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1682U - 极柱保护帽 - Google Patents

极柱保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1682U
CN215451682U CN202120864844.6U CN202120864844U CN215451682U CN 215451682 U CN215451682 U CN 215451682U CN 202120864844 U CN202120864844 U CN 202120864844U CN 215451682 U CN215451682 U CN 21545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region
pole assembly
protective cap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648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国
周杰
邓连林
艾邓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648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1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1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柱保护帽,用于保护电芯的极柱组件,包括嵌套部与导电部,嵌套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呈筒形,嵌套部能够通过至少一个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的外表面;导电部的周缘与嵌套部的内壁连接,导电部与嵌套部限定出至少一个保护腔,保护腔用于容纳极柱组件,导电部能够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的顶部。嵌套部包覆于极柱组件的侧部,能够减少极柱组件在电芯生产过程中意外倾倒导致短路报废的情况发生;导电部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的顶部,在化成、分容中,探针压在导电部上与极柱组件导通,无需直接接触极柱组件,能够减少极柱组件顶部产生压痕的风险,减少对后续的焊接工序的影响。

Description

极柱保护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柱保护帽。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极柱处发生意外短路的风险,需对电芯壳体外部的极柱组件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工序,缩短工时,可使用具有测试通孔的极柱保护帽,无需对保护帽进行反复摘戴即可完成电芯的化成、分容等工序,但在电芯的化成、分容过程中探针直接接触极柱组件,易使极柱组件的顶部产生压痕,影响后续的焊接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极柱保护帽,能够降低极柱组件的上表面产生压痕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保护帽,用于保护电芯的极柱组件,所述极柱保护帽包括嵌套部与导电部,所述嵌套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嵌套部呈筒形,所述嵌套部的两端均具有端口,所述嵌套部限定有连通所述端口的内腔,所述嵌套部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端口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所述导电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导电部的周缘与所述嵌套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嵌套部限定出至少一个保护腔,所述保护腔用于容纳所述极柱组件,所述导电部能够接触连接于所述极柱组件的顶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保护帽,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嵌套部包覆于极柱组件的侧部,能够减少极柱组件在电芯生产过程中意外倾倒导致短路报废的情况发生;导电部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的顶部,在电芯化成、分容工序中,探针压在导电部上与极柱组件导通,无需直接接触极柱组件,能够减少极柱组件顶部产生压痕的风险,减少对后续的焊接工序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套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部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能够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组件包括铆接块、绝缘件和极柱,所述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铆接块并连接于所述铆接块,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铆接块侧部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极柱组件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套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部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导电部限定出一保护腔,所述第一区域能够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套部的壁厚不超过0.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呈薄片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的厚度为0.1mm至1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套部的材料为弹性绝缘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镍。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保护帽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极柱保护帽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保护帽与电芯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极柱保护帽与电芯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嵌套部100,第一区域110,第二区域120,导电部200,保护腔300,电芯400,极柱组件410,铆接块411,绝缘件412,极柱413,顶盖420,探针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保护帽,用于保护电芯400的极柱组件410,极柱保护帽包括嵌套部100和导电部200,嵌套部10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嵌套部100呈筒形,嵌套部100的两端均具有端口,嵌套部100限定有连通端口的内腔,嵌套部100能够通过至少一个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导电部200设置于内腔,导电部200的周缘与嵌套部100的内壁连接,导电部200与嵌套部100限定出至少一个保护腔300,保护腔300用于容纳极柱组件410,导电部200能够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410的顶部。
例如,如图1至图2所示,极柱保护帽包括嵌套部100和导电部200,嵌套部100呈筒形,导电部200设置于内腔,导电部200的周缘与嵌套部100的内壁连接,导电部200与嵌套部100限定出保护腔300。参照图3至图5,嵌套部100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导电部200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410的顶部。嵌套部100通过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且嵌套部10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能够减少极柱组件410在电芯400生产过程中意外倾倒导致短路报废的情况发生;导电部200接触连接于极柱组件410的顶部,在化成、分容等工序中,将探针500压在导电部200上与极柱组件410导通,无需直接接触极柱组件410,能够减少极柱组件410顶部产生压痕的风险,减少对后续的焊接工序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嵌套部100的截面形状应与极柱组件41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嵌套部100与极柱组件410之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嵌套部100包括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120,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区域120由导电部200分隔形成,第一区域110或第二区域120能够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侧部。
例如,如图2所示,嵌套部100包括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120,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区域120由导电部200分隔形成,参照图5,第一区域110能够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侧部。电芯400意外倾倒时,第二区域120能够对导电部20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导电部200与外界接触发生短路,进一步提高对极柱组件410的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区域120可以在导电部200的两侧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嵌套部100可以通过第一区域110侧的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也可以通过第二区域120侧的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通过哪一侧的端口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上,均需要保证对极柱组件410的绝缘效果,减少意外倾倒时电芯400发生短路的情况。可设置导电部200两侧均具有保护腔300,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区域120双侧均可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使用时,第一区域110对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起到绝缘作用、第二区域120对导电部200起到保护作用,或,第二区域120对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起到绝缘作用、第一区域110对导电部200起到保护作用;在其中一个保护腔300的内壁出现划痕等情况损坏时,可使用另一个保护腔300,能够延长极柱保护帽的使用寿命,且安装时无需分辨方向,节省工时。