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0405U -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 Google Patents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0405U
CN211060405U CN201921612074.5U CN201921612074U CN211060405U CN 211060405 U CN211060405 U CN 211060405U CN 201921612074 U CN201921612074 U CN 201921612074U CN 211060405 U CN211060405 U CN 211060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cavity
heat preservation
partition plate
preservation cover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20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可
葛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s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s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s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s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20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0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0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0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包括保温罩、位于保温罩内部的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并排设置,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端面和第二环形腔体端面接触,隔板设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布的筛孔,保温罩的顶部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与第一环形腔体连通,进风管通过加热器连接管与加热器连接,加热器通过第一风机连接管连接有耐高温风机,耐高温风机通过第二风机连接管与保温罩的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持预热箱内的管材上下温度基本均衡,保障管材扩张壁厚均匀,同时余热可以循环利用,更环保,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背景技术
传统预热箱由保温罩和内部均布的红外加热器,管材通过保温箱内的红外加热器加热,由于热空气向上流动,使管材上下加热不均匀,这样管材扩张会造成壁厚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包括保温罩、位于保温罩内部的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端面和第二环形腔体端面接触,所述保温罩为环形,所述保温罩的内壁与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及隔板的外壁贴合,所述隔板为环形,所述隔板设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所述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布的筛孔,所述保温罩的顶部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第一环形腔体连通,所述进风管通过加热器连接管与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风机连接管连接有耐高温风机,所述耐高温风机通过第二风机连接管与保温罩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径和外径相等,所述第一环形腔体的宽度小于第二环形腔体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内径和外径与第一环形腔体相等,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环形腔体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罩的宽度等于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及隔板的宽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位于第一环形腔体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热循环管材预热箱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持预热箱内的管材上下温度基本均衡,保障管材扩张壁厚均匀,同时余热可以循环利用,更环保,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包括保温罩1、位于保温罩1内部的第一环形腔体11和第二环形腔体12。第一环形腔体11和第二环形腔体12并排设置,第一环形腔体11和第二环形腔体12的内径和外径相等,第一环形腔体11的宽度小于第二环形腔体12的宽度。
第一环形腔体11和第二环形腔体12之间通过隔板13隔开,隔板1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11的端面和第二环形腔体13端面接触。隔板13的内径和外径与第一环形腔体11相等,隔板13为环形,隔板13的宽度小于第一环形腔体11的宽度。
保温罩1为环形,保温罩1的内壁与第一环形腔体11、第二环形腔体12及隔板13的外壁贴合。保温罩1的宽度等于第一环形腔体11、第二环形腔体12及隔板13的宽度之和。
隔板13设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131,优选为八个等角度分布的分流孔。
第二环形腔体12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布的筛孔121。
保温罩1的顶部连接有进风管14,进风管14位于第一环形腔体11的正上方,进风管14与第一环形腔体11连通,进风管14通过加热器连接管15与加热器16连接,加热器16通过第一风机连接管17连接有耐高温风机18,耐高温风机18通过第二风机连接管19与保温罩1的底部连接,第二风机连接管19与第二环形腔体12连通。第一风机连接管17长度大于第二风机连接管19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耐高温风机产生的压力风传送给加热器使之加热成需要温度的热风,热风通过进风管进入第一环形腔体内,由于有风压,热风从隔板上的分流孔均匀进入第二环形腔体,同样在第二环形腔体内由于风压,热风再通过第二环形腔体内壁上的筛孔进入均匀内室,使同样温度的热风均匀吹在管材表面,保障管材扩张壁厚均匀。同时耐高温风机进风管直接接在预热箱末端,使预热箱内部流动末段有所降温的热空气再次进入风机进入加热器加热,循环吹进预热箱箱体内部,这样空气速度更快,余热可以循环利用,更环保,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持预热箱内的管材上下温度基本均衡,保障管材扩张壁厚均匀,同时余热可以循环利用,更环保,降低能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罩、位于保温罩内部的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端面和第二环形腔体端面接触,所述保温罩为环形,所述保温罩的内壁与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及隔板的外壁贴合,所述隔板为环形,所述隔板设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所述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布的筛孔,所述保温罩的顶部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第一环形腔体连通,所述进风管通过加热器连接管与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风机连接管连接有耐高温风机,所述耐高温风机通过第二风机连接管与保温罩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径和外径相等,所述第一环形腔体的宽度小于第二环形腔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径和外径与第一环形腔体相等,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环形腔体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宽度等于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及隔板的宽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材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位于第一环形腔体的正上方。
CN201921612074.5U 2019-09-26 2019-09-26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Active CN211060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2074.5U CN211060405U (zh) 2019-09-26 2019-09-26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2074.5U CN211060405U (zh) 2019-09-26 2019-09-26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0405U true CN211060405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8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2074.5U Active CN211060405U (zh) 2019-09-26 2019-09-26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0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3305U (zh) 红外线干燥炉装置
CN202965033U (zh) 一种应用在真空加硫机上的加热系统
CN207688625U (zh) 一种立式石英炉
CN204999799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
CN201721120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
CN211060405U (zh) 热循环管材预热箱
CN113803702A (zh) 一种节能型锅炉
CN201285210Y (zh) 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CN103017501A (zh) 湿物烘干方法及其装置
CN205825676U (zh) 用于水产品烘干机的热风装置
CN206831833U (zh)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CN205048892U (zh) 一种热量可循环利用的木材烘干设备
CN208547258U (zh) 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CN203216242U (zh) 具有防爆阻热功能的热风循环烘箱
CN204461008U (zh) 一种设有混合仓的热交换装置
CN202915681U (zh) 一种双循环风道红外烘干机
CN104499340A (zh) 一种浸渍纸干燥箱的保温箱壁
CN201906603U (zh) 一种夹套式的中和桶
CN208952418U (zh) 一种燃气导热油炉
CN103240281B (zh) 一种轧制镁合金输送辊道的保温装置
CN202792886U (zh) 节能烘烤系统
CN104534860A (zh) 一种浸渍纸干燥箱的高效保温箱壁
CN207881206U (zh) 一种热风循环热风炉
CN205975184U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系统的纸浆生产装置
CN201374969Y (zh) 一种电加热导热油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