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2213U -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2213U
CN211082213U CN201922225384.8U CN201922225384U CN211082213U CN 211082213 U CN211082213 U CN 211082213U CN 201922225384 U CN201922225384 U CN 201922225384U CN 211082213 U CN211082213 U CN 21108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cavity
pump body
chuck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53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世超
张凯
刘明亚
毕远伟
杜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nc Xinke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222253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2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2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包括泵体本体,所述泵体本体的两侧均密封装配有一端盖,所述泵体本体和每一所述端盖之间均密封装配一膜片,所述泵体本体及其两侧的端盖和膜片通过压紧机构锁紧,每一所述膜片受摇杆驱动机构往复形变。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隔膜双通道结构,泵的输送流量大,适用于户外应急救援。

Description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背景技术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灾害发生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的破坏和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恶化,包括水中的各种细菌、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这些污染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时,会引起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时将会威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现阶段常用的应急救灾供水设备包括运水车、净水设备、空投瓶装水等,但是,在电力中断、道路破坏等情况下,实施难度大,缺乏有效保障。因此,手动应急供水方案是严重灾害情况下灾区救援的可行方案。
手动应急供水设备需要保证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饮用水供应需求,手动泵是其中的关键设备。手动泵需要具有通量大、阻力小、轻巧便携的特点,以满足灾区复杂情况下应用需求。现有手动泵主要有活塞泵、隔膜泵,存在流量小、操作阻力大、结构复杂、重量大、不便于携带和移动的问题,难以在救灾抢险工作中实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动泵阻力大流量小,不适用于抢险救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包括泵体本体,所述泵体本体的两侧均密封装配有一端盖,所述泵体本体和每一所述端盖之间均密封装配一膜片,所述泵体本体及其两侧的端盖和膜片通过压紧机构锁紧,每一所述膜片受摇杆驱动机构往复形变,其中:
所述泵体本体和两侧的所述膜片围合形成密封的驱动腔以及与所述驱动腔互不连通的进料腔和出料腔,所述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泵体本体上形成有与进料腔相连通的进料口和与所述出料腔相连通的出料口;
每一所述端盖内形成有一凹腔以及分别与所述凹腔相连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每一所述凹腔与对应的膜片之间密封连接形成用于贮存流体的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的体积随所述膜片的形变发生变化,每一所述进料通道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上的进料单向阀将所述进料腔和相应所述封闭腔体相连通,每一所述出料通道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将相应所述封闭腔体和出料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沿流体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泵体本体两侧,摇杆驱动机构在与流体输送相垂直的方向驱动膜片移动发生形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体本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螺栓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体本体、端盖和膜片平行配合,所述膜片的外形轮廓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外形轮廓和所述泵体本体的两侧壁外形轮廓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泵体本体外侧的泵体本体定位耳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的端盖定位耳环,穿过所述泵体本体定位耳环和端盖定位耳环、两端利用锁紧螺母紧固的螺纹连接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驱动腔、进料腔和出料腔的两侧壁面均设置有侧壁凹环,三个所述侧壁凹环分别与形成在膜片相应面上的三个膜片凸环配合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端盖为外凸壳体结构,每一所述凹腔、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侧壁面上均形成有端盖凹环,三个所述所述端盖凹环与形成在所述膜片相应面上的三个膜片凸环配合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形变的支撑卡盘I。