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8777U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8777U
CN211038777U CN201922101726.5U CN201922101726U CN211038777U CN 211038777 U CN211038777 U CN 211038777U CN 201922101726 U CN201922101726 U CN 201922101726U CN 211038777 U CN211038777 U CN 211038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gas
gather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17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青木
王一江
江伟
丁志强
刘高峰
陈凯强
束玉玲
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17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8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8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8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相扣合的壳体和顶盖,壳体内设置迷宫式通道、聚气腔、聚油腔和出油腔,迷宫式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气管,且该端连通于出油腔,另一端连通于聚气腔,聚气腔和聚油腔均连通于出油腔,顶盖与聚气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连通于聚油腔;过滤器,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一端连通聚气腔,过滤器被配置为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聚油腔;降压喷嘴,连通于容纳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气分离器,通过迷宫式通道对机油和废气进行初步分离,随后通过过滤器对机油和废气进行二次分离,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废气和机油的分离效果,避免机油随废气进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内。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然气体,一小部分会通过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俗称废气,成分为未然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些废气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并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废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
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发动机设计过程中都有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其功能是通过进气管与曲轴箱的压力差把废气引入发动机做二次燃烧,而由于废气在流向进气管时会把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微粒(油雾)也带入进气管,所以油气分离器是发动机强制通风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件,他把废气中的机油和废气进行有效分离使机油流回曲轴箱,而过滤后几乎没有机油的废气进入发动机做二次燃烧,防止机油进入进气系统和燃烧室造成的积碳和发动机机油的无谓消耗。但是目前的油气分离器存在无法有效将机油与废气有效分离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油气分离器,以实现将机油和废气进行有效地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实现将机油和废气进行有效地分离。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
相扣合的壳体和顶盖,所述壳体内设置迷宫式通道、聚气腔、聚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迷宫式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气管,且该端连通于所述出油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聚气腔,所述聚气腔和所述聚油腔均连通于所述出油腔,所述顶盖与所述聚气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连通于所述聚油腔;
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一端连通所述聚气腔,所述过滤器被配置为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所述聚油腔;
降压喷嘴,连通于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包括内筒、外壳及夹设于所述内筒和外壳之间的滤芯,所述内筒连通于所述聚气腔,所述内筒沿其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内筒滑动的封孔结构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封孔结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隔开所述聚气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分隔板上,且所述内筒一端穿过所述穿设孔伸入所述聚气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聚气腔与所述出油腔之间及所述聚油腔和所述出油腔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于所述聚气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弹性膜片及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弹性膜片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气孔;
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顶盖或所述壳体,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弹性膜片,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膜片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聚气腔内部凸设设有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套设于所述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排气结构被配置能够排出所述顶盖和所述壳体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排气结构包括密封件、第三弹性件和筒体,所述筒体连接于所述顶盖且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密封件抵压于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密封件,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喷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气孔,所述第二喷嘴包括进气腔和一端伸入所述进气腔的进气嘴,所述进气腔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喷气孔,所述进气嘴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喷气孔,所述第二喷气孔与所述第一喷气孔共轴,且所述第二喷气孔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喷气孔的径向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气分离器,通过设置迷宫式通道、聚气腔、聚油腔和出油腔,迷宫式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气管,且该端连通于出油腔,另一端连通于聚气腔,聚气腔和聚油腔均连通于出油腔,顶盖与聚气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连通于聚油腔;过滤器,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一端连通聚气腔,过滤器被配置为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聚油腔;降压喷嘴,连通于容纳腔。通过迷宫式通道对机油和废气进行初步分离,随后通过过滤器对机油和废气进行二次分离,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废气和机油的分离效果,避免机油随废气进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器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压喷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的剖视图。
图中:
1、壳体;11、底板;12、围板;13、隔板;14、导流板;15、进气管;16、出油管;17、分隔板;171、穿设孔;
