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7187U -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 Google Patents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7187U
CN211117187U CN201921941101.3U CN201921941101U CN211117187U CN 211117187 U CN211117187 U CN 211117187U CN 201921941101 U CN201921941101 U CN 201921941101U CN 211117187 U CN211117187 U CN 211117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end cover
deflection
transmission shaf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11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Quanzhou Lid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Quanzhou Lid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Quanzhou Lid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Quanzhou Lid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11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7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7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7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包括支承架、轴承及两个端盖,轴承孔内壁和轴承外圈之间设有偏摆调整体,端盖与轴承孔形成调整间隙,通过偏摆调整体在调整间隙的容变范围内,设定端盖和轴承绕轴承旋转轴线偏摆的偏摆量。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结构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总成。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偏摆调整体具有变形能力和调整间隙的存在,可自适应传动链中各构件由于装配位置度和制造精度误差累积产生的不同轴,特别是工作时,端盖和轴承能随其上装配的传动轴一起在各种强大附加力的作用下实现设定的偏摆量,避免对传动链中各构件造成预期破坏,既能延长整个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实现平稳运行,还能显著提高运行效果等。

Description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载机传动轴中部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传动轴总成主要通过如下传动链来驱动车轮:发动机的动力依次通过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驱动桥然后驱动车轮。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和驱动桥之间分别通过相适配的法兰盘形成传动连接,在传动轴一、传动轴二的大致中部还设有传动轴中部支承结构,简称传动轴支承结构。
当该传动轴支承结构设在传动轴一的输出轴端部,从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到驱动桥需要多个法兰盘联接,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构件由于装配位置度、制造精度误差累积产生不同轴,特别是在工作时,施加在轴承等构件上所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拉扯力、离心力、动不平衡等各种强大的附加力都会对传动链中各构件造成预期破坏。例如,这些强大的附加力挤压轴承滚珠或滚柱与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之间的油隙,破坏轴承的润滑,同时该附加力也会对支承架产生破坏力,进而损害轴承、支承架。
另外,由于变速箱、传动轴一、传动轴二、驱动桥这一传动链距离较长,若传动链中部稍有偏差,还在传动链的两端产生较大的摆角,进而显著影响到整个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平稳运行、运行效果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能自适应附加在轴承、支承架、端盖上的多种强大的附加力,通过允许的偏摆量消除对轴承、支承架、端盖等的预期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总成,能自适应附加在轴承、支承架、端盖、传动轴上的多种强大的附加力,通过允许的偏摆量消除对轴承、支承架、端盖、传动轴等的预期破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装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包括设有轴承孔的支承架,设于所述轴承孔内的轴承,以及夹持于所述轴承相对两端面上的两个端盖,其中:所述轴承孔的轴承孔内壁和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之间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偏摆调整体,所述端盖与所述轴承孔形成有调整间隙,通过所述偏摆调整体在所述调整间隙的容许变形范围内,设定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轴承旋转轴线或轴承轴线偏摆的偏摆量。
