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6482U -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6482U
CN211056482U CN201921185945.XU CN201921185945U CN211056482U CN 211056482 U CN211056482 U CN 211056482U CN 201921185945 U CN201921185945 U CN 201921185945U CN 211056482 U CN211056482 U CN 211056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winding drum
along
cable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59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长明
朱小云
车超超
丁明芳
李少弘
焦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uns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uns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uns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uns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59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6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6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64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设置在轿厢顶部,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卷筒和缆绳,驱动件的驱动轴和卷筒相连,以驱动卷筒转动;卷筒和两根缆绳的底端相连,使两根缆绳跟随卷筒的转动沿其径向表面呈螺旋状缠绕设置,缆绳的顶端固定设置在轿厢的上方位置,卷筒转动以收拢或释放缆绳,使轿厢沿缆绳上行或下行;和轿厢相连的支撑件,支撑件和驱动件相连,以承载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设置在轿厢顶部,跟随轿厢移动,通过对卷筒的偏置设置使两根缆绳的反向弯曲大体相同,偏置后的缆绳在负载后的变形量不同,常规设置的方式容易导致轿厢发生倾斜,而本方案通过独特设计,使轿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Description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住宅形式向高层楼房、别墅的趋势发展。在高层楼房的建设过程中,会单独设计电梯井道,大多使用曳引式电梯,具有相对完善独立的控制及运行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相对成熟;而在别墅这类低层建筑中,别墅的层高一般设计为两层或三层,大多数别墅中不会设计电梯,而且因为曳引式电梯的整套设备结构复杂,需要配备井道,会占用很大空间,考虑到占用空间问题和曳引式电梯的造价问题,大多数别墅中都没有安装电梯,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大,老年人居住在别墅中靠楼梯上下楼很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市场上对小型家用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有技术中小型家用电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螺杆式小型电梯,能够直接安装在别墅中,不需要配备井道,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螺杆式的电梯结构存在缺陷:电梯轿厢的运行需要依靠螺杆的转动,也就是说需要在电梯轿厢的运行轨迹位置竖直安装螺杆,对螺杆安装的垂直度提出较高要求,因为如果螺杆的安装垂直度不高,倾斜后容易导致轿厢运行到高处,也就是运行到上层位置时出现重心偏移,尤其当轿厢载荷较大,或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螺杆弯折,导致轿厢运行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目前螺杆式小型电梯也的确存在上述问题,根据正在使用此类产品的用户反馈表明,螺杆式小型电梯需要频繁检修维护,设备运行的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人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并设计出了家用室内电梯结构,利用电机驱动缆绳来实现轿厢的上下移动,但因为家庭空间的局限性,而且家庭别墅的楼层高度一般不超过3层,因此,家庭中都不会设计专用的电梯井道,而且别墅在建造过程中也不会考虑设计建造电梯井道,一般的别墅中只会预留普通楼梯,或者在后期单独安装上述的螺杆式电梯,但因为现有的螺杆式电梯结构存在弊端,因此本方案中的电机驱动装置需要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曳引电机的驱动方式,需要采用独特的驱动装置才能适应家用的电梯场景,而且因为无井道安装,因此电梯的驱动装置需要考虑更多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避免电梯的轿厢因为负载导致驱动装置发生故障,引发电梯轿厢的倾斜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设置在轿厢顶部,跟随轿厢移动,通过驱动件带动卷筒旋转,以牵动两根缆绳,使轿厢沿缆绳上行或下行,但缆绳需要沿卷筒和滑轮设置,使缆绳产生反向弯曲,容易导致缆绳的抗疲劳程度下降,通过对卷筒的偏置设置使两根缆绳的反向弯曲大体相同,偏