2、顶盖;21、阶梯孔;
3、过滤器;31、内筒;311、第一通气孔;32、滤芯;33、外壳;331、第二通气孔;34、封孔结构;35、第一弹性件;
4、降压喷嘴;41、第一喷嘴;411、第一喷气孔;42、第二喷嘴;421、进气腔;422、进气嘴;4221、第二喷气孔;
5、排气结构;51、筒体;511、排气孔;52、密封件;53、第三弹性件;
6、弹性膜片;7、盖板;71、通气孔;8、第二弹性件;9、单向阀结构;
10、迷宫式通道;20、聚气腔;30、出油腔;40、聚油腔;5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7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包括相扣合的壳体1和顶盖2、过滤器3及降压喷嘴4。其中,壳体1内设置有迷宫式通道10、聚气腔20、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迷宫式通道10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5,且该端连通于出油腔30,另一端连通于聚气腔20,聚气腔20和聚油腔40均连通于出油腔30。顶盖2与聚气腔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50,容纳腔50连通于聚油腔40。过滤器3设置于容纳腔50内,且一端连通聚气腔20,过滤器3能够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聚油腔40。降压喷嘴4连通于容纳腔50,能够将经过滤器3过滤的废气再次输送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内或者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具体地,壳体1包括底板11和连接底板11的围板12,围板12和底板11之间形成一空间腔体。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板14,多个导流板14之间形成上述迷宫式通道10。底板11上还设置有一隔板13,隔板13和围板12之间形成上述聚气腔20、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并且隔板13将聚气腔20、迷宫式通道10、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四者相互分隔开。上述聚气腔20与出油腔30之间及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结构9,具体地,上述单向阀结构9安装在上述隔板13上。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结构9为膜片式单向阀,膜片式单向阀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壳体1上还设置有出油管16,出油管16连通于出油腔30,出油腔30内的机油通过出油管16流回到油底壳。
该油气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壳体1设置有出油管16的一端位于下方,也就是迷宫式通道10是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因此,通过进气管15进入到迷宫式通道10内的废气向上流动并在迷宫式通道10内不断改变方向,不断与导流板14相碰撞,废气中的机油会粘附在导流板14上,实现对废气和机油的初步分离。随后废气通过聚气腔20进入到过滤器3内,在过滤器3内废气中的机油被再次过滤收集,并且被过滤器3收集的机油流入到聚油腔40内。最终,迷宫式通道10、聚气腔20和聚油腔40内的机油都汇聚到出油腔30内,并通过出油管16排出。
上述过滤器3包括内筒31、外壳33及夹设于内筒31和外壳33之间的滤芯32,内筒31连通于聚气腔20,内筒31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311,外壳32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331,进入到内筒31内的废气经第一通气孔311穿过滤芯32后撞击外壳33内壁,通过第二通气孔331及滤芯32与内筒3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容纳腔50内,在此过程中,滤芯32对废气中的机油进行过滤收集。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滤芯32由PET塑料制成。进一步地,壳体1还包括分隔板17,分隔板17连接于隔板13和围板12,用于将聚气腔20和容纳腔50相隔开,分隔板17上开设有穿设孔171,过滤器3安装于分隔板上17,且内筒31一端通过穿设孔171伸入到聚气腔20内,从而使得聚气腔20内的废气能够进入到内筒31内。
进一步地,上述过滤器3还包括设置于内筒31内且能够相对内筒31滑动的封孔结构34和第一弹性件35,第一弹性件35一端连接于封孔结构34,另一端连接于外壳33的顶端。通过设置封孔结构34和第一弹性件35,当曲轴箱内的压力过大时,进入到聚气腔20的废气的压力就会较大,因此当废气进入到内筒31内后气体会推动封孔结构34向远离聚气腔20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更多的第一通气孔311漏出,从而加快对废气的过滤效率,从而有利于使得曲轴箱内的压力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为了便于滤芯32收集的机油能够流入到出油管16,顶盖2上还设置有连通容纳腔50的延伸腔,延伸腔连通于壳体1内的聚油腔40,滤芯32内收集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进而通过延伸腔流入到聚油腔40内,聚油腔40内的机油通过单向阀结构9进入到出油腔30内。
进一步地,上述降压喷嘴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第一喷嘴4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气孔411,第二喷嘴42包括进气腔421和一端伸入进气腔421内的进气嘴422,进气腔421一端连通容纳腔50,另一端连通第一喷气孔411,进气嘴422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喷气孔4221,第二喷气孔4221与第一喷气孔411共轴,且第二喷气孔4221的径向截面积小于第一喷气孔411的径向截面积。由于过滤器对废气产生的阻力,引起曲轴箱内压力升高,废气进入到进气腔421内后通过第一喷气孔411喷出,并通过第二喷气孔4221将外界空气吸入到进气腔421内,使得进气腔421内形成负压,从而能够将过滤器3内的废气加速引出,从而降低曲轴箱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该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排气结构5,排气结构5设置于顶盖2上,排气结构5能够排出顶盖2和壳体1之间的气体。具体地,顶盖2上开设有阶梯孔21,排气结构5包括密封件52、第三弹性件53和筒体51,筒体51连接于顶盖2且位于壳体1外部,密封件52抵压于阶梯孔21的阶梯面,第三弹性件53一端抵接或连接于密封件52,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筒体51的顶部,且第三弹性件53处于压缩状态,筒体51上开设有排气孔511。通过设置排气结构5,能够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对曲轴箱进行泄压,避免废气过多而过滤器3无法全部过滤时,使得油污进入到发动机进气系统内。
进一步地,壳体1在与聚气腔2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处设置有与壳体1密封连接的弹性膜片6及盖设于安装孔且位于壳体1外部的盖板7,盖板7与弹性膜片6之间形成空腔,盖板7上开设有连通空腔的通气孔71。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8一端抵接或连接于分隔板17,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弹性膜片8,且第二弹性件8处于压缩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分隔板17还可以设置在顶盖2上,此时分隔板17的外周面连接于容纳腔50的内壁。
通过设置弹性膜片8,当聚气腔20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与第二弹性件8的弹力时,弹性膜片8向靠近过滤器3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废气的流通面积,增大废气的流动阻力,从而增大曲轴箱内的压力,防止曲轴箱压力过低。
更进一步地,弹性膜片6的中心位置向壳体1内部凸设有凸起,第二弹性件8一端套设于凸起上,能够对第二弹性件8进行导向限位,避免第二弹性件8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8和第三弹性件53均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8和第三弹性件53还可均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器,通过设置迷宫式通道10、聚气腔20、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迷宫式通道10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5,且该端连通于出油腔30,另一端连通于聚气腔20,聚气腔20和聚油腔40均连通于出油腔30,顶盖2与聚气腔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50,容纳腔50连通于聚油腔40;过滤器3,设置于容纳腔50内,且一端连通聚气腔20,过滤器3被配置为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聚油腔40;降压喷嘴4,连通于容纳腔50。通过迷宫式通道10对机油和废气进行初步分离,随后通过过滤器3对机油和废气进行二次分离,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废气和机油的分离效果,避免机油随废气进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内。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扣合的壳体(1)和顶盖(2),所述壳体(1)内设置迷宫式通道(10)、聚气腔(20)、聚油腔(40)和出油腔(30),所述迷宫式通道(10)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5),且该端连通于所述出油腔(3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聚气腔(20),所述聚气腔(20)和所述聚油腔(40)均连通于所述出油腔(30),所述顶盖(2)与所述聚气腔(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腔(50),所述容纳腔(50)连通于所述聚油腔(40);