两个所述端盖伸入所述轴承孔的部位分别与所述轴承孔形成所述调整间隙。
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轴承孔周沿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轴承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当其中一个所述端盖抵在所述支承架的端面上时,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或
所述轴承孔内壁设置有倒角,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倒角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当其中一个所述端盖抵在所述倒角上时,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和所述轴承孔内壁分别设置有倒角,所述端盖的所述倒角与所述轴承孔内壁的所述倒角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和所述轴承孔内壁分别设置有倒角,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的所述倒角以所述轴承孔内壁的所述倒角为支点,使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
所述端盖通过贯穿其上的多个紧固件相对夹持于所述轴承相对两端面上。
所述端盖上设置的凸止口夹在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偏摆调整体之间。
所述轴承为一个或多个,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轴承,相邻两个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夹有轴承内圈限位件,相邻两个所述轴承外圈之间夹有轴承外圈限位件。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外圈限位件通过相适配的凹凸结构夹在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偏摆调整体之间。
所述偏摆调整体采用橡胶制成;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对应所述轴承设置相同的个数;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通过所述轴承孔内壁上设置的限位凸台或限位卡簧限位,以限定所述偏摆调整体位于所述轴承孔内的深度;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呈环状;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通过止动销限定与所述支承架之间的相对偏转;和/或
两个所述端盖上分别设有轴孔;和/或
所述端盖上开有向所述轴承供润滑介质的润滑通道,所述端盖上设有油封和/或尘封;和/或
所述轴承外圈的轴承外圈内表面采用球面。
所述支承架上设有用于安装于装载机车架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采用腰型孔。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总成,包括传动轴,以及如前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端盖并紧配于所述轴承内圈,其中:通过所述偏摆调整体在所述调整间隙的容许变形范围内,设定所述端盖、所述轴承与所述传动轴一起绕传动轴旋转轴线或传动轴轴线偏摆的偏摆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偏摆调整体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以及容许该变形的调整间隙的存在,可自适应传动链中包含传动轴、法兰盘等构件由于装配位置度和制造精度误差累积产生的不同轴,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偏摆等;特别是工作时,传动链中包含端盖和轴承等各构件能随着其上安装的传动轴一起,在施加于其上的径向力、轴向力、拉扯力、离心力等各种强大的附加力的作用下,实现设定的偏摆量,避免对传动链中各构件造成预期破坏,既能延长整个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实现平稳运行,还能显著提高运行效果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支承架采用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承架内部结构局部剖示意图。
图3a为端盖周沿与支承架端面相互配合设定偏摆的示意图。
图3b为支承架端部采用倒角与端盖周沿相互配合设定偏摆的示意图。
图3c为支承架端部与端盖周沿均采用倒角相互配合设定偏摆的示意图。
图3d为端盖周沿的倒角以支承架端部的倒角为支点设定偏摆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E-E向显示支承架内止动销及润滑的局部剖示意图。
图5为图3中K向示意图。
图6为采用双列圆锥轴承的示意图。
图7为双列圆锥轴承、止动销及润滑的局部剖示意图。
