以将磁瓦12牢固的粘贴在所述转子机壳10内;最后,当磁瓦12粘贴牢固之后,将凸轮压手6上提,进而将内撑装置拿出该转子机壳10内即可,此转子机壳10的全部磁瓦12均粘贴完毕。使用该内撑装置向转子机壳10内粘贴磁瓦12,其粘贴效率高,且内部受力均匀,粘贴后的产品质量好;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简单,易于批量生产与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1),所述中心轴(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盘(2),所述中心轴(1)上套接设有顶部压盘(9)和多个压盘(3),所述顶部压盘(9)位于所述压盘(3)的上侧,每两个相邻所述压盘(3)之间、所述压盘(3)与固定盘(2)之间、所述压盘(3)与顶部压盘(9)之间均设置有O型圈(4);所述中心轴(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贯穿所述中心轴(1)设置,所述旋转轴(5)转动连接有凸轮压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3)上下两面均设置有第二倒角(301),所述顶部压盘(9)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倒角(901),所述固定盘(2)的顶面设置有第三倒角(201),所述O型圈(4)即设置于所述第一倒角(901)与第二倒角(301)、第二倒角(301)与第三倒角(20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倒角(301)之间形成的空隙(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压盘(9)和压盘(3)采用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制成,所述O型圈采用聚丙烯材质或者是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7),且其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动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压盘(3)和顶部压盘(9)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4)设置有两个,所述压盘(3)设置有1个。
CN201921846165.5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35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6165.5U CN211135578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6165.5U CN211135578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5578U true CN211135578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616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35578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5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9414U (zh) 一种加工薄形大孔径盘类零件的定位工装
CN201257599Y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03197642U (zh) 环类零件快速定心装置
CN108214040B (zh) 一套提高车轮平衡精度的夹具
CN211135578U (zh) 一种圆柱内撑装置
CN205074792U (zh) 一种用于固定圆环形加工件的装置
CN203830997U (zh) 金刚石磨轮焊接夹具
CN202079418U (zh) 一种自动定心夹具
CN110722453A (zh) 一种抛光夹具
CN109228521A (zh) 滚花成型装置
CN213946070U (zh) 一种轴承套圈的磨削夹具
CN211161979U (zh) 一种具有旋转油缸的卡盘结构
CN212945529U (zh) 一种立式轧辊加工装置
CN203665108U (zh) 偏心细长轴车削、磨削两用夹具
CN210588740U (zh) 一种抛光研磨装置
CN209986482U (zh) 一种具有改进型中盘的抓口装配机
CN208261890U (zh) 一种快速卡盘
CN106863159B (zh) 一种超硬材料砂轮磨料块与基体粘接装置及方法
CN204382071U (zh) 一种差速自动夹头
CN218312850U (zh) 一种密封件夹持夹具
CN215243070U (zh) 径向压制贴碳限位工装及贴碳装置
CN215546597U (zh) 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
CN215035717U (zh) 一种用于圆形工件加工的夹持机构
CN218747011U (zh) 一种用于晶体研磨抛光的夹具
CN112008561A (zh) 木杆抛光机用木杆夹紧和脱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