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正向形变的支撑卡盘I以及通过弹性的支撑连杆固定于相应所述端盖上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反向形变的支撑卡盘II,其中所述支撑连杆、支撑卡盘I、支撑卡盘II联轴件同轴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端盖的凹腔中心设有定位孔以固定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所述支撑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形成在所述支撑卡盘I、膜片和支撑卡盘II上的中心孔固定在所述联轴件的端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卡盘I和支撑卡盘II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圆盘形结构,均包括卡盘A面和卡盘B面,其中每一所述卡盘A面朝向所述膜片,所述支撑卡盘I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联轴件端部插入的腔体,所述支撑卡盘II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连杆端部插入的空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盘A面主体为平面,边缘为环形曲面结构,所述卡盘B面为辐射状轮毂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膜片上形成有单向圆环凸起使其发生正向和反向的形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膜片的两面分别为膜片A面和膜片B面,其中单向圆环凸起形成在所述膜片A面上,所述膜片B面朝向泵体本体一侧,所述膜片A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I同心配合,所述膜片B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同心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摇杆结构包括驱动件和固定于所述驱动件顶部的手动摇杆,所述驱动件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泵体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底部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与所述联轴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顶部从形成在所述泵体本体上的顶部开孔穿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所述顶部开孔两侧的两个定位件和穿过所述定位件和所述驱动件且两端利用螺母固定的定位螺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端为马鞍状结构,所述联轴件位于所述马鞍状结构的中部空隙内,所述联轴件的中部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所述马鞍状结构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马鞍状结构上形成有两个同轴的贯穿孔,所述联轴件的中心沿其径向形成有一联轴通孔,固定螺栓穿过贯穿孔、联轴通孔配合螺母将所述马鞍状结构与所述联轴件固定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动摇杆为细长杆件,其顶部为握柄形,其底部插接于形成在所述驱动件顶部的插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隔膜双通道结构,泵的输送流量大,可以达到4m3/h,远远高于现有同类型手动泵的流量范围,(现有相同尺寸手动泵的流量为0.1-0.5m3/h),能够满足应急情况下的供水需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摇杆驱动结构,手动摇杆驱动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操作省时省力,阻力小,操作方便。首先,手动泵驱动机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人员操作不会引起快速疲劳;其次,泵体内驱动结构行程小,经过手动摇杆放大,操作端力臂大、行程长,摇动摇杆所需力量较小;第三,驱动机构内的阻力主要集中转动机构产生的摩擦,以转轴形式的发生的滚动摩擦比面摩擦的引起的阻力小;最后,支撑连杆为具有预压紧的弹性连杆,在手动摇杆驱动机构从变形位置恢复到原始位置时,弹性作用会有利于驱动机构自动回位,减少人员操作外力。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机可以手动拆卸,无需辅助工具,便于户外使用后的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固定螺栓螺母构成的锁紧机构,拆卸省时省力,另外,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搬运,符合户外应急救援设备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手动泵整体结构示意。
图2是手动泵结构爆炸图。
图3是泵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膜片A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卡盘B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摇杆驱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手动泵结构剖视图
图中:1--端盖,101--凹腔,102--进料通道,103--出料通道,104--端盖凹环,105--端盖定位耳环,106--中心定位孔,2--支撑连杆,31--支撑卡盘I,32-支撑卡盘II,301--环形曲面,302--辐射状轮毂,303--腔体,4--膜片,401--膜片本体,402--进料单向阀,403--出料单向阀,404--膜片凸环,405--单向圆环凸起,406--定位卡槽,5--泵体,501--泵体本体,502--底座,503--进料口,504--进料腔,505--出料口,506--出料腔,507--驱动腔,508--固定孔,509--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10--顶部开孔,511--侧壁凹环,512--定位螺栓,6--螺纹连接杆,7--联轴件,8--驱动件,801--插槽,802--贯定位穿孔,803--贯穿孔,9--锁紧螺母,10--手动摇杆,11--封闭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实施例以靠近泵体本体中心的位置为内,以靠近端盖的位置为外。
