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135U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33135U CN218033135U CN202221957735.XU CN202221957735U CN218033135U CN 218033135 U CN218033135 U CN 218033135U CN 202221957735 U CN202221957735 U CN 202221957735U CN 218033135 U CN218033135 U CN 2180331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flow guide
- cavity
- air inlet
- ri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46 gaseous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31 hypothe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本实用新型的浓淡燃烧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导流结构,外壳体具有腔体,内壳体包括第一管道,外壳体包括第二管道,外壳体的内壁面和内壳体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二混合腔,导流结构设置在腔体中,经由第一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以及经由第二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均通过导流结构,并分别沿第一出火端和第二出火端均匀流出。本实用新型在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基础上,能够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家用燃气电器的烟气排放要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普通的燃烧器在工作时,往往由于燃烧不够充分,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上述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对人体带来较大伤害。
相关技术中引入一种新型的浓淡燃烧器,与普通的燃烧器相比,燃烧方式更加充分。该燃烧器在工作时,燃气分别从浓燃烧通道和淡燃烧通道进入燃烧器参与燃烧。其中,从淡燃烧通道进入的燃气,燃烧完全充分,起到主要的燃烧换热作用;从浓燃烧通道进入的燃气量较少,燃烧温度较低,在燃烧时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
然而,上述方式,出口火焰的燃烧不够均匀,燃烧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该浓淡燃烧器在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基础上,能够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导流结构,所述外壳体具有腔体,至少部分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混合腔、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火端,所述第一混合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端和所述第一出火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火端,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体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二混合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端和所述第二出火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和所述第一混合腔连通;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出火端、所述第二出火端均连通,经由所述第一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流结构,并沿所述第一出火端和所述第二出火端均匀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通过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混合腔、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火端,外壳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火端,这样在燃烧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第二出火端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与第一出火端中的过量空气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在减少氮氧化物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通过包括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分别与第一出火端、第二出火端均连通,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优化燃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流道,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出火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一出火端连通。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体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为多个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且位于相对两侧壁面上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相对,位于同侧壁面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槽均连通。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出火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二出火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朝向所述内壳体一侧的凸出结构。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火孔件,所述火孔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火孔件上设置有多个出火孔,多个所述出火孔形成所述第一出火端。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体还包括第三管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中,所述第二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面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一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中;所述第三管道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管道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端中;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均为扩口结构,所述开口端的扩口形状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形状相适配。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角度范围均介于28.5°-31.5°;和/或,沿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方向,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长度范围均介于2.5-3.5mm。
在上述浓淡燃烧器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端的进气面积的比值介于0.4-0.6;和/或,多个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积之和的与所述导流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比值介于0.35-0.55;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深度范围介于0.7-0.8mm,和/或,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面积的比值介于1.2-1.4。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所述机壳具有容置腔,所述浓淡燃烧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是图4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四。
附图中:
100-浓淡燃烧器; 110-外壳体;
111-腔体; 112-第二管道;
1121-第二进气端; 1122-第二出火端;
1123-第二混合腔; 120-内壳体;
121-第一管道; 1211-第一混合腔;
1212-第一进气端; 1213-第一出火端;
122-导流通道; 123-第三管道;
1231-连通孔; 1232-开口端;
130-导流结构; 131-第一导流结构;
132-第二导流结构; 140-火孔件。
具体实施方式
燃气已经成为民用领域里面重要的能源,但是燃气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对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为了抑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相关技术中,大多数采用普通燃烧器进行燃烧,普通燃烧器在工作时,燃烧温度很高,然而,普通燃烧器往往由于燃烧不够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上述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对人体带来较大伤害。
