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4919U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34919U CN211134919U CN201921220138.7U CN201921220138U CN211134919U CN 211134919 U CN211134919 U CN 211134919U CN 201921220138 U CN201921220138 U CN 201921220138U CN 211134919 U CN211134919 U CN 2111349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layer
- water
- annular
- s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箱、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进料斗,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一端倾斜设置于沉淀箱顶部上、另一端设置空腔内,容腔外设置有混合液出口,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及设置于箱体两侧的进液口和出水口,进液口与混合液出口管连接,箱体具有空腔,空腔内由进液口至出水口依次设置进油室、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排水室,有益效果:分离得到的固体干燥、液体杂质含量低,油水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显著,分离得到的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得到的油纯度高,结构布置合理,适用于各种餐馆、机关、学校的饭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余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的餐厅、酒店、食堂等的餐厨垃圾(如剩饭剩菜)一般用于喂养家畜,不卫生的餐厨垃圾往往会使家畜患上传染性疾病,人们食用带某种疾病的家畜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餐厨废水直接排放,甚至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提炼成“地沟油”重新流入餐桌,这样会严重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和污染环境。
目前,餐厨余物的分离工艺流程和方法大致为:收集、分选、破碎、蒸煮和分离。分离普遍采用三相离心机,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餐厨余物和地沟油由于分选困难,在进入离心机的浆料中存在大量杂物,如布条、塑料、绳索、木片、陶瓷片或玻璃碎片等等,经常造成离心机进料系统或排液系统堵塞,需停机冲洗,严重时要拆机清理,极大的降低了离心机的分离效率。另外,由于进入离心机的浆料中杂质占比大,影响了离心机的单机处理能力,并对离心机造成严重磨损,并且分离后所得到油液杂质过多,固体物不够干燥,增加后续油水分离的难度。
污水处理一直是当今社会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餐饮业的污水,因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将其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且对城市污水管网也造成极大的处理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
所述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箱、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进料斗,所沉淀箱具有容腔、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沉淀箱顶部开口上端、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所述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至少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环形输送结构、第一输送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上紧套设置有第一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一环形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大过滤孔,所述第一输送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转动过滤;
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第二输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结构上紧套设置有第二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环形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小过滤孔,所述第二输送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结构转动过滤;
所述进料斗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较低一端顶部;
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倾斜隔板,所述倾斜隔板与所述倾斜固液过滤装置倾斜方向一致,所述容腔外一侧设置有混合液出口;
所述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两侧的进液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混合液出口管连接;
所述箱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由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水口依次设置进油室、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排水室;
所述油水稳流结构包括若干稳流组件、恒温装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阵列间隔固定设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至少由两层导流板层叠式固接组成,所述恒温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若干稳流组件底部;
