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9765U - 气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09765U CN214209765U CN202022634927.4U CN202022634927U CN214209765U CN 214209765 U CN214209765 U CN 214209765U CN 202022634927 U CN202022634927 U CN 202022634927U CN 214209765 U CN214209765 U CN 2142097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gas
- pipe
- hole
- pipe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01D46/0015—Throw-away type fil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 B01D46/003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with collecting, dra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65/00—Casings, housings or mounting for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65/02—Non-permanent measure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ilter
- B01D2265/029—Special screwing connections, threaded se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1/00—Sealings for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1/02—Gaskets, sealings
- B01D2271/022—Axial seal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分离组件、底端盘、排气管和密封件,壳体组件的底部具有贯穿口,底端盘位于分离组件的底部,底端盘限定出用于承接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液体的储液池,排气管上具有排气通道和排液通道,排气管贯穿贯穿口以使排气通道导出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气体,排气管和底端盘之间形成有转流腔,转流腔连通储液池的出口和排液通道的入口,以使气液分离装置构造成:从储液池的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转流腔,从转流腔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排液通道的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保证排气管和壳体组件的装配可靠性,而且可以有效地简化、并缩短排液路径,减少需要密封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排气管和壳体的配合处预留排油间隙,以使分离出的油液通过排油间隙排出,由于设置排油间隙,导致排气管和壳体的装配可靠性较差,并且,此种排油方式的排油路径较长,需要密封的部位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可以保证排气管和壳体组件的装配可靠性,并且可以简化、并缩短排液路径,减少需要密封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限定出分离腔室,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与所述分离腔室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具有贯穿口;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分离腔室,且用于对进入所述分离腔室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底端盘,所述底端盘设于所述分离腔室内,且位于所述分离组件的底部,所述底端盘限定出用于承接所述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液体的储液池;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具有排气通道和排液通道,所述排气管贯穿所述贯穿口以使所述排气通道导出所述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气体,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底端盘之间形成有转流腔,所述转流腔连通所述储液池的出口和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以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构造成:从所述储液池的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所述转流腔,从所述转流腔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保证排气管和壳体组件的装配可靠性,并且可以简化、并缩短排液路径,减少需要密封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和所述储液池的出口均高于所述贯穿口的上端,所述转流腔位于所述贯穿口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低于所述储液池的出口且高于所述贯穿口,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在所述底端盘与所述排气管之间,或者夹设在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排气管之间,或者夹设在所述底端盘、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排气管之间,以隔离所述转流腔与所述贯穿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端盘的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底端盘上形成有环绕所述中心孔设置的集液凹槽,所述集液凹槽构成所述储液池的至少部分,所述集液凹槽的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一侧槽壁为槽外壁,所述槽外壁上具有通液孔,所述通液孔构成所述储液池的出口且连通至所述转流腔,所述排气管贯穿所述中心孔,所述中心孔高于所述通液孔且与所述排气管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包括:内部管,所述内部管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内部管的下端与所述中心孔抵接且固定相连;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外,所述管接头的上端由所述贯穿口伸入所述壳体组件内且与所述内部管配合,以使所述内部管和所述管接头共同限定出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液通道形成在所述管接头上,