因此,引入一种新型的浓淡燃烧器,与普通的燃烧器相比,浓淡燃烧器能够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是使一部分燃料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料过浓燃烧),另一部分燃料在空气过剩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料过淡燃烧)的技术。
浓淡燃烧器的燃烧系统包括浓燃烧通道和淡燃烧通道,该燃烧系统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气分别从浓燃烧通道和淡燃烧通道进入燃烧器参与燃烧。其中,从淡燃烧通道进入的燃气与一次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完全充分,火焰高度较高,温度也较高,其位于燃烧器中部,起到主要的燃烧换热作用;从浓燃烧通道进入的燃气量较少,燃烧温度较低,燃烧产生的火焰高度也较低,其均匀分布在燃烧器的两侧,在燃烧时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整个燃烧系统的燃烧反应相比于普通燃烧器的燃烧方式,更加充分完全,对于二次空气的需求量相比普通燃烧器的燃烧方式也大幅下降,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然而,上述浓淡燃烧器的燃烧方式,一方面,容易发生当燃料与空气混合物在进入燃烧器后气流分布不够均匀,导致燃烧火焰不均匀、燃烧工况不稳定、以及燃烧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不下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通过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混合腔、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火端,外壳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火端,这样在燃烧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第二出火端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与第一出火端中的过量空气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在减少氮氧化物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通过包括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分别与第一出火端、第二出火端均连通,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优化燃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流道,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一,图5是图4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三,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四。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100,该浓淡燃烧器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其中,外壳体110具有腔体111。
装配时,参见图1所示,至少部分内壳体120可以沿图1中的箭头a方向装配在腔体111中,其中,至少部分是指:内壳体120的一部分是位于腔体111中,内壳体120的另一部分是位于腔体111的外部。
装配完成后,内壳体120的第一管道121是位于腔体111的外部,内壳体120的除第一管道121以外的结构是位于腔体111中的。
继续参见图1所示,内壳体120可以包括第一管道121,第一管道121可以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混合腔1211、第一进气端1212和第一出火端1213,第一混合腔1211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端1212和第一出火端1213与外部环境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端1212用于通入外部环境的空气,第一混合腔1211用于对通入的空气与内壳体120中的燃料进行混合反应,并形成混合气体。
外壳体110可以包括第二管道112,第二管道112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1121和第二出火端1122,外壳体110的内壁面和内壳体120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二混合腔1123,第二混合腔1123分别通过第二进气端1121和第二出火端1122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二混合腔1123和第一混合腔121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端1121用于通入外部环境的空气,第二混合腔1123用于对通入的空气和内壳体120中的燃料进行混合反应,并形成混合气体。
以下以淡火焰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工作过程:燃烧器在燃烧时,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端1212进入第一混合腔1211,同时引射器引射周围空气进入第一混合腔1211,由此实现燃料和空气混合,此后混合气从淡火孔喷出淡火焰。
浓火焰的形成过程同理。
另外,可以补充的是,引射器是一种利用一股高速高能流(液流、气流或其他物质流)引射另一股低速低能流的装置,射流经收缩喷嘴送入混合室。其中,对于第一混合腔1211和第二混合腔1123中所引射的空气量不同,由此可产生不同空燃比的混合气,进而形成淡火焰和浓火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火端1213为“淡火孔”,第一出火端1213用于产生淡火焰,第二出火端1122为“浓火孔”,第二出火端1122用于产生浓火焰,第一混合腔1211为淡燃烧通道,第二混合腔1123为浓燃烧通道。
其中,“淡火孔”和“浓火孔”是相对而言,“浓火孔”产生淡火焰,“浓火孔”产生浓火焰,“淡火焰燃烧”和“浓火焰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与燃料的比值不同,这样,引射器能够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空燃比的混合气,混合气是指空气与燃料的气态混合物,“淡火焰燃烧”需要更多的空气量,而“浓火焰燃烧”需求更少的空气量,即第一混合腔1211内的空燃比大于第二混合腔1123内的空燃比。
基于上述结构,淡火焰在过多空气下燃烧,淡火焰被过多的空气包裹而降低温度,浓火焰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不完全燃烧,从而降低了浓火焰温度,由此整体降低火焰温度,进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时,由于“浓火孔”位于“淡火孔”的两侧,浓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能够与淡火焰中的过量空气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然而,上述方式,淡火焰和浓火焰的燃烧较为分散,燃烧的均匀度不够,因此,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6所示,还包括有导流结构130,导流结构130设置在腔体111中,导流结构130分别与第一出火端1213、第二出火端1122均连通。
通过包括导流结构130,这样,经由第一混合腔1211混合后的气体、以及经由第二混合腔1123混合后的气体,当碰撞到导流结构130时,导流结构130能够对上述混合气体起到打散、均匀分配的作用,从而使的混合气体可均匀的分配至淡火孔和浓火孔,优化燃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流道,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混合气体从淡火孔和浓火孔中均匀的流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100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导流结构130可以包括第一导流结构131,第一导流结构131设置在内壳体120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第一出火端1213的一侧,第一导流结构131和第一出火端1213连通。
通过包括第一导流结构131,这样,经由第一混合腔1211混合后的气体,当碰撞到第一导流结构131时,第一导流结构131能够对混合气体起到打散、均匀分配的作用,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可均匀的分配至淡火孔,进而确保混合气体从淡火孔中均匀的流出。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内壳体120具有导流通道122,导流通道122位于第一混合腔1211中。
其中,继续参见图6所示,第一导流结构131可以为多个导流槽,多个导流槽间隔设置在导流通道122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且位于相对两侧壁面上的导流槽的槽口相对,位于同侧壁面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槽均连通。
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槽,这样,燃烧器在燃烧时,混合气体的运动方向参见图6所示,首先,空气沿图6中箭头b方向通过第一进气端1212进入第一混合腔1211,同时引射器引射周围空气进入第一混合腔1211,由此实现燃料和空气混合,接着,在导流通道122和第一导流结构131(导流槽)的作用下,混合空气的方向由水平方向b1改变为竖直方向b2到达淡火孔,并从淡火孔喷出淡火焰。
