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2357U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2357U
CN211062357U CN201921971297.0U CN201921971297U CN211062357U CN 211062357 U CN211062357 U CN 211062357U CN 201921971297 U CN201921971297 U CN 201921971297U CN 211062357 U CN211062357 U CN 211062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osition
back plate
middle frame
rib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12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文豪
曾震华
陈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12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2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2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2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将中框与铁背板固定连接,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实现了封屏产品的超薄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TV产品的整体外观发展趋势是大尺寸、高端化,其中封屏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市面上超薄产品的比例不断攀升。因此,如何实现TV产品的超薄设计成为各大品牌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背光模组方案包含铁背板、塑胶中框、前框等零部件,共同组成光学元件以及屏的装配、承载结构,超薄封屏产品与传统电视机的主要差别在于,超薄封屏产品将塑胶中框和前框合二为一,通过中框结构来实现光学元件和屏的装配。中框传统的中框与铁背板通过螺钉固定,或者以粘接方式进行固定,此两种方案都会增加电视机边框的厚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实现了封屏产品的超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背光模组,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U型槽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框和所述铁背板之间形成一U型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设置有海绵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筋位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海绵条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光学元件,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光学元器件分别与所述电视机背光模组安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框和所述铁背板之间形成一U型腔体,所述光学元件容置于所述U型腔体内;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的侧面上,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三筋位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U型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将中框与铁背板固定连接,避免了使用螺丝安装或者以粘接的方式安装,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实现了封屏产品的超薄设计。另外,中框与铁背板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固定连接,安装强度好,可靠性高,且其工艺简单,装配更加方便。再者,背光模组外观无螺丝,使得背光模组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中框与铁背板铆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中框与铁背板铆接后的结构示意图1。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中框与铁背板铆接后的结构示意图2。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铁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中框;11、中框本体;12、第一筋位;13、第二筋位;14、第三筋位;15、第一固定部;16、U型槽;2、铁背板;21、铁背板本体;22、第二固定部;23、通孔;3、显示屏;4、反射片;5、导光板;6、膜片;7、海绵条;8、封屏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特别提供一种电视机背光模组以及电视机,通过采用中框与铁背板的侧铆固定方案,在超薄封屏设计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以一种背光模组应用到电视机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背光模组,其应用于电视机上,该电视机包括显示屏3、光学元件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屏3和所述光学元件安装在所述背光模组上。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和铁背板2,具体地,所述中框1包括中框本体11、第一筋位12、第二筋位13和第三筋位14,所述第一筋位12、第二筋位13和第三筋位14均设置在所述中框1本体上,所述第一筋位12与第三筋位14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筋位13与所述第三筋位14垂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筋位12相对设置,从而第一筋位12和第二筋位1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铁背板2包括铁背板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21上的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与所述铁背板本体21垂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筋位12、第二筋位1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当铁背板2与中框1安装时,铁背板2的第二固定部22可容置于第一筋位12和第二筋位13形成的容置空腔中。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筋位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5,所述中框1通过该第一固定部15实现与铁背板2的固定连接。其中,本申请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将中框1与铁背板2安装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拉铝中框具有外观效果丰富、强度高、模具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中框1优选为拉铝中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将中框1与铁背板2固定连接,避免了使用螺丝安装或者以粘接的方式安装,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实现了封屏产品的超薄设计,在超薄封屏设计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中框1与铁背板2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固定连接,安装强度好,可靠性高,且其工艺简单,装配更加方便。再者,背光模组外观无螺丝,使得背光模组美观大方。
在一个实施例地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与图5,所述第一筋位12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16,所述第一固定部15设置在相邻两所述U型槽16之间。具体地,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在第一筋位12上加工出两个缺口,以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1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中框1与铁背板2的安装强度,所述第一固定部15可以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设置为3个,其均与铁背板2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地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所述第二固定部22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15的位置设置有通孔23,所述第一固定部15容置于所述通孔23中。