图8为支承架采用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F-F向局部剖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L向示意图。
图中:
支承架1、轴承孔11、倒角111、调整间隙12、限位凸台13、止动销14、安装孔15、轴承外圈限位件16、轴承内圈限位件17;
轴承2、轴承旋转轴线21;
端盖3、紧固件30、轴孔31、油封32、润滑通道33、凸止口34、台阶35、倒角36、尘封37;
偏摆调整体4;
传动轴5、轴线5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主要包括采用常规材料制成的支承架1、轴承2、端盖3和偏摆调整体4。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装配在传动轴5上即构成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荷载的机型采用不同形态和尺寸的调整间隙12设定偏摆。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了叙述方便,以平行于传动轴5的传动轴旋转轴线或传动轴的轴线51方向为轴向,以沿传动轴的轴径变化的方向为径向,轴承2上相应方向也称之为轴向、径向。以围绕轴承孔11、轴承2、传动轴5、端盖3的圆周面的方向为圆周方向。这里的传动轴旋转轴线是指传动轴旋转时所围绕的轴线,即传动轴旋转时绕传动轴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对采用两个轴承2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采用如图8至图10所示采用一个轴承,或者采用两个以上轴承,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支承架1可采用常规形状,如图1至图7所示的铸件;也可采用如图8至图10所示的板件,偏摆调整体4从支承架1底部开口塞进支承架1内后,再将支承架1的底部开口封上。支承架1内设有与轴承外形相适配的轴承孔11,轴承孔11内装设两个轴承,轴承孔11的两端开口,该开口上分别盖合一个端盖3。两个端盖3上分别开设有轴孔31,传动轴5穿过轴孔31后紧配于轴承的轴承内圈,传动轴的两轴端分别伸出两个端盖3外。
偏摆调整体4可采用天然橡胶或人工橡胶制成封闭或开口的环状或弧片状、瓦片状等其他形状。以环状为例,偏摆调整体4夹在轴承孔11的轴承孔内壁与轴承的轴承外圈之间,相当于填在轴承孔11内,且包在轴承外圈的外面。当轴承孔内壁上没有衬轴套、保护套、内衬等构件,装配时,偏摆调整体4的外环面直接抵压在轴承孔内壁上,偏摆调整体4的内环面直接抵压在轴承外圈上。
偏摆调整体4主要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以适应传动链中的传动轴、法兰盘等构件施加在轴承上所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拉扯力等、离心力等各种强大的附加力,并在此附加力的作用下产生适当的变形。
同时,为了适应偏摆调整体4的变形量,两个端盖3分别伸入轴承孔11的部位与轴承孔11形成调整间隙12。当偏摆调整体4在径向力、轴向力、拉扯力、离心力等各种强大的附加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时,通过偏摆调整体4在调整间隙12的容许变形范围内,设定在装配时、传动轴旋转工作时,两个端盖3和两个轴承2都可随着安装于其上的传动轴5一起绕其轴线51、传动轴旋转轴线偏摆设定的偏摆量,以消除该附加力对轴承2、支承架1等构件的破坏。例如,调整间隙12可设在1mm—2.8mm之间,例如1mm、1.5mm、1.8mm、2mm、2.5mm、2.8mm。
如图3、图3a、图3b、图3c、图3d、图6、图7所示,调整间隙12可根据不同荷载的机型采用不同形态和尺寸来实现端盖、轴承、传动轴等各构件绕轴承旋转轴线、传动轴旋转轴线、轴承轴线、传动轴轴线等各旋转轴线、轴线的设定偏摆量。
如图3、图6所示,端盖3大致采用圆盘型,端盖3的周沿与轴承孔11的周沿之间形成调整间隙。由于端盖3的外周沿与轴承孔11的内周沿之间没有接触,装配本支承架结构时,可容许偏摆调整体4在调整间隙12的范围内绕旋转轴线、轴线偏摆产生设定的变形,从而自适应传动链中包含传动轴、法兰盘等构件由于装配位置度和制造精度误差累积产生的不同轴。特别是工作时,传动链中包含端盖和轴承等各构件能随着传动轴5一起,在施加于其上的径向力、轴向力、拉扯力、离心力等各种强大的附加力的作用下,实现设定的偏摆量,避免对传动链中各构件造成预期破坏。
如图3a所示,端盖3的周沿与轴承孔内壁之间形成调整间隙12,端盖3的周沿还凸出形成台阶35,台阶35,当其中一个端盖3的台阶35如图中箭头所示移动并抵在支承架1的端面上时,两个端盖3和两个轴承2绕轴承旋转轴线21、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
如图3b所示,轴承孔内壁设置有倒角111,端盖3的周沿与倒角111之间形成调整间隙12,当其中一个端盖3抵在倒角111上时,两个端盖3和两个轴承2绕轴承旋转轴线21、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
如图3c所示,端盖3的周沿设置有倒角36,轴承孔内壁也设置有倒角111,端盖3的倒角36与轴承孔内壁的倒角111之间形成调整间隙12。
如图3d所示,端盖3的周沿和轴承孔内壁分别对应设置有倒角36、111,其中一个端盖3的倒角36以轴承孔内壁的倒角111为支点,两个端盖3和两个轴承2可绕轴承旋转轴线21、轴承轴线偏摆。
另外,这里的倒角111、倒角36是指通过斜面形成一定坡度的倾斜结构,既可是平面的、也可是弧面的倾斜结构。
偏摆调整体4可采用一个,或对应轴承设置相同的个数,也采用两个偏摆调整体4。偏摆调整体4可通过轴承孔内壁上设置的限位凸台13或限位卡簧限位,以限定偏摆调整体4位于轴承孔11内的深度。
