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8442U -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8442U
CN211088442U CN201921987966.3U CN201921987966U CN211088442U CN 211088442 U CN211088442 U CN 211088442U CN 201921987966 U CN201921987966 U CN 201921987966U CN 211088442 U CN211088442 U CN 211088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echanism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79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伟
蔡华聪
林松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jien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jien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jien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jien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79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8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8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8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布置在固定架相对两侧的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正极探针、若干负极探针;每一正极探针对应设有一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端的导电接触面积大于第二端的导电接触面积,该第一端用于与正极探针电性接触,该第二端用于探测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探针用于探测电池的负极。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接导电片将正极探针探测的范围转移到导电顶针的小点上,有效解决化成分容过程中的短路问题;同时,当探针出现磨损或其他需要更换的情况时,易于拆卸,方便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背景技术
化成是指对初次充电的电池实施一系列工艺措施使之性能趋于稳定,包括小电流充放电、恒温静置等。分容就是将化成好的电池按照1C放电容量进行分类,容量分选、性能筛选,以适合不同的容量需求。
目前,小圆柱电池由于正极直径小,在电池的化成分容过程容易由于探针直径过大,导致过程中出现短路,该短路问题造成电池的良率降低,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通过第一转接导电片将正极探针探测的范围转移到导电顶针的小点上,有效解决化成分容过程中的短路问题;同时,当探针出现磨损或其他需要更换的情况时,易于拆卸,方便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布置在固定架相对两侧的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正极探针、若干负极探针;每一正极探针对应设有一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端的导电接触面积大于第二端的导电接触面积,该第一端用于与正极探针电性接触,该第二端用于探测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探针用于探测电池的负极。
较佳地,所述第一转接导电片的第一端设为导电垫片,第二端设为置于导电垫片顶部的导电顶针。
较佳地,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上均设有测试电路板、若干探针座,每一探针座上插设有若干正极探针或若干负极探针;所述正极探针或负极探针在探针座内电性连接有第二转接导电片,并经第二转接导电片可拆卸式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测试电路板上。
较佳地,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还包括正极固定板、正极压紧气缸;所述正极探测机构的测试电路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于正极固定板上;所述正极压紧气缸用于驱动正极固定板带动若干正极探针靠近或远离第一转接导电片的第一端。
较佳地,所述负极探测机构还包括负极固定板、负极压紧气缸;所述负极探测机构的测试电路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在负极固定板上;所述负极压紧气缸用于驱动负极固定板带动若干负极探针靠近或远离电池的负极。
较佳地,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之间还设有电池上下料机构,用于带动电池进出于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之间。
较佳地,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包括布置于正极探测机构与负极探测机构之间的电池底座,若干第一转接导电片固定内嵌于电池底座上;所述电池底座上对应第一转接导电片的位置一一开设有第二让位孔。
较佳地,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还包括若干滑动模组、伸缩气缸;所述电池底座经若干滑动模组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伸缩气缸用于驱动电池底座经滑动模组进出正极探测机构与负极探测机构之间。
较佳地,所述电池底座的顶部设有若干定位销,用于定位电池转装载盘。
较佳地,所述负极固定板与电池底座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模组。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转接导电片,将正极探针探测的范围转移到导电顶针的小点上,这样不管电池的正极如何小,在电池装载盘中就可以准确地通过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二端的小面积接触电池正极,从而正极探针再接触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端的大面积,结构简单实用;
2)将探针固定在探针座上,探针通过第二转接导电片可拆卸式连接到测试电路板上,当探针出现磨损或其他需要更换的情况时,易于拆卸,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探测机构、电池上下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探测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探针、探针座、第二转接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固定架, 2—正极探测机构,
3—负极探测机构, 4—电池上下料机构,
5—缓冲模组, 6—电池,
21/31—测试电路板, 22/32—探针座,
23—正极探针, 24—第一转接导电片,
25—正极固定板, 26—正极压紧气缸,
33—负极探针, 34—负极固定板,
35—负极压紧气缸, 41—电池底座,
42—滑动模组, 43—伸缩气缸,
221/321—第二转接导电片, 241—导电垫片,
242—导电顶针, 41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包括固定架1,以及布置在固定架1相对两侧的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优选地,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分布在固定架1的顶部与底部两侧;所述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正极探针23、若干负极探针33;每一正极探针23对应设有一第一转接导电片24,优先地,第一转接导电片24采用导电金属材质,第一转接导电片24第一端的导电接触面积大于第二端的导电接触面积,该第一端用于与正极探针23电性接触,该第二端用于探测电池6的正极,以实现将正极探针23的探测范围转移到小点上;所述负极探针33用于探测电池6的负极。
继续参照图5所示,所述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第一端设为导电垫片241,第二端设为置于导电垫片241顶部的导电顶针242。
继续参照图6所示,所述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上均设有测试电路板21/31、若干探针座22/32,测试电路板21/31用于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等,探针座22/32采用绝缘材质,每一探针座22/32上插设有若干正极探针23或若干负极探针33;所述正极探针23或负极探针33在探针座22/32内经电线焊接在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上,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采用导电金属材质,测试电路板21/31上对应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设有导电端子,将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经螺丝等固定件锁紧在测试电路板21/31上,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与导电端子压紧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正极探测机构2还包括正极固定板25、正极压紧气缸26;所述正极探测机构2的测试电路板2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22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于正极固定板25上;所述正极压紧气缸26用于驱动正极固定板25带动若干正极探针23靠近或远离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第一端。所述负极探测机构3还包括负极固定板34、负极压紧气缸35;所述负极探测机构3的测试电路板3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32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在负极固定板34上;所述负极压紧气缸35用于驱动负极固定板34带动若干负极探针33靠近或远离电池6的负极。