过滤器(3),设置于所述容纳腔(50)内,且一端连通所述聚气腔(20),所述过滤器(3)被配置为过滤废气中的机油,并使机油流入所述聚油腔(40);
降压喷嘴(4),连通于所述容纳腔(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包括内筒(31)、外壳(33)及夹设于所述内筒(31)和外壳(33)之间的滤芯(32),所述内筒(31)连通于所述聚气腔(20),所述内筒(31)沿其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311),所述外壳(33)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31)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内筒(31)滑动的封孔结构(34)和第一弹性件(35),所述第一弹性件(35)一端连接于所述封孔结构(3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33)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分隔板(17),所述分隔板(17)用于隔开所述聚气腔(20)和所述容纳腔(50),所述分隔板(17)上开设有穿设孔(171),所述过滤器(3)设置于所述分隔板(17)上,且所述内筒(31)一端穿过所述穿设孔(171)伸入所述聚气腔(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气腔(20)与所述出油腔(30)之间及所述聚油腔(40)和所述出油腔(30)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阀结构(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与所述聚气腔(2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密封连接的弹性膜片(6)及盖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盖板(7),所述盖板(7)与所述弹性膜片(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盖板(7)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气孔(71);
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二弹性件(8)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顶盖(2)或壳体(1),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弹性膜片(6),且所述第二弹性件(8)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片(6)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聚气腔(20)内部凸设有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8)一端套设于所述凸起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排气结构(5),所述排气结构(5)设置于所述顶盖(2)上,所述排气结构(5)被配置能够排出所述顶盖(2)和所述壳体(1)之间的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阶梯孔(21),所述排气结构(5)包括密封件(52)、第三弹性件(53)和筒体(51),所述筒体(51)连接于所述顶盖(2)且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密封件(52)抵压于所述阶梯孔(21)的阶梯面,所述第三弹性件(53)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密封件(52),另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筒体(51)的顶部,且所述第三弹性件(53)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筒体(51)上开设有排气孔(5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喷嘴(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所述第一喷嘴(4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气孔(411),所述第二喷嘴(42)包括进气腔(421)和一端伸入所述进气腔(421)的进气嘴(422),所述进气腔(421)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5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喷气孔(411),所述进气嘴(422)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喷气孔(4221),所述第二喷气孔(4221)与所述第一喷气孔(411)共轴,且所述第二喷气孔(4221)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喷气孔(411)的径向截面积。
CN201922101726.5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油气分离器 Active CN211038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726.5U CN2110387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油气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726.5U CN2110387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油气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8777U true CN211038777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1726.5U Active CN2110387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油气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8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045A (zh) 内燃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US20140290634A1 (en) Crankcase breather
CN110486203B (zh) 手泵燃油预滤器主壳体总成
US81569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tering crankcase fumes
CN112604438A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EP1588031B1 (en) Fluid separator device
CN21103877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US10267269B1 (en) Venting method for engine crankcases
CN21420976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201334935Y (zh) 缸盖罩油气分离装置
CN211106940U (zh) 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
CN104153845A (zh) 油气分离器
CN204003005U (zh) 油气分离器
CN112727626B (zh) 发动机用气缸盖罩
CN112796854A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发动机
US7096847B1 (en) Oil separ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4304000U (zh) 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总成
CN109595054B (zh) 汽车发动机多层次油气分离装置
CN109469531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CN216447021U (zh) 发动机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
CN209925057U (zh) 一种具有隔板式通风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
CN213838709U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油气预分离结构、柴油发动机及车辆
CN210239790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发动机
CN115788618B (zh) 一种内置式pcv阀安装结构、内燃机及车辆
CN112412575B (zh) 一种自适应的油气分离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