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壳体组件可拆卸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的上端伸入所述内部管的下端内,所述内部管的下端内管径大于所述管接头的上端外管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高于所述通液孔且位于所述槽外壁与所述管接头的外周壁之间,以隔离所述转流腔与所述内部管和所述管接头的插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管的平均内管径大于所述管接头的平均内管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管的下端的外周壁上具有凸台部,所述内部管的位于所述凸台部下方的部分为底端部,所述底端部的外径自上向下渐缩,所述底端盘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于所述底端部外且止挡在所述凸台部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的上端插入到所述内部管的下端内,所述管接头的上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内部管的下端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且所述凸台部的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管的下端内周面和所述管接头的上端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内部管和所述管接头的插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管与所述底端盘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的外周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贯穿口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贯穿口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所述轴肩穿设于所述贯穿口,所述排液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贯穿所述轴肩,所述排液通道的上端贯穿所述轴肩且延伸至所述转流腔,以构造成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所述轴肩穿设于所述贯穿口,所述排液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下端穿所述轴肩,所述轴肩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至所述转流腔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还连通至所述排液通道以作为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通道的上端贯穿所述轴肩,且所述排液通道的上端设有密封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包括:内部管,所述内部管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内部管的下端与所述底端盘固定相连;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外,所述管接头的上端由所述贯穿口伸入所述壳体组件内且与所述内部管的下端配合,以使所述内部管和所述管接头共同限定出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液通道形成在所述管接头上,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壳体组件可拆卸相连,所述转流腔形成在所述内部管、所述管接头和所述底端盘之间,或者形成在所述管接头和所述底端盘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壳体的底部敞开,所述底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贯穿口均形成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分离组件为筒形且立设于所述分离腔室内,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顶端盘和压紧件,所述顶端盘设于所述分离组件的顶部,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顶端盘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以向所述分离组件提供向下的压紧力,所述贯穿口、所述排液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贯穿口环绕于所述排液通道外,所述排液通道环绕于所述排气通道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爆炸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气液分离装置与阀座的爆炸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气液分离装置与阀座的装配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气液分离装置100;
壳体组件1;壳体11;分离腔室111;底盖12;进气口121;贯穿口122;
分离组件2;一级分离介质21;二级分离介质22;支撑件23;
底端盘3;储液池301;中心孔302;集液凹槽303;
槽外壁31;通液孔311;安装架32;
排气管4;排气通道401;排液通道402;侧开口403;
内部管41;凸台部411;底端部412;密封槽4110;管接头42;
轴肩4a;
第一密封件5A;第二密封件5B;密封部件5C;
顶端盘6;压紧件7;
第一密封圈81;第二密封圈82;阻尼环9;
转流腔101;装置本体102;空腔103;
阀座200;气体通道201;液体通道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包括:壳体组件1、分离组件2、底端盘3以及排气管4。壳体组件1内限定出分离腔室111,壳体组件1上具有与分离腔室111连通的进气口121,从而气液混合物等可以通过进气口121进入到分离腔室111内,分离组件2设于分离腔室111,且用于对进入分离腔室111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1的结构形状不限,例如可以为圆筒形、方筒形、多边筒形、异形等等。进气口121的形成位置不限,可以形成在壳体组件1的侧壁、顶壁、或顶壁等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底端盘3设于分离腔室111内,且位于分离组件2的底部,底端盘3限定出用于承接分离组件2分离出的液体的储液池301,可以理解的是,分离组件2用于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例如油液等被分离组件2过滤出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分离组件2滴落,以落入到底端盘3限定出的储液池301内。需要说明的是,底端盘3和储液池301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承接、汇集沿着分离组件2滴落的液体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管4上具有排气通道401和排液通道402,进入排气通道401的气体基本不会流入排液通道402,进入排液通道402的液体基本不会流入排气通道401,壳体组件1的底部具有贯穿口122,排气管4贯穿贯穿口122以使排气通道401导出分离组件2分离出的气体,也就是说,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从分离组件2的上游穿出到分离组件2的下游后,方可进入排气通道401,以沿排气通道401排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管4和底端盘3之间形成有转流腔101,转流腔101连通储液池301的出口和排液通道402的入口,以使气液分离装置100构造成:从储液池301的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转流腔101,从转流腔101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排液通道402的入口。