实施例1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包括泵体本体501,所述泵体本体501的两侧均密封装配有一端盖1,所述泵体本体和每一所述端盖1之间均密封装配一膜片4,所述泵体本体501及其两侧的端盖1和膜片4通过压紧机构锁紧,每一所述膜片4受摇杆驱动机构往复形变,其中:
所述泵体本体501和所述膜片4之间形成有密封的驱动腔507,和与所述驱动腔507互不连通的进料腔504和出料腔506,所述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位于所述驱动腔507内,所述泵体本体501上设有与进料腔504相连通的进料口503和与所述出料腔506相连通的出料口505;
每一所述端盖1内形成有一凹腔101、分别与所述凹腔101相连通的进料通道102和出料通道103,每一所述凹腔101与对应的膜片4之间形成用于贮存流体的封闭腔体11,所述封闭腔体11的体积随所述膜片4的形变发生变化,每一所述进料通道102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4上的进料单向阀402将所述进料腔504和相应所述封闭腔体11相连通,每一所述出料通道103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4上的出料单向阀403将相应所述封闭腔体11和出料腔506相连通。
每一膜片4均包括膜片本体401以及对称装配于所述膜片本体401上的进料单向阀402和出料单向阀403,每一膜片4上的进料单向阀402装配于泵体本体的进料腔504和相应端盖的进料通道102之间,只用于控制被输送液体从进料腔504进入封闭腔体11。所述封闭腔体11用于工作过程中被输送流体的贮存。出料单向阀403装配于泵体本体的出料腔506和相应端盖的出料通道103之间,只用于控制被输送液体从封闭腔体11排出到出料腔506。进料腔504用于连通相应封闭腔体11与进料口,出料腔506用于连通相应封闭腔体11和出料口。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进料口503和出料口505沿流体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泵体本体501两侧,摇杆驱动机构在与流体输送相垂直的方向驱动膜片4移动发生形变。
两个膜片4的往复形变造成两个封闭腔体11的容积交替扩大和缩小,形成被输送流体的吸入和排出,实现流体的输送。
具体的,两个端盖分别为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个膜片分别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端盖的凹腔101与第一膜片密封形成的封闭腔体11为第一腔室,第二端盖凹腔101与第二膜片密封形成的封闭腔体11为第二腔室,第一端盖上形成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分别为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一出料通道,第二端盖上形成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分别为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
当摇杆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膜片靠近封闭的第一腔室时,第一腔室空间体积缩小,压力增大,第一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403打开,进料单向阀402闭合,流体依次通过第一腔室、第一出料通道、第一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403、第一出料腔从出料口505排出,然后摇杆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膜片靠近第二腔室时,同时带动第一膜片发生与上述形变相反方向的形变,第一腔室空间体积增大,压力减小(第一膜片上的进料单向阀402打开,出料单向阀403闭合,流体依次通过进料口503、进料腔504、第一膜片上的进料单向阀402、第一进料通道102从而进入第一腔室,)与此同时,第二膜片靠近第二腔室造成第二腔室空间体积缩小,压力增大,第二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403打开,进料单向阀402闭合,流体依次通过第二腔室、第二出料通道103、第二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403、出料腔506从出料口505排出。如此,随着摇杆驱动机构的往复运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形变造成两个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容积交替扩大和缩小,形成被输送流体的吸入和排出,实现流体的输送。
实施例2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泵体本体50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502,所述底座502上设有固定螺栓孔。泵体本体501和底座502构成本实用新型手动泵的泵体5,底座502用于本实用新型泵体5的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泵体本体501、端盖1和膜片4平行配合,膜片4外形轮廓与端盖1内侧壁和泵体本体501侧壁外形轮廓相同。三者配合可形成封闭腔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泵体本体501外侧的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09、固定在所述端盖1上的端盖定位耳环105,穿过所述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09和端盖定位耳环105、两端利用锁紧螺母9紧固的螺纹连接杆6。