置后的缆绳在负载后的变形量不同,常规设置的方式容易导致轿厢发生倾斜,而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撑件,将滑轮、卷筒和驱动件均设置在支撑件上,使支撑件沿铰接轴设置,并将铰接轴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缆绳的变形量差值能够使支撑件沿铰接轴转动,使轿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保证了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轿厢顶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卷筒和缆绳,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和卷筒相连,以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卷筒和两根缆绳的底端相连,使两根缆绳跟随卷筒的转动沿其径向表面呈螺旋状缠绕设置,所述缆绳的顶端固定设置在轿厢的上方位置,所述卷筒转动以收拢或释放缆绳,使轿厢沿缆绳上行或下行;
和轿厢相连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驱动件相连,以承载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两个滑轮,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设置在两个滑轮之间,两根所述缆绳分别从卷筒两侧绕过对应的滑轮后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缆绳分别绕过卷筒和滑轮,使缆绳产生反向弯曲;
两根缆绳分别从卷筒上部和下部沿不同方向卷入,所述卷筒偏置在两个滑轮的中间位置一侧,使两个滑轮和卷筒之间的两段缆绳长度不同,两根所述缆绳在同一负载状态下的变形量具有差值;所述支撑件沿两个滑轮的中间位置设有铰接轴,且所述铰接轴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使所述卷筒和支撑件沿铰接轴向变形量大的缆绳一侧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梁,所述滑轮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支撑梁的卡槽内,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梁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轿厢顶部设有固定梁,所述支撑梁和固定梁相铰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的顶部具有边界,偏置设置的卷筒与两侧滑轮对应的轿厢边界距离不同,所述驱动件和卷筒相连,驱动件沿卷筒与轿厢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的圆周表面设有与缆绳相配合的绳槽,所述绳槽沿卷筒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使缆绳卷入所述卷筒的位置随卷筒转动发生变化,所述滑轮和支撑件相铰接设置,使滑轮的径向和缆绳的走向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和卷筒相连,所述电机和减速机相连,所述电机设置在卷筒与轿厢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
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和轿厢相连,适于引导轿厢沿竖直方向上行或下行。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竖直设置在轿厢两侧的导轨,所述导轨设有凹槽,所述缆绳沿导轨的凹槽设置,所述轿厢两侧设有和凹槽相抵接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两个导轨之间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设置,以限制轿厢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竖直设有导向杆,所述轿厢两侧设有和导轨凹槽相配合的滚轮架,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滚轮架上,所述导向杆和缆绳从滚轮架的中空位置穿过设置,使所述滚轮设置在导向杆和凹槽内壁之间,使滚轮沿导轨凹槽内壁和导向杆移动。
进一步的,每根缆绳的两侧设有两个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和轿厢相连,两个限位轮沿垂直于导轨竖直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轮沿导轨凹槽的侧壁移动,以限制缆绳沿第二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轮的轴向呈葫芦状,每根缆绳对应的两个限位轮形成限制缆绳位置的导向部,使凹槽内的缆绳沿导向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装置设置在轿厢顶部,跟随轿厢移动,通过驱动件带动卷筒旋转,以牵动两根缆绳,使轿厢沿缆绳上行或下行,但缆绳需要沿卷筒和滑轮设置,使缆绳产生反向弯曲,容易导致缆绳的抗疲劳程度下降,通过对卷筒的偏置设置使两根缆绳的反向弯曲大体相同,偏置后的缆绳在负载后的变形量不同,常规设置的方式容易导致轿厢发生倾斜,而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撑件,将滑轮、卷筒和驱动件均设置在支撑件上,使支撑件沿铰接轴设置,并将铰接轴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缆绳的变形量差值能够使支撑件沿铰接轴转动,使轿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保证了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筒偏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轿厢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驱动件;201、电机;202、减速机;3、卷筒;301、绳槽;4、缆绳;5、支撑件;501、连接板;502、支撑梁;6、滑轮;7、铰接轴;8、卡槽;9、固定梁;10、导轨;11、凹槽;12、滚轮;13、导向杆;14、滚轮架;15、限位轮;16、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4所示,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轿厢1顶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2、卷筒3和缆绳4,所述驱动件2 