探针座22/32穿过测试电路板21/31锁紧在正极固定板25或负极固定板34上,当探针23/33出现磨损或其他需要更换的情况时,通过松开第二转接导电片221/321与测试电路板21/31的连接,以及松开探针座22/32与正极固定板25或负极固定板34的连接即可,方便更换。
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架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板,以及设于两横板之间的支撑柱;正极固定板25、负极固定板34设于两横板之间,正极压紧气缸26、负极压紧气缸35分别设于两横板外侧,输出轴分别穿过横板与正极固定板25、负极固定板34连接。负极固定板34周侧经第一导套滑动连接于支撑柱上,负极压紧气缸35驱动负极固定板34经第一导套在支撑柱上滑动。正极固定板25底部经若干第二导杆、若干第二导杆与对应的横板内侧连接,正极压紧气缸26驱动正极固定板25经第二导杆、第二导套连接。
所述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之间还设有电池上下料机构4,用于带动电池6进出于正极探测机构2、负极探测机构3之间。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4包括布置于正极探测机构2与负极探测机构3之间的电池底座41,若干第一转接导电片24固定内嵌于电池底座41上;所述电池底座41上对应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位置一一开设有第二让位孔,正极探针23穿过第二让位孔接触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第一端底部(导电垫片241的底部)。
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4还包括若干滑动模组42、伸缩气缸43;所述电池底座41经若干滑动模组42与固定架1滑动连接,优选地,滑动模组42采用滑轨与滑块的组合,设于电池底座41的底部两侧,当伸缩气缸43驱动电池底座41经滑动模组42进出正极探测机构2与负极探测机构3之间时,实现平稳导向。
所述电池底座41的顶部设有若干定位销411,用于定位电池转装载盘。所述负极固定板34与电池底座41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模组5,缓冲模组5可采用油压缓冲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将电池转载盘放入电池底座41上,并经定位销411定位(此时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导电顶针242一一抵接在对应的电池6正极上);
2)伸缩气缸43驱动电池底座41经滑动模组42进入正极探针23与负极探针33之间;
3)负极压紧气缸35下压,负极探针33一一抵接在电池6的负极上;同时,正极压紧气缸26上升,正极探针23抵接在第一转接导电片24的导电垫片241上,正极探针23通过第一转接导电片24探测电池6的正极;
4)通过测试电路板21/31给电池6充放电;
5)完成后,负极压紧气缸35、正极压紧气缸26复位,外部将电池装在盘连同电池6转移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以及布置在固定架相对两侧的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正极探针、若干负极探针;每一正极探针对应设有一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转接导电片第一端的导电接触面积大于第二端的导电接触面积,该第一端用于与正极探针电性接触,该第二端用于探测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探针用于探测电池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导电片的第一端设为导电垫片,第二端设为置于导电垫片顶部的导电顶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上均设有测试电路板、若干探针座,每一探针座上插设有若干正极探针或若干负极探针;所述正极探针或负极探针在探针座内电性连接有第二转接导电片,并经第二转接导电片可拆卸式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测试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还包括正极固定板、正极压紧气缸;所述正极探测机构的测试电路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于正极固定板上;所述正极压紧气缸用于驱动正极固定板带动若干正极探针靠近或远离第一转接导电片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探测机构还包括负极固定板、负极压紧气缸;所述负极探测机构的测试电路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让位孔,对应的探针座穿过第一让位孔锁附在负极固定板上;所述负极压紧气缸用于驱动负极固定板带动若干负极探针靠近或远离电池的负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之间还设有电池上下料机构,用于带动电池进出于正极探测机构、负极探测机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包括布置于正极探测机构与负极探测机构之间的电池底座,若干第一转接导电片固定内嵌于电池底座上;所述电池底座上对应第一转接导电片的位置一一开设有第二让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下料机构还包括若干滑动模组、伸缩气缸;所述电池底座经若干滑动模组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伸缩气缸用于驱动电池底座经滑动模组进出正极探测机构与负极探测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座的顶部设有若干定位销,用于定位电池转装载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固定板与电池底座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模组。
CN201921987966.3U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Active CN211088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7966.3U CN211088442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7966.3U CN211088442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8442U true CN21108844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7966.3U Active CN211088442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8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88334U (zh) 一种压床式汽车电池化成分容检测设备
KR101798688B1 (ko) 전지셀의 기능 검사 지그
CN102412445B (zh) 包括在用于二次电池充放电的夹具中的端子接触部件和包括该端子接触部件的夹具
KR20150041840A (ko) 쇼트 측정장치
CN108089129A (zh) 一种用于固态蓄电池的放电测试装置
CN208224312U (zh) 一种用于电容器的批量老炼夹具
CN211088442U (zh) 一种圆柱电池化成分容装置
CN206248691U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老化与测试的夹具
CN20243350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通用测试装置
CN209542806U (zh) 一种锂电池检测装置
CN207882306U (zh) 超级电容测试夹具
KR101297095B1 (ko) 칩 타입의 슈퍼 커패시터의 테스트 장치
KR20120137685A (ko) 이차전지 검사용 트레이
CN210098935U (zh) 一种蓄电池铸焊夹具的检测工装
CN212845674U (zh) 电池盒快速测试装置
CN21218097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检测装置
CN219871709U (zh) 电池容量检测装置
CN217278823U (zh) 一种电池电性检测装置
CN217664801U (zh) 一种小型锂电芯自动检测分选设备
CN215072323U (zh) 一种用于无主栅太阳能电池的iv测试装置
CN220137173U (zh) 一种电池片测试机构和电池片测试装置
JP2018133288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搬送トレー、検査ラック
CN216488418U (zh) 电芯测试连接片及电芯测试装置
CN212622984U (zh) 一种电池性能检测设备
CN210401602U (zh) 电池电芯测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