具体地,在第一筋位12的第一固定部15的位置确定以后,铁背板2的第二固定部22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15的位置采用冲压的方式加工出通孔23,所述通孔23作为第一固定部15的避位孔,当第一固定部15容置于第一筋位12和第二筋位13之间的容置空腔之后,利用侧面铆接工艺,将所述第一固定部15拍向朝向第二固定部22的方向,使得第一固定部15偏离第一筋位12,即第一固定部15相对于第一筋位12产生形变,并部分容置于第二固定部22预先加工好的通孔23中,从而实现中框1与铁背板2的固定装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孔23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与图4,所述中框1和所述铁背板2之间形成一U型腔体,所述光学元件容置于所述U型腔体内。具体地,所述铁背板2为“L”形的背板,所述中框1的形状也近似于“L”形,当中框1与铁背板2完成安装后,铁背板2的第二固定部22容置于第一筋位12和第二筋位13形成的容置空腔中,此时,第三筋位14平行于铁背板本体21,那么,此时中框1和铁背板2即组成一U型腔体,光学元件可以容置于该U型腔体内。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膜片6、导光板5和反射片4,所述反射片4设置在所述铁背板2上,所述导光板5设置在所述反射片4上方,所述膜片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5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固定部15和所述第二筋位13之间设置有海绵条7。具体地,所述第二筋位13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5的一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海绵条7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当中框1与铁背板2完成安装后,海绵条7能够对中框1和铁背板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避免产生漏光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14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的侧面上,且所述显示屏3与所述第三筋位14粘接。具体地,在完成光学元件的安装后,通过封屏胶8将显示屏3和中框1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封屏电视机基本结构的安装。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为电视机,其包括显示屏3、光学元件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屏3和所述光学元器件分别与所述电视机背光模组安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所述中框1包括中框本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11上的第一筋位12、第二筋位13和第三筋位14,所述第一筋位12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14上,所述第一筋位12和所述第二筋位1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5;铁背板2,所述铁背板2包括铁背板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21上的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一固定部15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5固定连接。具体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所述中框1包括中框本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11上的第一筋位12、第二筋位13和第三筋位14,所述第一筋位12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14上,所述第一筋位12和所述第二筋位1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5;铁背板2,所述铁背板2包括铁背板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21上的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一固定部15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5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将中框1与铁背板2固定连接,避免了使用螺丝安装或者以粘接的方式安装,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实现了封屏产品的超薄设计。另外,中框1与铁背板2采用侧面铆接工艺固定连接,安装强度好,可靠性高,且其工艺简单,装配更加方便。再者,背光模组外观无螺丝,使得背光模组美观大方。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U型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和所述铁背板之间形成一U型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设置有海绵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位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海绵条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光学元件分别与所述背光模组安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的第一筋位、第二筋位和第三筋位,所述第一筋位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上,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铁背板,所述铁背板包括铁背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铁背板本体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和所述铁背板之间形成一U型腔体,所述光学元件容置于所述U型腔体内;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三筋位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的侧面上,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三筋位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位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U型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所述通孔中。
CN201921971297.0U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062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1297.0U CN21106235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1297.0U CN21106235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2357U true CN211062357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1297.0U Active CN211062357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2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51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937396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0605281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03025439U (zh) 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
CN202394006U (zh) 液晶显示器
WO2014172984A1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窄边框结构
CN21106235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01599666U (zh) 一种超薄中尺寸led背光源
CN211123563U (zh) 一种改善出光效果的液晶显示模块
CN20253233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32556B (zh) 一种液晶模组
CN207114974U (zh) 便于光学膜片组固定的背光模组
CN1108247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0306833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072271U (zh) 一种广视觉背光模组
CN210516007U (zh) 显示主体及包含其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110365926B (zh) 一种无边框平板电视的中壳与中框固定结构及其平板电视
CN21643734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4427705U (zh) 一种直下式无边框液晶模组
CN206922927U (zh) 无边框液晶电视
CN209879205U (zh) 一种光学膜片固定装置
CN216435343U (zh) 一种中框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6696928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