所述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若干分离组件、气浮分离装置、排油装置,所述若干分离组件整体结构和设置方式与所述若干稳流组件一致,所述气浮分离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若干分离组件底部,所述排油装置设置于所述若干稳流组件与所述排水室之间;
所述油水稳流组件、油水分离组件与所述空腔顶部之间具有排油层,排油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油层末端;
所述进油室、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排水室底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外罩板、第二支撑外罩板和第一支撑杆,实现输送安全和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的固定设置,所述一对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容腔内底部,所述第一支撑外罩板、所述第二支撑外罩板两侧较低一端通过锁紧螺套与所述一对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支杆倾斜设置于所述沉淀箱顶部,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另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倾斜隔板上,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之间倾斜固定设置有第二、第三支撑杆;
所述第二、第三支撑杆的上下端分别倾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外罩板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外罩板顶部,使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顶部还正交设置有粉碎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的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所述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两侧固定设置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底部相对设置有固体物收集桶。
优选的,所述若干大过滤孔、若干小过滤孔孔径为分别为5-7毫米、1.5-2.5 毫米。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亲油疏水状金属材料,所述亲油疏水状由若干倾斜 45度的波纹倾斜阵列组成,所述波纹顶角为90度,相邻的所述两个波纹形成的通道成90度,所述每层导流板叠放组合。
优选的,所述每层导流板之间的所述波纹交叉设置,所述每层导流板之间相邻的所述波纹交叉错位角度为90度。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表面喷涂有亲油疏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进油室、排水室与所述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分别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隔开,所述第二隔板底部与所述油水分离结构底部相通,所述第一隔板下端表面局部阵列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油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一侧,所述油水稳流结构与所述油水分离结构之间垂直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空腔上下端间隔设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和所述若干分离组件的一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两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分离得到的固体更干燥、液体杂质含量更低,油水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显著,分离得到的水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分离得到的油纯度高结构布置合理,外形尺寸小,适用于各大小餐馆、机关、学校的饭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第一隔板整体结构等轴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导流板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导流板俯视图;
图9为图8A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油水混合液在两层导流板中流动方向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图1-图3 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1A及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5A;
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1A包括沉淀箱1、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进料斗3,沉淀箱1具有顶部开口容腔11,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一端倾斜设置于沉淀箱1顶部、另一端设置于容腔11内;
容腔11内底部设置有倾斜隔板111,倾斜隔板111与倾斜固液过滤装置2 倾斜方向一致,倾斜隔板111的较低一端在容腔11内形成沉淀室11-1,用于收集固体微小颗粒物。
参照图1-3所示,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至少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
参照图1、图3所示,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包括第一环形输送结构、第一输送驱动装置232、第一环形输送结构上环形紧套设置有第一环形输送带233,第一环形输送带233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大过滤孔233-1,第一输送驱动装置232 驱动第一环形输送结构231转动进行固液分离过滤。