这样,当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气口121进入分离腔室111内后,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可以被分离组件2滤出,滤出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分离组件2滴落,并导出到底端盘3的储液池301内,然后进入先进入转流腔101,再通过排气管4上的排液通道402排出,而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则可以穿过分离组件2,然后从排气管4上的排气通道401排出,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由于排气管4上设置有排液通道402,并且在排气管4和底端盘3之间设置转流腔101,从而使得储液池301内的液体可以先溢出到转流腔101内,然后从转流腔101直接进入排液通道402排出,从而可以有效地简化、并缩短排液路径,减少需要密封的位置,降低密封元件的使用数量,减少部装时间,降低成本,减少生产线不必要的库位和库存量,避免多个密封元件出现个别漏装或者个别损坏、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提高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可靠性。
而且,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气液分离装置,液体通常从排气管和贯穿口之间的间隙排出,这样就需要在排气管和壳体组件的贯穿口处预留排油间隙,从而导致排气管和壳体组件的装配可靠性较差,而且从排气管和贯穿口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液体沿着排气管的外周壁流淌、不便于收集。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由于从气液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液体并不是从排气管4和壳体组件1的配合处、即贯穿口122处排出,从而可以保证排气管4和壳体组件1的配合可靠性,而且从排液通道402排出的液体不必沿着排气管4的外周壁流淌,从而有利于排液的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排液通道402的入口和储液池301的出口均高于贯穿口122的上端,转流腔101位于贯穿口122的上方。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转流腔101一方面与储液池301的出口直接连通,转流腔101另一方面与排液通道402的入口直接连通,以使气液分离装置100构造成:从储液池301的出口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转流腔101,从转流腔101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排液通道402的入口。
如图2和图3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A,第一密封件5A低于储液池301的出口且高于贯穿口122,第一密封件5A夹设在底端盘3与排气管4之间(例如图3所示),或者夹设在壳体组件1与排气管4之间(例如图7所示),或者夹设在底端盘3、壳体组件1与排气管4之间(例如图8所示),以隔离转流腔101与贯穿口122。由此,可以更好地避免从气液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液体从排气管4和壳体组件1的配合处、即贯穿口122处排出,使得液体更加集中地从排液通道402排出,从而避免液体沿着排气管4的外周壁流淌,有利于排液的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管4包括: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内部管41位于壳体组件1内,内部管41的下端与底端盘3固定相连,管接头42的下端位于壳体组件1外,管接头42的上端由贯穿口122伸入壳体组件1内且与内部管41的下端配合,以使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共同限定出排气通道401,排液通道402形成在管接头42上,管接头42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相连,转流腔101形成在内部管41、管接头42和底端盘3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形成在管接头42和底端盘3之间(如图7和图8所示)。
由此,通过内部管41与底端盘3的固定连接,可以将内部管41固定在壳体组件1内,且将壳体组件1内的其余部件全部装配好,作为装置本体102(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将管接头42先与具有气液路径的外部装置接好(例如图5和图6中所示,外部装置可以为阀座200,阀座200上可以具有与排气通道401连通的气体通道201,以及与排液通道402连通的液体通道202等),再将管接头42与装置本体102装配,使得管接头42和内部管41组成排气管4,从而使得气液分离装置100得以工作。
这样,在需要使用气液分离装置100时,装配的仅为管接头42、而非整个排气管4,由于管接头42的长度小于整个排气管4的长度,从而可以减小装配时的操作空间和操作幅度,有利于快速装配,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方便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内部管和管接头为一个压接式或一体成型的排气管,当需要向该排气管装配壳体组件时,需要将壳体组件的下端面抬高至该排气管的上端的上方,从而需要预留很大的顶部操作空间。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结合图4和图5,由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为分体件,当需要向管接头42装配壳体组件1时,仅需将壳体组件1的下端面抬高至管接头42的上端的上方,从而无需预留很大的顶部操作空间,使得装配非常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装置1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装置本体102,通过将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设置为分体件,有利于装置本体102的拆卸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底端盘3的中心具有中心孔302,底端盘3上形成有环绕中心孔302设置的集液凹槽303,集液凹槽303构成储液池301的至少部分,集液凹槽303的靠近中心孔302的一侧槽壁为槽外壁31,槽外壁31上具有通液孔311,通液孔311构成储液池301的出口且连通至转流腔101,排气管4贯穿中心孔302,中心孔302高于通液孔311且与排气管4(例如后文所述的排气管4的内部管41)抵接。
