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1892U -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1892U
CN211041892U CN201921936623.4U CN201921936623U CN211041892U CN 211041892 U CN211041892 U CN 211041892U CN 201921936623 U CN201921936623 U CN 201921936623U CN 211041892 U CN211041892 U CN 211041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inlet end
gas
pipeline
out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66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ngshang Jinf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lank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lank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lank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66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1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1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1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包括软化箱、除氧器、第一换能器、水泵、锅炉单元、第二换能器、处理箱,锅炉单元包括汽包、省煤器、加热设备、蒸汽透平,第一换能器包括换热箱,换热箱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水管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水管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相邻两根气管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每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均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第二换能器与第一换能器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可获得更高效余热回收效率,单位换热空间减少,更易实现大型化,制造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是高温气体直接接触管道,通过热传递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再利用加热后的水,此过程中余热回收不彻底且回收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除氧器、第一换能器、水泵、锅炉单元、第二换能器、处理箱,所述软化箱与除氧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第一出液端、第一进气端、第一出气端、第一备用进气端、第一备用出气端,所述第二换能器与第一换能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
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连通,第一出气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连通,第一出液端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进液口连通;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内,处理箱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锅炉单元包括加热设备、省煤器、汽包、蒸汽透平,所述加热设备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蒸汽透平的出气端与第二输气管另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能器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均水平放置的矩形箱,所述换热箱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所述水管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所述水管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相邻两根气管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每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均贯穿换热箱对应一侧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水管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第一出液端连通,位于上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气端、第一备用出气端连通,位于下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第一备用进气端连通;
其中,水管两外端与第二连通管外端均套有第一法兰,第一进液端端口、第一出液端端口均套设有与第一法兰对应的第二法兰,水管两端的第一法兰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进液端端口、第一出液端端口的第二法兰螺纹连接。
优选地,每根所述气管内均分布有挡板,相邻两块挡板呈错位卡设在水管的上下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备用进气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所述第一备用出气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余热回收流程的简化,更易实现流水化,适合大型煤炭发电类工厂使用;
2、通过对换能器的优化,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了能耗简化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获得更高效余热回收效率,单位换热空间减少,更易实现大型化,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构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剖面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换能器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管走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挡板示意图;
图中序号: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汽包4、省煤器5、加热设备6、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蒸汽透平11、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第一密封帽332、第二密封帽342、水管35、挡板36、气管37、换热箱38、第一连通管39、第二连通管40、螺栓310、第一法兰311、第二法兰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参见图1-7,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所述软化箱1与除氧器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2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3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所述第二换能器9与第一换能器3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9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8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
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10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连通,第一出气端34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连通,第一出液端32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8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10内,处理箱10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
所述软化箱1为TEO7782耐酸碱污水处理软化活性炭罐,所述除氧器2为QA3-48锅炉除氧设备,所述汽包4为FQG-273锅炉汽包,所述省煤器5为永顺机械公司生产的LRF型热风炉铸铁省煤器,所述加热设备6为诸城盛盈机械公司生产的SY-1200*3600mm加热设备,所述水泵7为上海诚械泵业公司生产的XBD19.8/25-80G*9给水泵,所述处理箱10为山东凤禹公司生产的HSC-4循环水处理箱,所述蒸汽透平11为山东华东风机有限公司生产的MVR透平蒸汽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炉单元8包括加热设备6、省煤器5、汽包4、蒸汽透平11,所述加热设备6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6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5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5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11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蒸汽透平11的出气端与第二输气管另一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换能器3包括换热箱38,所述换热箱38均水平放置的矩形箱,所述换热箱38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35,所述水管35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38对应一侧的侧壁,所述水管35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37,相邻两根气管37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39,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37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40,每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均贯穿换热箱38对应一侧的侧壁;所述水管35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连通,位于上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出气端341连通,位于下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第一备用进气端331连通;
