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7393U -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7393U
CN211107393U CN201921876773.0U CN201921876773U CN211107393U CN 211107393 U CN211107393 U CN 211107393U CN 201921876773 U CN201921876773 U CN 201921876773U CN 211107393 U CN211107393 U CN 211107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power assembly
train unit
overhead power
moto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67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丽宁
杨扬
兰琪
郭耀华
杜岩
周强强
李雪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67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7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7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7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多块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由此形成覆盖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罩;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内侧;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所述安装底座用于将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恶劣环境、噪音、热辐射对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动车组动力总成作为整车牵引动力的来源,在整列动车组所有组成部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传统的内燃动车组动力总成一般裸露安装,各部件集成在一个公共构架上,不对动力总成进行隔离防护,会造成裸露在外的金属元件生锈、电器元件及线缆风化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雨雪天气、高盐雾环境等恶劣的运行环境下,车辆故障率明显提高,严重影响车辆正常运行。同时,内燃动力总成内部发热部件作为一个热源,产生的热辐射会影响动力总成周边部件的正常工作,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另外,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有效防护内燃动车组动力总成,减少部件裸露,对降低热辐射及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故障率,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恶劣环境、噪音、热辐射对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
多块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由此形成覆盖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罩;
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内侧;
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所述安装底座用于将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为钢板。
优选地,所述隔音层粘附到所述防护板上。
优选地,所述防护板经由螺栓结构安装到所述支撑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抽风的方式将所述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产生的热量排出的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防护罩的外侧。
更优选地,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远离所述风机。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管线通过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实现了对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整体保护,既降低了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发热部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又减小了噪音的传递,还可以有效的解决恶劣环境、噪音、热辐射对动力总成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可以设置有风机,通过抽风的方式将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产生的热量排出。
(3)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是防护车辆的重要设备,具有整齐美观、易制造、安装方便、保护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右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防护框架,2-防护板,3-隔音层,4-安装底座,5-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
多块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由此形成覆盖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罩;
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内侧;
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所述安装底座用于将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多块防护板2、隔音层3和安装底座4。
防护板2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并形成覆盖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罩。隔音层3设置在防护板2的内侧。安装底座4设置所述支撑框架1的下端,安装底座4用于将所述支撑框架1固定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可以有效地对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进行隔离防护,既降低了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发热部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有效的解决恶劣环境、噪音、热辐射对动力总成的影响。另外,隔音层可以降低噪音的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支撑框架1由角钢焊接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防护板2为钢板。防护板2可以通过螺栓结构安装到支撑框架1上。
本实用新型中,由防护板2(特别是钢板)形成防护罩,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内部的易损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隔音层3粘附到防护板2上。由此,隔音层3可以与防护板2形成约束层阻尼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防护板2经由螺栓结构安装到支撑框架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抽风的方式将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产生的热量排出的风机(未显示),风机设置在防护罩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具体的内部热源分布、散热要求等来仿真计算、设计风机的数量及其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护罩呈拱形,其两端部均设置有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防护罩上设有通风口5,通风口5远离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防护罩上设有用于供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管线通过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安装底座4通过螺栓结构安装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为了便于安装,还可以在内燃动车组的顶部设置车顶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1);
多块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由此形成覆盖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罩;
隔音层(3),所述隔音层(3)设置在所述防护板(2)的内侧;
安装底座(4),所述安装底座(4)设置所述支撑框架(1)的下端,所述安装底座(4)用于将所述支撑框架(1)固定到内燃动车组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由角钢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为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3)粘附到所述防护板(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经由螺栓结构安装到所述支撑框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抽风的方式将所述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产生的热量排出的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防护罩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通风口(5),所述通风口(5)远离所述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管线通过的开口。
CN201921876773.0U 2019-11-04 2019-11-04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Active CN211107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6773.0U CN211107393U (zh) 2019-11-04 2019-11-04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6773.0U CN211107393U (zh) 2019-11-04 2019-11-04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7393U true CN211107393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6773.0U Active CN211107393U (zh) 2019-11-04 2019-11-04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7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87163A1 (en) Noise reducing side shields
US9613606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t least one sound-generating system for producing an artificial engine noise
CN10861583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防爆防震电池
CN211107393U (zh) 内燃动车组顶置动力总成的防护装置
JP6039756B2 (ja) 移動体通信用マーカー
JP2013174199A (ja) 燃料ポンプ保護構造
CN204109962U (zh) 汽车发动机保护板
JP2020023258A (ja) 車両床下構造
CN201941565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保护装置
CN205491652U (zh) 波导窗
JP2004106652A (ja) エンジン取付け部における防振ゴムの遮熱構造
WO2013108546A1 (ja) 電力線の保護構造
CN205864914U (zh) 一种电器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3199739U (zh) 一种轨道交通信号应答器安装结构
CN209539450U (zh) 移动照明车
CN204961049U (zh) 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总成
JP544664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のマフラー取付構造
EP3561380B1 (en) Air exhaust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illuminating lighthouse
CN202091026U (zh) 发动机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工程车辆
CN208803903U (zh) 一种电站
CN206161163U (zh) 高速铁路车载接触网校验红外温度装置
CN109736940A (zh) 移动照明车
CN21207364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防护机构
CN113532125A (zh) 一种清渣机多层防护侧门
JP2006351645A (ja) 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