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1274U -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 Google Patents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1274U
CN211131274U CN201921740069.2U CN201921740069U CN211131274U CN 211131274 U CN211131274 U CN 211131274U CN 201921740069 U CN201921740069 U CN 201921740069U CN 211131274 U CN211131274 U CN 211131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sonic
probe
detection surface
shock wav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00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文强
陆林国
吴军
郑洪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dong Yusheng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dong Yusheng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dong Yusheng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dong Yusheng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00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1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1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1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阵元区域,阵元区域包括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可对结石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固定连接,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精准碎石。本实用新型首次将诊断与碎石相结合,在找到病灶的同时进行治疗。

Description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属于超声诊断或超声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超声波在一种介质中传播遇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它的一部分被反射,而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前传播进入第二种介质。超声波只有在相同声阻抗的介质中才能不衰减地直线传播。因此,为了避免超声波进入人体界面处产生反射导致应力而伤害人体,就必须选择一种声阻抗和人体组织声阻抗相近的传导介质,以便使超声波无障碍地进入人体。
由于水的声阻抗与人体软组织基本相同,所以理想的耦合介质为水。超声波和人体间的耦合方式有水槽式、水盆式和水囊式三种。水槽式、水盆式已被淘汰,采用最多的是水囊式,也称干式,水密封于水囊中通过软胶薄膜和凝胶介质与人体耦合接触,选择软胶薄膜和凝胶介质必须考虑其声阻抗与人体组织的声阻抗相似。为了使病人的体表同水囊接触时不会因冷而产生不适感,水温一般要控制在30℃以上。由于水中会溶解着一定的气体,即使采用蒸馏水,也不能完全避免空气的溶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将产生空化作用,水中会产生气泡,气泡将会使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和散射,导致能量衰减,影响碎石效果。因此一些先进的碎石机带有自动抽气装置,可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囊内去气状态。为确保水囊与人体间以恒定的压力安全耦合,还有耦合压力控制模块。
以往的超声碎石基本上都是体外装置,这种装置体积较大,而且在超声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声源离病灶较远且体外耦合较为困难(以上所述的水囊还需要去气),往往影响碎石的效果。此外上述体外碎石装置在碎石前要先拍片扫描,需要拿到扫描片后,医生根据扫描的结果再进行具体碎石操作。
另外一种碎石方式为内窥镜碎石,对于内窥镜碎石系统,虽然其为体内碎石的可操作途径,但其实现仍然依赖于有创的微创手术。因此我们提出了经直肠/阴道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体积小,不需要水囊和抽气装置,无创,寻找病灶和碎石可同步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阵元区域,阵元区域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阵元区域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三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固定连接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为凸阵和线阵。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第一探测面,第一探测面设为凸阵,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两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阵元区域,阵元区域包括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二者的夹角设为0-90°,阵元区域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三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第二探测面的中心轴与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相互平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固定连接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均设为凸阵;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首次引入体内/腔内碎石探头的概念,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首次将诊断探头与超声冲击波碎石装置相结合,这样诊断与碎石相结合,在找到病灶的同时进行治疗,操作更方便准确。
(2)本实用新型与体外碎石装置相比,大大减小了碎石设备的体积。
(3)本实用新型不需像体外碎石一样需要考虑探头与人体组织耦合的问题,这是由于体腔内往往自分泌粘液,因此不需要考虑超声探头和患者组织的耦合问题,而且即使涂耦合剂,也不需要水囊和抽气装置,装置更加简洁。
(4)相对于内窥镜碎石系统,本实用新型进行碎石属于无创,对人体没有伤害。
(5)本实用新型模式切换的设计(普通腔内探头模式/碎石模式)保证了探头使用的安全性,不会随意触发超声冲击波。
(6)对于体内/腔内探头:a、双凸阵设计,可以实现对目标器官,特别是输尿管、尿道等多个轴面下大角度的扫查,且由于两组声头所占跨度小只需将探头植入患者直肠很浅位置就可以实现对目标器官的扫查,方便易行。b、采用一凸一线的设计,扫查范围虽然没有双凸的大,但是由于线阵的频率较高,线阵的扫查平面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会更高。c、单凸阵可实现腔内诊断的最低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探头主体的示意图;
图2是遥控器的示意图;
图3是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4是待粉碎结石与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以及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之间的关系图;
图5是只有第一探测面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与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和待粉碎结石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双凸阵情况的探头侧视图;
图7是双凸阵情况下且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度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的设置情况;
其中,1-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1-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2-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4-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
2-第一探测面,3-第二探测面,31-第二探测面’,4-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5-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6-模式切换按钮,7-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8-探头开关,9-遥控器外壳;
19-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与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与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转轴的夹角;
20-第二探测面的中心轴与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转轴的夹角;
A1-需定位的结石,A2-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A3-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