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09为对称设置有两个,为封闭式定位耳环,每一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09上形成有供所述螺纹连接杆6穿过的封闭通孔,所述端盖定位耳环105对称设有两个,为非封闭式定位耳环,每一所述端盖定位耳环105形成有供所述螺纹连接杆6穿过的开放通孔。(封闭孔和非封闭孔相结合的设计,便于快速安装定位)螺纹连接杆6两端均设置有螺纹,穿过泵体本体定位耳环509和端盖定位耳环105,两端通过锁紧螺母9紧固,实现泵体本体501及其两侧膜片4和端盖1的紧固。所述锁紧螺母9为手动可拆卸组装的螺母。
作为优选方式,每一所述驱动腔507、进料腔504和出料腔506的两侧壁面均设置有侧壁凹环511,与形成在膜片4相应面上的膜片凸环404配合密封。如此便于泵体本体501和膜片4的定位装配,并起到密封作用。每一膜片4的相应面上设有三个膜片凸环404,分别与驱动腔507、进料腔504和出料腔506侧壁面上的侧壁凹环511相对应。
作为优选方式,每一所述端盖1为外凸壳体结构,每一所述凹腔101、进料通道102和出料通道103的侧壁面上均形成有端盖凹环104,所述端盖凹环104与形成在所述膜片4相应面上的膜片凸环404配合密封。如此便于端盖1和膜片4的定位装配,并起到密封作用。每一膜片4的相应面上设有三个膜片凸环404,分别与凹腔101、进料通道102和出料通道103的侧壁面上的端盖凹环104相对应。
实施例3
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507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501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7、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7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4发生形变支撑卡盘I31。
手动摇动摇杆结构的顶部,摇杆结构驱动联轴件7沿轴向往复运动,联轴件为圆柱形,联轴件7驱动支撑卡盘I31轴向移动时,该支撑卡盘I31推动膜片4发生形变,对应凹腔101体积变化,推动流体流动。支撑卡盘I31可与膜片4固定连接,在联轴件7往复移动时,通过推拉膜片4使其发生形变。
实施例4
除了以上推拉使膜片4发生形变,为了更加省力和使得膜片4准确回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增加支撑卡盘II和支撑连杆组成的复位组件,具体的:
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507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501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7、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7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4发生正向形变(使得相应密封腔体体积变大)支撑卡盘I31以及通过弹性的支撑连杆2固定于相应所述端盖1上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4发生反向形变(使得相应密封腔体体积变大)的支撑卡盘II32,其中所述支撑连杆、支撑卡盘I、支撑卡盘II联轴件同轴装配。
具体的,两个支撑卡盘I分别为第一支撑卡盘I和第二支撑卡盘I,两个支撑卡盘II分别为第一支撑卡盘II和第二支撑卡盘II,两个支撑连杆分别为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第一支撑卡盘I、第一支撑卡盘II和第一支撑连杆对应设置在泵体本体一侧,第二支撑卡盘I、第二支撑卡盘II和第二支撑连杆对应设置在泵体本体另一侧。
当联轴件7驱动第一支撑卡盘I靠近第一端盖移动时,第一支撑卡盘II同向移动,弹性的第一支撑连杆压缩,第一支撑卡盘I推动第一膜片发生正向形变,第一腔体空间减小,当联轴件7驱动第二支撑卡盘I向靠近第二端盖移动时,第二膜片发生正向形变,第一腔体空间减小,同时第一支撑连杆恢复形变,第一支撑卡盘II向远离相应端盖一侧移动,第一支撑卡盘II推动第一膜片发生反向形变,第一腔体空间增大。
复位组件可以(1)确保膜片在往复运动中能够自然变形,并准确回到初始位置;(2)支撑连杆的预弹性作用有利于减小操作阻力。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端盖1的凹腔101中心设有定位孔以固定所述支撑连杆2的一端,所述支撑连杆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形成在所述支撑卡盘I、膜片和支撑卡盘II上的中心孔固定在所述联轴件7的端部上。所述定位孔可以与支撑连杆配合,起到定位和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卡盘I31和支撑卡盘II32未形状大小相同的圆盘形结构,均包括卡盘A面和卡盘B面,其中每一所述卡盘A面朝向所述膜片4,所述支撑卡盘I31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联轴件7端部插入的腔体303,所述支撑卡盘II32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连杆2端部插入的空腔。
所述腔体303或所述空腔为矩形或圆形,形成在所述支撑卡盘I或支撑卡盘II的中心位置。所述联轴件7、支撑卡盘I31、膜片4、支撑卡盘II32、弹性支撑连杆2同轴配合装配,与联轴件7共同进行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卡盘A面主体为平面,边缘为环形曲面结构301,所述卡盘B面为辐射状轮毂结构302。
作为优选方式,每一所述膜片上形成有单向圆环凸起405使其发生正向和反向的形变。所述单向圆环凸起405朝向所述端盖一侧。
作为优选方式,每一所述膜片的两面分别为膜片A面和膜片B面,其中单向圆环凸起405形成在所述膜片A面上,所述膜片B面朝向泵体本体一侧,所述膜片A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I32同心配合,所述膜片B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31同心配合。
所述膜片A面形成有环形的用于固定所述支撑卡盘I的定位卡槽406,所述膜片B面形成有环形的用于固定所述支撑卡盘II的定位卡槽406。支撑卡盘I和支撑卡盘II均起到支撑和驱动膜片4的作用。
实施例5
为了减小驱动摇杆的摩擦力,所述摇杆结构包括驱动件8和固定于所述驱动件8顶部的手动摇杆10,所述驱动件8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泵体本体50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8底部为驱动端,其位于所述驱动腔507内与所述联轴件7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8顶部形成在所述泵体本体501上的顶部开孔510穿出。
