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9629U -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9629U
CN211039629U CN201921076618.0U CN201921076618U CN211039629U CN 211039629 U CN211039629 U CN 211039629U CN 201921076618 U CN201921076618 U CN 201921076618U CN 211039629 U CN211039629 U CN 211039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box
oil
communicated
heat exchang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66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付伟
杜炎熙
刘仲阳
孙金涛
辛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m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0766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9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9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9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变速箱系统包括油泵、油底壳、换热器、变速箱、变速箱油冷器和阀门组件;油底壳与油泵连通,油泵通过管路与阀门组件连接,阀门组件包括两个出油口,其中一个出油口直接与变速箱连通,另一个出油口经过换热器后与变速箱连通;变速箱通过管路与变速箱油冷器连接,变速箱油冷器通过管路与油底壳连接;阀门组件能够控制油泵与变速箱导通或与换热器导通。上述动力总成系统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系统,并增加了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高低,使得冷却液在大循环或小循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能够使得发动机保持在比较合适的工作温度内。

Description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动力系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零部件,由于内部一般包括多个齿轮,齿轮啮合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而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与其温度具有直接关系。当温度过高时,润滑油粘稠度下降,其承载能力降低,难以在轮齿表面形成润滑油隔膜;当温度过低时,润滑油粘稠度升高,润滑效果较差。因此,合理控制变速箱的油液温度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系统,其能够根据变速箱内的温度来调节润滑油的流向,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加热或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其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系统,并能够根据发动机的温度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系统或动力总成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速箱系统,包括油泵、油底壳、换热器、变速箱、变速箱油冷器和阀门组件;
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油泵的进口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与所述阀门组件连接,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两个出油口,其中一个出油口直接与所述变速箱连通,另一个出油口经过所述换热器后与所述变速箱连通;
所述变速箱通过管路与所述变速箱油冷器连接,所述变速箱油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
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油泵与所述变速箱直接导通或与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变速箱导通。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变速箱内油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阀门组件电连接,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温度高低来控制所述阀门组件动作。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PLC。
进一步,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的第一温控阀和第二温控阀;第一温控阀和第二温控阀的进口分别与油泵的出口连通,第一温控阀的出口直接与变速箱连通,第二温控阀的出口通过换热器与变速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阀门组件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换热器连通。
一种动力总成系统,所述动力总成系统包括水箱、水泵、发动机、节温器、散热器和所述的变速箱系统;
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节温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所述节温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还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通过旁通阀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使得所述换热器内的油液能够被排气管中的尾气加热。
进一步,还包括催化转化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催化转化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所述的变速箱系统或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变速箱系统,使用时,根据检测到的变速箱内油液的温度来调节变速箱油液的循环方式。当变速箱油液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通过阀门组件的动作,使得油泵通过阀门组件与换热器连通;润滑油经过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到变速箱内,从变速箱内流出后,经过变速箱油冷器回到油底壳。当变速箱油液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此时,阀门组件动作,使得阀门组件与换热器的连接断开,油泵通过阀门组件与变速箱连通;润滑油从变速箱流出后经过变速箱油冷器回到油底壳。上述变速箱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变速箱内润滑油的温度,从而为润滑效果提供保证。
上述动力总成系统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系统,并增加了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高低,使得冷却液在大循环或小循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能够使得发动机缸体及缸盖保持在比较合适的工作温度内。
上述车辆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系统或动力总成系统,从而能够使得发动机保持比较合适的工作温度,并使得变速箱能够得到良好的润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系统的原理图。
图标:1-发动机;2-催化转化器;3-节温器;4-换热器;5-消声器; 6-变速箱;7-第一温控阀;8-第二温控阀;9-油泵;10-油底壳;11-水箱; 12-变速箱油冷器;13-散热器;1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其主要包括变速箱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上述动力总成系统主要用于调节变速箱6内润滑油的温度以及发动机1缸体缸盖的温度。
具体地,变速箱系统包括油泵9、油底壳10、换热器4、变速箱6、变速箱油冷器12和阀门组件。油底壳10是位于引擎下面的壳体状结构,其主要用于存放润滑油,油泵9通过吸油管与油底壳10连通,从而能够将油底壳10内的润滑油进行加压后输送到变速箱6或其他零部件中。上述阀门组件包括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油泵9与阀门组件的进油口连通,阀门组件中的一个出油口与换热器4连通,另一个出油口与变速箱6连通。通过控制阀门组件动作,能够控制油泵9中流出的油经过换热器4后流到变速箱6中,或直接流到变速箱6中。变速箱油冷器12包括油液通道,从变速箱6内流出的高温油经过油液通道并降温后流回到油底壳10中。油底壳10、换热器4和变速箱油冷器12均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变速箱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变速箱6内,用于实时监测变速箱6内润滑油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控制阀门组件的动作。上述阀门组件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温控阀7和第二温控阀8,第一温控阀7与变速箱6直接连接,第二温控阀8通过换热器4与变速箱6连接;即从第二温控阀8出来的润滑油经过换热器4换热升温后再流入到变速箱6内。
第一温控阀7和第二温控阀8均可以直接购买,因此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控制器采用了车载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
在其它实施例中,阀门组件也可以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控制器通过控制阀芯动作实现润滑油流向的改变。控制器也可以与车载ECU独立,单独采用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对阀门组件进行控制。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4,其与发动机1的排气口连接,即,换热器4的热量从发动机1的尾气中获得,从而充分利用了汽车尾气中的能量,提高了燃气有效利用率。
