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0954U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40954U CN211040954U CN201921797252.6U CN201921797252U CN211040954U CN 211040954 U CN211040954 U CN 211040954U CN 201921797252 U CN201921797252 U CN 201921797252U CN 211040954 U CN211040954 U CN 2110409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flame
- flame
- air
- light
- ai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引射通道、浓火焰分流部、淡火焰分流部、淡火焰混合腔及分别设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两侧的两个浓火焰混合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实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由于只采用一个引射通道,在具体使用中也只需要采用一个燃气喷嘴,相对采用多个引射通道以及相应的多个燃气喷嘴,电路程序控制相对简单,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在燃气热水器领域,目前各大燃气热水器厂家只是减少CO的排放,对于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燃烧器技术中,多数为普通大气式燃烧器,NOX气体(氮氧化物)排放量高,不利于低氮环保排放要求。目前行业中有采用浓淡燃烧技术的燃烧器来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但是,传统的燃烧器具有双引射通道,结构相对复杂,给制造工艺、电路程序控制、产品性能稳定性等带来诸多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能有效地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有效地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引射通道、浓火焰分流部、淡火焰分流部、淡火焰混合腔及分别设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两侧的两个浓火焰混合腔;
所述引射通道用于引入空气和燃气,所述浓火焰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的壁上,所述浓火焰混合腔通过所述浓火焰分流部与所述引射通道相连通,所述浓火焰混合腔的顶部端面设有浓火焰出火口,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顶部端面设有淡火焰出火口;
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进气端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的壁上并与所述引射通道相连通,所述淡火焰混合腔还设有进气口,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进气口处,且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的外壁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进气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空气补给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具体工作时,可以在引射通道的进气口对应设置燃气喷嘴,燃气喷嘴将燃气以一定的压力射入引射通道,同时将引射通道的进气端的大气环境的空气卷入充分混合形成一次预混燃气;一次预混燃气的一部分通过浓火焰分流部直接进入到浓火焰混合腔,并在浓火焰混合腔进一步充分混合,后由浓火焰出火口外排并进行燃烧形成若干浓火焰;一次预混燃气的另一部分则通过淡火焰分流部送入到淡火焰混合腔中,在风机的鼓风或抽风、一次预混燃气引射的共同作用下,外界空气通过空气补给间隙进入淡火焰混合腔中,补给空气与一次预混燃气在淡火焰混合腔中进一步充分混合,最后由淡火焰出火口喷出并进行燃烧形成若干淡火焰。
也就是,引射通道同时为浓火焰混合腔和淡火焰混合腔提供空燃混合气,空气补给间隙为淡火焰混合腔额外提供补给空气,由于淡火焰混合腔比浓火焰混合腔多混有空气,淡火焰混合腔内混合气的空燃比大于浓火焰混合腔内混合气的空燃比,由此相应在淡火焰出火口形成淡火焰燃烧,而在浓火焰出火口形成浓火焰燃烧;
淡火焰在过多空气下燃烧,淡火焰被过多的空气包裹而降低温度,浓火焰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着不完全燃烧从而降低了浓火焰温度,整个火焰呈现“浓-淡-浓”的结构,由此整体降低火焰温度,进而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浓火焰混合腔和淡火焰混合腔能够使得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料燃烧更充分,同时,浓火焰位于淡火焰两侧,淡火焰中多余的空气与浓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减少CO排放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如此,能有效实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由于只采用一个引射通道,在具体使用中也只需要采用一个燃气喷嘴,相对采用多个引射通道以及相应的多个燃气喷嘴,可靠性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间隙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周围的至少两部分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间隙为连续而且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空气补给通道,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的进气口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淡火焰分流部设置,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进气口接合,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的出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所述淡火焰混合腔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两个进气口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通道设有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的两侧并与两个所述空气补给间隙对应相连通;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和所述淡火焰分流部,并设有三个依次设置的进气口,位于侧部的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的两侧,位于中部的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或,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设有两个进气口,位于侧部的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的两侧;或,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和所述淡火焰分流部,并设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淡火焰混合腔包括主体腔、及与所述主体腔连通的两个淡火焰预混通道,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的进气端,两个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引射通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火焰混合腔的顶部侧面上沿着所述浓火焰出火口依次间隔地设置有朝向所述淡火焰混合腔凸出的若干个第一凸包;所述浓火焰混合腔的侧面的中部部位上还设有朝向所述淡火焰混合腔凸出的第二凸包;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内壁设有第三凸包,所述第三凸包与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的出气端对应设置;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顶部侧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第四凸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淡火焰出火口的火孔板,所述火孔板上设置有淡火焰出火孔;所述火孔板与形成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壁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射通道延伸至两个所述浓火焰混合腔之间,所述浓火焰分流部为形成于所述引射通道的相对两个壁上的若干个浓火焰分流孔;所述淡火焰分流部为淡火焰分流通道,所述淡火焰分流通道的壁与所述引射通道的壁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淡火焰分流部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的进气口同中心轴设置或偏心设置。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以上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包括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相同,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部分区域缺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4为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A-A处剖切后的另一视角图;