参照图3所示,第一环形输送结构包括主动辊筒231-2和从动辊筒231-3,第一环形输送带233环形紧套设置于主动辊筒231-2和从动辊筒231-3表面,主动辊筒231-2和从动辊筒231-2通过链条结构231-3传动,第一环形输送驱动装置232驱动主动辊筒231-2旋转并带动第一环形输送带进行环形输送运动。
参照图1-图3所示,为了输送安全和第一输送结构的固定设置主动辊筒 231-2和从动辊筒231-3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支撑外罩板234,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的较高一端具有第一排料斗235,排料斗235固定设置于支架或第一支撑外罩板234底部。
第一环形过滤输送带233较低一端顶部设置有进料斗3,进料斗3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外罩板234顶部上或通过锁紧螺套固定设置于支撑杆20上。
进料斗3内具有三面倾斜导向面236-1,三面倾斜导向面236-1分别从顶部向内倾斜至进料斗3出料口处,使餐厨余物准确落入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上。
进料斗3顶部还具有粉碎装置18,粉碎装置18包括粉碎驱动装置181、机架182,粉碎装置18通过机架182与进料斗3正交设置,餐厨余物的固液从粉碎装置18顶部的进料口184进入,粉碎驱动装置181驱动粉碎装置18,实现对陶瓷餐具、骨头类等硬性物体有效粉碎,并输送至进料斗3中,粉碎装置18的出料口183位于进料斗3的顶部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粉碎装置为剪切式粉碎机,粉碎驱动装置为电机和减速器。
优选的,若干大过滤孔孔径为5-7毫米。
参照图4所示,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包括第二环形输送结构241、第二输送驱动装置242、第二环形输送结构上241紧套设置有第二环形输送带243,第二环形输送带243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小过滤孔243-1,第二输送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环形输送结构转动过滤。
优选的,若干小过滤孔孔径为1.5-2.5毫米。
参照图2、图4所示,第二输送驱动装置242和第二环形输送结构241的整体结构的设置方式均与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一致。
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的第二支撑外罩板243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杆 243-1,第二环形过滤装置24通过第一支杆243-1倾斜设置于沉淀箱1顶部,第二环形过滤装置24另一端间隔倾斜设置在第二倾斜隔板111-2上。
参照图1、图4所示,相比于第一环形过滤输送带233,第二环形过滤输送带243表面设置有若干刮板243-2,当第二环形过滤输送带243工作时,可通过若干刮板243-2将集中于第二倾斜隔板111-2上以及沉淀室11-1底部的固体微小颗粒物输送至第二环形过滤输送带上。
参照图1-2所示,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和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之间倾斜固定设置有第二、第三支撑杆234-1、234-2。
第二、第三支撑杆234-1、234-2的上下端分别倾斜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外罩板234底部和第二支撑外罩板243顶部,使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和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间隔设置,形成餐厨余物中固体物的逐级过滤,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和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倾斜方向一致。
为使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整体结构更为稳定,第一、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3、24较低一端两侧还具有一对支撑杆20,一对支撑杆20固定设置于容腔 11底部,第一支撑外罩板234和第二支撑外罩板243两侧通过锁紧螺套21与一对支撑杆20固定连接。
参照图2所示,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235、244接近出料口处两侧固定设置有接料斗10,接料斗10底部相对应设置有固体收集桶5,实现将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235、244排出的固体物统一输送到固体收集桶5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驱动装置、第二输送驱动装置分别为伺服电机。
容腔内11的倾斜隔板111将固体沉淀物往倾斜方向集中,以便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将其输送至固体收集桶5,通过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的循环输送,往倾斜方向集中的微小颗粒被送至固体收集桶。
参照图1所示,倾斜隔板111为两段错开间隙式设置,包括第一倾斜隔板 111-1,第二倾斜隔板111-2,第一倾斜隔板111-1固定设置于容腔11内侧壁,且第一倾斜隔板111-1较高一端与沉淀箱1顶部平齐、较低一端处于容腔11内,可以使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较高一端所滴落的油液或固体微小颗粒物随第一倾斜隔板111-1倾斜方向落入第二倾斜隔板111-2。
第二倾斜隔板111-2一侧具有垂直支撑板111-3,第二倾斜隔板111-2较高一端接近设置于垂直支撑板111-3顶部,防止固体微小颗粒物随油液流过垂直支撑板111-3,第二倾斜隔板111-2通过垂直支撑板111-3固定设置于容腔11内,第二倾斜隔板111-2较低一端设置于容腔11底部,垂直支撑板111-3顶部相对间隔设置于第一倾斜隔板111-1较低一端底部内,使第一倾斜隔板111-1上的油液或者固体微小颗粒物能随倾斜方向流至第二倾斜隔板111-2上。
倾斜隔板111两段错开间隔设置使容腔11内具有澄清腔室11-2,油液可通过倾斜隔板111之间的间隔处流至澄清腔室11-2中,而固体颗粒物由于第二倾斜隔板111-2会集中处于沉淀室11-1中,可以进一步防止细小颗粒残物被水泵带入油水分离系统,澄清腔室11-2与沉淀室11-1相对设置。