上述结构的设置,是基于第一进气端1212的进气方向和第一出火端1213的出火方向为垂直状态,因此,导流通道122和第一导流结构131(导流槽)能够对混合气体的流动起到导向、以及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进而促使混合气体到达淡火孔或者浓火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导流结构131(导流槽)的数量、位置、尺寸等均不做进一步限定,示例性的,可以开设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多个第一导流结构131(导流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8所示,导流结构130还可以包括第二导流结构132,其中,第二导流结构132设置在外壳体110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第二出火端1122的一侧,第二导流结构132和第二出火端1122相连通。
通过包括第二导流结构132,这样,经由第二混合腔1123混合后的气体,当碰撞到第二导流结构132时,第二导流结构132能够对混合气体起到打散、均匀分配的作用,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可均匀的分配至浓火孔,进而使得混合气体从浓火孔中均匀的流出。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结构132可以为朝向内壳体120一侧凸出的导流压型,或者,第二导流结构132还可以为其他凸出结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能够对混合气体起到打散、分配的作用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导流结构132和外壳体110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做限定,例如,第二导流结构132可以与外壳体110一体成型,这样,能提高第二导流结构132和外壳体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第二导流结构132出现滑落等问题;或者,第二导流结构132可以采用焊接、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外壳体110上。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火孔件140,火孔件140设置在腔体111中,并位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其中,本实施例中,火孔件140可以为火孔板。
其中,火孔件140上设置有多个出火孔,多个出火孔为第一出火端1213,淡火焰从多个出火孔中均匀流出。
一般情况下,浓淡燃烧器100上所用的火孔件140都为平面型,在平面上分布有许多出火孔,出火孔受燃烧器的结构影响,有大小、形状一致、均匀排列的,也有在同一个火孔件140上出火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不一致排列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多个出火孔的形状一致、大小一致、排布一致为例进行说明,这样,可以使得从淡火孔中流出的淡火焰更加均衡,同时,淡火孔呈排列状均匀设置于火孔件140上,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出火的均匀性。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内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第三管道123,至少部分第三管道123位于第二管道112中,第二混合腔1123位于第三管道123的外壁面和第二管道112的内壁面之间,第一混合腔1211位于第二管道112中。
其中,第三管道123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231,第一混合腔1211和第二混合腔1123通过连通孔1231连通,使得从第二进气端1121(浓燃烧端)进入的混合气体经由连通孔1231,从外壳体110与内壳体120之间的间隙中流出,形成浓火焰。浓火焰位于淡火焰的两侧,浓火焰能够对淡火焰起到一定的稳焰效果。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第三管道123具有开口端1232,开口端1232位于第二进气端1121中,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均为扩口结构,开口端1232的扩口形状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形状相适配。
通过将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均设置为扩口结构,这样,当燃气通过开口端1232时,燃气的流速增大,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引射空气的引射效果,使得第二进气端1121附近的空气更多的卷入第二管道112内。
另外,通过设置开口端1232的扩口形状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形状相适配,这样便于装配,并且装配的适配度更高。
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112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较长,这样,有利于燃气和空气在第二管道112中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得混合气体内的速度差、浓度场和温度场呈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角度范围均可以介于28.5°-31.5°,通过对扩口的角度范围进行限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引射空气的引射效果。
示例性的,参见图5所示,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角度可以为A,其中,A可以为28.5°、30°、31°、31.5°或者位于28.5°-31.5°之间的任意值,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沿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方向,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长度范围均可以介于2.5-3.5mm,通过对扩口的长度范围进行限定,燃气通过扩口时,同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引射空气的引射效果,使得第二进气端1121附近的空气更多的卷入第二管道112内。
示例性的,参见图5所示,开口端1232和第二进气端1121的扩口长度可以为L,其中,L可以为2.5mm、3mm、3.5mm或者位于2.5-3.5mm之间的任意值,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与第一进气端1212的进气面积的比值可以介于0.4-0.6。
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和第一进气端1212的进气面积的比值可以介于0.4-0.6。
通过对第二进气端1121(浓燃烧端)的进气面积与第一进气端1212(淡燃烧端)的进气面积的比值进行限定,即,第一进气端1212(淡燃烧端)的进气面积大于第二进气端1121(浓燃烧端)的进气面积,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混合腔1211内的空燃比大于第二混合腔1123内的空燃比。
示例性的,参见图5所示,第一进气端1212的进气面积可以为S1,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可以为S2,S2与S1的面积比值可以为0.4、0.5、0.6或者介于0.4-0.6之间的任意值。
多个导流槽的总横截面积与导流通道122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可以介于0.35-0.55。
示例性的,多个导流槽的总横截面积与导流通道122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35、0.4、0.5、0.55或者位于0.35-0.55之间的任意值。
第二导流结构132的深度范围可以介于0.7-0.8mm,第二导流结构132的面积与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的比值可以介于1.2-1.4。
示例性的,第二导流结构132的深度可以为0.7mm、0.75mm、0.8mm或者位于0.7-0.8m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导流结构132的面积与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的比值可以为1.2、1.3、1.4或者位于1.2-1.4之间的任意值。
通过对第二导流结构132的深度、以及第二导流结构132的面积与第二进气端1121的进气面积的比值进行限定,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混合气体起到打散、均匀分配的作用,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可均匀的分配至浓火孔,进而使得混合气体从浓火孔中均匀的流出。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炉、燃气锅炉、燃气灶具、燃气烤箱等,燃气家用电器包括机壳和浓淡燃烧器100,机壳具有容置腔,浓淡燃烧器100设置在容置腔中。
本实施例的淡燃烧器和实施例一提供的淡燃烧器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100和燃气家用电器,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内壳体12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混合腔1211、第一进气端1212和第一出火端1213,外壳体110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1121和第二出火端1122,这样在燃烧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第二出火端1122中未充分燃烧的燃料与第一出火端1213中的过量空气进一步燃烧,从而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在减少氮氧化物的同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通过包括导流结构130,导流结构130分别与第一出火端1213、第二出火端1122均连通,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优化燃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流道,使得燃烧室中的浓淡燃烧通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口火焰的燃烧均匀度,使得整个浓淡燃烧时火焰更为稳定,进而保证该浓淡燃烧器100在燃烧时的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施例中的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导流结构,所述外壳体具有腔体,至少部分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混合腔、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火端,所述第一混合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端和所述第一出火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火端,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体的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二混合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端和所述第二出火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和所述第一混合腔连通;