B1-结石方向,B2-超声冲击波发射方向;
A1’-位于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上的结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包括探头主体,如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组成体内/腔内超声诊断探头部分,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相互垂直设置,二者组成阵元区域(如线阵和凸阵的设计)。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上。该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将诊断与碎石相结合且可同步进行。
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14,其中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和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均设置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14的内部,
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固定连接,二者之间无相对运动,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A3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A2的法线运动,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其中,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A3和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A2相互垂直设置。
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分别与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4连接,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4与超声主机连接,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4可为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供能以及将数据传输给超声主机。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上述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除了探头主体,还可以外置遥控器(如图2所示)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器外壳9、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5(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探头主体)、模式切换按钮6、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7、探头开关8,其中模式切换按钮6可控制碎石模式或者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8控制上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7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启动或关闭。关于上述外置遥控器可不另设置,将模式切换按钮6、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7以及探头开关8设置在超声主机上或者上述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上即可。
图3给出了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的一种实现方式,先通过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对结石的定位,再分别驱动图3中绕轴转动装置(即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和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的绕轴转动从而精准调整超声冲击波的发射方向。
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图4中的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A3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图4中的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A2的法线运动。
在超声主机所显示的双平面图像(水平面和矢状面)中,十字光标的位置(即图4的需定位的结石A1的位置),即为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所瞄准的位置。
图4的结石方位可以由医师点击超声主机所显示的双平面图像中结石区域来确定。图3的绕轴转动装置可以通过控制超声主机的轨迹球来控制,也可以通过医师点击双平面图像中结石区域来控制。
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的发射射线方向的控制方法如下:
(1)以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为原点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中建立三维坐标系;(2)确定结石的坐标;(3)计算结石坐标与冲击波射线的夹角;(4)调整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的发射射线方向使得夹角为0,即调整绕轴转动装置使得超声冲击波发射方向B2和结石方向B1之间的夹角为0,最终使得超声冲击波精准碎石。其中冲击波射线的方向就是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的发射方向,可以看作是数学中一个起点为原点的向量,结石坐标可以看作是数学中点在三维坐标系的投影坐标。
实施例1:(设置外置遥控器)
(1)将探头主体连接至超声主机。
(2)将探头主体上涂敷超声耦合剂,并插入患者直肠/阴道。
(3)按图2所示遥控器的探头开关8,探头主体上电,超声主机显示探头所在的模式(碎石模式/普通腔内探头模式)。
(4)不论处在碎石模式还是普通腔内探头模式,超声主机都会显示图1中的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扫描所得图像(但是在碎石模式时是冻结的过往图像),此时医师可寻找目标器官中的结石。
(5)当找到结石后,如果当前探头处在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医师按图2中的模式切换按钮6切换至碎石模式,此时阵元区域(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关闭以保护探测阵元,图1中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处于待发射状态。
(6)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医师对准结石按下图2中的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7,即可发射超声冲击波。
(7)医师通过按图2中的模式切换按钮6切换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同时可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确定结石已经完全碎裂不需要继续使用此探头时,按下图2所示探头开关8,探头断电。
实施例2(无遥控器的版本,探头主体直接连接超声主机使用):
(1)将探头主体连接至超声主机,探头主体上电。
(2)超声主机显示探头所在的模式(碎石模式/普通腔内探头模式)。
(3)将探头主体涂敷超声耦合剂,并插入患者直肠/阴道。
(4)不论处在碎石模式还是普通腔内探头模式,超声主机都会显示图1中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扫描所得图像(但是在碎石模式时是冻结的过往图像),此时医师寻找目标器官中的结石。
(5)当找到结石后,如果当前探头处在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医师通过超声主机将探头切换至碎石模式,此时阵元区域(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关闭以保护探测阵元,图1中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处于待发射状态。
(6)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医师对准结石通过超声主机触发超声冲击波的发射。
(7)医师通过超声主机将探头切换至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同时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确定结石已经完全碎裂不需要继续使用此探头时,按下超声主机上的探头开关8,探头断电。
实施例3(只有第一探测面的情况,即只有凸阵设计):
(1)将探头主体连接至超声主机,探头主体上电。
(2)超声主机显示探头所在的模式(碎石模式/普通腔内探头模式)。
(3)将探头主体涂敷超声耦合剂,并插入患者直肠/阴道。
(4)不论处在碎石模式还是普通腔内探头模式,超声主机都会显示第一探测面2所得图像(但是在碎石模式时是冻结的过往图像),此时医师寻找目标器官中的结石。
(5)当找到结石后,如果当前探头处在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医师通过超声主机将探头切换至碎石模式,此时阵元区域(第一探测面2)关闭以保护探测阵元,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处于待发射状态。
(6)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医师对准结石通过超声主机触发超声冲击波的发射。
(7)医师通过超声主机将探头切换至普通腔内探头模式,同时根据超声主机扫描所得图像,确定结石已经完全碎裂不需要继续使用此探头时,按下超声主机上的探头开关8,探头断电。