发动机系统主要包括水箱11、水泵14、发动机1、节温器3和散热器 13,水泵14与水箱11连接,其能够从水箱11中抽出低温冷却水;水泵14 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的冷却通道的进水口连通,从而能够给发动机1提供冷却水;发动机1冷却通道的出水口连接有两个管路,其中一个管路与节温器3连通,另一个管路与水泵14的进水口连通,并且冷却通道与水泵14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阀。节温器3通过管路与散热器13连通,散热器13通过管路与变速箱油冷器12的水流通道连通,变速箱油冷器12 的水流通道与水箱11连接。从节温器3出来的冷却水经过散热器13散热后,再经过变速箱油冷器12进一步降温,最终回到水箱11中。由于变速箱油冷器12包括水流通道和油液通道,因此,发动机系统和变速箱系统共用一个变速箱油冷器12即可。
另外,发动机1的尾气排放口还设置有催化转化器2,催化转化器2 是汽车排气系统的一部分;其是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排气中的CO、HC、和NOx转换为对人体无害的气体的一种排气净化装置,也称作催化转化装置。催化转化器2的排气口与换热器4连通,使得从催化转化器2出来的高温气体能够直接参与到换热器4的热交换。
进一步,动力总成系统还包括消声器5,消声器5与换热器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启动后,若发动机1冷却液的温度小于85℃,节温器3处于关闭状态,水泵14提供冷却液压力,冷却液在发动机1和水泵14之间做小循环流动;当变速箱6油液温度小于90℃时,第一温控阀7关闭,第二温控阀8打开,油泵9提供变速箱6油液压力,变速箱6油液在换热器4内与尾气进行热交换后参与变速箱6工作,然后输出的变速箱6油液经变速箱油冷器12后进入油底壳10;当变速箱6油液的温度大于90℃时,第一温控阀7打开,第二温控阀8关闭,变速箱6油液通过第一温控阀7后直接参与变速箱6工作,然后输出的变速箱6油液经变速箱油冷器12后进入油底壳10。
若发动机1冷却液的温度大于85℃,节温器3处于打开状态,水泵14 提供冷却液压力,冷却液在发动机1、节温器3、散热器13、变速箱油冷器 12、副水壶和水泵14间做大小循环流动;当变速箱6油液温度小于90℃时,第一温控阀7关闭,第二温控阀8打开,油泵9提供变速箱6油液压力,变速箱6油液在换热器4内与尾气进行热交换后参与变速箱6工作,然后输出的变速箱6油液在变速箱油冷器12内与发动机1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进入油底壳10;当变速箱6油液的温度大于90℃时,第一温控阀7打开,第二温控阀8关闭,变速箱6油液通过第一温控阀7后直接参与变速箱6工作,然后输出的变速箱6油液在变速箱油冷器12内与发动机1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进入油底壳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油底壳、换热器、变速箱、变速箱油冷器和阀门组件;
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油泵的进口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与所述阀门组件连接,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两个出油口,其中一个出油口直接与所述变速箱连通,另一个出油口经过所述换热器后与所述变速箱连通;
所述变速箱通过管路与所述变速箱油冷器连接,所述变速箱油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
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油泵与所述变速箱直接导通或与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变速箱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变速箱内油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阀门组件电连接,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温度高低来控制所述阀门组件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PL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的第一温控阀和第二温控阀;第一温控阀和第二温控阀的进口分别与油泵的出口连通,第一温控阀的出口直接与变速箱连通,第二温控阀的出口通过换热器与变速箱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换热器连通。
6.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系统包括水箱、水泵、发动机、节温器、散热器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系统;
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与所述节温器连通;所述节温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所述节温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还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通过旁通阀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使得所述换热器内的油液能够被排气管中的尾气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催化转化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催化转化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系统。
CN201921076618.0U 2019-07-10 2019-07-10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1039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6618.0U CN211039629U (zh) 2019-07-10 2019-07-10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6618.0U CN211039629U (zh) 2019-07-10 2019-07-10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9629U true CN211039629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6618.0U Active CN211039629U (zh) 2019-07-10 2019-07-10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96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10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温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565948A (zh) * 2021-06-18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箱冷却润滑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10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温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565948A (zh) * 2021-06-18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箱冷却润滑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3565948B (zh) * 2021-06-18 2023-09-1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箱冷却润滑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4861B1 (en)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oling lubricating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EP2661569B1 (en) Axle system
JP5656970B2 (ja) 回転または振動する構成要素に注油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1039629U (zh) 变速箱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KR20110058614A (ko) 통합된 냉각수 흐름 제어 및 열 교환 장치
CN209892320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JPS6085211A (ja) 車輛用内燃機関の潤滑油冷却装置
WO2022057378A1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车用冷却系统
CN211038803U (zh) 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CN110259561B (zh) 一种车辆油温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1835887U (zh) 发动机低温起动双预热系统
CN208310865U (zh) 机油温度控制系统
CN212359933U (zh) 一种架桥汽艇的冷却装置及架桥汽艇
CN217206645U (zh) 一种水冷中冷和变速器冷却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02310420U (zh) 一种集成供液装置
CN212716842U (zh) 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217888U (zh) 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4455355B (zh) 变速器油的冷却液路结构、油冷却集成模块及其安装结构
CN209892730U (zh) 变矩器油降温装置
JP5770460B2 (ja) Egrクーラの凝縮水の貯留及び排出機構
CN106968863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系统
CN111434909A (zh) 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热量回收系统
CN210600124U (zh) 一种带新型润滑油冷却加热系统的风电齿轮箱
CN214944624U (zh) 带加热装置的三轮汽车燃油箱
CN109083772A (zh) 一种egr旁通阀和一种egr旁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