的驱动轴和卷筒3相连,以驱动所述卷筒3转动;所述卷筒3和两根缆绳4的底端相连,使两根缆绳4跟随卷筒3的转动沿其径向表面呈螺旋状缠绕设置,所述缆绳4的顶端固定设置在轿厢1的上方位置,所述卷筒3转动以收拢或释放缆绳4,使轿厢1沿缆绳4上行或下行;和轿厢1相连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和驱动件2相连,以承载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支撑件5上设有两个滑轮 6,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3设置在两个滑轮6之间,两根所述缆绳4分别从卷筒3两侧绕过对应的滑轮6后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缆绳4分别绕过卷筒3和滑轮6,使缆绳4产生反向弯曲;两根缆绳4分别从卷筒3上部和下部沿不同方向卷入,所述卷筒3偏置在两个滑轮6的中间位置一侧,使两个滑轮6和卷筒 3之间的两段缆绳4长度不同,两根所述缆绳4在同一负载状态下的变形量具有差值;所述支撑件5沿两个滑轮6的中间位置设有铰接轴7,且所述铰接轴 7设置在轿厢1顶部的中心位置,使所述卷筒3和支撑件5沿铰接轴7向变形量大的缆绳4一侧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设置在轿厢1顶部,跟随轿厢 1移动,通过驱动件2带动卷筒3旋转,以牵动两根缆绳4,使轿厢1沿缆绳4 上行或下行,但缆绳4需要沿卷筒3和滑轮6设置,使缆绳4产生反向弯曲,容易导致缆绳4的抗疲劳程度下降,通过对卷筒3的偏置设置使两根缆绳4的反向弯曲大体相同,偏置后的缆绳4在负载后的变形量不同,常规设置的方式容易导致轿厢1发生倾斜,而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撑件5,将滑轮6、卷筒3和驱动件2均设置在支撑件5上,使支撑件5沿铰接轴7设置,并将铰接轴7设置在轿厢1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缆绳4的变形量差值能够使支撑件5沿铰接轴7转动,轿厢1的负载越大,两根缆绳4的变形量差值越大,会使支撑件5 沿铰接轴7的转动量更大,支撑件5和铰接轴7的设置使轿厢1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保证了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5包括连接板501和支撑梁502,所述滑轮6设置在连接板501上,所述连接板501设置在支撑梁502的卡槽8内,所述连接板501和支撑梁502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轿厢1顶部设有固定梁 9,所述支撑梁502和固定梁9相铰接设置。为了使两个滑轮6能够准确快捷地安装在轿厢1的顶部位置,将支撑件5设置为连接板501和支撑梁502相互配合的可拆卸式结构,将两个滑轮6连接设置在连接板501上,使支撑梁502和轿厢1顶部的固定梁9相铰接,并在支撑梁502上设置卡槽8,将连接板501 设置在卡槽8内,当缆绳4牵引轿厢1时,轿厢1的重力通过两个滑轮6作用在缆绳4上,两个滑轮6会对连接板501的两端产生拉力;安装时,在轿厢1 的顶部通过固定梁9和支撑梁502首先确定铰接轴7的位置,使铰接轴7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然后将连接板501插入支撑梁502的卡槽8内,连接板501可沿卡槽8的长度方向移动,方便调整两个滑轮6的位置,使两个滑轮 6沿铰接轴7的两侧对称设置,以保持轿厢1的平稳。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1的顶部具有边界,偏置设置的卷筒3与两侧滑轮6对应的轿厢1边界距离不同,所述驱动件2和卷筒3相连,驱动件2 沿卷筒3与轿厢1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偏置设置的卷筒 3同时产生了附带的积极效果,因为考虑到电梯的整体外观设计和成本控制,可以理解的是,轿厢1顶部的驱动装置的外侧需要安装保护罩,而保护罩的外形大小需要和轿厢1的外形相契合,最好和轿厢1的四周边界保持平齐,使电梯的整体外观保持一致,也符合电梯产品的质量规范要求;因此,保护罩内的驱动装置的安装空间是有限的,偏置的卷筒3使驱动件获得更大的安装空间,合理利用了保护罩内的有限空间资源,使驱动件2沿卷筒3与轿厢1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设置,使驱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节省成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卷筒3的圆周表面设有与缆绳4相配合的绳槽301,所述绳槽301沿卷筒3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使缆绳4卷入所述卷筒3的位置随卷筒3转动发生变化,所述滑轮6和支撑件5相铰接设置,使滑轮6的径向和缆绳4的走向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缆绳4随着卷筒3的转动进入卷筒3 表面的绳槽301中,因为绳槽301沿卷筒3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使缆绳4卷入卷筒3的位置沿卷筒3的轴向变化,如果滑轮6使固定连接,容易导致缆绳4从滑轮6的槽中脱离,导致缆绳4失去滑轮6的承载,发生危险;或者容易导致缆绳4无法进入卷筒3表面的绳槽301中,导致两根缆绳4的相互缠绕发生混乱,存在安全隐患,导致驱动装置的异常故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包括电机201和减速机202,所述减速机202和卷筒3相连,所述电机201和减速机202相连,所述电机201设置在卷筒3与轿厢1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位置。