在只有凸阵设计的实施例3的探头中,如图5所示,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只能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A2的法线运动。
上述多个实施例中,超声冲击波发生器1所用的频率为23kHz~27kHz,其探杆尖端的振幅为30μm~100μm。
超声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的时间在30mins~60mins为适宜,过长时间对结石周围的毛细血管损伤较大。
实施例4(双凸阵设计):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设有两个探测面,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第一探测面2为凸阵(同实施例1、2、3的设计),第二探测面’31也设为凸阵,则两个探测面之间的夹角设为0-90°。
当第一探测面2和第二探测面’31之间的夹角为0<alpha<90°时(双凸设计),如图7所示,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与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转轴之间的夹角19为90°-alpha。或者说第二探测面’31的中心轴与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固定连接,二者之间无相对运动,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即图7中的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的垂直线——最左侧虚线的垂直线)运动;
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3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121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11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同图3),最终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阵元区域,阵元区域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阵元区域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三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固定连接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为凸阵和线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
5.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第一探测面,第一探测面设为凸阵,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两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
8.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和阵元区域,阵元区域包括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二者的夹角设为0-90°,阵元区域可实现结石的超声诊断定位;超声冲击波发生器不覆盖设置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上,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其余三者均设在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外壳内;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固定连接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第二探测面的中心轴与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所组成整体的中心轴相互平行,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驱动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对应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能驱动上述固定连接的对应第二探测面扫描平面转向装置和超声冲击波发生元件绕第一探测面扫描平面的法线运动,从而使得超声冲击波能够精准发射并完成碎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均设为凸阵;所述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分别通过供能及数据传输线缆与超声主机连接;或者超声冲击波发生器、第一探测面和第二探测面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超声主机通信连接并充电供能。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可另设置有遥控器进行模式切换,遥控器包括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遥控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发射信号给超声主机,再由超声主机发射信号来控制所述探头;或者所述探头或超声主机上设有模式切换按钮、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和探头开关,模式切换按钮可控制所述探头的碎石模式或普通腔内探头诊断模式的切换;探头开关为所述探头的总开关;发射超声冲击波按钮控制超声冲击波发生器开启或关闭。
CN201921740069.2U 2019-10-17 2019-10-17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Active CN211131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0069.2U CN211131274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0069.2U CN211131274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1274U true CN211131274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4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0069.2U Active CN211131274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1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223A (zh) * 2020-12-24 2021-03-19 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同步成像的探头电路及b超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223A (zh) * 2020-12-24 2021-03-19 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同步成像的探头电路及b超设备
CN112532223B (zh) * 2020-12-24 2021-09-03 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同步成像的探头电路及b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07646B2 (ja) 治療・影像用体腔プローブと、それを用いた治療装置
US20070161905A1 (en) Intrauterine ultrasound and method for use
US8622937B2 (en) Controlled high efficiency lesion formation using 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
CN110891507B (zh) 用于在鼻炎的治疗中定位血管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61346B (zh) 用于使用超声形成阻塞的方法和系统
JP2004532689A (ja) 治療のための超音波を用いた閉塞方法
CN211131274U (zh) 超声体内/腔内碎石探头
AU7120701A (en) Device for non-invasive ultrasound treatment of disc disease
JPH07227395A (ja) 超音波診断治療システム
GB2397992A (en) A focusing ultrasonic source
JPH10127678A (ja) 超音波診断治療装置
KR20180074235A (ko) 발진거리의 조절이 가능한 일체형 프로브를 구비한 전립선 치료장치
CN110624183A (zh) 一种双模态超声减脂塑形机
US20230404530A1 (en) Pelvic floor diagnostic-therapeutic treatment chair
CN111821588B (zh) 超声治疗设备
CN102028505A (zh) 一体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膀胱镜系统
CN106073828B (zh) 一种管内超声检测及治疗装置
JP4598257B2 (ja) 硬組織診断用超音波探触子
Bohris et al. A new integrated ultrasound system for shockwave lithotripsy
Sozer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miniaturized intra-abdominal flexible HIFU system: a proof of concept
Pourcelot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endosonographic equipment
KR20210043999A (ko) 영상 및 치료 융합형 변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초음파 시스템
JPH01285250A (ja) 内診用超音波探触子
JPH10127677A (ja) 超音波システム
JPH1057348A (ja) 医用マイクロマシー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