由此,当分离组件2分离出的液体汇流到集液凹槽303内之后,当到达通液孔311的高度后,可以通过通液孔311流出到转流腔101,而不会漫过通液孔311的高度从中心孔302溢出,从而可以降低底端盘3的排液液位,当气液分离装置100用于压缩气体的气液分离时,可以减少压缩空气的含油量以及气液分离装置的使用时间。
而且,由于底端盘3的中心孔302与排气管4抵接,从而一方面使得排气管4和底端盘3可以相互限位,提高二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被从分离组件2穿过的气体由中心孔302和排气管4之间的间隙泄漏到转流腔101内,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凹槽303可以为环形槽,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汇流和向通液孔311的溢流。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端盘3上还可以不设置通液孔311,此时,中心孔302与排气管4可以间隙配合,以利用该间隙向转流腔101外溢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管4可以包括: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内部管41位于壳体组件1内,内部管41的下端与中心孔302抵接且固定相连,例如可以焊接或者钎焊或者通过紧固件等固定连接,管接头42的下端位于壳体组件1外,管接头42的上端由贯穿口122伸入壳体组件1内且与内部管41配合,以使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共同限定出排气通道401,排液通道402形成在管接头42上,管接头42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相连。
由此,通过内部管41与底端盘3的固定连接,可以将内部管41固定在壳体组件1内,且将壳体组件1内的其余部件全部装配好,作为装置本体102(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将管接头42先与具有气液路径的外部装置接好(例如图5和图6中所示,外部装置可以为阀座200,阀座200上可以具有与排气通道401连通的气体通道201,以及与排液通道402连通的液体通道202等),再将管接头42与装置本体102装配,使得管接头42和内部管41组成排气管4,从而使得气液分离装置100得以工作。
这样,在需要使用气液分离装置100时,装配的仅为管接头42、而非整个排气管4,由于管接头42的长度小于整个排气管4的长度,从而可以减小装配时的操作空间和操作幅度,有利于快速装配,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方便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内部管和管接头为一个压接式或一体成型的排气管,当需要向该排气管装配壳体组件时,需要将壳体组件的下端面抬高至该排气管的上端的上方,从而需要预留很大的顶部操作空间。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结合图4和图5,由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为分体件,当需要向管接头42装配壳体组件1时,仅需将壳体组件1的下端面抬高至管接头42的上端的上方,从而无需预留很大的顶部操作空间,使得装配非常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装置1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装置本体102,通过将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设置为分体件,有利于装置本体102的拆卸和更换。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排气管还可以仅包括管接头,而不包括内部管,此时管接头的上端可以由贯穿口伸入壳体组件1内且与中心孔30的孔壁间隙配合,这里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管接头42与内部管41的配合方式不限,例如可以直接插接或者通过其他管件间接连接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管接头42的上端伸入内部管41的下端内,且内部管41的平均内管径大于管接头42的平均内管径。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完成管接头42和内部管41的配合获得排气通道401,而且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保证内部管41的平均内管径大于管接头42的平均内管径,从而可以减小压缩气体的压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内部管和管接头为一个一体成型的排气管,为了保证壳体组件上开设的贯穿口的口径不至于过大,需要尽量减小管接头的外径,从而使得管接头的内管径也随之变小。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由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为分体件,且将管接头42的上端插配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从而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保证内部管41的内平均管径大于管接头42的平均内管径,即使得排气管4的位于壳体组件1内的内管径较大,从而可以减小压缩气体的压差,使得压缩机的压力损失更小,具有更低的含油量,提高分离组件2的使用寿命,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部管41的下端的外周壁上具有凸台部411,内部管41的位于凸台部411下方的部分为底端部412,底端部412的外径自上向下渐缩,底端盘3通过中心孔302套设于底端部412外且止挡在凸台部411的下方。由此,可以利用底端部412的形变,使得底端盘3相对内部管41自下而上套设在底端部412上,且通过设置凸台部411的止挡,可以便于了解底端盘3的装配到位,且有利于对底端盘3的止挡限位,提高底端盘3的安装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内部管41与底端盘3的固定方式不限,例如可以是内部管41与底端盘3焊接,从而可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管接头42的上端插入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内部管41的下端内管径大于管接头42的上端外管径,从而管接头42的上端的外周面与内部管41的下端的内周面间隙配合,即管接头42的上端的外周面与内部管41的下端的内周面是无接触的,由此,可以降低管接头42与内部管41的装配难度,使得管接头42可以很容易地插配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