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410包括铆接块411、绝缘件412和极柱413,极柱413依次穿设于绝缘件412与铆接块411并连接于铆接块411,第一区域110和/或第二区域120的高度不小于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H1处表示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极柱组件410的铆接块411能够导电,绝缘件412不导电,第一区域110的高度大于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铆接块411能够完全容纳于保护腔300内,铆接块411的侧部完全被第一区域110覆盖,能够防止电芯400意外倾倒时铆接块411的侧部接触外界,导致极柱413与外界导通发生短路。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第一区域110的高度等于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能够完全覆盖铆接块411的侧部即可。同理,也可设置第二区域120的高度不小于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第二区域120与导电部200限定出保护腔300,将第二区域120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上;也可同时设置第一区域110、第二区域120的高度均不小于铆接块411侧部的高度,导电部200两侧均限定出保护腔300。绝缘件412应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橡胶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110和/或第二区域120的高度不大于极柱组件410的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H2处表示极柱组件410的高度,第一区域110的高度等于极柱组件410的高度,能够保证导电部200覆盖于极柱组件410的顶部,从而保证探针500下压时,导电部200与铆接块411紧密接触,并通过铆接块411与极柱413导通,防止导电部200与铆接块411接触不良导致影响化成、分容等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第一区域110的高度小于极柱组件410的高度,将极柱保护帽套设于极柱组件410上并将导电部200覆盖于极柱组件410的顶部时,第一区域110的端口与顶盖420之间仍有一段距离,不会影响导电部200与极柱组件410顶部的接触,能够保证探针500下压时,导电部200与铆接块411紧密接触,并通过铆接块411与极柱413导通,防止导电部200与极柱组件410接触不良导致影响化成、分容等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第二区域120的高度不大于极柱组件410的高度,第二区域120与导电部200限定出保护腔300,将第二区域120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区域110、第二区域120的高度均不大于极柱组件410的高度,导电部200两侧均限定出保护腔300。
需要说明的是,嵌套部100包括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120,第一区域110与第二区域120由导电部200分隔形成,第一区域110与导电部200限定出一保护腔300,第一区域110能够套设于极柱组件410的外表面,第二区域120的高度小于第一区域110的高度。
设置第一区域110与导电部200限定出一保护腔300,极柱组件410容纳于保护腔300中,第二区域120的高度小于第一区域110的高度。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20的高度设置在2mm至15mm,既能够保证对导电部200的保护效果,又能够防止极柱保护帽过高而与设备等发生干涉,能够在保护电芯400的极柱组件410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嵌套部100的壁厚不超过0.5mm。
相关技术中,在电芯400的包膜工序中,极柱保护帽对电芯400的顶盖420表面有一定的遮挡,因此需要摘下极柱保护帽再对电芯400进行包膜,步骤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本申请中,嵌套部100的壁厚不超过0.5mm,对顶盖420表面的遮挡较小,不会影响包膜工序,因此无需摘下极柱保护帽再对电芯400进行包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部200呈薄片形。
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导电部200呈薄片形,薄片形的导电部200便于加工,且表面平整,能够保证探针500与极柱组件410的接触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部200的厚度为0.1mm至1mm。
电芯的化成、分容等工序中,探针500通过导电部200与铆接块411接触,并通过铆接块411与极柱413导通,导电部200的厚度设置在0.1mm至1mm,导电部200自身的电阻值较小,能够减小对化成、分容等工序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嵌套部100的材料为弹性绝缘材料。
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制成嵌套部100,嵌套部100能够更为贴合地套设在极柱组件410的侧部,防止生产过程中极柱保护帽从极柱组件410上脱落,保证对极柱组件410的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嵌套部100的材料可以为硅胶或橡胶,硅胶和橡胶的化学稳定性、耐磨性、弹性较好,且成本较低,易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部200的材料应为高导电性的材料。
采用高导电性材料制成导电部200,能够减小导电部200自身的电阻值,从而减小对化成、分容等工序的影响。例如,导电部200的材料可以为铜或铝或镍,导电性较好。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导电部200的材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极柱保护帽,用于保护电芯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嵌套部,所述嵌套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嵌套部呈筒形,所述嵌套部的两端均具有端口,所述嵌套部限定有连通所述端口的内腔,所述嵌套部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端口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
导电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导电部的周缘与所述嵌套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嵌套部限定出至少一个保护腔,所述保护腔用于容纳所述极柱组件,所述导电部能够接触连接于所述极柱组件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部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能够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包括铆接块、绝缘件和极柱,所述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铆接块并连接于所述铆接块,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铆接块侧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极柱组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部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导电部限定出一保护腔,所述第一区域能够套设于所述极柱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部的壁厚不超过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呈薄片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的厚度为0.1mm至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部的材料为弹性绝缘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镍。
CN202120864844.6U 2021-04-25 2021-04-25 极柱保护帽 Active CN215451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4844.6U CN215451682U (zh) 2021-04-25 2021-04-25 极柱保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4844.6U CN215451682U (zh) 2021-04-25 2021-04-25 极柱保护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1682U true CN215451682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64844.6U Active CN215451682U (zh) 2021-04-25 2021-04-25 极柱保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1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51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51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7648B1 (en) Cap assembly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0237693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CN110021775B (zh) 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EP329705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EP2339668B1 (en) Battery and battery unit
US20230122520A1 (en) Top cover assembly and battery
KR101074780B1 (ko) 캡 조립체,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US20170352845A1 (en) Power battery top cover and power battery
US8911898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a rotation restricting portion
WO2014042400A1 (ko) 적층형 이차전지
EP2876720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1933831A (zh) 一种扣式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78998A (ko) 이차 전지
CN215451682U (zh) 极柱保护帽
CN211125809U (zh) 电芯极柱的防护帽
KR101422656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내장형 전지셀
CN216288660U (zh) 一种电池
KR20160141944A (ko) 이차전지
CN114628854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14460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208111494U (zh) 用于电池的帽盖组件以及电池
KR101750486B1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07719338U (zh) 一种组合式盖帽一体包覆电池
CN207719253U (zh) 一种钢壳一体式包覆电池
CN114902470A (zh) 电池组、电子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