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68333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68333U
CN203068333U CN2013200791085U CN201320079108U CN203068333U CN 203068333 U CN203068333 U CN 203068333U CN 2013200791085 U CN2013200791085 U CN 2013200791085U CN 201320079108 U CN201320079108 U CN 201320079108U CN 203068333 U CN203068333 U CN 203068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module backlight
display
display unit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91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书勇
康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791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6833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3642 priority patent/WO201412755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68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683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材,所述导光板侧边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光学膜材固定在显示面板背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由于将发光元件、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等部件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显示面板上,而不再设置背板以及胶框,这样不但使得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以及质量减少,而且大大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进一步的在显示装置的背盖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容置空间,将上述背光模组直接固定在其中,背盖即起到现有技术中背板以及胶框的作用,这样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更好的实现超薄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目前背光模组主要的构成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材,除此之外,胶框以及背板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背板用来承载发光元件、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胶框用以连接、定位或者支撑其它部件;组装完成的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由背盖和前盖卡条固定组成显示装置,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粘合在前盖卡条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缓冲胶带,在显示面板受到挤压时可以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
[0003] 然而,现在电子设备的外观趋向纤薄化,因此对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也逐渐提出了超薄化的要求;但是上述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背板以及胶框,背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胶框占据面积较大且结构复杂,这样就导致显示装置又厚又重,造成应用所述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厚度也比较大,用户体验感较差。
[0004] 综上所述,一种能够更好的实现超薄效果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是亟待提供的。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实现超薄效果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从而减少显示装置的空间占用,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子设备超薄化的要求。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0009] —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材,所述导光板侧边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光学膜材固定在显示面板背面。
[0010]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另一面。
[0011] 优选的,所述光学膜材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显示面板背面。
[0012]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所述光学膜材背面,所述反射片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所述导光板背面。
[0013]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所述胶带或者粘合剂的粘合区域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
[0014] 优选的,所述发光元件粘合在所述导光板侧边。
[0015] 优选的,所述光学膜材包括棱镜膜和扩散膜。
[0016] 上述显示面板背面是指显示面板的入光面,导光板背面指导光板出光面的相对面,光学膜材的背面指光学膜材的入光面。
[001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0018]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0019]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盖,所述背盖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背光模组适配的容置空间;所述背光模组被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
[0020]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前盖卡条,在所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被前盖卡条卡合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由于将发光元件、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等部件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显示面板上,而不再设置背板以及胶框,这样不但使得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以及质量减少,而且大大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进一步的在背盖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容置空间,将上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直接或间接固定在其中,背盖即起到现有技术中背板以及胶框的作用,这样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更好的实现超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背光模组各组件的粘合区域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5] 图3为图1背光模组各组件的粘合区域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6] 图4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显不面板;2:光学膜材;2a:棱镜膜;2b:扩散膜;3:胶框;4:背板;5:导光板;6:反射片;7 ;发光元件;8:背盖;9:前盖卡条;10:缓冲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如图1中所不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5以及设置于导光板5背面的反射片6,导光板背面指的是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相对面;导光板5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光元件7发出的光束均匀地向上引导,它的结构和材质对背光模组最终的亮度和均匀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反射片6用以把从导光板5底面逸散出来的光能反射回导光板5,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导光板5出光面设置有光学膜材,用于改变从导光板5射出光线的方向以及增强射出光线的光强;光学膜材包括棱镜膜2a (又称棱镜片)以及扩散膜2b (又称扩散片或者扩散板),还可以包括增亮膜(又称增光膜)、保护膜等其他光学膜材(图中未示出);棱镜膜2a可将光线聚集在法线方向,从而提升正面亮度以及辉度表现,进而达到增亮、节能省电的目的;扩散膜2b主要功能是将透过导光板的光线做散射处理以达到雾化的效果,为液晶屏幕提供均匀且柔和的光。背光模组依据发光元件的分布位置,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或者侧入式背光,为了实现更好的超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优选设置在导光板5的侧边,即采用侧入式背光,这样可以减少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光学膜材通过胶带(例如,双面胶等)或粘合剂粘合固定在显示面板I的背面,导光板5通过胶带、粘合剂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方式粘合固定在光学膜材背面,反射片6通过胶带、粘合剂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方式粘合固定在导光板5的背面,发光元件也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在导光板的侧边;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组各组件直接或者间接的粘合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这样避免了使用传统背光模组中必不可少的背板和胶框,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和质量,实现了轻薄化,而且大大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同时简化了背光模组制造工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仅仅限定于粘合的固定方式,其他不损伤显示面板且能够实现组合固定的连接组件或连接方法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例如,现有技术中,可以在导光板的背面覆盖反射涂层或者反射膜,其作用与上述反射片一样,甚至在用于双面显示的背光模组中,可以省去反射片;又例如,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功能化的导光板涵盖了上述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的作用;在这些情况下,各组件之间则不是必须要使用粘合的方式固定。