偏摆调整体4通过止动销14防止其与支承架1产生相对偏转。例如,偏摆调整体4上开有销槽或销孔,支承架1上开有销孔。如图4、图7所示,若采用U型的止动销14,先将U型的止动销14从轴承孔11插入销孔并焊接在支承架1上,再将偏摆调整体4上的销槽对准U型的止动销14,将偏摆调整体4推进轴承孔11内。若采用柱状的止动销14,可先将偏摆调整体4装入轴承孔11,对准支承架1上和偏摆调整体4上的销孔插入止动销14,并将止动销14旋紧、锁紧在支承架1上。
两个轴承可采用现有的滚珠轴承、滚柱轴承、深沟轴承、圆珠轴承、圆柱轴承、圆锥轴承等。两个轴承内圈之间设有能导热的轴承内圈限位件17,两个轴承外圈之间夹有能导热的轴承外圈限位件16,且轴承外圈限位件16通过相适配的凹凸结构夹在轴承外圈和偏摆调整体4之间。这里的凹凸结构是指相适配的凸台、凹口、凸止口、台阶等。例如,如图3所示,轴承外圈限位件16采用截面呈T型的环状,T型的T型头这一端恰好被偏摆调整体4上的凹口抵压并将T型头这一端卡在两个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上,T型的另一端恰好夹在两个轴承外圈之间。通过轴承内圈限位件17、轴承外圈限位件16,既可设定、调整两个轴承2之间的间隔距离,使两个轴承2达到理想的运转状态,达到理想的运转效果;又可支撑轴承2,避免偏摆调整体在径向上超过一定的变形量;还可减少偏摆调整体4与轴承外圈的接触面,通过轴承外圈限位件16部分隔开偏摆调整体4与轴承外圈,使运转时高速旋转的轴承内圈传导到轴承外圈的热量通过轴承外圈限位件16进行有效的传导、散热。
两个端盖3分别采用具有散热性的材质制成,端盖3上开设有轴孔31,两个端盖3可通过贯穿其上的多个螺纹类或其他的紧固件30紧紧夹持住轴承2。如图3所示,端盖3的一侧凸出形成凸止口34,凸止口34夹在轴承外圈和偏摆调整体4之间,构成凸止口34的两个台阶面分别抵压在轴承外圈的端面上、偏摆调整体4的端面上。这样,一方面既可抱紧轴承2、偏摆调整体4,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偏摆调整体4与轴承外圈的接触面,通过端盖3部分隔开偏摆调整体4与轴承外圈,使运转时高速旋转的轴承内圈传导到轴承外圈的热量通过端盖3进行有效的散热。
端盖3上开有向轴承供油的润滑通道33,端盖3沿轴孔31的孔壁设有油封32和/或尘封37,如图4、图6、图7所示。
支承架1的底座上设有安装孔15,如图5和图10所示,安装孔15可采用沿轴向延伸的腰型孔,通过穿设于腰型孔内的紧固件30可将支承架1安装在装载机车架上,并可适应传动轴总成中各结构的具体装配关系,沿轴向调整支承架1在装载机车架上的位置。
如图9所示,轴承外圈的轴承外圈内表面和轴承外圈外表面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可分别采用球面,端盖3与轴承孔内壁之间设定调整间隙12,这样,在装配到装配机上、或与传动链中构件装配在一起、或在旋转工作状态下,当轴承和偏摆调整体4一起受力并使偏摆调整体4受力变形时,端盖3也可适应性在支承架1内绕旋转轴线、轴线偏摆。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包括设有轴承孔的支承架,设于所述轴承孔内的轴承,以及夹持于所述轴承相对两端面上的两个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孔的轴承孔内壁和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之间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偏摆调整体,所述端盖与所述轴承孔形成有调整间隙,通过所述偏摆调整体在所述调整间隙的容许变形范围内,设定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轴承旋转轴线或轴承轴线偏摆的偏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盖伸入所述轴承孔的部位分别与所述轴承孔形成所述调整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轴承孔周沿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轴承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当其中一个所述端盖抵在所述支承架的端面上时,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或
所述轴承孔内壁设置有倒角,所述端盖的周沿与所述倒角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当其中一个所述端盖抵在所述倒角上时,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达到极限位置;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和所述轴承孔内壁分别设置有倒角,所述端盖的所述倒角与所述轴承孔内壁的所述倒角之间形成所述调整间隙;或
所述端盖的周沿和所述轴承孔内壁分别设置有倒角,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的所述倒角以所述轴承孔内壁的所述倒角为支点,使所述轴承和两个所述端盖绕所述轴承旋转轴线或所述轴承轴线偏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通过贯穿其上的多个紧固件相对夹持于所述轴承相对两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置的凸止口夹在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偏摆调整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一个或多个,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轴承,相邻两个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夹有轴承内圈限位件,相