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5809U -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 Google Patents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5809U
CN211125809U CN202020136323.4U CN202020136323U CN211125809U CN 211125809 U CN211125809 U CN 211125809U CN 202020136323 U CN202020136323 U CN 202020136323U CN 211125809 U CN211125809 U CN 211125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lectric core
helmet
mounting groov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63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63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5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5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5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包安全转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所述防护帽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上形成有安装凹槽和测试通孔,所述安装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极柱,所述测试通孔连通所述安装凹槽与外界。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通过设置安装凹槽,使得防护帽能够通过安装凹槽罩在电芯极柱外,解决了电芯极柱因暴露在外而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问题,保护了电芯极柱的完好性,而且在防护帽上设置测试通孔,使得电芯能够在防护帽的防护状态下顺利进行各种测试工序,例如,方便通过探针直接测得电芯的电压、电阻等各种测试参数,节省了防护帽的拆装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包安全转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次数多、存储时间长、单体电芯容量大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手提电脑等;而且也扩展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移动基站和储能电站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在制作时需要较多的工序逐步加工。为了顺利制作得到锂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部分的电芯需要在不同的工序间频繁转运,但是,电芯极柱(尤其是,负极柱)在转运过程中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极易受损,进而在使用时发生接触短路等异常情况,造成锂离子电池发生放电打火等故障,致使锂离子电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在转运过程中容易极柱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所述防护帽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上形成有安装凹槽和测试通孔,所述安装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极柱,所述测试通孔连通所述安装凹槽与外界。
可选的,所述绝缘主体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电芯极柱过盈配合的弹性件。
可选的,所述绝缘主体为橡胶件。
可选的,所述绝缘主体上形成有朝向相反方向打开的两个所述安装凹槽,两个所述安装凹槽之间通过分隔部分隔开。
可选的,所述测试通孔包括形成在所述分隔部上的第一测试通孔。
可选的,所述测试通孔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凹槽侧壁上的第二测试通孔。
可选的,所述防护帽包括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朝向所述绝缘主体外延伸出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形成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安装凹槽设置为长方体形。
可选的,所述防护帽包括连接于所述绝缘主体的侧壁并且向外突出的把手部。
可选的,所述绝缘主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口边缘并且向外翻折的外翻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通过设置安装凹槽,使得防护帽能够通过安装凹槽罩在电芯极柱外,解决了电芯极柱因暴露在外而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问题,保护了电芯极柱的完好性,而且在防护帽上设置测试通孔,使得电芯能够在防护帽的防护状态下顺利进行各种测试工序,例如,方便通过探针直接测得电芯的电压、电阻等各种测试参数,节省了防护帽的拆装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护帽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护帽在A-A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防护帽的左视图(或者是,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帽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主体;2、安装凹槽;3、测试通孔;4、把手部;5、围板;6、分隔部;7、第一测试通孔;8、第二测试通孔;9、导向部;10、导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如图1-4所示,所述防护帽包括绝缘主体1,所述绝缘主体1上形成有安装凹槽2和测试通孔3,所述安装凹槽2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极柱,所述测试通孔3连通所述安装凹槽2与外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极柱的防护帽,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通过设置绝缘主体1,使得绝缘主体1能够通过安装凹槽2罩在电芯极柱外,解决了电芯极柱因暴露在外而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问题,保护了电芯极柱的完好性,而且在防护帽上设置测试通孔3,使得电芯能够在防护帽的防护状态下顺利进行各种测试工序,例如,方便通过探针直接测得电芯的电压、电阻等各种测试参数,节省了防护帽的拆装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
为了使得绝缘主体1和电芯极柱之间的装配更为牢靠,所述绝缘主体1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电芯极柱过盈配合的弹性件,使得绝缘主体1能够通过安装凹槽2更为贴合地套在电芯极柱外,有效地防止了绝缘主体1在转运过程中意外脱离电芯极柱,并且结构简单,拆装操作更为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主体1为橡胶件,弹性和绝缘性能俱佳,有利于提高绝缘主体1的可重复性。其中,如图1所示,绝缘主体1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成型,简化了加工工艺。
为了延长防护帽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主体1上形成有朝向相反方向打开的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之间通过分隔部6分隔开,使得绝缘主体1同时具有一对安装凹槽2,当同一防护帽通过安装凹槽2保护电芯极柱时,扩大了安装凹槽2的可选择性,而且即便其中一个安装凹槽2侧壁发生损伤,也不影响同一绝缘主体1通过另一个安装凹槽2防护电芯极柱,延长了防护帽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其中,绝缘主体1可以采用各种合理形式,例如,如图1和2所示,绝缘主体1包括分隔部6和围板5,分隔部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表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表面的外边缘,所述围板5围在所述分隔部6的外边缘并且分别朝向背离所述分隔部6的两个所述侧表面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围板5分别与所述分隔部6的两个所述侧表面相应地形成两个安装凹槽2,结构更为简单,便于制作;进一步,如图2所示,分隔部6设置为挡板,围板5设置为沿垂直于挡板的板面方向延伸并且横截面为矩形的等截面结构。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测试通孔3包括形成在所述分隔部6上的第一测试通孔7,使得同一绝缘主体1的两个安装凹槽2能够共同一个第一测试通孔7进行测试操作,例如,采集电压时(可以选择机械手测试),电芯极柱通过该绝缘主体1的任一个安装凹槽2进行防护,探针均可以穿过第一测试通孔7来采集电芯极柱的顶部采集点的电压,优化了绝缘主体1的整体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测试通孔3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凹槽2侧壁上的第二测试通孔8,使得电芯极柱在防护帽的防护作用下进行转运时能够满足多种测试需求,扩大了电芯极柱的采集点的可选择范围,例如,采集电压时(可以选择人工测试),探针可以穿过第二测试通孔8以采集电芯极柱的侧部采集点的电压。