所述顶部开孔510形成供所述驱动件8发生摆动的空间。所述驱动件8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泵体本体501转动连接,可减小驱动过程的摩擦力,转动摩擦摩擦力小,节约人力。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所述顶部开孔510两侧的两个定位件和穿过所述定位件和所述驱动件8利用螺母固定的定位螺栓512。
所述定位件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驱动件8的两侧,每一定位件上形成有一固定孔508,所述驱动件8的中部形成有定位贯穿孔802,定位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508、定位贯穿孔802端部利用螺母固定。
手动摇杆10的手柄端沿垂直于流体输送方向往复摇动,以所述定位螺栓连接为轴,带动驱动件8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驱动端为马鞍状结构,所述联轴件7位于所述马鞍状结构的中部空隙内,所述联轴件7的中部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所述马鞍状结构上。
所述马鞍状结构上形成有两个同轴的贯穿孔803,所述联轴件7的中心沿其径向形成有一联轴通孔701,固定螺栓穿过贯穿孔803、联轴通孔701配合螺母将所述马鞍状结构与所述联轴件7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手动摇杆10的顶部为握柄形,便于人工手动操作。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手动摇杆10为细长杆件,其底部插接于形成在所述驱动件8顶部的插槽内。所述驱动件8顶端中心沿轴向纵深开槽形成所述插槽801,装配时,驱动件8穿过泵体本体顶部开孔将中下部置于泵体本体驱动腔内,通过固定螺栓将中部贯穿孔与泵体本体顶端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件固定孔508配合,形成驱动轴。手动摇杆10可拆卸,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应急。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本体,所述泵体本体的两侧均密封装配有一端盖,所述泵体本体和每一所述端盖之间均密封装配一膜片,所述泵体本体及其两侧的端盖和膜片通过压紧机构锁紧,每一所述膜片受摇杆驱动机构往复形变,其中:
所述泵体本体和两侧的所述膜片围合形成密封的驱动腔以及与所述驱动腔互不连通的进料腔和出料腔,所述摇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泵体本体上形成有与进料腔相连通的进料口和与所述出料腔相连通的出料口;
每一所述端盖内形成有一凹腔以及分别与所述凹腔相连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每一所述凹腔与对应的膜片之间密封连接形成用于贮存流体的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的体积随所述膜片的形变发生变化,每一所述进料通道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上的进料单向阀将所述进料腔和相应所述封闭腔体相连通,每一所述出料通道通过固定在相应膜片上的出料单向阀将相应所述封闭腔体和出料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沿流体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泵体本体两侧,摇杆驱动机构在与流体输送相垂直的方向驱动膜片移动发生形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本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螺栓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本体、端盖和膜片平行配合,所述膜片的外形轮廓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外形轮廓和所述泵体本体的两侧壁外形轮廓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泵体本体外侧的泵体本体定位耳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的端盖定位耳环,穿过所述泵体本体定位耳环和端盖定位耳环、两端利用锁紧螺母紧固的螺纹连接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腔、进料腔和出料腔的两侧壁面均设置有侧壁凹环,三个所述侧壁凹环分别与形成在膜片相应面上的三个膜片凸环配合密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盖为外凸壳体结构,每一所述凹腔、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侧壁面上均形成有端盖凹环,三个所述端盖凹环与形成在所述膜片相应面上的三个膜片凸环配合密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形变的支撑卡盘I。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另一端从泵体本体穿出的摇杆结构、受所述摇杆结构驱动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联轴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联轴件两端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正向形变的支撑卡盘I以及通过弹性的支撑连杆固定于相应所述端盖上以驱动相应所述膜片发生反向形变的支撑卡盘II,其中所述支撑连杆、支撑卡盘I、支撑卡盘II联轴件同轴装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盖的凹腔中心设有定位孔以固定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所述支撑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形成在所述支撑卡盘I、膜片和支撑卡盘II上的中心孔固定在所述联轴件的端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卡盘I和支撑卡盘II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圆盘形结构,均包括卡盘A面和卡盘B面,其中每一所述卡盘A面朝向所述膜片,所述支撑卡盘I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联轴件端部插入的腔体,所述支撑卡盘II的卡盘B面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连杆端部插入的空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A面主体为平面,边缘为环形曲面结构,所述卡盘B面为辐射状轮毂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膜片上形成有单向圆环凸起使其发生正向和反向的形变。