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7716U -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7716U
CN211107716U CN201921669346.5U CN201921669346U CN211107716U CN 211107716 U CN211107716 U CN 211107716U CN 201921669346 U CN201921669346 U CN 201921669346U CN 211107716 U CN211107716 U CN 211107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injection molding
molding material
cover plate
fro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93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iyua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93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7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7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7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不同注塑材料与不同基体材料之间的粘合力,避免两者相脱开的现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背景技术
目前,前盖板产品是由PA66 GF30和TPU材料组成的,其制备工艺为先加工出PA66GF30材料,待其成型后,然后再注塑TPU材料,使TPU材料贴合于PA66GF30材料表面上,但由于2种材料本身很难完全粘合,所以易出现用手即可剥开TPU的材料,使得PA66 GF30的材料与TPU材料出现了分离的情况,导致产品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所述的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的注塑材料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上。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在基体材料表面逐渐固化,并在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接触面处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使得注塑材料通过凹凸配合结构与基体材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体材料嵌设在注塑材料内,并且所述的基体材料的底部外露出注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侧面的基体材料凸台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内并与基体材料凸台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侧面的基体材料凹槽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内并与基体材料凹槽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凸台。
上述设计主要针对注塑材料未完全包裹基体材料且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至少包含2个相互连接的接触面的情况,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在基体材料凸台或基体材料凹槽处固化,分别形成注塑材料凹槽或注塑材料凸台,并分别与基体材料凸台或基体材料凹槽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结构,进而阻止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沿接触面发生滑移,设于不同方向接触面上的凹凸配合结构即可阻止两者沿各个方向上的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的基体材料位于注塑材料底部,并且所述的基体材料的顶面与注塑材料的底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顶面上的基体材料卡块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底面上并与基体材料卡块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体材料卡块的纵截面呈T形或箭头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体材料卡块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顶面上的基体材料卡槽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底面上并与基体材料卡槽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体材料卡槽纵截面呈U形或箭头形。
上述设计主要针对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只包含1个接触面或多个接触面相互分离的情况,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在基体材料卡块或基体材料卡槽处固化,分别形成相应形状(T形或箭头形)的注塑材料卡槽或注塑材料卡块,并分别与基体材料卡块或基体材料卡槽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对于开设有通孔的基体材料卡块以及U形基体材料卡槽设计,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注入通孔或U形槽内并固化形成相应的注塑材料卡槽或注塑材料卡块,并使基体材料卡块与注塑材料卡槽或基体材料卡槽与注塑材料卡块相互嵌套卡接,从而实现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针对前盖板产品成型过程中,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粘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通过对基体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注塑过程中的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接触面处形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实现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固定连接,改善粘合效果;
对于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至少包含2个相互连接的接触面的情况,凹凸配合结构分别为基体材料凸台与注塑材料凹槽或基体材料凹槽与注塑材料凸台,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在基体材料凸台或基体材料凹槽处固化,分别形成注塑材料凹槽或注塑材料凸台,并分别与基体材料凸台或基体材料凹槽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结构,进而阻止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沿接触面发生滑移,设于不同方向接触面上的凹凸配合结构即可阻止两者沿各个方向上的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对于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只包含1个接触面或多个接触面相互分离的情况,凹凸配合结构分别为基体材料卡块与注塑材料卡槽或基体材料卡槽与注塑材料卡块,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在基体材料卡块或基体材料卡槽处固化,分别形成相应形状的注塑材料卡槽或注塑材料卡块,并分别与基体材料卡块或基体材料卡槽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粘合力,避免两者相脱开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材料之间嵌件成型过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设有基体材料凸台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设有基体材料凸台的基体材料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设有基体材料凹槽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设有T形基体材料卡块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设有箭头形基体材料卡块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中的一种设有通孔型基体材料卡块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中的一种设有U形基体材料卡槽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设有箭头形基体材料卡槽的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基体本体、2—注塑材料、3—基体材料凸台、4—基体材料凹槽、5—通孔、6—基体材料卡块、7—基体材料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嵌设在注塑材料2内,并且基体材料1的底部外露出注塑材料2。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侧面的基体材料凸台3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内并与基体材料凸台3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凹槽。