参照图2所示,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采用双层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结构,且过滤孔孔径逐层递减,从而实现微小颗粒餐厨余物过滤并输送到固体收集桶,分离得到的液体杂质含量更低。澄清腔室11-2外侧设置有混合液出口12,澄清腔室11-2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3,混合液出口12处可外接水管和水泵将容腔11 内过滤完成的混合油液输送至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4中。
参照图2所示,沉淀箱1顶部还设置有高压清洗装置4,高压清洗装置4包括支杆41、第一高压喷头42、第二高压喷头43、高压水泵44、电控箱45,支杆41 固定设置于沉淀箱1顶部,且接近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2较高一端,第一、第二高压喷头42、43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杆41上,并分别与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3、24横向相对,高压水泵44为第一、第二高压喷头42、 43供水,且与电控箱电连接,可实现定时、定量的清洗模式。
启动清洗模式是,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23和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4循环滚动,高压清洗装置6启动,从而清洗上第一环形输送带233和第二环形输送带 243,倾斜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23、24的倾斜设置有利于清洗时输送带表面污水快速排到容腔11内,打开排污口13将污物排到箱体外。
参照图1所示,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5A包括箱体5及分别设置于箱体5 两侧的进液口51和出水口52,进液口51与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1A的混合液出口12管连接。
参照图1、图5所示,箱体5具有空腔53,空腔53内由进液口51至出水口 52之间依次设置进油室6、油水稳流结构7、油水分离结构8、排水室9。
油水稳流结构7、油水分离结构8与空腔53顶部之间具有排油层120。
参照图1所示,进油室6和油水稳流结构7之间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 130隔开,排水室9油水和分离结构8之间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二隔板140隔开,第二隔板140底部与油水分离结构8和排水室9相通,排油装置83固定设置于第二隔板140一侧,位于排油层120末端。
参照图6所示,第一隔板130下端表面局部阵列设置有若干通孔130-1,从进液口51进入进油室6的油水混合液由于压力原因会形成不稳定的流动速度及方向,若干通孔130-1可以使进油室6中的油水混合液,以相对稳定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流动至油水稳流结构7中,为油水分离创造良好条件,若干通孔130-1 还具有过滤作用,防止油水混合液中的固体物流动至油水稳流结构7中造成堵塞。
参照图1所示,油水稳流结构7包括若干稳流组件71、恒温装置72,若干稳流组件71纵向并排设置,若干稳流组件71至少由两层导流板711层叠式固接组成,恒温装置72固定设置于若干稳流组件71底部。
本实施例中,恒温装置72为加热管,恒温装置72电连接外部温度控制电路,恒温装置优选为5条,恒温装置72可将从进油室6流入油水稳流结构7中的油水混合液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效防止油水混合液乳化而增加后续油水分离的难度,通常在水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增大会增加油相和水相的密度差及降低水的粘度,有利于油水分离,本实施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将温度控制在30℃-40℃。
参照图1所示,油水分离结构8包括若干分离组件81、气浮分离装置82、排油装置83,若干分离组件81整体结构与若干稳流组件71一致,气浮分离装置82相对设置于若干分离组件81底部,排油装置83设置于若干分离组件81与排水室9之间。
参照图1所示,气浮分离装置82包括气泡发生装置821和气泵822,气泡方生装置821与气泵822通过管道连接,气泡方生装置821固定设置于油水分离组件81底部,气泵822设置于箱体5外侧,气泡发生器产生气泡上浮,由于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所以气泡会与密度更为接近的油相结合并逐渐的向上运动至油水分离组件81,从而加快油水分离。
当油水混合液通过油水稳流结构7和油水分离结构8时,由于油水稳流结构7和油水分离结构8的作用,使密度低的油上浮至排油层120从而流入排油装置83中。
参照图1、图7、图8、图10所示,若干稳流组件71的导流板711为亲油疏水状金属板,亲油疏水状由若干倾斜45度的波纹711-1倾斜阵列组成,每个波纹711-1的顶角为90度,相邻的两个波纹711-1形成的通道711-2成90度,每层导流板711叠放设置,每层导流板711之间的波纹511-1旋转90度,本实施例采用两层导流板711设置,两层导流板711通过焊接层叠式组合,相邻的任意两层导流板711之间的波纹711-1交叉设置、导流板711之间相邻的波纹711-1 交叉错位角度为90度,若干分离组件81与若干稳流组件71一致。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711为304不锈钢。
参照图8、图9、图10所示,导流板711表面喷涂有亲油疏水涂层711-3,亲油疏水涂层711-3为纳米液体玻璃,纳米液体玻璃喷涂前为液态,喷涂后数分钟干燥固化成膜附着于导流板711表面,膜层厚度为5-8um,其表面粒径小于 20nm。
若干稳流组件71为层叠结构及其所形成的通道711-2可以相对稳定油水混合液的流动速度及流动方向,导流板711表面喷涂的纳米液态玻璃作为亲油疏水涂层711-3,因其有良好的隔热特性更好的避免油水混合液直接与导流板711表面接触而导致热量损失从而降低能耗,可以降低流动的油水混合液跟油水稳流组件71的摩擦,对油水混合液有更好的疏导作用,为后续油水分离创造良好条件。
当油水混合液进入油水稳流结构71,若干稳流71组件具有亲油疏水的特性,可将油水混合液中的一部分油分离上浮至排油层120中,而剩余的油水混合液随若干稳流71组件形成的通道711-2流至油水分离结构8进一步完成分离。
在油水分离结构8中,油水混合液通过自身重力、流动作用和气浮分离装置82的作用与油水分离组81件发生吸附、碰撞、聚变等过程,使分散相的液滴长大成大液滴,大液滴从油水分离组件81表面脱除,从而使轻相油分离上浮在至排油层120,重相的水通过油水分离组件81形成的通道从底部流动至排水室9,纳米液态玻璃作为亲油疏水涂层,其表面粒径可以小于20nm(表面更光滑),使油水混合液与油水分离组件81表面的摩擦力更小,其疏水效果更显著,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结构与气浮分离装置相配合,更加速了油水混合液的分离效果,所以本实用性油水分离系统更节能、分离效率更高、分离效果更显著,分离得到的水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分离得到的油纯度高。