具体的,驱动件2包括电机201和减速机202,电机201的驱动力通过减速机202的传动后驱动卷筒3转动,对卷筒3输出足够的转矩,通过减速机202将电机201的转速减低、转矩增大,使卷筒3的转动更加稳定,易于控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和轿厢1相连,适于引导轿厢1沿竖直方向上行或下行。通过设置导向单元,使驱动装置驱动轿厢 1沿着竖直方向上行或下行,避免轿厢1出现倾斜,保证轿厢1的平稳运行,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竖直设置在轿厢1两侧的导轨10,所述导轨10设有凹槽11,所述缆绳4沿导轨10的凹槽11设置,所述轿厢1 两侧设有和凹槽11相抵接的滚轮12,两个所述滚轮12沿两个导轨10之间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凹槽11的深度方向设置,以限制轿厢1 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轿厢1的顶部和滚轮12相连,使滚轮12 沿两侧竖直设置的导轨10的凹槽11移动,且滚轮12和两个凹槽11相对的深度方向相抵接,防止轿厢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且缆绳4同样沿着导轨10的凹槽11设置,在缆绳4的牵引下,和轿厢1相连的滚轮12随轿厢1的运行沿凹槽11滚动,实现对轿厢1的导向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内竖直设有导向杆13,所述轿厢1两侧设有和导轨10凹槽11相配合的滚轮架14,所述滚轮12设置在所述滚轮架14 上,所述导向杆13和缆绳4从滚轮架14的中空位置穿过设置,使所述滚轮12 设置在导向杆13和凹槽11内壁之间,使滚轮12沿导轨10凹槽11内壁和导向杆13移动。具体的,对滚轮12的结构进一步描述,滚轮12铰接设置在滚轮架14的端部位置,滚轮架14和轿厢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滚轮架14可通过螺栓结构与轿厢1顶部的横梁位置相连,以确定滚轮12的准确位置;滚轮架14使滚轮能够向轿厢1两侧延伸至导轨10的凹槽11内,并且滚轮架14 设计有中空位置,允许缆绳4通过,在不影响缆绳4的前提下,滚轮架14对缆绳4同时具有一定的限位保护作用,避免缆绳4出现偏移,使缆绳4始终保持大体竖直的状态。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根缆绳4的两侧设有两个限位轮15,所述限位轮 15和轿厢1相连,两个限位轮15沿垂直于导轨10竖直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凹槽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轮15沿导轨10凹槽 11的侧壁移动,以限制缆绳4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沿每个导轨 10的凹槽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限位轮15,并且将两个限位轮15和轿厢1 相连,通过限位轮15的设置,防止轿厢1在第二方向的移动,也能够使轿厢1 大体沿导轨1的竖直方向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滚轮12和限位轮15相结合后,能够使轿厢1的稳定性更好,轿厢1单侧的导向结构相当于一个滚轮12和两个限位轮15同时作用在导轨10的凹槽11内,形成稳定的三点接触支撑,对轿厢1的位置实现准确限制,使轿厢1沿导轨10的竖直方向平稳运行,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轮15的轴向呈葫芦状,每根缆绳4对应的两个限位轮15形成限制缆绳4位置的导向部16,使凹槽11内的缆绳4沿导向部16设置。具体的,对限位轮15的形状进一步描述,将限位轮15的轴向设置为葫芦状,相对应的两个葫芦状中间能够形成一定的通过空间,也就是导向部16,使缆绳4在导向部16内,进一步限制缆绳4的偏移空间,使缆绳4沿凹槽11内的竖直方向设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轿厢顶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卷筒和缆绳,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和卷筒相连,以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卷筒和两根缆绳的底端相连,使两根缆绳跟随卷筒的转动沿其径向表面呈螺旋状缠绕设置,所述缆绳的顶端固定设置在轿厢的上方位置,所述卷筒转动以收拢或释放缆绳,使轿厢沿缆绳上行或下行;
和轿厢相连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驱动件相连,以承载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两个滑轮,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设置在两个滑轮之间,两根所述缆绳分别从卷筒两侧绕过对应的滑轮后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缆绳分别绕过卷筒和滑轮,使缆绳产生反向弯曲;