此外,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气液分离装置,内部管和管接头采用压接式连接,在内部管和管接头的配合处预留排油间隙,以使分离出的油液通过排油间隙排出,由于设置排油间隙,导致内部管和管接头的装配可靠性较差,并且,还需要采用特殊工具将内部管压入到管接头里面,不但安装工艺复杂,而且会出现压入不到位或者压坏的情况,造成额外的损耗。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避免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的装配位置排油,从而可以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由于管接头42的上端的外周面与内部管41的下端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从而可以降低管接头42与内部管41的装配难度,使得管接头42可以很容易地插配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避免出现压入不到位或者压坏的情况,避免造成额外的损耗。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管41的下端内周面和管接头42的上端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密封槽4110,密封槽4110位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的插配位置。由此,密封槽4110可以用于形成迷宫密封或者设置密封圈等,迷宫形式的密封槽4110可以起到节流的作用,使纯净空气与油的交换最小化,并减少纯净空气流向排液通道402。
例如在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凸台部411的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槽4110,从而可以利用凸台部411的厚度制作密封槽4110,以用于形成迷宫密封或者设置密封圈,迷宫形式的密封槽4110起到节流的作用,使纯净空气与油的交换最小化,并减少纯净空气流向排液通道402。或者还可以利用管接头42的上端的外周面与内部管41的下端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装配密封圈等,从而可以改善排气通道401中的气体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的插配间隙泄漏到转流腔10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5B,第二密封件5B高于通液孔311且位于槽外壁31与管接头42的外周壁之间,以隔离转流腔101与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的插配间隙。由此,可以避免进入转流腔101的液体外溢到内部管41和管接头42的插配间隙,避免液体混入到排气通道401中的问题,保证气液分离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排气管4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4a,轴肩4a穿设于贯穿口122,排液通道40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贯穿轴肩4a,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贯穿轴肩4a且延伸至转流腔101,以构造成排液通道402的入口。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示例中,如图7-图8所示,排气管4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4a,轴肩4a穿设于贯穿口122,排液通道40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下端穿轴肩4a,轴肩4a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至转流腔101的侧开口403,侧开口403还连通至排液通道402以作为排液通道402的入口。由此,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排液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贯穿轴肩4a,且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设有密封部件5C。由此,可以避免进入排液通道402的液体从排液通道402的上端溢出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气液分离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密封部件5C可以为设置在排液通道402的上端的密封圈或者堵头等,此外,密封部件5C可以设于排液通道402的上端内部或顶部。
例如在图7-图8所示的示例中,当轴肩4a形成在管接头42上,且管接头42的上端插配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时,当排液通道402的上端插入到内部管41的下端内时(例如图7-图8所示),通过设置密封部件5C可以避免排液通道402内的液体溢出到排气通道401内的问题,保证气液分离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接头42的外周壁上具有外螺纹,贯穿口122上形成有内螺纹,管接头42与贯穿口122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配合,从而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将管接头42装配至壳体组件1,也可以很容易地将管接头42从壳体组件1上拆下,或者说,可以很容易地将装置本体102装配至管接头42,也可以很容易地将装置本体102从管接头42上拆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所示,第一密封件5A位于螺纹配合处的上方,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转流腔101的液体流向螺纹配合的位置,保证螺纹配合的可靠性,降低液体泄漏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所示,槽外壁31上具有安装架32,设置于插接处的密封件(如图3中的第一密封件5A,如图7-图8中所示的第二密封件5B等)安装于安装架32。由此,可以事先将密封件安装于安装架32,集成于装置本体102,从而在需要使用气液分离装置100时,仅需连接管接头42和装置本体102,无需再考虑密封件的装配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使用时的安装效率,且能够保证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贯穿口122、排液通道402和排气通道40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贯穿口122环绕于排液通道402外,排液通道402环绕于排气通道401外。由此,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性较好,各通道的位置布局合理,可以进一步缩短排气和排液路径,提高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排液通道402可以为环绕排气通道401设置的一个环形通道,排液通道402还可以由环绕排气通道401设置的多个子通道组成,即多个子通道组成沿排气通道401的周向间隔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1和底盖12,壳体11的底部敞开,底盖12设于壳体11的底部,进气口121和贯穿口122均形成在底盖12上,分离组件2为筒形且立设于分离腔室111内,即分离组件2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顶端盘6和压紧件7,顶端盘6设于分离组件2的顶部,压紧件7设于顶端盘6与壳体11的顶壁之间以向分离组件2提供向下的压紧力。由此,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压紧件7用于补偿公差,使得分离组件2压紧在顶端盘6和底端盘3之间,以保证气液混合液体可以通过分离组件2的周向外侧沿径向穿过分离组件2,获得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可以进入到分离组件2的中间筒腔中,从而保证分离组件2的工作可靠性。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7可以为弹簧等。