参照图1、图11所示,排油装置83包括纵向设置的排油室83-1和设置于排油室83-1底部的排油口83-2,排油室83-1一侧顶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流条83-3,导流条83-3底部与油水分离组件一侧的隔板160顶部接触设置,可将油水稳流组件71和油水分离组件81顶部排油层120中的油引流至排油室83-1中,导流条83-3可防止排油层120中的油向下流动至油水分离组件81外,排油口83-2 通过管连接,将排油室83-1中的油输送到空腔外的收集桶。
油水混合液经过分离工序后所得到的水流动至排水室9中,排水口52与排水室相贯通并由外部水泵将排水室9中的水抽出至外部进行收集。
参照图1所示,油水稳流结构7与油水分离结构8之间垂直设置有第三隔板 150,第三隔板150纵向固定设置于空腔内中部,若干稳流组件71和若干分离组件81的一侧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三隔板150两侧,若干稳流组件71和若干分离组件81另一侧分别纵向设置有支撑隔板160,支撑隔板160上下端分别与第三隔板对齐。
参照图1所示,油水稳流组件71底部接近设置于空腔53底部,油水稳流组件71底部与空腔53底部之间的两端通过一对纵向设置的支撑架71-4连接,有利于进一步减缓油水混合液的流动速度和改变流动方向。
优选的,若干稳流组件71和若干分离组件81分别设置为10组。
油水分离结构底部外侧设置有排污口160,排污口160可连接水泵将空腔53 内中的污水排出。
参照图1所示,箱体5外一侧具有高压清洗装置,高压清洗装置还包若干高压喷水嘴170、高压水泵171、电控电路172,若干高压喷水嘴170分别固定设置于空腔53内顶部、并分别与进油室6、油水稳流结构7、油水分离结构8、排水室9相对,高压水泵171为若干高压喷嘴170供水,若干高压喷嘴170通过管道连接外部高压水泵171,高压水泵171与电控电路172电连接,当油水分离工序完成后,定时对空腔53内清洗,并从排污口160排出。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
所述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箱、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进料斗,所沉淀箱具有容腔、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沉淀箱顶部开口上端、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所述倾斜式固液过滤装置至少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环形输送结构、第一输送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上紧套设置有第一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一环形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大过滤孔,所述第一输送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转动过滤;
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第二输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结构上紧套设置有第二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环形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小过滤孔;
所述进料斗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较低一端顶部;
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倾斜隔板,所述倾斜隔板与所述倾斜固液过滤装置倾斜方向一致,所述容腔外一侧设置有混合液出口;
所述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两侧的进液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混合液出口管连接;
所述箱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由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水口依次设置进油室、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排水室;
所述油水稳流结构包括若干稳流组件、恒温装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阵列间隔固定设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至少由两层导流板层叠式固接组成,所述恒温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若干稳流组件底部;
所述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若干分离组件、气浮分离装置、排油装置,所述若干分离组件整体结构和设置方式与所述若干稳流组件一致,所述气浮分离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若干分离组件底部,所述排油装置设置于所述若干稳流组件与所述排水室之间;
所述油水稳流组件、油水分离组件与所述空腔顶部之间具有排油层,排油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油层末端;
所述进油室、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排水室底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外罩板、第二支撑外罩板和第一支撑杆,实现输送安全和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结构、第二环形输送结构的固定设置,所述一对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容腔内底部,所述第一支撑外罩板、所述第二支撑外罩板两侧较低一端通过锁紧螺套与所述一对支撑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支杆倾斜设置于所述沉淀箱顶部,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另一端倾斜设置于所述倾斜隔板上,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之间倾斜固定设置有第二、第三支撑杆;