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出火端、所述第二出火端均连通,经由所述第一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混合腔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流结构,并沿所述第一出火端和所述第二出火端均匀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
所述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出火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一出火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中;
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为多个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的相对两侧壁面上;
且位于相对两侧壁面上的所述导流槽的槽口相对,位于同侧壁面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槽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
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出火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二出火端相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朝向所述内壳体一侧的凸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孔件,所述火孔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
所述火孔件上设置有多个出火孔,多个所述出火孔形成所述第一出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还包括第三管道;
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中,所述第二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面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一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中;
所述第三管道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端中;
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均为扩口结构,所述开口端的扩口形状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角度范围均介于28.5°-31.5°;
和/或,沿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方向,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端的扩口延伸长度范围均介于2.5-3.5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端的进气面积的比值介于0.4-0.6;
和/或,多个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积之和与所述导流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比值介于0.35-0.55;
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深度范围介于0.7-0.8mm,和/或,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进气端的进气面积的比值介于1.2-1.4。
10.一种燃气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燃烧器;
所述机壳具有容置腔,所述浓淡燃烧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57735.XU CN218033135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57735.XU CN218033135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33135U true CN218033135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4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57735.XU Active CN218033135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331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9641A (zh) * | 2022-12-27 | 2023-03-14 | 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应用该浓淡燃烧器的燃气热水器 |
CN116085794A (zh) * | 2022-12-26 | 2023-05-09 | 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浓淡燃烧器及其装配方法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21957735.XU patent/CN2180331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85794A (zh) * | 2022-12-26 | 2023-05-09 | 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浓淡燃烧器及其装配方法 |
CN116085794B (zh) * | 2022-12-26 | 2023-09-12 | 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浓淡燃烧器及其装配方法 |
CN115789641A (zh) * | 2022-12-27 | 2023-03-14 | 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应用该浓淡燃烧器的燃气热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33135U (zh) | 浓淡燃烧器和燃气家用电器 | |
CN112682790B (zh) |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619819U (zh) |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12618292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619818U (zh) |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4120035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3300081U (zh) | 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 |
CN210568417U (zh) |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 |
CN201277549Y (zh) | 一种多单元组合式低氮氧化物的燃烧器 | |
CN101603687A (zh) | 一种燃气燃烧用的低氮氧化物的燃烧器 | |
CN214307107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0568422U (zh) | 一种燃烧器及其燃气装置 | |
CN115560325A (zh) |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10568419U (zh) |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装置 | |
CN114110589B (zh) | 喷嘴、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 |
CN221505078U (zh) | 一种混合充分的预混炉头 | |
CN210568421U (zh) | 低氮燃烧器及其燃气装置 | |
CN218787555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21375666U (zh) | 燃烧器及生活电器 | |
CN211040954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1781059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01277548Y (zh) | 一种燃气燃烧用的低氮氧化物的燃烧器 | |
CN21572319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4064913U (zh) | 低氮燃烧器 | |
CN110296401B (zh) |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