图6为图3在B-B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其中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本体;11、引射通道;12、浓火焰分流部;13、淡火焰分流部;14、淡火焰混合腔;141、淡火焰出火口;142、主体腔;143、淡火焰预混通道;144、第三凸包;145、第四凸包;15、浓火焰混合腔;151、浓火焰出火口;152、第一凸包;153、第二凸包;16、空气补给间隙;17、空气补给通道;18、火孔板;181、淡火焰出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引射通道11、浓火焰分流部12、淡火焰分流部13、淡火焰混合腔14及分别设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两侧的两个浓火焰混合腔15。
所述引射通道11用于引入空气和燃气,所述浓火焰分流部12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上,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通过所述浓火焰分流部12与所述引射通道11相连通,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的顶部端面设有浓火焰出火口151,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顶部端面设有淡火焰出火口141。
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进气端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上并与所述引射通道11相连通,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还设有进气口,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处,且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外壁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空气补给间隙16。
上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具体工作时,可以在引射通道11的进气口对应设置燃气喷嘴,燃气喷嘴将燃气以一定的压力射入引射通道11,同时将引射通道11的进气端的大气环境的空气卷入充分混合形成一次预混燃气;一次预混燃气的一部分通过浓火焰分流部12直接进入到浓火焰混合腔15,并在浓火焰混合腔15进一步充分混合,后由浓火焰出火口151外排并进行燃烧形成若干浓火焰;一次预混燃气的另一部分则通过淡火焰分流部13送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中,在风机的鼓风或抽风、一次预混燃气引射的共同作用下,外界空气通过空气补给间隙16进入淡火焰混合腔14中,补给空气与一次预混燃气在淡火焰混合腔14中进一步充分混合,最后由淡火焰出火口141喷出并进行燃烧形成若干淡火焰。
也就是,引射通道11同时为浓火焰混合腔15和淡火焰混合腔14提供空燃混合气,空气补给间隙16为淡火焰混合腔14额外提供补给空气,由于淡火焰混合腔14比浓火焰混合腔15多混有空气,淡火焰混合腔14内混合气的空燃比大于浓火焰混合腔15内混合气的空燃比,由此相应在淡火焰出火口141形成淡火焰燃烧,而在浓火焰出火口151形成浓火焰燃烧;
淡火焰在过多空气下燃烧,淡火焰被过多的空气包裹而降低温度,浓火焰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着不完全燃烧从而降低了浓火焰温度,整个火焰呈现“浓-淡-浓”的结构,由此整体降低火焰温度,进而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浓火焰混合腔15和淡火焰混合腔14能够使得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料燃烧更充分,同时,浓火焰位于淡火焰两侧,淡火焰中多余的空气与浓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减少CO排放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如此,能有效实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由于只采用一个引射通道11,在具体使用中也只需要采用一个燃气喷嘴,相对采用多个引射通道11以及相应的多个燃气喷嘴,可靠性高。
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应当理解包括: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部分或全部外壁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内壁之间留有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至少两部分间隙。该方案可以使得空气从不同角度、较为均匀地进入淡火焰混合腔14中,使得空气与一次预混燃气更充分接触与混合。
该至少两部分间隙的“部分间隙”之间可以是相互独立设置,该至少两部分间隙中的单个或多个“部分间隙”也可以对应是某一间隙中的某个区域或多个区域。
在空间上能在该空气补给间隙16中找出若干个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区域,则可以认为该空气补给间隙16有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若干个部分间隙。
如,请参阅图7,每个空气补给间隙16包括均匀排布在相应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两相互独立的部分间隙。
又如,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部分外壁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内壁贴合,使得空气补给间隙16围绕了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5/6圆周,那么,可以认为该空气补给间隙16有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两部分间隙,也可以认为该空气补给间隙16有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三部分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为连续而且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环形间隙。这种方案更利于空气与一次预混燃气更充分接触与混合。另外,在该方案中,可以认为该空气补给间隙16有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任意多个部分间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及图8,所述本体10上还设有空气补给通道17。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进气口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相连通。如此,一方面能实现一定量的补给空气通过空气补给通道17的进气口补充进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内;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淡火焰分流部13中的一次预混燃气进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过程中向外泄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出气口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接合,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出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该实施例提供了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相连通的具体实现方案,该方案的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施,空间占用相对较少。
请参阅图7,通常,淡火焰分流部13、浓火焰分流部12沿所述引射通道11的气流方向先后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上,淡火焰分流部13的流通大面积大于浓火焰分流部12的流通面积,以使得一次预混燃气更好地流向提供主火焰的淡火焰混合腔1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及图7,所述本体10包括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两个进气口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自然地是,一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一个进气口对应设置,如此,引射通道11内的一次预混燃气经过两个淡火焰分流部13分别流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的两个进气口,并最终进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内,能有利于补给空气与一次预混燃气充分均匀混合。此外,淡火焰分流部13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均为一个、三个或以上数量,也是可行的方案。