所述第二、第三支撑杆的上下端分别倾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外罩板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外罩板顶部,使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顶部还正交设置有粉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环形过滤装置、第二层环形过滤装置的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所述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两侧固定设置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底部相对设置有固体物收集桶。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大过滤孔、若干小过滤孔孔径为分别为5-7毫米、1.5-2.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亲油疏水状金属材料,所述亲油疏水状由若干倾斜45度的波纹倾斜阵列组成,所述波纹顶角为90度,相邻的所述两个波纹形成的通道成90度,所述每层导流板叠放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导流板之间的所述波纹交叉设置,所述每层导流板之间相邻的所述波纹交叉错位角度为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表面喷涂有亲油疏水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室、排水室与所述油水稳流结构、油水分离结构分别由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隔开,所述第二隔板底部与所述油水分离结构底部相通,所述第一隔板下端表面局部阵列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油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一侧,所述油水稳流结构与所述油水分离结构之间垂直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空腔上下端间隔设置,所述若干稳流组件和所述若干分离组件的一侧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0138.7U CN211134919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0138.7U CN211134919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34919U true CN211134919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4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20138.7U Active CN211134919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349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34028A (zh) * | 2019-07-29 | 2020-02-25 | 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
2019
- 2019-07-29 CN CN201921220138.7U patent/CN2111349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34028A (zh) * | 2019-07-29 | 2020-02-25 | 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51766U (zh) |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0834028A (zh)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
CN109652117A (zh) |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及分离的工艺方法 | |
CN211134919U (zh) | 一种餐厨余物综合处理回收装置 | |
CN112044157A (zh) | 含油废水除渣及油水分解系统 | |
CN113210405B (zh) |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A1127326A (en) | Method for increasing fine co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 |
CN211497154U (zh) | 一种厨余垃圾分离装置 | |
CN212504522U (zh) | 含油污泥深度处理设备 | |
CN1145534C (zh) | 一种废塑料浮选分离装置 | |
CN211198685U (zh) | 一种除油机构及具有该除油机构的除油装置 | |
CN210448178U (zh) | 一种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 | |
CN101544414B (zh) |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并回收油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211801383U (zh) | 一种智能餐厨余物的处理装置 | |
CN211069307U (zh) | 一种双层式餐厨余物固液分离装置 | |
CN212818287U (zh) | 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油水分离装置 | |
CN212895653U (zh) | 一种用于云母浆化学制备法的生产系统 | |
CN114932132A (zh) | 铜门加工废料筛分回收设备 | |
CN114504870A (zh) | 一种智能的餐厨余物油水分离装置 | |
CN207243527U (zh) | 一种餐饮油水分离器 | |
CN215855234U (zh) | 一种厨余垃圾油水分离设备 | |
CN112845554A (zh) | 污染土壤减量化的方法及装置 | |
CN220862310U (zh) | 垃圾处理油水分离预处理设备 | |
CN220258318U (zh) | 一种基于水选的轻物质分离机 | |
CN211836725U (zh) | 一种工业废油回收环保利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