此外,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阻尼环9,阻尼环9设在底端盘3与底盖12之间,以更好地保证分离组件2的工作可靠性。此外,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当底端盘3与壳体组件1的底盖12之间不具有密封件时,还可以利用阻尼环9起到进一步地密封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分离组件2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可以包括沿分离组件2的径向自外向内的一级分离介质21、二级分离介质22和支撑件23,气液混合物一次通过一级分离介质21的粗过滤和二级分离介质22的经过滤,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支撑件23可以为筒形且筒壁上具有通气孔,以用于支撑一级分离介质21和二级分离介质22。更为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一级分离介质21可以是用于吸附颗粒的滤纸,二级分离介质22可以是用于吸附油滴的滤纸,气液混合物不断通过滤纸,小颗粒的油逐渐聚集成大颗粒,然后向下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并结合图6,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1和第二密封圈82,管接头42的底部设有环形嵌槽,第一密封圈81配合于环形嵌槽,第二密封圈82密封在装置本体102与阀座200之间,例如壳体组件1的底部还可以具有用于设置第二密封圈82的密封支架。使用时,在管接头42底部的环形嵌槽处设置第一密封圈81,然后将管接头42安装到阀座200上,接着在管接头42上部沿着螺纹旋入装置本体102即可,第二密封圈82夹在阀座200和装置本体102之间,且环绕进气口102设置,以防止油气混合物进入大气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并结合图6,油气混合压缩气体通过底盖12上的进气口121进入壳体11内部,油气混合气体通过过分离组件2,可以将油气混合物中细小的油滴聚集为更大的油滴,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沉积,已经分离的油慢慢在底端盘3的集液凹槽303中聚集。随着聚集的油高度慢慢升高,油会通过底端盘3上的通液孔311进入到转流腔101,并从管接头42的排液通道402全部流入阀座200,并最终回到压缩机主机处。其中第一密封件5A、第二密封件5B、密封部件5C等具有拦截油的功能,使得油在管接头42的排液通道402处全部被排出。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分离组件2形成的纯净空气,进入内置于分离组件2的内部管41,然后进入管接头42的内部,接着进入空气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内限定出分离腔室(111),所述壳体组件(1)上具有与所述分离腔室(111)连通的进气口(121),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部具有贯穿口(122);
分离组件(2),所述分离组件(2)设于所述分离腔室(111),且用于对进入所述分离腔室(111)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
底端盘(3),所述底端盘(3)设于所述分离腔室(111)内,且位于所述分离组件(2)的底部,所述底端盘(3)限定出用于承接所述分离组件(2)分离出的液体的储液池(301);
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上具有排气通道(401)和排液通道(402),所述排气管(4)贯穿所述贯穿口(122)以使所述排气通道(401)导出所述分离组件(2)分离出的气体,所述排气管(4)和所述底端盘(3)之间形成有转流腔(101),所述转流腔(101)连通所述储液池(301)的出口和所述排液通道(402)的入口,以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00)构造成:从所述储液池(301)的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所述转流腔(101),从所述转流腔(101)流出的液体直接进入所述排液通道(402)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402)的入口和所述储液池(301)的出口均高于所述贯穿口(122)的上端,所述转流腔(101)位于所述贯穿口(12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5A),所述第一密封件(5A)低于所述储液池(301)的出口且高于所述贯穿口(122),所述第一密封件(5A)夹设在所述底端盘(3)与所述排气管(4)之间,或者夹设在所述壳体组件(1)与所述排气管(4)之间,或者夹设在所述底端盘(3)、所述壳体组件(1)与所述排气管(4)之间,以隔离所述转流腔(101)与所述贯穿口(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盘(3)的中心具有中心孔(302),所述底端盘(3)上形成有环绕所述中心孔(302)设置的集液凹槽(303),所述集液凹槽(303)构成所述储液池(301)的至少部分,所述集液凹槽(303)的靠近所述中心孔(302)的一侧槽壁为槽外壁(31),所述槽外壁(31)上具有通液孔(311),所述通液孔(311)构成所述储液池(301)的出口且连通至所述转流腔(101),所述排气管(4)贯穿所述中心孔(302),所述中心孔(302)高于所述通液孔(311)且与所述排气管(4)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包括:
内部管(41),所述内部管(41)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与所述中心孔(302)抵接且固定相连;