[0032]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均具有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为了避免粘合时胶带或者粘合剂的粘合区域影响显示效果,粘合区域均设置在非显示区域或者非显示区域在其他组件上对应的位置;实际操作中,可以在显示面板、光学膜材以及导光板上非显示区域或者非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预留出贴胶带或者涂覆粘合剂的区域并通过MARK线标示出来,将胶带贴在标示出的区域或者将粘合剂涂覆在标示出的区域即可。例如,如图2中所示,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材粘合的区域(图中A区域)设置在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材的四周边缘区域;或者,如图3中所示,粘合的区域(图中A区域)也可以设置在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材的侧边。
[0033] 其中,上述发光元件7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或其他可发光的元件;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采用LED灯条;采用LED灯条作为发光元件,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显示画质,特别是在色彩饱和度上,采用LED背光的显示屏可以取得足够宽的色域,弥补液晶显示设备显示色彩数量不足的缺陷,同时因为LED灯条的平面光源特性,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色彩还原。
[0034] 实施例二
[003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实施例一中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实施例中以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为例进行说明。
[0036]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盖;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组装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带有背板以及胶框的显示模组,这样会导致最后组装后,显示屏厚度加大,其对传统笔记本电脑影响不大,但是对强调轻薄电脑,如Ultrabook (超级本),将会使电脑厚度难以压缩。具体如图4中所示,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前盖卡条9,背盖8上具有容置空间,背光模组包括背板4、导光板5以及设置于导光板5背面的反射片;导光板5的出光面设置有光学膜材2,导光板侧边设置有LED灯条;背板4用于承载背光模组其他部件,在背板与显示面板之间还设置有胶框3,胶框3 —方面直到支架的作用,另外还起到固定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等部件的作用;上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被前盖卡条9卡合固定在背盖8上的容置空间中。为了防止挤压到显示面板,通常在显示面板可能接触或者已经接触胶框或者前盖卡条的部位设置有缓冲胶带10。
[0037] 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装置则直接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固定在背盖上,如图5中所示,可以在背盖内表面一侧开设一个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背光模组适配的容置空间,将背光模组固定于容置空间之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容置空间仅仅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超薄效果而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前盖卡条9,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5以及设置于导光板5背面的反射片;导光板5的出光面设置有光学膜材2,导光板侧边设置有LED灯条;光学膜材粘合在显示面板I的背面,导光板5粘合在光学膜材背面,反射片6粘合在导光板5背面,发光兀件粘合在导光板侧边;上述背光模组以及显不面板被前盖卡条9卡合固定在背盖8上的容置空间中;而其他部件如缓冲胶带可以视实际需求而设置。这样,由于显示模组直接整合于笔记本电脑的背盖中,背盖以及上述容置空间即可起到现有技术中背板以及胶框的作用;因此不但节省了背板以及胶框,同时达到了轻薄化以及节省成本的目的。
[003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0039]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材,所述导光板侧边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光学膜材固定在显示面板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另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显示面板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所述光学膜材背面,所述反射片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粘合在所述导光板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或者粘合剂的粘合区域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粘合在所述导光板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包括棱镜膜和扩散膜。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盖,所述背盖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背光模组适配的容置空间;所述背光模组被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设置有前盖卡条,所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被前盖卡条卡合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CN2013200791085U 2013-02-20 2013-02-2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3068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91085U CN203068333U (zh) 2013-02-20 2013-02-2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13/073642 WO2014127559A1 (zh) 2013-02-20 2013-04-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91085U CN203068333U (zh) 2013-02-20 2013-02-2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68333U true CN203068333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91085U Active CN203068333U (zh) 2013-02-20 2013-02-2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68333U (zh)
WO (1) WO20141275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066A (zh) * 2015-01-19 2015-04-22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反射片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CN108180416A (zh) * 2017-12-28 2018-06-19 广州市轩士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摄取色坐标并输出相应的色坐标高显指光源系统
CN110133888A (zh) * 2019-03-26 2019-08-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及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1405B1 (ko) * 2006-06-30 2010-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WO2008047785A1 (ja) * 2006-10-17 2010-02-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201237686Y (zh) * 2008-07-28 2009-05-1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
CN102043276B (zh) * 2009-10-22 2012-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066A (zh) * 2015-01-19 2015-04-22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反射片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CN108180416A (zh) * 2017-12-28 2018-06-19 广州市轩士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摄取色坐标并输出相应的色坐标高显指光源系统
CN110133888A (zh) * 2019-03-26 2019-08-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及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27559A1 (zh) 2014-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63718A1 (en) Optical film assembly mounting structure
CN20333795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06833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65622U (zh) 背光源
CN103345088B (zh) 直下式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029294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6833101U (zh) 双面显示器
CN207301560U (zh) 一种背光连接组件及背光模组
CN102932617A (zh) 窄边框液晶电视边框结构装置
CN203147661U (zh)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635810A (zh) 背光模组
CN203337957U (zh) 直下式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256499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11458918A (zh) 显示设备
CN206400134U (zh)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器
CN103162161A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176951U (zh) 一种膜片上置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0597941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268241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739183A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1859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914134Y (zh) 一种微反射液晶显示器
CN104155783B (zh) 平面显示器
CN207181889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
CN206990967U (zh) 一种精密化超薄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