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膜片的两面分别为膜片A面和膜片B面,其中单向圆环凸起形成在所述膜片A面上,所述膜片B面朝向泵体本体一侧,所述膜片A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I同心配合,所述膜片B面与所述支撑卡盘I同心配合。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结构包括驱动件和固定于所述驱动件顶部的手动摇杆,所述驱动件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泵体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底部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位于所述驱动腔内与所述联轴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顶部从形成在所述泵体本体上的顶部开孔穿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所述顶部开孔两侧的两个定位件和穿过所述定位件和所述驱动件且两端利用螺母固定的定位螺栓。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为马鞍状结构,所述联轴件位于所述马鞍状结构的中部空隙内,所述联轴件的中部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所述马鞍状结构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鞍状结构上形成有两个同轴的贯穿孔,所述联轴件的中心沿其径向形成有一联轴通孔,固定螺栓穿过贯穿孔、联轴通孔配合螺母将所述马鞍状结构与所述联轴件固定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摇杆为细长杆件,其顶部为握柄形,其底部插接于形成在所述驱动件顶部的插槽内。
CN201922225384.8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Active CN211082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5384.8U CN211082213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5384.8U CN211082213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2213U true CN211082213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5384.8U Active CN211082213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2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791A (zh) * 2019-12-12 2021-06-18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791A (zh) * 2019-12-12 2021-06-18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0175B2 (en) Double action simplex plunger pump
CN211082213U (zh) 一种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US4472115A (en) Fluid-operated reciprocating pump
CN112983791A (zh) 大通量双隔膜手动泵
EP2739853B1 (en) Human powered irrigation diaphragm pump
CN210343628U (zh) 一种用于润滑油输送的带回油卸压功能的气动桶泵
CN204253334U (zh) 一种一个螺母拆装的气动隔膜泵
CN215486510U (zh) 一种气动高压隔膜泵
CN208803974U (zh) 一种多缸活塞式低压水泵
CN211370692U (zh) 一种气动隔膜泵
CN205714688U (zh) 管道隔膜泵
CN213478623U (zh) 一种高效耐磨隔膜泵
CN213016699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吸气阀片及阀板阀片排气结构
CN112196773A (zh) 一种环形腔二次振动无阀压电泵
CN203411407U (zh) 一种便携式净水器
CN214741976U (zh) 一种隔膜泵推架的限位结构
CN205744328U (zh) 一种活塞式抽水机构
CN210068437U (zh) 一种双隔膜泵
CN2833169Y (zh) 易拆卸改良型双隔膜泵
CN201003470Y (zh) 双作用立式泵
CN215890355U (zh) 制氧机用压缩泵
CN101116429A (zh) 鱼缸换水器
CN219932416U (zh) 智能微型五缸泵
CN207906013U (zh) 一种轻型活塞泵
CN210422963U (zh) 一种含有复合隔膜的隔膜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9

Address after: 300350 room 107-22, building 3, No. 3, Hong Kong Street, Jin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st District),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CNNC Xinke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80, No. 168 Jintang Road, Hedo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