管接头(42),所述管接头(42)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外,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由所述贯穿口(122)伸入所述壳体组件(1)内且与所述内部管(41)配合,以使所述内部管(41)和所述管接头(42)共同限定出所述排气通道(401),所述排液通道(402)形成在所述管接头(42)上,所述管接头(42)与所述壳体组件(1)可拆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伸入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内,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内管径大于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外管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5B),所述第二密封件(5B)高于所述通液孔(311)且位于所述槽外壁(31)与所述管接头(42)的外周壁之间,以隔离所述转流腔(101)与所述内部管(41)和所述管接头(42)的插配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41)的平均内管径大于所述管接头(42)的平均内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的外周壁上具有凸台部(411),所述内部管(41)的位于所述凸台部(411)下方的部分为底端部(412),所述底端部(412)的外径自上向下渐缩,所述底端盘(3)通过所述中心孔(302)套设于所述底端部(412)外且止挡在所述凸台部(411)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插入到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内,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且所述凸台部(411)的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槽(4110)。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内周面和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密封槽(4110),所述密封槽(4110)位于所述内部管(41)和所述管接头(42)的插配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管(41)与所述底端盘(3)焊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42)的外周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贯穿口(122)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管接头(42)与所述贯穿口(122)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4a),所述轴肩(4a)穿设于所述贯穿口(122),所述排液通道(40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贯穿所述轴肩(4a),所述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贯穿所述轴肩(4a)且延伸至所述转流腔(101),以构造成所述排液通道(402)的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的外周壁上具有轴肩(4a),所述轴肩(4a)穿设于所述贯穿口(122),所述排液通道(40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下端穿所述轴肩(4a),所述轴肩(4a)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至所述转流腔(101)的侧开口(403),所述侧开口(403)还连通至所述排液通道(402)以作为所述排液通道(402)的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贯穿所述轴肩(4a),且所述排液通道(402)的上端设有密封部件(5C)。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包括:
内部管(41),所述内部管(41)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与所述底端盘(3)固定相连;
管接头(42),所述管接头(42)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外,所述管接头(42)的上端由所述贯穿口(122)伸入所述壳体组件(1)内且与所述内部管(41)的下端配合,以使所述内部管(41)和所述管接头(42)共同限定出所述排气通道(401),所述排液通道(402)形成在所述管接头(42)上,所述管接头(42)与所述壳体组件(1)可拆卸相连,所述转流腔(101)形成在所述内部管(41)、所述管接头(42)和所述底端盘(3)之间,或者形成在所述管接头(42)和所述底端盘(3)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1)和底盖(12),所述壳体(11)的底部敞开,所述底盖(12)设于所述壳体(11)的底部,所述进气口(121)和所述贯穿口(122)均形成在所述底盖(12)上,所述分离组件(2)为筒形且立设于所述分离腔室(111)内,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顶端盘(6)和压紧件(7),所述顶端盘(6)设于所述分离组件(2)的顶部,所述压紧件(7)设于所述顶端盘(6)与所述壳体(11)的顶壁之间以向所述分离组件(2)提供向下的压紧力,所述贯穿口(122)、所述排液通道(402)和所述排气通道(40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贯穿口(122)环绕于所述排液通道(402)外,所述排液通道(402)环绕于所述排气通道(401)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4927.4U CN214209765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气液分离装置 |
EP21891047.9A EP4245398A4 (en) | 2020-11-13 | 2021-11-05 |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
PCT/CN2021/128946 WO2022100521A1 (zh) | 2020-11-13 | 2021-11-05 | 气液分离装置 |
US18/036,180 US20230405503A1 (en) | 2020-11-13 | 2021-11-05 | Gas 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4927.4U CN214209765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气液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09765U true CN214209765U (zh) | 2021-09-17 |
Family
ID=7769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34927.4U Active CN214209765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气液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405503A1 (zh) |
EP (1) | EP4245398A4 (zh) |
CN (1) | CN214209765U (zh) |
WO (1) | WO202210052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47373A (zh) * | 2021-12-14 | 2022-05-06 | 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气液分离器的去水机构 |