两根缆绳分别从卷筒上部和下部沿不同方向卷入,所述卷筒偏置在两个滑轮的中间位置一侧,使两个滑轮和卷筒之间的两段缆绳长度不同,两根所述缆绳在同一负载状态下的变形量具有差值;所述支撑件沿两个滑轮的中间位置设有铰接轴,且所述铰接轴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使所述卷筒和支撑件沿铰接轴向变形量大的缆绳一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梁,所述滑轮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支撑梁的卡槽内,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梁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轿厢顶部设有固定梁,所述支撑梁和固定梁相铰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的顶部具有边界,偏置设置的卷筒与两侧滑轮对应的轿厢边界距离不同,所述驱动件和卷筒相连,驱动件沿卷筒与轿厢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的圆周表面设有与缆绳相配合的绳槽,所述绳槽沿卷筒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使缆绳卷入所述卷筒的位置随卷筒转动发生变化,所述滑轮和支撑件相铰接设置,使滑轮的径向和缆绳的走向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和卷筒相连,所述电机和减速机相连,所述电机设置在卷筒与轿厢边界距离更大的一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和轿厢相连,适于引导轿厢沿竖直方向上行或下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竖直设置在轿厢两侧的导轨,所述导轨设有凹槽,所述缆绳沿导轨的凹槽设置,所述轿厢两侧设有和凹槽相抵接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两个导轨之间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设置,以限制轿厢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竖直设有导向杆,所述轿厢两侧设有和导轨凹槽相配合的滚轮架,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滚轮架上,所述导向杆和缆绳从滚轮架的中空位置穿过设置,使所述滚轮设置在导向杆和凹槽内壁之间,使滚轮沿导轨凹槽内壁和导向杆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缆绳的两侧设有两个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和轿厢相连,两个限位轮沿垂直于导轨竖直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轮沿导轨凹槽的侧壁移动,以限制缆绳沿第二方向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轮的轴向呈葫芦状,每根缆绳对应的两个限位轮形成限制缆绳位置的导向部,使凹槽内的缆绳沿导向部设置。
CN201921185945.XU 2019-07-25 2019-07-25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56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945.XU CN211056482U (zh) 2019-07-25 2019-07-25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945.XU CN211056482U (zh) 2019-07-25 2019-07-25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6482U true CN211056482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594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56482U (zh) 2019-07-25 2019-07-25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6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2794B (zh) 一种螺杆式垂直电梯及其工作方法
US20150158702A1 (en) Low-Rise Elevator
CN211056448U (zh) 室内电梯的超载检测装置
CN214780450U (zh) 一种有效减低工作强度的起重设备
CN211056482U (zh) 室内电梯的驱动装置
CN112794180A (zh) 用于施工电梯井的升降机及施工方案
CN110589655A (zh) 室内电梯的驱动绳索的换向装置
CN211056465U (zh) 室内电梯的驱动绳索的换向装置
CN214692776U (zh) 用于施工电梯井的升降机
CN211056446U (zh) 室内电梯的下行绳索松动检测装置
CN208454198U (zh) 一种电梯急停装置
CN109235866B (zh) 升降吊篮设备
KR101161023B1 (ko) 너트 구동형 승강기
CN217972173U (zh) 一种电梯安装的专用移动设备
CN112357717A (zh) 无底坑家用电梯的制动安全钳及工作方法
KR101794202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수직 개폐식 도어의 하부 구동축 구동시스템
CN213679345U (zh) 无底坑家用电梯的安全钳触发结构
JPH04209184A (ja) 斜行エレベータ
CN217187849U (zh) 一种提升机构及游乐设施
CN214611035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安装结构
CN215047905U (zh) 一种自锁型滑动式施工电梯用连接桥
CN116281464B (zh) 双柱施工升降机及升降机控制方法
CN210914911U (zh) 一种电梯配重用方便安装的钢板壳
CN210313401U (zh) 一种电梯无脚手架移动式快速安装平台
CN220412553U (zh) 一种户外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