针对于具有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方案时,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5,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设有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并与两个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对应相连通。通常在设计上,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是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11与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设置,利用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在所述引射通道11与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外侧形成空气的流通空间,该设置方式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施,空间占用相对较少。
对于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进气口设置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及图8,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11,并且设有三个依次设置的进气口,位于侧部的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位于中部的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可以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11,可以只设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或图2,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包括主体腔142、及与所述主体腔142连通的两个淡火焰预混通道143。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进气端,两个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分别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如此,引射通道11两侧的两个淡火焰分流部13内的一次预混燃气分别对应通过两个淡火焰预混通道143进入到主体腔142内,进入到主体腔142之前,一次预混燃气与补给空气在淡火焰预混通道143中能实现混合均匀,进入到主体腔142后,又一次混合,保证淡火焰混合腔14内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的顶部侧面上沿着所述浓火焰出火口151依次间隔地设置有朝向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凸出的若干个第一凸包152。如此,若干个第一凸包152能有效地将浓火焰出火口151分成若干个间隔的浓火焰出火孔,进而有效确保浓火焰形状与大小,保证浓火焰的燃烧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的侧面的中部部位上还设有朝向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凸出的第二凸包153。如此,引射通道11内的预混燃气通过浓火焰分流部12流入到浓火焰混合腔15后,在第二凸包153的导向分流作用下,预混燃气向第二凸包153的两侧分流,在流动过程中进一步混合均匀,并最终从浓火焰出火口151排出燃烧,也就是,第二凸包153能使得浓火焰出火口151处各个部位预混燃气的排出流速基本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8,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内壁设有第三凸包144。所述第三凸包144与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出气端对应设置。如此,淡火焰混合腔14内的预混燃气流动过程中,在第三凸包144的导向作用下,预混燃气的流速发生变化,在流动过程中进一步混合均匀,并最终从淡火焰出火口141排出燃烧,也就是,第三凸包144能使得淡火焰出火口141处各个部位预混燃气的排出流速基本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8,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顶部侧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第四凸包145。如此,第四凸包145有利于使得淡火焰混合腔14内的预混燃气混合更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本体10包括设置于所述淡火焰出火口141的火孔板18,所述火孔板18上设置有淡火焰出火孔181。所述火孔板18与形成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壁为一体化结构。如此,火孔板18能有效地将淡火焰出火口141分成若干个间隔的淡火焰出火孔181,进而有效确保淡火焰形状与大小,保证浓火焰的燃烧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引射通道11延伸至两个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之间,所述浓火焰分流部12为形成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相对两个壁上的若干个浓火焰分流孔。该方案利于结构紧凑,节省材料。
当然,从设计角度,所述引射通道11可以不延伸至两个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之间,所述浓火焰分流部以通道的方式进行设置。
此外,具体而言,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为淡火焰分流通道,所述淡火焰分流通道的壁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同中心轴设置或偏心设置。
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补给空气通过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壁之间的空气补给间隙16进入到淡火焰混合腔14内,以及补给空气从四周与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排出的一次预混燃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性较好;另一方面,淡火焰分流通道的出气端中的一次预混燃气能较好地流入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进气端中,避免向外泄露。
由于补给空气是从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外排的一次预混气体的四周与预混气体进行再次混合,在空间上保证了一次预混气体与补给空气充分混合。此外,补给空气与一次预混气体的初始混合位置是位于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进气端,而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进气端设于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上游,因此补给空气与预一次预混气体从淡火焰预混通道143入口处开始混合,依次经过淡火焰预混通道143、主体腔142两个混合区域,从而确保补给空气与一次预混气体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混合。一次预混气体与补给空气再次充分混合后,能有效保证了淡火焰混合腔14中燃料浓度的均匀性,此外淡火焰混合腔14中的燃料浓度相对于浓火焰混合腔15中燃料浓度要低。因此淡火焰混合腔14中的燃料在淡火焰出火口141外排燃烧时形成淡火焰,浓火焰混合腔15中的燃料在浓火焰出火口151处外排燃烧时形成浓火焰。
在一个实施例中,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内的内芯体,所述内芯体设有若干个纵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气体流道,纵向方向为本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所述气体流道的底部端面设有进气口,所述气体流道的顶部端面设有位于所述淡火焰出火口141处的出气口。如此,淡火焰混合腔14内的空燃混合气分别经内芯体的若干个气体流道向外输出,对混合气体进行分流,降低燃烧噪音,使得淡火焰燃烧效果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所述低氮氧化物燃烧器为增设催化剂的催化燃烧器,催化燃烧器是指采用催化剂的燃烧装置或燃烧设备,催化燃烧的工作原理为借助催化剂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下进行无焰燃烧,使有机废气分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同时催化剂表面具有吸附作用,使反应物分子富集于表面提高了反应速率,加快了反应的进行。与传统燃烧器相比,催化燃烧器所需的辅助燃料少,能量消耗低,设备设施的体积小,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更环保。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由于包括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相同,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描述,“淡火焰燃烧”和“浓火焰燃烧”是相对而言,即“淡火焰燃烧”和“浓火焰燃烧”所需的燃料与空气的当量配比值偏离正常的当量配比值。即同样的燃气量,“淡火焰燃烧”需要更多的空气量,而“浓火焰燃烧”需求更少的空气量。