WO2022100521A1 (zh) * | 2020-11-13 | 2022-05-19 |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06019003U1 (de) * | 2006-12-14 | 2008-05-21 | Mann + Hummel Gmbh | Flüssigkeitsabscheider, insbesondere Ölabscheider für Druckluftanlagen |
DE102008046499A1 (de) * | 2008-09-09 | 2010-03-18 | Mann + Hummel Gmbh | Filter mit Drainageanschluss |
US20140208703A1 (en) * | 2011-07-29 | 2014-07-31 | Donaldson Company, Inc. |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components; liquid drain flow assemblies; systems of use ; and, features; and, components |
US10391436B2 (en) * | 2013-02-04 | 2019-08-27 | Mann+Hummel Gmbh | Housing, housing cover and connecting part of a device for separating at least one fluid from a gas and a devi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fluid |
EP2762219B1 (de) * | 2013-02-04 | 2018-12-26 | Mann + Hummel Gmbh | Becherförmiges Gehäuse und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Flüssigkeit aus Luft |
US10508631B2 (en) * | 2015-04-09 | 2019-12-17 | Clarcor Engine Mobile Solutions, Llc | Automated water drain system |
DE102017011874A1 (de) * | 2017-02-28 | 2018-08-30 | Mann+Hummel Gmbh | Abscheidevorrichtung zur Abscheidung eines Fluids aus Gas sowie Abscheideelement und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eine diesbezügliche Abscheidevorrichtung |
CN214209765U (zh) * | 2020-11-13 | 2021-09-17 |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装置 |
DE102021117297A1 (de) * | 2021-07-05 | 2023-01-05 | Mann+Hummel Gmbh | Abscheidevorrichtung mit einem Abscheideelement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22634927.4U patent/CN214209765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05 WO PCT/CN2021/128946 patent/WO20221005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1-05 US US18/036,180 patent/US2023040550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05 EP EP21891047.9A patent/EP4245398A4/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00521A1 (zh) * | 2020-11-13 | 2022-05-19 |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装置 |
CN114447373A (zh) * | 2021-12-14 | 2022-05-06 | 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气液分离器的去水机构 |
CN114447373B (zh) * | 2021-12-14 | 2022-11-15 | 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气液分离器的去水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00521A1 (zh) | 2022-05-19 |
US20230405503A1 (en) | 2023-12-21 |
EP4245398A1 (en) | 2023-09-20 |
EP4245398A4 (en) | 2024-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209765U (zh) | 气液分离装置 | |
US7695618B2 (en) | Filter cartridge and mounting system therefor having foolproofing means | |
CN103977639B (zh) | 壳体,从空气分离流体的装置及壳体安装到接头上的方法 | |
US11918941B2 (en) | Integrated module with stage one and stage two filters combined in single housing | |
US10143947B2 (en) | Filter element and fluid filter with radial vent hole | |
US10723427B1 (en) | Oil filter assemblies | |
KR960001378B1 (ko) | 오일필터 및 기체 불순물 분리기 유니트 | |
CN101385924B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CN113404693A (zh) | 油分离装置及压缩机 | |
CN106545443A (zh) | 用于分离流体的过滤器元件和过滤器组件 | |
CN201280963Y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US9527018B2 (en) | Debris drain filter system and cartridge | |
CN108131227B (zh) | 燃滤模块 | |
CN211450326U (zh) | 压缩天然气加气系统的油气分离器 | |
CN201739628U (zh) | 一种自动限流节水嘴 | |
CN219942216U (zh) | 一种滤芯更换方便的油气分离器 | |
CN212054952U (zh) | 燃油滤清器 | |
GB2376193A (en) | Oil mist filter | |
CN220360864U (zh) | 一种高压气体油水集成处理装置 | |
CN211038777U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CN205805753U (zh) | 易安装机油过滤组件的曲轴箱 | |
CN218077099U (zh) | 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器 | |
CN217270680U (zh) | 一种分离罐 | |
CN220849809U (zh) | 流量覆盖范围广的惯性式油气分离器 | |
CN214197268U (zh) | 排液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