其中,水管35两外端与第二连通管40外端均套有第一法兰311,第一进液端31端口、第一出液端32端口均套设有与第一法兰311对应的第二法兰312,水管35两端的第一法兰311均通过螺栓310分别与第一进液端31端口、第一出液端32端口的第二法兰312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根所述气管37内均分布有挡板36,相邻两块挡板36呈错位卡设在水管35的上下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备用进气端33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332,所述第一备用出气端34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342;在使用时,分别将第一密封帽、第二密封帽拆卸,后与有螺纹接口的管道连接即可使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第一步,通过把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锅炉单元8、汽包4、省煤器5、加热设备6、水泵7、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蒸汽透平11各个构件,共同组成并实现大型流水线余热回收装置;
第二步,待工业用水经软化箱1软化后的水、经由锅炉单元8加热的高温气体经过第一换能器3时,用第一密封帽332把第一备用进气端331堵着,用第二密封帽342把第一备用出气端堵着,水经由第一进液端31进入到水管35内,在水管35内成S形流向并流至出第一出液端32;气体经由第一进气端33进入到下方的第二连通管40内,然后流向至气管37,气体受挡板36的阻隔在气管37内成S形流向,再经由上方的第二连通管40,流向至第一出气端34,受到换热箱38与气管37双层隔热的作用,使得高温气体对水管33内的水热传递效率提高;
第三步,待处理箱1处理后的水、第一换能器3上第一出气端流出气体和经由锅炉单元8加热的高温气体经过第二换能器9时,水先经由第二进液端进入到第二换能器9内,并流向至第二出液端,高温气体经由第二进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进入到第二换能器9内,并流向至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
第四步,经由第一出液端32、第二出液端流出的水,流向至加热设备6内,水经加热设备6高温加热后变成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经由加热设备流向至省煤气5,高温气体再经由省煤器5流向汽包4,高温气体再经由汽包4分别流向至第一换能器3、蒸汽透平11,流至蒸汽透平11的高温气体流向至第二换能器9;
第五步,经由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流出的气体最终流至处理箱10内,经处理箱10内水体过滤后经处理箱10顶板上开设的排气孔排放至空气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软化箱(1)、除氧器(2)、第一换能器(3)、水泵(7)、锅炉单元(8)、第二换能器(9)、处理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箱(1)与除氧器(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2)的出口端上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能器(3)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进气端(33)、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进气端(331)、第一备用出气端(341),所述第二换能器(9)与第一换能器(3)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换能器(9)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气端、第二出气端、第二备用进气端、第二备用出气端,所述锅炉单元(8)的出气端分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
其中,所述补给管道伸入处理箱(10)内部,第一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连通,第一出气端(34)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一支管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连通,第一出液端(32)与第二出液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锅炉单元(8)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输气管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气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备用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处理箱(10)内,处理箱(10)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液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单元(8)包括加热设备(6)、省煤器(5)、汽包(4)、蒸汽透平(11),所述加热设备(6)上分设有加热进液管、加热出气管,水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加热进液管连通,所述加热设备(6)的加热出气管通过管道与省煤器(5)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省煤器(5)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汽包(4)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汽包(4)的出气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输气管另一端、蒸汽透平(11)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蒸汽透平(11)的出气端与第二输气管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能器(3)包括换热箱(38),所述换热箱(38)均水平放置的矩形箱,所述换热箱(38)内设有成S形排布的水管(35),所述水管(35)两端分别贯穿换热箱(38)对应一侧的侧壁,所述水管(35)的水平段上均横向套设有三根气管(37),相邻两根气管(37)的端部上均贯通设有第一连通管(39),位于上方与位于下方的两根气管(37)另一端上部均贯通设有一对第二连通管(40),每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均贯穿换热箱(38)对应一侧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5)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连通,位于上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气端(34)、第一备用出气端(341)连通,位于下方的两根第二连通管(40)外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气端(33)、第一备用进气端(331)连通;
其中,水管(35)两外端与第二连通管(40)外端均套有第一法兰(311),第一进液端(31)端口、第一出液端(32)端口均套设有与第一法兰(311)对应的第二法兰(312),水管(35)两端的第一法兰(311)均通过螺栓(310)分别与第一进液端(31)端口、第一出液端(32)端口的第二法兰(31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气管(37)内均分布有挡板(36),相邻两块挡板(36)呈错位卡设在水管(35)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备用进气端(33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332),所述第一备用出气端(341)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342)。
CN201921936623.4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1041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6623.4U CN211041892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6623.4U CN211041892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1892U true CN211041892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6623.4U Active CN211041892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1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7014B (zh) 收集余热和凝结水的锅炉补水系统
CN205980827U (zh) 一种转窑尾气余热回收设备
CN105890177A (zh) 具有自停电保护功能的强制循环热水系统
CN211041892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03177674U (zh) 工业炉烟气余热采集装置
KR101054106B1 (ko) 굴뚝 배출형 폐기열을 이용한 열교환장치
CN211552560U (zh)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207701210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8764910U (zh) 锅炉蒸汽回收系统及燃烧设备
CN205878133U (zh) 蒸汽发生器蒸馏水回用系统
CN106287655A (zh)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工艺
CN202008309U (zh) 采暖冷凝器
CN204717661U (zh) 一种工业燃气锅炉系统
CN201149239Y (zh)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6203252U (zh) 一种洁净蒸汽发生器
CN204301034U (zh) 一种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排污热量回收系统
CN213238574U (zh) 一种相变换热循环系统
CN219347429U (zh) 洗涤厂蒸汽节能系统
CN218665930U (zh) 一种用于高炉煤气脱氯及水解脱硫的处理装置
CN112856361B (zh) 热法磷酸全热能回收系统
CN213543270U (zh) 锅炉烟气冷凝水回收机组
CN218093174U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冷凝水提温装置
CN207247248U (zh) 锅炉尾气节能系统
CN215598107U (zh) 一种钒氮合金炉窑进气装置
CN212081211U (zh) 一种锅炉取样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1

Address after: 010010 Room 1311, 13th Floor, Block A, Wanda Plaza, Xinhua East Street, Saihan District, Hohhot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use Number 15A11)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Mengshang Jinfu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2162 room 1617, building 3, No.888, Cenghai Road, Chenjia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Shanghai smart Island data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palank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