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帽包括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8朝向所述绝缘主体1外延伸出的导向部9,所述导向部9上形成有导向通孔10,所述导向通孔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8连通,便于电芯极柱在转运时通过第二测试通孔8进行各种测试操作,保证了每次测试操作的精准定位,例如,人工采集电压时,使得探针能够定向穿入第二测试通孔8并且精准接触电芯极柱的侧部采集点,适用于批量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2和4所示,绝缘主体1包括分别与两个安装凹槽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测试通孔8;防护帽还包括分别与两个第二测试通孔8对应设置的两个导向部9(例如,圆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槽2设置为长方体形,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市面上的长方体形电芯极柱。优选地,安装凹槽2的设计尺寸较电芯极柱的设计尺寸略小,以便于绝缘主体1通过安装凹槽2与电芯极柱过盈配合。
如图1所示,所述防护帽包括连接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侧壁并且向外突出的把手部4,通过手持把手部4拆装防护帽,操作更为便捷,以图2中的下方安装凹槽2为例,假设把手部4安装在绝缘主体1的前侧,操作人员将防护帽套在同一批电芯极柱上时,能够使第二测试通孔8与不同的电芯极柱的左侧采集点对应,避免因防护帽套反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即左右方向)导致第二测试通孔8与下一个电芯极柱的右侧采集点对应设置,保证了电芯在转运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二测试通孔8定点采集不同的电芯极柱的左侧采集点的各种信息参数。
为了优化绝缘主体1的防护效果,所述绝缘主体1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2的槽口边缘并且向外翻折的外翻边,防止电芯极柱的底部交界面被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帽包括绝缘主体(1),所述绝缘主体(1)上形成有安装凹槽(2)和测试通孔(3),所述安装凹槽(2)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极柱,所述测试通孔(3)连通所述安装凹槽(2)与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1)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电芯极柱过盈配合的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1)为橡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1)上形成有朝向相反方向打开的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之间通过分隔部(6)分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通孔(3)包括形成在所述分隔部(6)上的第一测试通孔(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通孔(3)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凹槽(2)侧壁上的第二测试通孔(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帽包括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8)朝向所述绝缘主体(1)外延伸出的导向部(9),所述导向部(9)上形成有导向通孔(10),所述导向通孔(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测试通孔(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2)设置为长方体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帽包括连接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侧壁并且向外突出的把手部(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芯极柱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1)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2)的槽口边缘并且向外翻折的外翻边。
CN202020136323.4U 2020-01-20 2020-01-20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Active CN211125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6323.4U CN211125809U (zh) 2020-01-20 2020-01-20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6323.4U CN211125809U (zh) 2020-01-20 2020-01-20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5809U true CN211125809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6323.4U Active CN211125809U (zh) 2020-01-20 2020-01-20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58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3990A (zh) * 2023-10-25 2023-11-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盖及挤压装置
WO2024044951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51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133990A (zh) * 2023-10-25 2023-11-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盖及挤压装置
CN117133990B (zh) * 2023-10-25 2024-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盖及挤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775B (zh) 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EP1599915B1 (en) Lithium ion batteries
KR101106324B1 (ko) 파우치형 전지
US7833659B2 (en) Winding assembly type lithium ion secondary power batteries
JP5385218B2 (ja) 二次電池の使用方法
EP3291328B1 (en) Electrochemical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nbuilt charging circuit
KR20070122471A (ko) 금속 케이스를 갖는 대용량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KR20030066960A (ko) 이차전지
CN211125809U (zh)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JP2013118160A (ja) 電池セル用ホルダ及び電池セル用ホルダを備えた組電池
CN102082241B (zh) 二次电池
KR20150019705A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CN210956747U (zh) 电池组
CN214226999U (zh) 一种圆柱形可充电锂电池
US20170338450A1 (en) Secondary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sealing body with charging indicator
KR101531323B1 (ko) 단자 보호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JP2000058135A (ja) 薄型二次電池用充放電装置
CN21723953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5451682U (zh) 极柱保护帽
KR20160021511A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12625705U (zh) 一种正负同极正极带保护装置的充电电池
CN204668385U (zh) 一种带有充电指示灯的二次电化学电池封口体
KR101750486B1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16773457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极耳连接装置
CN207719253U (zh) 一种钢壳一体式包覆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