邻两个所述轴承外圈之间夹有轴承外圈限位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外圈限位件通过相适配的凹凸结构夹在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偏摆调整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摆调整体采用橡胶制成;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对应所述轴承设置相同的个数;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通过所述轴承孔内壁上设置的限位凸台或限位卡簧限位,以限定所述偏摆调整体位于所述轴承孔内的深度;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呈环状;和/或
所述偏摆调整体通过止动销限定与所述支承架之间的相对偏转;和/或
两个所述端盖上分别设有轴孔;和/或
所述端盖上开有向所述轴承供润滑介质的润滑通道,所述端盖上设有油封和/或尘封;和/或
所述轴承外圈的轴承外圈内表面采用球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上设有用于安装于装载机车架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采用腰型孔。
10.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总成,包括传动轴,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端盖并紧配于所述轴承内圈,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偏摆调整体在所述调整间隙的容许变形范围内,设定所述端盖、所述轴承与所述传动轴一起绕传动轴旋转轴线或传动轴轴线偏摆的偏摆量。
CN201921941101.3U 2019-11-12 2019-11-12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Active CN211117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1101.3U CN211117187U (zh) 2019-11-12 2019-11-12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1101.3U CN211117187U (zh) 2019-11-12 2019-11-12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7187U true CN211117187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1101.3U Active CN211117187U (zh) 2019-11-12 2019-11-12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7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5710B (zh) 圆锥滚子轴承装置
US9188154B2 (en) Rolling bearing, notably used in a wind turbine
CN110259952B (zh) 一种离心机旋转动密封装置
CN109519502A (zh) 摆线式减速机
CN108443340B (zh) 一种球环钢球组合型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
US10359102B2 (en) Friction roller-type reduction gear
CN211117187U (zh) 装载机传动轴支承架结构及其总成
JP2016031120A (ja) 遊星ローラ式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
WO2003095854A1 (en)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with preload capability
KR20120010785A (ko) 하우징 일체형 다중 베어링 유닛
KR101089430B1 (ko) 유성기어시스템용 유성기어조립체
CN220452520U (zh) 传动轴支承部件
JP2014173543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及び風力発電装置
KR101826202B1 (ko) 너클 및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KR101411611B1 (ko) 실링 캡 및 이를 이용한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CN109737137A (zh) 一种双列滚子角接触轴承
CN218207463U (zh) 一种双列高载荷轴承
CN218598635U (zh) 一种离合器环形腔推力轴承
CN219510027U (zh) 一种轴承密封结构的减磨结构
KR101686625B1 (ko) 실링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한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CN219712109U (zh) 一种三球销总成
JP4278461B2 (ja) 軸受ユニット
CN212311677U (zh) 一种角磨机
JP6398183B2 (ja) 軸継手装置及び風力発電装置
CN219510025U (zh) 一种轴承密封结构的密封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