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基体材料凸台3处固化,形成注塑材料凹槽,并与基体材料凸台3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以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面阻止基体材料1与注塑材料2沿垂直于接触面方向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嵌设在注塑材料2内,并且基体材料1的底部外露出注塑材料2。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1侧面的基体材料凹槽4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2内并与基体材料凹槽4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凸台。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基体材料凹槽4处固化,形成注塑材料凸台,并与基体材料凹槽4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以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面阻止基体材料1与注塑材料2沿垂直于接触面方向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T形基体材料卡块6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T形基体材料卡块6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槽。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T形基体材料卡块6处固化,形成相应形状的注塑材料卡槽,并与T形基体材料卡块6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箭头形基体材料卡块6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箭头形基体材料卡块6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槽。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箭头形基体材料卡块6处固化,形成相应形状的注塑材料卡槽,并与箭头形基体材料卡块6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设有通孔5的基体材料卡块6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设有通孔5的基体材料卡块6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槽。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设有通孔5的基体材料卡块6处固化,形成相应形状的注塑材料卡槽,并与设有通孔5的基体材料卡块6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注入通孔5内并固化形成相应的注塑材料卡槽,并使基体材料卡块6与注塑材料卡槽相互嵌套卡接,从而实现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U形基体材料卡槽7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U形基体材料卡槽7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块。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注入U形基体材料卡槽7内并固化形成相应的注塑材料卡块,并使U形基体材料卡槽7与注塑材料卡块相互嵌套卡接,从而实现注塑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7:
如图8所示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箭头形基体材料卡槽7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箭头形基体材料卡槽7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块。
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注塑材料2在设有通孔5的箭头形基体材料卡槽7处固化,形成相应形状的注塑材料卡块,并与设有通孔5的箭头形基体材料卡槽7卡接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阻止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沿接触面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阻止两者沿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该前盖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材料(2)与基体材料(1)的接触面处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的注塑材料(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卡设在基体材料(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材料(1)嵌设在注塑材料(2)内,并且所述的基体材料(1)的底部外露出注塑材料(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侧面的基体材料凸台(3)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内并与基体材料凸台(3)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1)侧面的基体材料凹槽(4)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2)内并与基体材料凹槽(4)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材料(1)位于注塑材料(2)底部,并且所述的基体材料(1)的顶面与注塑材料(2)的底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基体材料卡块(6)以及开设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基体材料卡块(6)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材料卡块(6)的纵截面呈T形或箭头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材料卡块(6)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开设在基体材料(1)顶面上的基体材料卡槽(7)以及设置在注塑材料(2)底面上并与基体材料卡槽(7)相适配的注塑材料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材料卡槽(7)纵截面呈U形或箭头形。
CN201921669346.5U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Active CN211107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9346.5U CN21110771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9346.5U CN21110771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7716U true CN21110771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9346.5U Active CN21110771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7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68909U (zh) 二次滑块抽芯机构
CN211107716U (zh) 一种避免材料剥离的前盖板
CN206690482U (zh) 一种防注塑模具的前模滑块回退系统
CN202293193U (zh) 一种电池壳注塑模具
CN105856490B (zh) 注塑模具模内覆膜限位机构
CN204844739U (zh) 一种油缸后模的脱模机构
CN201120682Y (zh) 一种塑胶模具
CN208991731U9 (zh) 一种多滑块锌合金压铸模具
CN209224480U (zh)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CN208867452U (zh) 一种长条产品加工用模仁
CN203357748U (zh) 复合滑块机构
CN208232990U (zh) 一种前格栅组件
CN202021765U (zh) 前模板设置推板的倒装模具
CN207044538U (zh) 铁片埋入同步整形射出成型模具结构
CN202528389U (zh) 模具的高精度定位装置
CN201235596Y (zh) 发光二极管的成型模具
CN206030442U (zh) 一种斜抽滑块机构
CN202480323U (zh) 一种防止斜滑块后退的压铸模结构
CN216480187U (zh) 一种精准防松型离型膜
CN210208587U (zh) 冷室压铸机及其长铰
CN219294599U (zh) 一种防松动模具
CN209953768U (zh) 一种用于压铸模的顶部斜抽芯结构
CN203543018U (zh) 新型长滑块结构注塑模
CN103481419A (zh) 一种带有斜向倒扣的产品的滑块结构
CN217798907U (zh) 一种用于有倒扣结构的浇注模抽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201805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ity Anting Town Park Road No. 1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IYUAN AUTOMOBILE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0 room 4036, building 5, 168 xigangshen Road, Waiga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u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