为了降低NOx排放,实验验证,浓火焰一次空气系数(引射段一次空气系数)等于0.5~0.6时,浓火焰产生的NOx量较低,主要原因是一次空气不足,燃烧处于不完全状态,燃烧温度低,不利于NOx生成,同时没有完全燃烧的燃料可以通过补给空气进行二次燃烧,有效控制CO的生成;淡火焰一次空气系数=1.6时,因燃料一次燃烧过程中氧气富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多余的空气带走并排出室外,因此淡火焰的燃烧温度也较低,而且浓火焰燃烧稳定,可以有效防止淡火焰离焰,确保燃烧器稳定燃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引射通道(11)、浓火焰分流部(12)、淡火焰分流部(13)、淡火焰混合腔(14)及分别设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两侧的两个浓火焰混合腔(15);
所述引射通道(11)用于引入空气和燃气,所述浓火焰分流部(12)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上,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通过所述浓火焰分流部(12)与所述引射通道(11)相连通,所述浓火焰混合腔(15)的顶部端面设有浓火焰出火口(151),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顶部端面设有淡火焰出火口(141);
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进气端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壁上并与所述引射通道(11)相连通,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还设有进气口,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处,且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外壁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空气补给间隙(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包括均匀排布在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周围的至少两部分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为连续而且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上还设有空气补给通道(17),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进气口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出气口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接合,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的出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两个进气口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设有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并与两个所述空气补给间隙(16)对应相连通;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11)和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并设有三个依次设置的进气口,位于侧部的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位于中部的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11);或,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并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或,
所述空气补给通道(17)留有通气间隙地围拢所述引射通道(11)和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并设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留有通气间隙地环绕所述引射通道(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包括主体腔(142)、及与所述主体腔(142)连通的两个淡火焰预混通道(143),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的进气端,两个所述淡火焰预混通道(143)分别位于所述引射通道(1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火焰分流部(13)的出气端与所述淡火焰混合腔(14)的进气口同中心轴设置或偏心设置。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97252.6U CN211040954U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97252.6U CN211040954U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40954U true CN211040954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66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97252.6U Active CN211040954U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40954U (zh) |
-
2019
- 2019-10-24 CN CN201921797252.6U patent/CN2110409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9039B (zh) | 用于在预混合燃烧器中燃烧氢气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504485B (zh) | 浓淡燃烧器 | |
CN107036128B (zh) |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 | |
CN218033135U (zh)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
CN115451432B (zh) |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的微混喷嘴组件及系统 | |
CN211502778U (zh) | 一种燃烧器及其燃气热水器 | |
CN113483324B (zh) | 尾气燃烧器 | |
JPH09178187A (ja) | 径方向インフローデュアル燃料インジェクタを備えた燃焼器及び燃料/空気混合チューブ | |
KR100495505B1 (ko) | 다단제어를 구현하는 가스연소 버너 | |
JPH0814565A (ja) |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 |
CN210568417U (zh) |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 |
CN211040954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1781059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1781062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8721478U (zh) | 一种氢氨混合烧嘴 | |
CN115451433B (zh) |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燃料喷嘴预混系统 | |
CN211781060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1781061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0568419U (zh) |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装置 | |
CN110631014A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110953582A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0568422U (zh) | 一种燃烧器及其燃气装置 | |
CN211290037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109990308A (zh) | 一种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 |
CN110631015A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